第220章 任福方略

任福站在張家堡外的小山上,看着北方寒風中的大地,面色陰沉。

親兵小校劉進上前道:“大帥,過了此堡,便就算是出了山了。番人多騎兵,最善平地馳突,來去如風,一個不備,便爲敵所乘。不如我們在堡裡歇息一天半日,派人去前面探明現今態勢,再定行止。”

任福道:“諸寨之中,惟劉璠堡與定川寨在邊地壕外,去探那裡就好。”

劉進應諾,下去安排親兵前往壕外兩寨,確認元昊出山沒有。

鎮戎軍之所以成爲前線,是因爲這裡處於葫蘆川的最上游,南邊是崎嶇的山路,向北則突然開闊,是平坦的谷地。鎮戎軍以南的山路,可以設立寨堡堵住要路,溝壑縱橫的破碎地形不利於大軍行動,更不利於騎兵馳突,便於宋軍防守。鎮戎軍就是伸到向北去的平坦谷地的一個釘子,不打下這裡,党項進攻任何一個方向都可能被截斷退路。

這是非常有利的地形,如果讓徐平來守這裡,必然會圍繞着鎮戎軍構築防線,一切都以這座城爲根基。周邊百里之內的蕃落,徐平會動用一切辦法遷走,以免影響戰事。

但是現在宋軍的防線不是這樣的,根子就在周邊蕃落上。一直以來,大宋都以沿邊蕃落熟戶爲藩籬,視他們爲邊境防禦的第一道防線,這是原則問題。要利用蕃落,則就必然會爲他們提供保護,從鎮戎軍沿伸去的寨堡,自然是以佔據有利地形爲主,但也有一些是純粹保護邊民的。政策影響下,就是位於要地的寨堡,慢慢也演變成了邊民的庇護所。

邊境防禦與蕃落熟戶糾纏在一起,再加上地方上錯綜複雜的兵制,形成了一種奇特的格局。各寨寨主與監押等既是軍中主將,也是地方長官,互相之間又各不統屬。一旦遇到敵人大舉進犯,各寨堡都面臨一個問題,是以相互配合滅敵爲主,還是保衛自己的寨堡爲主?寨堡有失,人戶財物被劫掠,是地方官的責任,與敵戰鬥同樣是他們的責任。

這種時候,惟有任福這種一路主帥到來,才能把分散各寨堡的兵力捏合起來,強行組織作戰,不然整個防禦體系就是一盤散沙。而要在短時間把分駐各寨堡的兵力集結,讓他們密切無間地配合,實際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軍情緊急,任福的辦法簡單粗暴。他打定了主意以自己帶來的援兵爲主,各寨堡的軍隊都要參與這個體系中來。到一個地方,帶一個地方的兵,一直把全部兵力帶到最前線。

依照任福的計劃,是先探明元昊有沒有出天都山。如果已經出山,則據要地而守,如果還沒有出山,則自懷遠城往得勝寨,從山間道路直攻天都山南院。

參軍耿傅留在鎮戎軍一帶,組織各城寨兵馬防守,只要措置得當,短時間守住沒有問題。元昊敢全力來攻,繞到後面的任福帶大軍躡其後,自然可以破敵。如果元昊龜縮在天都山,則攻入山中的任福大軍配合高大全,兩面夾攻,也讓他無處可逃。

有這樣的計劃,還是與鎮戎軍周邊的寨堡體系有關。爲了把守道路,屏護熟戶,宋朝在鎮戎軍山中有許多寨堡。這些寨堡大多沿河谷而建,天然地形成了道路。只要沿着這些建寨堡的川穀,大軍便就可以行進,由寨堡提供補給。

這種格局聽起來不借,但卻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兵力過於分散。從總兵力看,宋軍並不弱於党項軍,但這龐大的兵力都分散到各個寨堡上了。在任何一點,宋軍在人數上都處於絕對的劣勢,很容易被党項各個擊破。而一旦沒有大將主持前線戰事,各寨各堡又互不統屬,各自作戰,給了敵人一個一個從容擊破各寨堡的機會。

處處設防,便就相當於處處不設防,在任何一個方向宋軍都處於絕對的劣勢。沿着川穀一字排下來的寨堡,每次對敵都是最前邊的一個,其他寨堡只能看着。党項只要突破了一點,便就勢如破竹,沿着這條道路長驅直入。而寨堡裡儲備的糧草,又爲進攻的党項人提供了補給,讓他們肆無忌憚地深入宋境,直到碰上他們攻不破的大城。

徐平初到秦州,便就大規模地裁撤寨堡,便就是這個原因。本來是防守的戰略,卻在各條道路上建連綿不絕的補給點,生怕來犯的敵人餓着了。依託要地,手握強大的預備隊纔是防禦的正常做法,撒胡椒麪一樣處處是基地,相當於幫着敵人打仗。

不過任福此來是進攻的態勢,山中連綿不絕的寨堡就是優勢了。他可以選擇在鎮戎軍一帶據守,也可以選擇一條山中道路,一路攻到天都山去。有寨堡在那裡,他甚至都不需要擔心補給的問題,只要沿着既定的路線一直前行就好。

此次北來,他跟參軍耿傅兵分兩路。耿傅帶一小半人馬,從瓦亭寨沿着葫蘆川河谷的正常道路一直北行,直入鎮戎軍。任福則帶大部分兵馬,沿着山間道路,過張家堡、懷遠城到得勝寨去。視元昊的行蹤,或去石門堡,或直入天都山腹地。

劉進吩咐了探視軍情的親兵,重新回到任福身邊,叉手道:“大帥,鎮戎軍西路都巡檢常鼎、同巡檢劉肅,聞兵馬到此,特來參見!”

任福轉過身來,道:“好,我便回堡,見一見他們。”

說完,與劉進一起,下了小山,回到堡裡。

常鼎和劉肅正由任福的兒子任懷亮在官廳用茶,任福進來,忙起身唱諾。

參見罷了,任福問常鼎:“北邊隴右都護府諸軍打得好生順利,天都山中的昊賊已是旦夕可滅,要跑必走鎮戎軍以北。這一帶正是你們所管,番賊可有什麼動向?”

常鼎叉手:“回大帥,這幾日壕溝以北番賊的探子多了不少,我們商議,想來是番賊要出山了。鎮戎軍北邊有壕溝和定川寨,番賊往年出山進犯,多不走那裡,而是多從劉璠堡往三川寨和懷遠城來,沿着瓦亭川南犯。是以這幾日,我們來到這一帶巡視。”

任福道:“今年隴右諸軍攻得猛,番賊眼看天都山不保。沒了天都山,他哪裡敢再入瓦亭川?走這一路,那是有來無回!你們只管與治下各堡寨,聽從耿參軍指揮,保住鎮戎軍即可。此次來的兵馬不少,全去鎮戎軍只怕糧草不濟,我帶大軍沿這一路行。”

常鼎看了劉肅一眼,叉手應諾。他們都是任福所管,自然聽候吩咐。

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4章 賭鬥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63章 放生池第210章 狄青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210章 狄青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80章 伏羌寨前第9章 進殿面對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34章 期集第204章 換相(下)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9章 出行第32章 小縣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27章 西南邊事第54章 將要離去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3章 秀秀(下)第96章 移風易俗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47章 破綻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316章 大火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7章 我做好人第53章 炭價風波第23章 又想錯了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51章 春狩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26章 不要失職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37章 月夜雜談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37章 夜對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34章 亂局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0章 新的生意第77章 交涉第39章 文理荒謬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24章 煩心事第293章 敕勒川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90章 捉襟見肘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章 宰相第5章 歲除第121章過門不入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30章 殿試第113章 教閱第206章 望遠鏡第32章 小縣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24章 嫉妒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41章 購置新宅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4章 邕州城外第179章 意外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227章 左右爲難
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4章 賭鬥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63章 放生池第210章 狄青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210章 狄青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80章 伏羌寨前第9章 進殿面對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34章 期集第204章 換相(下)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9章 出行第32章 小縣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27章 西南邊事第54章 將要離去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3章 秀秀(下)第96章 移風易俗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47章 破綻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316章 大火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7章 我做好人第53章 炭價風波第23章 又想錯了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51章 春狩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26章 不要失職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37章 月夜雜談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37章 夜對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34章 亂局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0章 新的生意第77章 交涉第39章 文理荒謬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24章 煩心事第293章 敕勒川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90章 捉襟見肘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章 宰相第5章 歲除第121章過門不入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30章 殿試第113章 教閱第206章 望遠鏡第32章 小縣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24章 嫉妒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41章 購置新宅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4章 邕州城外第179章 意外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227章 左右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