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新米

周圍的莊主員外自上一次見到徐平用收割機收蘆粟和苜蓿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讓他改成能收稻麥,現在見到成真,發出一陣驚歎聲,每個人心裡都是火熱,想從徐平莊裡買幾臺這種機器回去使用。

嚴格說起來,徐平現在所制的是割曬機,只能把稻麥植株割倒,需要運回麥場再脫粒除雜清選,算是分段收穫。但這已經是了不起的進步了,可以在農田最忙的時候大節省人力,提高效率。

看着五頭年拉的收割機差不多同時到達地頭,張君平問徐平:“小莊主,現在用牛割稻,大約一個時辰能割幾畝?”

這個徐平早就測過,回答道:“一頭牛一次兩行,一個時辰大約能割兩畝多點。如果一次四行,就能到四五畝了。”

張君平點頭:“一個時辰兩畝也算不錯了,一天也能收上十畝的樣子。對了,一頭牛可發一次收四行嗎?”

徐平道:“這說不好,要慢慢試,可能得等到下年了。”

張君平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一個時辰是二畝還是四畝,只是量的變化,那些都是小節。

其實做成兩行是徐平保守的結果,畢竟第一次,力求穩妥。按說依他前世的紅驗,一臺六七馬力的拖拉機帶的割曬機也可一次收六行玉米,水稻比玉米所需的切割力小多了,一頭牛應該是能帶四行的。

五頭牛連續工作了一個時辰,就收了十多畝的地,空出了好大一片。徐平讓個莊客接了徐昌操作的收割機,讓他指揮人把割倒的稻穀運回麥場裡。

此時田裡的水早已排光,地已經幹了。北方的水田也不像南方的地質,上層幹了下邊還全是淤泥,這裡幹了就是幹了,牛車已經能進地。徐昌指揮莊客,把稻穀打成捆放到牛車上,拉回麥場裡。

見已經拉了幾畝地的稻穀回去,徐平問張君平和郭諮:“官人,要不我們回莊裡去,地裡讓莊客自己在這裡就可以了,再看也沒什麼。”

張君平點頭答應,帶人與徐平回莊裡去。

跟在他們的身後的莊主員外卻有很多人不走,剛纔有官員在,他們不敢放肆,只是遠遠地看不真切。張君平帶人一走,他們沒了約束,一窩蜂地跑進地裡,近距離觀察收割機的作業效果。

徐平也不管他們,只管與張君平等人回到麥場。

到了麥場裡,莊客把稻穀一捆一捆地擺開,已經擺了好大一片。剩下的稻穀就不能拉回來了,要在地裡晾乾再拉。現在拉回來幾畝地的,只是爲了給衆人做演示用的。脫粒、礱米、碾米、清選,徐平還有好幾款機器呢。

讓張君平和一衆官員坐下,上了茶水,徐平便上前與徐昌一起指揮着衆莊客開始接下來的工作。

把稻捆打開,挑了相對乾燥一些的稻穀,首先進行脫粒。

爲了讓大家看清楚,一臺脫粒機拉到一衆官員跟前,徐昌上去蹬着作動力,徐平親自喂送稻穀脫粒。

徐平的前世人力脫粒機在水稻產區還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一些山區不方便的地方,還有很多農戶使用。原理其實不復雜,無非是使用弓齒梳脫,了不起加塊凹板,能夠復脫而已。

徐昌吸一口氣,在機子上蹬起來,帶到脫粒筒快速旋轉。

徐平道:“都管,不用太快,重要的是速度要均勻,尤其中間不要停。”

徐平應了,脫粒機轉得便平穩起來。

徐平抓起一把稻穀,伸到脫粒滾筒上面,噼哩啪啦地便有穀粒從稻草上脫下,從脫粒機的下面掉出來。下面早放了一個大籮筐,穀粒都掉進裡面。

人工脫粒機都是上脫粒,儘量提高脫粒的質量,並不特別求快。其實徐平前世的人工脫粒機都是單人操作的,用踏板作動力。來到這個時代,對效率也不那麼講究,踏板相對這個時代也比較複雜,徐平便加了一個人。即使是這樣,也比這個時代的純人工操作簡單多了。

這臺機器郭諮最有心得,曾經仔細研究過。因爲從原理來說脫粒機是最能讓這個時代的人理解的,難的在動力傳遞部分,不然可能已經被髮明出來了。

要不了多大一會,地上籮筐裡積了有十幾斤穀子,徐平讓莊客來收起來,順便把自己的工作交給徐昌,再找一個莊客來蹬。

到了張君平等人身邊,徐平問道:“提點覺得這樣脫粒如何?”

張君平點了點頭:“不錯,比用人拍打不知強了多少!對了,我看你脫完的稻穀上面並不特別乾淨,有沒有想過再用什麼辦法脫一遍?”

徐平有點不好意思:“沒有,我們莊裡就是這樣了。莊裡養了不少牛羊,稻草拿去做飼料,上面剩餘的穀粒也不算浪費。再說,今天我們是用新割的稻穀脫粒,如果曬上兩天應該會好得多。”

張君平點了點頭,過了一會又問:“用人蹬着還是費力,能不能連到水磨上,那樣又省人力,又能一次帶起來好多具。”

徐平道:“也可以,只是我莊裡不方便。”

此時的水力機械已經很發達,在京城和鄭州都有大規模的石磨用來磨麪粉,朝廷還有專門的部門管理。尤其是水磨的傳動已經使用了由原始的錐齒輪和直齒輪組成的齒輪組,是這個時代除天文儀器外最精密的機械。作爲朝廷裡的官員,一到需要動力的時候就想到水力上去。

脫了約莫有兩百多斤穀子,徐平便讓把脫粒機停下放到一邊,讓莊客把礱米機擡過來。

礱米機是把脫粒的穀子進一步加工,去掉穀殼加工成糙米。依照前世的結構,徐平採用了雙輥式,兩輥有一定的速度差,模仿人手搓的動作,完成礱米作業。可惜這個時代沒有橡膠,無法制作膠輥,只好用鑄鐵輥代替。鑄鐵輥又硬又沒有彈性,註定效果會差很多,間隙必須大,容易造成漏脫,又容易形成碎米,卻是沒有辦法的事。

徐昌和一個莊客操作,再有一個莊客向礱米機裡喂穀粒。

看着從礱米機下面出來的糙米,張君平點頭道:“這個好,比起舂米來不知強了多少!就是水舂也比不了這個!”

郭諮在一邊點頭:“這機器最具巧思,比那脫粒地強了不知多少!以前都只是見過舂米,小莊主不知怎麼會想到這個辦法!”

徐平當然想不到,他前世連水稻都沒種過,不過這些機器都是定型的,他只是借鑑過來略加改動罷了。

把米礱完,又用碾米機碾成精米。碾米機的結構與礱米機有些相像,重要的工作部分還是對輥。不過碾米機的輥本就是要用鐵輥,效果反而好了。

把米碾罷,徐昌帶着莊客牽過一頭驢來,帶起揚穀機,把碾好精米里的穀糠之類雜餘清去,便只剩下白花花的米,都裝進了麻袋裡。

看看時間,用了不過半個多時辰,不制好了近兩百斤精米,比這個時代純用人力作業不知快了多少。

張君平和身後的一衆官員連連點頭。此時中原最缺的就是人力,有了這一套農具,完全可以大規模地種植水稻,前途不可限量。此時的大宋的政治中心在中原,包括近百萬的軍隊也絕大部分都在北方。中原荒蕪,根本供養不了這麼多人口,全靠利用汴河從江南調糧。如果中原的農業能夠發展起來,那可不是多產多少糧食的問題,而是能夠大大節省人力物力,帶來一連串的好處。

新米收好,徐平看看太陽已經偏西,便對張君平道:“這是今年莊裡第一次收的新米,不如便煮了大家一起嚐嚐如何?看看我們中原的米與江南運來的有什麼不同?”

這算是儀式的最後一步,吃過了新米纔算是這裡水稻種植成功,大家一齊稱好。這全靠了徐平莊上機具齊全,要知皇上帶羣臣觀看割新谷,還不能讓大家吃上新米呢。

莊裡有酒,又殺了幾隻羊和百十隻雞,就在麥場裡擺下筵席。其實徐平很想殺一頭牛吃,去年買的大牛下了幾隻牛犢,已經顯得有些多了。朝廷壓死了牛的價錢,出去賣根本划不來,還不如殺了吃肉。但忌憚此時禁殺耕牛的政策,怕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徐平終究是不敢。

擺好酒菜,煮好的新米端上來,張君平第一個動筷子,象徵性地帶領大家吃了兩口,贊上一句:“這米軟糯筋道,尤勝江南!好!”

衆人一起叫好。

其實莊裡第一次種水稻,又沒有精選品種,又能好吃到哪裡?不過這個喜慶時候,說上兩句好聽的添個喜氣罷了。

酒過三巡,張君平問徐平:“聽說你家裡原是酒戶?曾有人出仕沒有?”

徐正往上數三代就數不全了,多少輩子也沒聽說過有個當官的,徐家多少代了都是正宗貧下中農,直到徐正這一輩才把個貧字去了。

徐平恭敬答道:“回提點,我家祖上歷代務農,直到家父在鄉下實在過不下去了,纔去京城裡賣酒,實在沒有人出仕過。”

張君平便對徐平說:“那麼,你有沒有興趣出仕做官?我看你心思靈巧,小小年紀便懂開溝治渠,又懂治理田地,能夠發明新機具,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若是有意,我上報朝廷,補個官做,爲朝廷效力,也是個出身!”

徐平怔了一下。若是這個時代的其他普通人,有這個機會自然是喜之不禁,時代限制,當官纔是上等人嗎!徐平卻不以爲然,補的小官什麼樣子他可是見過了,李用和忙忙碌碌,過的還不如他家好呢。更不要說石延年,要不是有張知白賞識,當知縣之前混得比李用和還慘。

猶豫了一會,徐平才答道:“謝提點賞識!不過我自小隨老師讀書,家裡一再告誡,要考科舉中進士纔是出身,只好愧對提點好意了。”

張君平是恩蔭出仕,自然知道有進士出身和沒出身的巨大差別,聽了徐平的話便有些怏怏:“小莊主有這個志氣實屬難得,你還年輕,俗語云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便埋頭苦讀幾年,搏個出身!如果事不如人意,有一天到了那步田地,我們再計較吧。”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

第47章 法外之地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01章 七源州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14章 規劃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65章 永寧侯府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64章 歐陽修第57章 千里西來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231章 購物券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95章 大變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8章 春忙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273章 示威第90章 公人世界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章 再臨鄭州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158章 桃花運第16章 如和縣第87章 地方耆老第3章 屬下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33章 得失之間第41章 亂局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30章 斥責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51章 春狩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60章 呂公綽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96章 改天換地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230章 約定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11章 李覯第55章 合作社第153章 攻城(上)第174章 春光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80章 轉機第201章 提舉官第59章 夜戰(下)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35章 **未遂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58章 仙人跳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39章 按律當斬第26章 不要失職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9章 忠州小衙內
第47章 法外之地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01章 七源州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14章 規劃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65章 永寧侯府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64章 歐陽修第57章 千里西來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231章 購物券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95章 大變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8章 春忙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273章 示威第90章 公人世界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章 再臨鄭州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158章 桃花運第16章 如和縣第87章 地方耆老第3章 屬下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33章 得失之間第41章 亂局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30章 斥責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51章 春狩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60章 呂公綽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96章 改天換地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230章 約定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11章 李覯第55章 合作社第153章 攻城(上)第174章 春光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80章 轉機第201章 提舉官第59章 夜戰(下)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35章 **未遂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58章 仙人跳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39章 按律當斬第26章 不要失職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9章 忠州小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