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收權

看看天色不早,幾人一起返回。到了要出壩區的時候,張大有指着旁邊的山項道:“年前修壩的時候,在這山上建了一座龍王廟,旁邊有一處觀景亭。我們都那裡歇一歇如何?”

“好,剛好我也有話要跟你們講。”徐平點頭答應,當先打馬向山頂而去。

建這樣的工程,這個年代自然會建龍王廟之類的地方,祈求水神保佑。與其說是封建迷信,不如說是這個年代的風俗,地方官員除非是腦子糊塗了,不然也不會把國泰民安的希望寄託在鬼神上。徐平自己也立過廟,只要不過分,是不會阻止這些事情的。

到了山頂,果然有一處小小神廟,只有三間正房,一個小院。廟裡此時有一個老道帶着兩個小道僮主持,規模很小。見到來了官員,老道急忙帶着道僮出來迎接。

時間緊張,徐平吩咐手下人隨着老道進廟上炷香,自己帶着李參和張大有到了旁邊的觀景亭坐了下來。這亭子正建在山頂,雖然只是木柱茅頂,簡陋了些,但正把周圍的山水收入眼底,視野開闊,景色非常不錯。

在亭裡的石凳上落座,隨身兵士從廟裡取了熱水,上了茶來。

喝了茶,徐平對李參和張大有道:“昨天我到行慶館,見了本地耆老,說起汜水這裡立的學社來。一切都好,只是入社的鄉民財力有限,沒有教書的地方,風吹雨淋。”

張大有道:“此事是有的,我想着給有學社的地方建學堂來着,只是縣裡財力有限,一直沒有如願。等到今年漕渠通航,想來能夠收些稅算,便就把此事辦了。”

徐平擺了擺手:“不必,我已經讓本鄉大戶,合力出錢建房,當作學社教學的地方了。”

張大有皺起眉頭:“這事可是不容易,我本來也是如此想,勸諭文都發了數次,可鄉里的大戶就只是充耳不聞。沒有辦法,纔想着縣裡出錢的。都漕身份不比尋常,也難得那幾家大戶曉得事理,給你這個面子。”

“哪裡來的面子?我苦口婆心說了許久,一個大戶就是不鬆口,只道家財是自己幾代攢下來的,他家裡又沒有適齡的學童,一文錢也不想出。最後沒有辦法,我只好讓他們把出錢的數額報到縣裡來,充抵以後的科配和買,這纔算答應下來。”

聽了徐平的話,李參道:“都漕,這事情只怕有些不妥當。衝抵科配和買,又何必讓大戶們出錢?縣裡收錢上來自己建豈不是好,建起來是縣裡的德政,何必讓大戶們平白落個善人的名聲?鄉民說起來,官府不幹事,都是幾個善人的善舉,又有何好處?”

“你說的有道理,也正是我要跟你們說明的。”徐平嘆了口氣,“做善舉如果能夠衝抵官府的科配,那爲何不直接由官府收錢,直接由官方去建?道理確實如此。所以我一再強調,衝抵的是科配和買,絕不可以衝抵稅賦差役。科配和買,折變支移,今年京西路會行文下來,以後州縣不許私自收取。州縣能收哪些錢,轉運使司會列出一個名錄來,只有在名錄內的纔可以。但是以前的科配和買和折變支移的名目不會取消,只是真地要收,必須要由漕司同意。換句話說,從今年秋後開始,這些名目雖然存而不廢,但不真地收了。”

張大有不由皺起眉頭:“都漕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我怎麼有些不明白。”

“意思就是,稅賦差役是鄉民向朝廷盡的義務,這是不能變的,不然國家用度從哪裡來?但是一切雜捐,並不是非收不可,以後別想辦法。但是這些名目如果廢掉,難免到時地方上援引舊例,重新開徵。前兩年我初回京師,程學士爲三司使,便就不許各地合併賦稅雜捐名目,也是這個意思。當時我對此不以爲然,現在雖然認爲有些道理,但依然不敢苟同。簡單來說,此後真正徵收的,各種名目的賦稅差役雜捐還是要合併,不然收錢的名目錯綜複雜,於官於民都不方便。但是那些只是存名而不實際徵收的,便就留在那裡,並不需要把名目廢棄,防止後人再新立名目。”

見李參要說話,徐平擺了擺手:“聽我說完,這樣做跟以前最大的不同,便就是把開徵新稅的權利從地方上收到轉運使司。能收哪些,按轉運使司的公文來,不在名錄之內的一律不許開徵。讓做善舉的錢款可以衝抵科配和買,最怕的就是有人藉此偷逃賦稅,真要衝抵賦稅了又何必讓大戶做這個好人?但是科配和買以後只是存而不徵,對於做了善舉的鄉民,確實有這個好處,對官府來說,一般情況也不會真地影響收入。”

張大有道:“都漕的意思,這樣做也只是讓鄉間大戶畫餅充飢?”

“不錯,正是如此!但也不要真把這當成欺騙他們,一些雜捐以後不得已的時候,還是要開徵的,那個時候自然有用。我要跟你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鄉下地方,官府手裡的財力有限,很多事想做做不成,不得不借用民間的財力。以前是用雜捐,按着人頭直接從百姓的手裡收錢,難免激起民怨。以後不這樣做了,改爲以勸誘爲主,讓地方上的有錢人自願把錢捐出來,地方給予一定的好處。但州縣切不可做濫好人,什麼善舉都獎諭,那樣是不行的。出錢助學可以,出錢修橋鋪路可以,建義渡可以,但是如捐錢修廟刻佛,給和尚道士香火錢,那是不可以的。必須是幫助官府,對百姓有好處的事情纔可以。此事便就從孟州而起,你們兩個用些心,列出個名錄來,哪些是該獎諭的善興,哪些不是,有章可循。總的原則是錢要用到有用的地方,不要花在虛無縹緲的神鬼上面。”

李參和張大有兩人低頭想了一會,明白了徐平的意思,點頭同意。

善款如果真地能夠衝抵必須要徵的賦稅之類,那又何必讓私人捐贈?直接由官府收錢去做不是更好,地方官還落個好名聲。衝抵科配和買只是個態度,表示官方獎勵,不可能真地有多大的作用。這樣做,必須是跟收嚴各種苛捐雜稅結合起來。

按照徐平前世的說法,以後除正稅之外的苛捐雜稅,實行白名單制度,開徵權限收到路一級的轉運使司,州縣不再有此權力了。這些雜稅名目繁多,並不能一概取消,正稅收到的財政收入涵蓋不了所有的財政支出,這是時代侷限,沒辦法的事,只是以後變得嚴了而已。徐平所能做到的,只能如此。而且各地情況不同,最多也只能收到路一級。

李參和張大有是徐平的自己人,可以直接跟他們講,不需要像其他地方官員那樣鬥智鬥勇,還要經過一番來回拉鋸才能推行下去。

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187章 攻防第128章 換相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75章 人質第2章 準備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104章 學生第60章 窮人當家第55章 藥銀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65章 試探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章 再臨鄭州第55章 官衙送別第30章 殿試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19章 星空(上)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225章 新消息第56章 官督民辦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66章 新鮮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54章 攻城(中)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14章 盛宴第61章 轉機第50章 抓捕第30章 分道揚鑣第28章 蟾宮折桂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72章 夜襲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1章 太后崩殂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23章 又想錯了第77章 交涉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3章 人之將去第20章 早朝第44章 增兵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1章 潑皮第52章 童七郎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09章 補天裂第168章 大新聞第156章 銅版第104章 多賣酒第65章 離開河陰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2章 私下商量第44章 打起來了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251章 危機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215章 妥協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87章 好事第188章 百官圖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30章 攻略(二)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45章 孟州李迪第50章 大典(上)
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187章 攻防第128章 換相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75章 人質第2章 準備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104章 學生第60章 窮人當家第55章 藥銀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65章 試探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章 再臨鄭州第55章 官衙送別第30章 殿試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19章 星空(上)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225章 新消息第56章 官督民辦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66章 新鮮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54章 攻城(中)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14章 盛宴第61章 轉機第50章 抓捕第30章 分道揚鑣第28章 蟾宮折桂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72章 夜襲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1章 太后崩殂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23章 又想錯了第77章 交涉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3章 人之將去第20章 早朝第44章 增兵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1章 潑皮第52章 童七郎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09章 補天裂第168章 大新聞第156章 銅版第104章 多賣酒第65章 離開河陰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2章 私下商量第44章 打起來了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251章 危機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215章 妥協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87章 好事第188章 百官圖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30章 攻略(二)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45章 孟州李迪第50章 大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