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文化往來

徐平之所以重視高麗商路,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日本的市場確實比高麗大得多,但想開闢卻困難重重,藤原家族對外來勢力的防範極爲嚴密。外國商人到那裡,不許自己出賣貨物,不許下船隨便走動,比大宋的幾個市舶司限制還多。而高麗因爲離得太遠,警惕性就沒有日本這麼高,又有王家這種權貴之家做內應,通商就容易多了。

瞭解了東北亞的局勢,徐平對王文道:“事情總是要一步一步來的,暫且先不要想得太多,把到高麗的商路開闢通暢了再說日本。貨物你不用擔心,以後你家裡派個人來,或在東京或在西京,選合用的貿易。以後就不用再從明州上岸了,直接由高麗到密州,海上的路途又近,京東路到兩京又有五丈河,來往方便。——不過,有一件事我可是醜話說在前頭。本朝歷來都有書禁,雖然往年高麗的賓貢生在京城蒐羅民間書籍,偷帶出境的向來不乏其人,但那總歸是犯禁的事。以後你們可以貿易書籍,但販的何種書籍,是由哪家刻印的,數量多少,都要報國子監,國子監覈准纔可以。若是犯了禁,國法不饒!”

王文急忙拱手行禮:“都漕官人如此仁心,我們怎會再去犯禁?高麗蠻邦小國,向來仰慕中華風采,每一冊書到那裡,都視若珍寶!都漕此舉,實在善莫大焉!”

周邊各國,不管是小到高麗,還是大到契丹,文化都比大宋差了不知多少,中原的書籍在那些地方都極受歡迎。但因爲書籍包含地理風土人情,有泄露軍事機密的顧慮,大宋一向是禁止出口的。但實際上這禁令也形同虛設,走私不知有多少。徐平的想法,與其讓人走私,還不如放開一部分書籍的出口,事前審覈就是了。到時出去的書籍,主要以道經佛經和儒家典籍爲主,至於軍事地理等雜七雜八的,自然還是要封鎖住。

見黃金彪坐在一邊插不上話有些無聊,徐平笑着問道:“黃金彪,你有沒有出過海?”

黃金彪一揚腦袋:“自然是在海船上走過的,不然我怎麼會想做高麗的生意?”

徐平來了興致,問他:“去過高麗?去過日本?還是下過南洋?”

“都漕官人說的,都是蠻邦小國,我黃金彪好歹是上國人物,沒事到那裡跑什麼!我就是從欽州坐船,到過明州。這一路上,可是不近呢!不過船大,跑起來穩,其實也沒有什麼。而且海船跑起來可是不慢,到明州比陸上走快得多了!”

“欽州到明州,也不錯了,真算起路途,只怕比到日本和高麗更遠。以後等到海船多起來,廣南的貨物運到中原,儘量就不走陸路了,走海路近得多。到明州還是遠了些,要是到密州或者登州轉五丈河,還要更加方便一些。”

徐平自然知道黃金彪實際上是不敢在海上亂跑,欽州到明州的沿海商路早已經是成熟的了,沒有多少危險,他纔敢去坐船。不過他難得真敢去闖,也不說穿他。中國沿海從南到北的海路商人早已經跑得熟了,只是一直沒有官方組織,不成氣候。再加上沿海的小島衆多,海盜出沒,颱風季兇險異常,一直沒有起到替代陸上商路的作用。當然,這也跟廣南和江南一帶的經濟來往不多有關,商路主要是通到中原的。

按照徐平的想法,是由官方出面,從北方的密州,到中部的明州和泉州,到南方的廣州和欽州,幾個市舶司組織大型船隊,開成穩定的貿易路線。這種事情,只有官方出面才能做得成,私人海商做得再大,最終還是會走到跟海盜勾結的邪路上去。

不過這一切都要等到徐平回到三司之後再說,現在只是機緣巧合,提前準備。

東北亞的貿易此時的中心是明州,從那裡出發,橫渡東海,到肥前的值嘉島,即是徐平前世說的長崎,再轉到筑前的博多,即是九州的福岡,大宋和日本的貿易是在那裡進行的。至於跟高麗的貿易,因爲規模本來不大,大多也是借的到日本的貿易線。因爲日本閉關鎖國,這條自唐朝時開始興盛的貿易路線變得冷清了,到高麗並不方便。因此纔要在密州新設市舶司,從那裡出發,橫渡黃海,到高麗就近便得多了,而且颱風也少。

如果日本一時不改變鎖國的政策,大量的貿易往來只怕還是要通過高麗,從那裡轉到日本。那麼密州只能先代替明州的地位,承擔起東北亞貿易中心的地位。至於以後,只要雙方來往密切了,以日本的政治形勢,大宋扶持一些靠近海岸的強藩也不是難事。

事實上此時的大宋跟周邊的小國,實力差距非常大。歷史上南宋在陸上被打得顏面無存,還有底氣威脅高麗,不合作便就派十萬水師渡海,把那小國給滅了。對陸上的威脅之所以顯得無能爲力,很大程度是因爲對手掌握了大片的傳統農耕區。

徐平對東北亞的興趣目前也只是商路而已,再進一步的動作,就得不償失了。

又說了一會閒話,徐平對王文道:“你遠來不易,便在西京城裡住些日子,看看中原的風土人情,熟悉一下市進貿易,以後用得着。聽說高麗那些地方信佛,我這裡一幾卷佛教經典,送給你權做禮物吧。”

公吏端了一個木盤上來,上面用紅綢蓋住。

徐平揭開紅綢,對王文道:“這是《四十二章經》,真宗皇帝親自注釋,三司刻書局刊刻,不管怎麼算都是上品。就是在中原,這也是難得的善本。”

王文忙站起身來,畢恭畢敬地接過,口中連連道謝。

真宗皇帝的口味極爲繁雜,儒釋道兼雜並蓄,全都能吃下肚下。勸人讀書的有《勸學篇》,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句子流傳甚廣。道家自不必說,他一手導演了迎天書,東封西祀,大封道教神仙。佛教也沒落下,親自注釋了《四十二章經》,還主導整理刊刻了不少佛經。

不管是向大理還是交趾占城,還是高麗日本,徐平最先給他們的書籍都是道教或者佛教的經典,儒家的經典那是要求還是有選擇地給的。治國之道,一是傳出去不好,再一個這些小國也水土不服,念念經還行,真搞子曰詩云不知會搞出什幺蛾子來。當然,這些小國的當權者,除了大理那樣的例外,也理歡迎佛經和道藏,正是大家皆大歡喜。

王文接了佛經,也給徐平上了禮物,無非是人蔘毛皮,還有幾大筐的松子。高麗松子此時在中原頗有些名氣,是兩國貿易的常見貨物。

第33章 得失之間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68章 別有出路第80章 小人難纏第56章 國柄第26章 峰迴路轉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238章 做事難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293章 敕勒川第34章 期集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199章 外任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66章 文臣武將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25章 廷辨第3章 人之將去第30章 殿試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9章 準備抓人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32章 東華門第25章 官身第32章 東華門第26章 餘波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97章 流年第54章 買馬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50章 京城故人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2章 夜談第24章 大動作第7章 實際演示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20章 繡花枕頭第67章 找盟友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63章 瞎氈來歸第33章 你是官了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80章 花開富貴第55章 合作社第31章 牛官司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52章 渡河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41章 購置新宅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24章 嫉妒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99章 外任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54章 官與民第50章 防秋第111章 李覯第113章 教閱第69章 光耀門楣第75章 僵局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312章 郵寄司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83章 中書條例
第33章 得失之間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68章 別有出路第80章 小人難纏第56章 國柄第26章 峰迴路轉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238章 做事難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293章 敕勒川第34章 期集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199章 外任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66章 文臣武將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25章 廷辨第3章 人之將去第30章 殿試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9章 準備抓人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32章 東華門第25章 官身第32章 東華門第26章 餘波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97章 流年第54章 買馬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50章 京城故人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2章 夜談第24章 大動作第7章 實際演示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20章 繡花枕頭第67章 找盟友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63章 瞎氈來歸第33章 你是官了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80章 花開富貴第55章 合作社第31章 牛官司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52章 渡河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41章 購置新宅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24章 嫉妒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99章 外任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54章 官與民第50章 防秋第111章 李覯第113章 教閱第69章 光耀門楣第75章 僵局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312章 郵寄司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83章 中書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