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打就是了!

作爲遊牧王朝的契丹,王庭沒有固定的駐地,皇帝春水秋山,冬夏捺鉢,一衆文武大臣也跟着遷徒不定。春水是到有大河大湖的地方,皇帝捕鵝釣魚,實屬漁獵舊習。

寶元二年,耶律宗真在魚兒濼置長春州,這裡成了他春天最喜歡來的所在。

今年的春天,耶律宗依然到了這裡。日常他帶着親信到魚兒濼釣魚捕天鵝,一衆大臣則在駐地處理政事,大家習以爲常。看看到了暮春,要不誤夏季避暑捺鉢,要起程了,一衆斡魯朵忙忙碌碌。就在這個時候,劉六符從宋朝歸來,趕上了耶律宗真的腳步。

到帝王駐地,在契丹便如宋朝官員到京城,也可稱爲回朝。契丹雖然設有四京,有的京城還有大內,實際上都是隻有其名而無其實,皇帝不在那裡,中央朝廷也不在那裡。

此時契丹排位第一的大臣是耶律宗真的弟弟耶律重元,判北南樞密院事。不過日常政務他管的不多,每日裡只是跟耶律宗真出去釣魚打獵,國事交予北院樞密使趙國王蕭貫和南院樞密使吳國王蕭孝穆,與南院宰相兼樞密使馬保忠一起理政事。

契丹官制是學自晚唐五代,雖然與宋朝一樣有樞密院和中書之分,職掌卻不同。契丹的中書僅存其名,只有南院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爲宰相,如果不兼樞密使,則不參與國家大事。全國無論軍政民政,全部決於樞密院,樞密使實際爲前朝宰相。

耶律宗真的流動王庭稱爲斡魯朵,是一個軍民合一的遊牧大部族,一年四季隨着他遷移,實際是一個遊牧部落。每一位皇帝都會留下一個斡魯朵,去世之後自己沒有當上皇帝的後代都在裡面,即帝位的子孫則新設。除皇帝外,臨朝稱制的太后也會有斡魯朵,當然到耶律宗真這個時候,還有一個特殊人物韓德讓同樣留有斡魯朵。這十個斡魯朵,加上北南樞密院爲主的中央官署,便是契丹的王庭。

北南樞密院是源自唐朝開始的舊制,樞密使兩位,各自置司,分掌國事。因爲契丹尚東,無論房子還是族帳,都是向東開門,兩個樞密院位於御帳的一南一北,由此得名。樞密院一分爲二,宋朝也有遺存。現在開封城裡的樞密院實際也是分東西二院,官印同樣有兩枚,不過宋朝一切都只用東院的印,兩院事實上已經合一了。

契丹的北南二院,實際就是宋朝的東西二院,只是風俗漢人尚南,契丹尚東,有了名字上的不同。此時二院分工,北院掌契丹本部和其他遊牧部族的事務,南院則管幽雲十六州的漢族和渤海人。同時理事的,除了兩位樞密使,還有一位南院宰相馬保忠。

劉六符到魚兒濼的時候,耶律宗真珍惜最後幾天要離開的時光,帶着弟弟耶律重元不知跑到哪裡釣魚去了,劉六符只能去見兩位樞密使。

契丹自然是以契丹人爲尊,兩院中地位高的也是北院樞密使。

到了蕭貫帳外,讓人進去通稟。劉六符站在帳外,擡頭看已經變綠的茫茫草原,心中覺得沉重無比。此去大宋,本來想勒索點好處來,沒想到大宋君臣一反常態,不但沒有答應,還毫不示弱地表示要在五原等着耶律宗真親自帶兵去打。話說這個分上,契丹如果不出兵應對,以後兩國變很難相處了。澶州之盟定下的格局,必然是要變了。

隨着蕭貫的衛士進了大帳,行禮畢,蕭貫不悅地對劉六符道:“學士一去數月,其間也沒有書信回朝,豈會如此不循常理!就是宋國不答應,也該早早知會一聲!本來是定下我們兩人一起去開封府,我起程晚了一步,便被宋國攔住。早知如此,不該讓你先行!”

劉六符苦笑:“大王,你這就是冤枉我了!我去宋國,在路上接伴使便百般阻攔,到了京城在都亭驛裡許多日子,不但見不到宋國皇帝,連宰執也一個不見,又哪裡有什麼信送回來?這次我們應了元昊,爲他與宋國調停,只怕是大大失策了!”

蕭貫猛地站了起來,瞪起眼睛道:“難道宋國不允?豈有此理!他不怕我大軍南下!”

沒有趕上劉六符,蕭貫回來之後升做北院大王,正在興頭上,聽劉六符一說事情不順利,登時就要發作。劉六符還在在開封沒回來的時候,契丹已經在邊境聚了一些兵馬,要嚇一嚇大宋。沒想到不起一點作用,蕭貫哪裡還能忍得住。

劉六符把自己這一次到大宋爲使,路上如何被富弼用各種藉口拖延,到了開封府之後又見不到趙禎和宰執,最後向富弼一露軍事威脅的意思,便立即被頂了回來,一一向蕭貫說了。既然契丹要軍事威脅,宋朝也就不談了,直接把劉六符送了回來,前線發兵。

蕭貫聽着臉色越來越白,萬萬沒想到竟然會是這個結果。長春州遠在東北,離着西北不知道幾千裡遠,党項那裡的情況契丹君臣一無所知,以爲兩國還在苦戰。卻不知道這幾個月的時間,徐平在党項秋風掃葉,哪裡還有什麼調停的餘地。

當聽到最一句,徐平要在陰山之下與契丹會獵,蕭貫再也忍耐不住,猛一拍案几,厲聲道:“宋國君臣居然敢說出這種話來,如何忍得了!學士稍歇,我請南院大王和馬相公過來,一起商議。這便派人去知會官家,回到御帳議事!”

說完,派人去請南院的蕭孝穆和馬保忠,再派人去知會外出打獵的耶律宗真和耶律重元。名義上,南北兩院都歸耶律重元管,雖然對他來說這官職更像個榮眷。

不多久,蕭孝穆和馬保忠到了北院大帳,還有參知政事杜防一起請了過來。在契丹蔘知政事要帶使相銜,纔可以參與軍國大事,與大宋的參知政事不同。

聽劉六符詳細說了此次出使經過,馬保忠面色沉重,道:“此事非小,只怕此次我們答應元昊之請,做得魯莽了!近幾年宋境好生興旺,邊境處逃亡人戶極多,非以前可比!”

蕭貫猛地一揮手:“再怎麼興旺,難道能擋住本朝數十萬大軍!宋國如此欺我們,這口氣如何忍得下!不消說,等官家回來,點齊兵馬殺過去就是!”

南院管幽雲事務,可沒有蕭貫這麼樂觀,蕭孝穆道:“且莫喊打喊殺,還是先把事情理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數十萬大軍,豈是說話就來!”

蕭貫哪裡肯聽,口中只是道:“不消說了,宋人要打,那就打是了!自澶州之盟,兩國數十年不交兵,看來宋人是好日子過得膩了!此次不發兵,以後無法相處了!”

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39章 朝爭第12章 空調第60章 騷亂第21章 同年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36章 孟州通判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0章 野味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78章 入甕第195章 衝突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96章 移風易俗第93章 汝州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83章 地形沙盤第99章 搞事情第195章 衝突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31章 能否鑄錢?第269章 對峙第209章 送禮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5章 報恩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165章 試探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17章 新的產業第51章 新的消息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236章 狂徒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32章 小縣第38章 出仕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79章 破城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1章 同年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51章 大案第297章 伎藝人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93章 多方牽連第37章 閒散日子第43章 熊二焦五第319章 使節第124章 死城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152章 糾纏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83章 有放有收第65章 離開河陰上架感言第297章 大政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21章 矛盾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章 太后崩殂第22章 三司集議第152章 渡河第67章 找盟友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21章 割稻第120章 不如降了?
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39章 朝爭第12章 空調第60章 騷亂第21章 同年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36章 孟州通判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0章 野味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78章 入甕第195章 衝突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96章 移風易俗第93章 汝州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83章 地形沙盤第99章 搞事情第195章 衝突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31章 能否鑄錢?第269章 對峙第209章 送禮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5章 報恩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165章 試探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17章 新的產業第51章 新的消息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236章 狂徒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32章 小縣第38章 出仕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79章 破城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1章 同年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51章 大案第297章 伎藝人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93章 多方牽連第37章 閒散日子第43章 熊二焦五第319章 使節第124章 死城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152章 糾纏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83章 有放有收第65章 離開河陰上架感言第297章 大政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21章 矛盾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章 太后崩殂第22章 三司集議第152章 渡河第67章 找盟友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21章 割稻第120章 不如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