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

臨近年底了,年味越來越濃。西京洛陽的人口遠不如東京稠密,也不如那裡熱鬧。不過今年雖遇大旱,卻未受大災,百姓手裡的錢也比往年多,自然也就比往年熱鬧得多。街上的人羣川流不息,各種小販沿街叫賣,不時出現幾個“打夜胡”的,惹得圍觀的人鬨堂大笑。被討到門上的出手也不像往年那麼吝嗇了,總有幾個銅錢扔出來。

轉運使司衙門裡,晏殊興致勃勃地看着徐平、李覯和王拱辰三人寫出來的草稿,不時提兩句意見。具體的經濟運作晏殊搞不太清楚,他也不向那個方向動腦子,但到底是此時的文壇領袖,時文大家,改改字詞句子,讓文章更有氣勢晏殊還是拿手。

書房裡寫的是總目,外面長官廳裡王堯臣、楊告和趙諴等人則做各分目。按照徐平的思路,從上古時候的簡單生產講起,再到生產分工,到商品交換,然後講商品的性質,再講到財富的性質,講到勞動產生財富。然後接着講商品生產和交換、講貨幣、講勞動工具的發明與改進、講勞動效率的提高,講到商品經濟的方方面面。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財富的增長理所應當,國家掌握的財富增加,不但不會侵奪百姓的財產,還會讓民間財產也水漲船高。這一點極爲重要,讓新的理論從義利之辨中脫身出來。

等到大家完成了初稿,再集中起來廣泛討論,還要徵求本路其他官員的意見,最後形成定稿。如果到時政治環境合適,由晏殊帶到京城呈上朝廷,作爲京西路官員對呂夷簡處置京西路飛票的回答,那就是堅決不同意。

這不是意氣之爭,是新的路線能不能生存,能不能走下去的大問題。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徐平沒有退路,必須死爭到底。

而先從上古講起,既是中國古人寫文章的習慣,也是徐平前世教科書的習慣,最容易被人接受。不過古人寫書,往往引了古人的例子便就得出結論,少了後面的大頭。

改過了幾個句子,晏殊意猶未盡,對一邊的徐平道:“徐龍圖,這文章起名字了沒有?”

徐平道:“先前我們一起說話的時候,李覯提了一個名字,稱《富國安民之書》。此書講的就是國富則民安,極是切題,我們都覺得不錯。”

“國富則民安,國富則民安——”晏殊連連點頭,品味良久。“不錯,不錯,你們這書就是立了這個論出來。如果外面能把今年京西路施政跟這綱目切合起來,就真地是發前人所未言,爲治世之良策,足以流傳後世。——對了,此書將來要上給朝廷,算是論治國之策,不如便就叫《富國安民策》吧。”

“學士說的極是,那便就叫《富國安民策》!”

歷史上的李覯曾有《富國》、《強兵》和《安民》三策傳世,這一次不涉及軍事,他便就把另兩策合起來作爲這書的名字。說到底,李覯以傳先聖大道爲己志,這三點一直埋在他的心裡,不管通過什麼形式,最終還是要顯示出來。

把國富與民安統一起來,不再看作是相互對立,是李覯在學術上的重大貢獻。後來宋朝在財政政策上的無數次折騰,包括王安石變法,大多與他的這一論點有關。正是有了國富民安的統一,才脫去了與民爭利的桎梏,不再讓理財官員戴着枷鎖起舞。

當然現在的《富國安民策》遠遠超出了歷史上李覯的侷限性,真正把商品經濟的規律講清楚,徹底從以前自然經濟的立論中脫身出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商品經濟的經濟基礎自然要產生新的思想,與舊理論的衝突不可避免。

晏殊或許理解不了書裡講的經濟運行的道理,但能自圓其說他是看得出來的,對現在他來說,這就足夠了。有京西路的政績做底子,有這能自圓其說的理論,對呂夷簡的反對就是說得通的。當然,真正決定他態度的,還是朝裡挺呂反呂的鬥爭。

公吏上了茶來,喝過了茶水,晏殊對徐平道:“以前總講天下之財有定數,不在官則在民,能爲朝廷增收的理財能臣,都要擔上刻薄聚斂的罵名。如漢武帝之桑弘羊,如唐代宗之第五琦,一助雄主揚威域外,一助朝廷平定叛亂,功不可謂不大,但卻——”

徐平忙道:“其實也不盡然,齊之管仲,以理財之術助桓公獨霸,世稱名相。”

晏殊愣了一下,才笑着道:“這話說得也是,若講能夠讓國家用度不缺,秦後首推蜀漢之諸葛丞相。帝王信之,百姓敬之,天下誰人不知!”

講桑弘羊和第五琦就太晦氣了,兩個人最後的結局都不太好,特別是桑弘羊,還落了個身首異處,而且都人亡政息。宋朝當然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但是意頭不好,總是能避就避的。徐平的理財手段跟這兩個人有根本的不同,他們都沒有改變經濟基礎,真的就是理財。徐平則是完全把經濟基礎改變了,已經超出了理財的範疇,一旦順利推行下去,就將形成歷史的洪流,浩浩湯湯的大勢無人再可逆轉。自然經濟一旦被商品經濟摧垮,就沒有重新建立起來的機會,這纔是徐平所倚仗的。

喝了兩口茶,緩和了一下尷尬的氣氛,徐平才道:“其實說聚斂,說與民爭利,我也深自戒懼。京西路這一年來,官府手裡增加了錢糧是不錯,我更加在意的是百姓手裡的錢是不是比以前多了,是不是吃喝不愁了,日子是不是比以前更好了。學士如果有閒,可以到京西路的民間走房一番,不是我自誇,京西路的百姓,今年過得比往年可好多了!——當然,那些不信官府,非要用小心思鑽空子,結果被人捲了錢財的人另當別論。我說的就是那些鬧事的分司官員,什麼時候偷逃稅算也是民該得之利了!”

晏殊笑道:“我在西京的這些日子,還是在城裡走動過的。今年河南府大旱,人人都說若是跟往常一樣,不知要有多少餓死,有多少人流離。但今年卻沒有影響,治下百姓不但沒有出現餓死逃荒的,手裡的錢財還比往年多了。僅此一項,就看你政績傑出!”

“學士過眷,讓治下百姓衣糧無缺,本就是我該做的。”

“國富則民安,而不是國富則非刻薄聚斂不可。徐平啊,你做到這一點,並且把道理講清楚,把做事的步驟講清楚,足以名留青史了!”

徐平還年輕,對於名留青史的渴望還不那麼強烈,但晏殊的這番話,還是讓他心懷激盪。大丈夫在世,高官厚祿又算什麼?有幾人能夠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富國安民策》,說起來李覯確實會起名字,言簡意賅,四個字就把整個政策最重要的內容概括出來了。前世引起商品經濟革命的外國著作,被翻作《國富論》,說起來遠不如李覯這四個字的名字好。國富與民何干?不把這個問題講清楚,就要面對無窮責問。對中國歷史上的理財官員來說,與民爭利就是個魔咒。再加上義利之辨,國用不乏,則就必須被扣上一頂不顧民生刻薄百姓的帽子。不打破這個魔咒,越擅理財越是向火坑裡跳。

徐平並不奢望能被萬民稱頌,百姓的情緒受太多因素影響,不是做了好事就能夠被立即認可的。當年離開邕州,有當地百姓數十里雨夜相送,已經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也不敢想象自己再一次得到那樣的待遇。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心安。

正在徐平和晏殊相談甚歡的時候,楊告從外面匆匆進來,偷偷看了晏殊一眼,見過了禮,小聲對徐平道:“都漕,京城有朝報到了。”

徐平並沒有注意楊告的神色,都進奏院的朝報五日一發,洛陽這樣離得近的,最多第三天就到了,最緊急的時候第二日就能到,大家早已習以爲常。

把朝報從楊告手裡接了過來,徐平隨口問道:“楊副使,京城裡最近有什麼大事嗎?”

楊告神色不好,沉聲道:“杜中丞卸任,改爲知永興軍。”

“什麼?”徐平一驚,把朝報一下子握緊。“那誰接掌御史臺?”

“學士院張學士。原知開封府的程學士再入學士院,接任張學士爲內翰。”

聽到這個消息,本來興致正濃的晏殊臉色立刻變了,一片鐵青。

呂夷簡忍了近一個月,終於反擊了。杜衍雖然表面上中立,兩派都不摻和,但御史臺的立場實際上偏向反呂的一邊,彈劾呂夷簡一派的奏章,他幾乎從來沒有攔過。朝黨的鬥爭,臺諫言官是要地,直接決定着輿論的風向。高若訥和姚仲孫爲首的諫院是真中立,御史臺就顯得格外重要,呂夷簡已經不能容忍不在自己掌控之中了。

張觀文采非常突出,但爲官平庸,徐平剛回京時他就擺平不了炭價的風波,最後知開封府由程琳接了過去。現在他被改任御史中丞,御史臺在反呂的陣線基本被廢。程琳再次接他任翰林學士。而程琳,雖然不算是呂夷簡一黨,但卻是偏向他那一邊的。

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167章 獵犬第59章 民間亂相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33章 有錢纔好第82章 祭奠續第91章 大勢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110章 小大人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73章 地方反應第52章 童七郎第10章 野味第16章 越次入對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53章 炭價風波第191章 反擊第38章 再見故人第90章 各讓一步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196章 機遇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104章 多賣酒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61章 入社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04章 學生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66章 初戰第144章 僵局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16章 對衝第43章 熊二焦五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230章 約定第29章 生活不易第25章 你們不懂第50章 抓捕第24章 富貴田園第225章 新消息第68章 軍民魚水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32章 柳八娘第58章 怪人知縣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84章 南線北線第129章 新場務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95章 反攻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50章 抓捕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66章 同年知縣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28章 唐大姐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10章 治術(一)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24章 死城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71章 少取多予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96章 移風易俗
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167章 獵犬第59章 民間亂相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33章 有錢纔好第82章 祭奠續第91章 大勢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110章 小大人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73章 地方反應第52章 童七郎第10章 野味第16章 越次入對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53章 炭價風波第191章 反擊第38章 再見故人第90章 各讓一步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196章 機遇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104章 多賣酒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61章 入社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04章 學生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66章 初戰第144章 僵局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16章 對衝第43章 熊二焦五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230章 約定第29章 生活不易第25章 你們不懂第50章 抓捕第24章 富貴田園第225章 新消息第68章 軍民魚水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32章 柳八娘第58章 怪人知縣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84章 南線北線第129章 新場務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95章 反攻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50章 抓捕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66章 同年知縣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28章 唐大姐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10章 治術(一)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24章 死城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71章 少取多予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96章 移風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