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01章 抑制清流

bookmark

田況理解徐平的意思,只能答應照辦,但到底能不能辦好,他可不敢打包票。館閣是朝廷育才之地,聚集最多的就是詞臣清流,讓他們俯下身來,做百姓娛樂,着實不易。

清流有其歷史淵源,從魏晉談玄,各以門第相高開始濫觴,直到唐末,名門望族把持着文化上層,以衣冠清流自詡,瞧不起其他人。最後到天佑二年,朱溫殺宰相裴樞等三十餘人,按因進士落第痛恨這些衣冠清流的李振建議,把屍體投之黃河。李振所說即是這些人自詡清流,那麼便投之黃河濁流,看看他們到底有多清。史稱白馬驛之禍。

白馬驛殺清流標誌着五代武夫當國的開始,從此名門望族成爲一個歷史名詞,朱溫以酷烈的手段結束了一個時代。實事求是地講,當時的所謂清流只是仗着門第,用刻薄的語言和對文化輿論的壟斷來維持他們虛幻的舊時榮光,被淘汰已經是歷史的必然,只是用白馬驛之禍這種極端的手段便一個結語而已。當時的清流不但是壓抑武臣的地位,而且壓制寒門士人的上升通道,除了維持大唐這破敗的門面之外再沒有什麼作用。最終武夫的軍事力量和底層士人結合起來,結束了一個時代,開啓了一個時代。

五代從周世宗開始,其實已經慢慢改變武夫當國的政策,入宋之後完全轉向。天下分久必合,這也是天下百姓渴望安定,受夠了沒完沒了的殺伐的必然。

隨着崇文抑武政策,清流再次悄悄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不過此時的清流已經不同於唐末,門第已經不重要,寒門出身的士人是主流。沒有了門第相標榜,清流用來區別自己身份的便成了詩書文章,當然更重要的是自身的道德修養。

到趙禎這個時代,清流並沒有佔據官員士大夫的主流,徐平這種務實的官員纔是佔大多數的。但趨勢卻不容忽視,底層進士出身的官員要上位,最有力的武器便就是用個人私德做文章,把佔據高位的官員攻擊下去,爲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

如果僅僅是把清流所代表的私德要求作爲進身之階,出於功利目的,這樣的官員其實並不難對付。可怕就可怕在,有的人真地把這當作了自己的信仰,那就棘手了。

司馬池離京外任,並沒有帶着兒子司馬光,而是把他託付給了老朋友龐籍,在京安心讀書,準備來年的進士考試。司馬光視龐籍如父,就在不久之前,由龐籍主持跟張存的女兒定下了婚期,準備來年進士考過後便就迎娶。定期之禮,徐平還是座上賓呢。

正是從這位比自己年輕近十歲的小輩身上,徐平看到了清流勢力的可怕。歷史上的司馬光,可是在新婚之後幾個月不跟夫人圓房,天天枕着他的那警枕睡覺。朋友實在看不下去,勸了之後纔算跟張夫人好好過日子。要是夫妻感情不好也就罷了,問題是司馬光對妻子從無二心,一輩子不納姬妾,兩人白頭到老,這就有點嚇人了。

可以自苦如此,過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一心只讀聖賢書,這種人用私德來要求同僚的官員,威力大得嚇人。你跟他講施政給百姓帶來的好處,他跟你聖賢道理,講讀書人修齊治平要先從修身開始,身不正則事不行,你害不害怕?衆口鑠金,被這種官員盯上,大多數的人只好自認倒黴。歷史上也只有同樣私德無可指摘的王安石才能壓住司馬光,換另一個人不用等新政反覆,光被指責私德就早早離開政治中樞了。

從歐陽修開始,徐平便就反覆強調論事不論人,論跡不論心,就是怕這種清流把持了官場的話語權,把真正做事的人排擠出去。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就連孔孟還有各種段子編排呢,更何況一個普通人。如果讓政治風氣變成眼睛盯着政治對手的私生活,這朝廷也就不用做正事了。能夠對自己嚴要求是好事,但對別人這樣做就不合適了,你覺得應該做到的事情,在別人眼裡可能就是多此一舉。既然是官員,那當然是拿政績說事。

一再要求把館閣官員吸收到對民間文藝的改造中來,徐平也有藉此對抗這種趨勢的用意。清流之所以成爲清流,正是因爲跟實際的社會生活脫離開來,活在自己想象出來的虛幻空間裡。一羣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吹捧,自我標榜,最終形成一種風氣。他們所鼓吹的那些內容並不是壞的,對於普通人來講,甚至非常有吸引力,只是現實做不到罷了。

館閣是育才之地不錯,但也是培養這種勢力的溫牀。不讓他們走出崇文院的門來,只會越演越烈,最終破壞正常的政治生態。歷史上歐陽修晚年掌權之後,曾經說過,宰相必須用清選詞臣,才能按聖賢大道治理國家。如果只是按照規例做事,只是一老吏而已。到了那個時候,清流纔算是開始正式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左右無事,徐平在樹蔭下跟田況反覆說明,爲什麼一定要讓館閣官員參與到這些事情中來。意識形態的陣地,你不去佔領,別人就會佔領,是不容絲毫懈怠的。僅僅靠李覯在國子監是夠的,他只能把大致的框架整理出來,給出一個方向。要想讓這種思想成爲社會的主流,還要有大量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鼓吹,去宣揚,才能深入人心。

田況心裡苦笑,徐平說的道理,他自然已經聽懂了,奈何做起來實在有難度。十年寒窗好不容易中個進士,從此跟白衣百姓不一樣了,你非要人家轉過頭來跟普通百姓一樣欣賞同樣的東西,同喜同樂,同怒同悲,這真地很難辦啊!

徐平也知道難辦,但有什麼辦法?他自己身上已經貼了一個善理錢糧的標籤,又有一個跟李用和這種外戚有特別關係的標籤,還有一個天子寵臣的標籤,在清流官員中一個標籤就足夠被排斥了,自己身上卻貼了這麼多。

最後徐平道:“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向大了說,京城百姓日常聽到的就是這些說話曲子,聖賢書他們是讀不懂的。要想導人向善,自然就要挑百姓愛聽的去說,在其中寓以諷諭,使人知何事當爲,何事不當爲。自唐以來,儒門勢衰,釋門大盛,和尚們是如何做的?便如這說話,最早也是在寺廟裡,和尚們用來說佛門故事,讓人信佛。怎麼到了讀書人這裡,便就不能放下身段?天天在書齋裡指天畫地,難不成就能人人成聖?讓他們參與此事中來,正是要他們身體力行,把聖賢道理說給百姓聽。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怎麼就推三阻四,以爲辱沒了身份呢?凡事無錢不行,罷了,前面說的五十貫不提,你再去領五百貫,專門做這一件事。這一套說三分,務必讓館閣參與,做到雅俗共賞!”

田況不由一驚:“諫議,五百貫可不是小錢!爲了這一說話的話本,花費如此之巨,只怕會引別人閒話吧?”

第236章 狂徒第254章 出路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65章 永寧侯府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5章 公路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55章 官衙送別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33章 家信第31章 端午(下)第75章 人質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129章 新場務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156章 破城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314章 偷營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27章 小隱君第68章 別有出路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23章 生意第38章 出仕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8章 雪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39章 黃師宓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2章 黯然離去第139章 朝爭第50章 抓捕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36章 折騰契丹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86章 應對第39章 按律當斬第253章 收網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25章 搜尋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28章 蟾宮折桂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70章 兩個榜樣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25章 新消息第2章 父老第298章 夜襲第70章 南下大道第58章 軍政結合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30章 殿試第69章 國子監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51章 菩薩轉世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56章 銅版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5章 報恩第60章 慶功第45章 白砂糖第14章 邊亂第19章 共剪西窗燭
第236章 狂徒第254章 出路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65章 永寧侯府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5章 公路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55章 官衙送別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33章 家信第31章 端午(下)第75章 人質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129章 新場務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156章 破城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314章 偷營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27章 小隱君第68章 別有出路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23章 生意第38章 出仕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8章 雪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39章 黃師宓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2章 黯然離去第139章 朝爭第50章 抓捕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36章 折騰契丹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86章 應對第39章 按律當斬第253章 收網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25章 搜尋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28章 蟾宮折桂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70章 兩個榜樣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25章 新消息第2章 父老第298章 夜襲第70章 南下大道第58章 軍政結合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30章 殿試第69章 國子監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51章 菩薩轉世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56章 銅版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5章 報恩第60章 慶功第45章 白砂糖第14章 邊亂第19章 共剪西窗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