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天下大義

“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趙禎終於還是把這句話說了出來。“錢糧雖然確實是國本所在,但治理天下,終究還是以仁義爲重。仁義行,天下自治。”

徐平習慣性地去摸腰間的笏,卻摸了空。纔想起進天章閣的時候,趙禎特意吩咐一個小黃門給收了起來,以示今夜不用拘於君臣之禮,可以暢所欲言。

收回手來,徐平拱手:“陛下,讀聖賢書,尤其是要觀其原意,明瞭大旨,直指古聖賢本心。孟軻說梁惠王,這裡的利,顯然不是指的錢糧。依梁惠王所問,可知此處之利,是說孟軻見王,能帶來什麼好處。孟軻一介書生,以仁義遊說諸國,又能夠帶去什麼錢糧?此處的利,說錢糧可,說兵甲可,說百姓亦可,凡是利於樑王之國的都可。孟軻之時,當時能夠利於魏國的,難不成今天就不利於本朝?若以這句話說治國不言利,那還以什麼治國?孟軻說‘何必曰利?’蓋因當時魏國錢糧充足,兵甲精銳,所缺的只有仁義而已。本朝以仁義治天下,豈可與窮兵黷武的魏國相提而論!若是用這句話來質疑朝廷不當用心於錢糧,豈不是刻舟求劍,泥古不化?”

趙禎眉頭緊鎖,一時沉默不語。

現在朝廷真的不在乎錢糧?那就不會有三司,更加不會一大半的朝政都在三司衙門了。求錢糧可以做,但不能明面上說出來,更加不能作爲朝廷施政的指導綱領。

趙禎遲疑,不是他不知道錢糧的重要性,而在於一旦把這件事情挑明,所引起的後果他無法預料。以仁義治天下,哪怕只是喊喊口號,也可以凝聚人心。朝廷以錢糧爲綱,讓天下的百姓怎麼想?對於朝廷來說,百姓就是用來繳錢糧的?

漢儒講天命,皇帝受命於天,只要天命在,百姓受點苦又有什麼?所以在那個時候,一有天變,宰相便就要擔責,代君受過,罷相都算是輕的。與皇帝坐而論道,地位如此之高,是白給的?當然就是用來替皇帝受天罰的。相反天下百姓受點苦楚,哪怕活不下造反,只要天不示警,那也不是多大的事情。

這一套在兩晉就玩不下去了,道佛兩教興起,社會思想陷入混亂。至韓愈提出孟子道統,算是徹底結束了董仲舒的理論,到宋儒別開一派。簡單說,就是藉由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以民心代替天命,或者說民心就是天命。

到了這個年代,有天變雖然還是朝廷大事,宰相也經常要上表請罪,但已經不需要爲此擔責了。劉太后時王曾罷相,表面的理由是玉清昭應宮火災,罷免宰相以應天變,真正的理由還是劉太后不滿王曾對他的掣肘,那次罷相已經成爲了特例。

民心就是皇位正統性的來源,最少要從理論上自洽。哪怕你實際施政完全不把老百姓當一回事,朝廷所宣揚的,還是要以民爲本。

這就是意識形態,既受政治結構左右,又無時無處不在影響着政治行爲。

徐平心裡暗暗嘆了口氣,自己又何嘗不知道這中間的利害?但時間來不及啊,他現在還不足以把自己的改革納入到現有的意識形態中去,所以纔要立言啊。至於徹底改變這種意識形態,別說徐平拿不出更好的方案來,就是能夠拿出來,沒個幾十年也完善不起來,更加擴散不出去。

先改革,用已經形成的社會存在來催化產生新的社會意識是一條道路,但是徐平等不起。沒有他在推動,新的改革就推行不下去,而他要推動,就要面對既有的政治現實,面對舊的意識形態的束縛。一個不小心,這種束縛就會把改革捆死。

這是徐平改革撞上的第一堵牆,他必須把這一堵牆推倒,才能繼續前行。

至於去尋找工商業資本的同盟,或者把三司手裡的工商業散出去,形成一個新的工商業資本集團,作爲自己的助力,徐平還沒有那麼天真。

說商品經濟的有效資本不包括土地,可不是說只要不依賴於土地的產業資本就會推動資本主義了,那是兩碼事。必須從客觀上,工業和商業資本的風險、利潤徹底壓倒農業資本,自動引導資本主動向工商業流動,而不是靠幾個開廠開商店的資本家去推動商品經濟。這不是可靠不可靠的問題,是根本行不通的問題。

只要投資土地還比其他投資更加有利可圖,風險更加小,資本就會從工商業自動流向農業,根本不以幾個人的意志爲轉移。這種情況下,哪怕就是搞起一條商品經濟的鏈條,資本所獲得的利潤也會源源不斷地流出去,而不會投入到消費和擴大再生產裡去。這條鏈條早晚會斷裂,商品經濟的萌牙由此被掐滅。

這是唯物主義,唯意志論是站不住腳的。

要想推動改革,徐平就必須藉助三司來形成這樣一條商品經濟的鏈條,並努力維持住,由點到面,帶動商品經濟的發展。只要發展,總會有一個臨界點,工商業資本對農業資本徹底佔有壓倒性的優勢,之後就是良性發展了。

初起的時候,去搞什麼私人資本家,只會產生買辦資本家。把本來應該用於工商業發展的資本抽出去,去買田買地,去買房子。沒有任何正面意義,反而有副作用。

資本主義不是指資本家當政,而是資本當政,跟資本是官方的還是私人的並沒有任何關係。只有資本這樣一個抽離了具體人格的抽象物,纔有資格成爲商品經濟的主宰。資本家,充其量只是資本的代言人,而且不是資本惟一的代言人。三司,就是這個時代全世界最大的資本持有者,商品經濟發展起來,三司就是資本的代言者。

從這個意義上,三司有能力、有意願去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徐平在三司所開始的改革,內部並沒有遇上什麼阻力,阻力來自於外部。

徐平還記得,自己的前世,歐洲資本主義革命是從原始資本主義,或者說是自由競爭的資本主開始的。他們意識形態的構建,是從人性本自私,天然會做出趨利避害的選擇出發,從而在充分競爭的條件下,資源自然會做出最優的配置。這由此而推出來的核心是重商主義,激烈地爭奪國內市場和殖民地。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這一套理論基本趨於破產,歐美國家從經濟制度需求出發進行了重新構建。

歐洲小國林立,國際貿易對於經濟有重大意義,天然是培養重商主義的溫牀。中國是大一統的國家,在商品經濟的鏈條中,生產重於商業交換,重商主義在這種環境下是沒有條件發展的。同樣的一條經濟鏈條,中國的條件天然要求把重心放在生產和消費上,商業行爲並不居於核心。相應的,當年歐洲人建立起來的意識形態,也就不適合於宋朝社會的實際,徐平也沒有去照搬的空間。

社會是人的社會,社會的意識形態自然也要從人的基本特性出發,從而推導出一套理論系統,與社會存在相適應。

徐平雖然是看書只觀大略,這些年聖賢書還是看了不少,包括這個年代一些思想家的說法,也做了瞭解。比較來比較去,能夠跟自己心中的大道吻合,有發展前途的理論,還是隻有李覯的那一套說法。

人性本樸,無所謂善惡,人天然有生存的需求,滿足了生存需求之後還有更加高級的需求。而滿足人的需求的,便就是社會財富。只要確定了什麼是社會財富,那也就能夠提出勞動創造財富了,因爲人的勞動天然能夠滿足人的需求,而不是隻有天賜之物才能滿足。勞動能夠創造財富,由此也就能夠開始生產、交換、消費、擴大再生產的商品經濟循環。這個循環能夠建立起來,商品經濟也就成爲了必然。

最關鍵的,這一套理論的核心是社會財富是用來滿足人的需求的,從而求利也就是爲了天下百姓,與現有的意識形態結合了起來。

朝廷求利是爲了天下百姓,那麼朝廷的利就不再與義相對,而成了天下之大義。

舍小節而全大義,這不正是孟子一派所高舉的旗幟嗎?

歷史上,在大多數讀書人都在向孟子道統靠攏的時候,在非孟即是尊荀的思想大風向下,李覯獨樹一幟,非孟而不尊荀,自成一家。並且用這一家之言,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成爲當世大儒,其理論功底自不待言。

也正是李覯的努力,在歷史上打開了王安石創立新學的大門。雖然實際上王安石是尊孟的,與李覯激烈反對孟子的態度完全不同。也正是李覯的這一派,開啓了後來的南宋功利學派,在朱熹集各家大成爲理學的情況下,與之相抗。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話雖然不是王安石親口說的,但也代表了當時變法派的態度。但實際上,這三句話都沒有超出孟子理論的框架,孟子本來就是以一個不守條條框框的面目出現的。

用李覯的框架,徐平還不至於做到如此極端,能夠用更加緩和的方式溶入進現有的思想當中。這個年代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幫着徐平做到這一點,那隻能是李覯。當年與李覯相識只是偶然,但經過這一段時間不斷的書信往來,談論一些學術問題,徐平和李覯已經自覺地成爲了學術思想上的同路人。

現在的惟一的問題,就是這個理論的框架雖然已經搭好,但還沒來得及把地基夯實,沒有來得及把房子建起來。趙禎現在問徐平,着實是着急了一些。

(備註:不知道讀者願不願意看古今思想的碰撞,我知道作者們都是避開的,肯定有他們的理由。因爲後面的改革,會從意識形態、政治改革、經濟改革、社會改造等幾個方面展開,我儘量集中筆墨,把這個問題簡單梳理一下,以免有的讀者後面一頭霧水,因爲這些內容後面基本就不會再涉及到了。)

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151章 新市場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70章 風波起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71章 少取多予第69章 失意者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109章 補天裂第23章 誥命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6章 嶺南故人第31章 造紙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31章 端午(下)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2章 私下商量上架感言第3章 一路千里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302章 青冢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9章 出行第174章 春光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75章 火海第28章 殿中議事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1章 潑皮第6章 酒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225章 新消息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13章 教閱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說一下最近情況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上架感言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3章 屬下第115章 奇觀第157章 清場第60章 新的門路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22章 新米第90章 發酒發肉第17章 自己的路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21章 衆人到來第70章 兩個榜樣第72章 三個關節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239章 馬帥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96章 三角城第22章 清路第31章 探花郎第209章 階下囚第188章 百官圖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86章 應對第31章 造紙第77章 賬目
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151章 新市場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70章 風波起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71章 少取多予第69章 失意者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109章 補天裂第23章 誥命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6章 嶺南故人第31章 造紙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31章 端午(下)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2章 私下商量上架感言第3章 一路千里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302章 青冢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9章 出行第174章 春光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75章 火海第28章 殿中議事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1章 潑皮第6章 酒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225章 新消息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13章 教閱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說一下最近情況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上架感言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3章 屬下第115章 奇觀第157章 清場第60章 新的門路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22章 新米第90章 發酒發肉第17章 自己的路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21章 衆人到來第70章 兩個榜樣第72章 三個關節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239章 馬帥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96章 三角城第22章 清路第31章 探花郎第209章 階下囚第188章 百官圖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86章 應對第31章 造紙第77章 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