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祖先的呼喚

衆人敘禮落座,飲過幾杯酒,歐陽修見宋祁悶悶不樂,問道:“待制因何不悅?西北戰事正酣時,待制上章去三冗,頗得徐相公稱許。此時相公當政,待制正要大用。”

宋祁搖了搖頭,也不說話,只是喝酒。

葉清臣道:“前幾年京城的織業大興,子京與人一起,開了幾間製衣的鋪子,頗是賺了不少錢財。相公沒待制以上的官員在京產業所得入官,子京少了這一注錢財,如何愉悅?”

幾個人聽了,一起笑了起來,頗有些興災樂禍的味道。宋祁爲人豁達,跟他哥哥宋庠完全是相反的兩個人。宋庠是典型的詞臣,文章優美,私生活嚴謹,持家儉約。宋祁雖然是當年真正的狀元,劉太后因爲弟不壓兄,把狀元給了宋庠,但他的文章確實不如哥哥寫得好。宋庠持家儉約,宋祁則奢侈無度,而且在男女之事上非常灑脫。

曾經有一次,宋庠路上遇到皇宮的車隊,一個宮女向他一笑,叫了一聲:“小宋。”宋庠一見傾心,寫了一首《鷓鴣天》讓人傳唱:“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爲籠。車如流水馬游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這詞最後傳到趙禎的耳朵裡,把宮女送到了宋祁的家中。

徐平前世看到這種故事,總覺得不可思議。臣沒個臣的樣子,皇帝也不介意,跟自己印象中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非常不合拍。唐宋這一段歷史,在印象中的古代中非常不和諧。

用了近二十年的時候,真正地融入到了這個世界,才明白是自己的印象錯了。

文明遭逢毀滅性的災難之後,會生出應激反應,一部分文明記憶被埋在深處。後人在文明記憶中的恐懼和恥辱中,很長時間不敢把埋藏的記憶再次翻出來。在他前世的文明記憶中,宋爲蒙古所滅之前的文明,已經被埋藏在了深處。只有文明戰勝了恐懼,洗刷了恥辱,這些埋起來的記憶纔會被再次翻出來,接續上從前的輝煌,開啓新的時代。

這個再次翻出來文明記憶的過程,就是文明覆興。歐洲的文藝復興,唐宋之交的儒學再興,都是同樣的思想啓蒙過程。爲什麼後世的歷史學家會在研究宋史的時候發現,這個時候的文化和制度痕跡,會跟歐洲文藝復興的近代化時期,很多相似。

宋朝徹底廢除了人身剝削的奴隸制度,改爲僱傭制。出現了爲社會服務的各種政府機構,發行了紙幣,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司法制度開始從制度上保證公平。

因爲從思想文化上,政治制度上,宋朝已經推開了近代化的大門,只是這扇大門最後被殘酷地關上了。從董仲舒對儒家理論曲改阿附,爲漢武帝採納,在秦始皇完成對中原大地的政治統一的基礎上,完成了文化的統一,才真正形成了漢文明。先秦時代,是類似於歐洲古羅馬之前的古希臘時期,不過漢文明的延續更加完整,更加有序。

千年之後,人們還是經常回想起那個夜晚。

寒風呼嘯着吹過冰冷的土地,異族的鐵騎讓大地在顫抖,雪亮的馬刀如閃電一般劃破黑夜。人們在蒼茫的大地上無助地奔逃,老人倒下了,孩子倒下了,女人倒下了,他們被異族的鐵騎碾成肉泥。人們在夜色中無助地奔逃,不知逃向何方,不知道哪裡纔是他們的求生之處。前方沒有路,回望揮舞着鋼刀的敵人,他們只有絕望。

千年之後,人們還是無法從那一天的恐懼和恥辱中走出來。

趾高氣揚帶着大軍趕來的敵人,與自己有着同樣的祖先,要來滅絕自己的軍隊中,有很多人與自己有同一個祖先。他們驕傲地穿上了異族的服裝,說起了異族的語言,拿起了刀爲異族前驅。面對着自己的祖先延續下來的文明,毫不猶豫地揮起了屠刀。

漢人的文明,隨着屠刀的落下,隨着無數人奔向大海,葬身魚腹,滅亡了。

一個人生於世間,除了自己的血肉之軀,還有靈魂。一個文明除了繁榮富庶,爲人類帶來美好生活的各種進步,還有一個靈魂。

在那一夜,漢文明的血肉已經拋灑在了冰冷的土地上。

在那一天,漢文明的靈魂,這個巨人,倒在了血泊之中。

這個巨人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失去了自己的庇護後,無助地掙扎。他一次又一次地試圖站起來,要給自己的血脈以庇祐,一次又一次無力地跌倒。

是因爲自己的錯,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恐懼。是因爲自己的錯,讓孩子們感到了恥辱。

因爲自己錯,讓孩子受到了巨大的傷害,他充滿了羞愧,只能在血泊中無力的掙扎。

明朝爲什麼會從宋朝退回到家天下?不是因爲皇帝的貪婪,也不是大臣們的愚蠢,而是來自於文明內心深處的恐懼。對外堅決不妥協,不媾和,是因爲對這樣做的宋朝倒下的恐懼。對內不調和,是因爲來自於宋朝倒下的恐懼。唯有跟那個時候做的不一樣,才能再不會倒下去,才能在祖先的恥辱中顯示自己的驕傲。

爲什麼再一次面對外族的鐵騎,他們中的很多人主動參與了進去?不是因爲他們的蠢和無恥,而是來自於文明內心深處的恐懼和恥辱。

那個血泊中的巨人,一次又一次地試圖告訴自己的孩子們,當年錯在了哪裡。不是因爲孩子中有人錯了,不是因爲有人愚蠢,不是因爲有人無恥,不是因爲有人貪婪,是因爲自己錯了。孩子們的錯只是自己的錯,可以放下了,可以離開恐懼和恥辱的支配。

然而孩子們總是捂起耳朵,固執地說,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要你了。他們用雙手蒙起自己的眼睛,騙自己,世上本沒有這樣的巨人,一切都是騙人的。

巨人躺在血泊中,看着任性的孩子們,有些無奈,卻又滿面慈祥。

當再一次面臨着生死存亡的時刻,被恥辱支配的人們,再一次去擁抱了敵人,寧願忍受敵人的百般凌辱。因爲祖先留下來的文明記憶中,這樣做的人活了。

當再一次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無數的仁人志士們站了出來,挺起胸膛,面對敵人冰冷的刺刀。血流滿了大地,英雄們踏着鮮血,前赴後繼地走向了與敵人戰鬥的前線。他們記起了那一天巨人倒下的恐懼,他們要用自己的身軀,庇佑身後那個血泊中的巨人。因爲那個虛弱的巨人,是自己祖先的榮光。

那一刻,巨人羞愧得不能自已。他的眼中閃出了光茫,他看見了自己站起來的希望。

那滿地的鮮血,那山河破碎的大地,就是文明再起的曙光。只有擺脫了恐懼,洗刷了恥辱,才能真正地吹散千年的迷霧,扶起那個血泊中的巨人。

當那個巨人重新站起來,漢文明將再次復興,開啓一個偉大的時代。

爲什麼在國力蒸蒸日上,前途光明的時刻,還是有很多人毅然地離開自己的祖國,去擁抱別人?他們還在被當年的恐懼和恥辱支配着。爲什麼在一天比一天更好的時候,還是有許多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身在這裡,心在那裡?他們還在被當年的恐懼和恥辱支配着。

歷史放在那裡,爲什麼要在裡面的興亡當中,固執地找出哪一個是壞人,哪一個是好人,哪一個是朋友,哪一個是敵人?因爲還在被當年的恐懼和恥辱支配着。

爲什麼要固執地相信宋朝亡於以文制武?爲什麼要固執地相信宋朝是一個天下動盪一無是處的王朝?還在被當年的恐懼和恥辱支配着。

只有真正擺脫了把歷史上的人,戴上一個好或壞、聰明或愚蠢、無私或貪婪之類的面具,強行用人性來解釋之後,才能真正看清歷史。

因爲在去除天命之後,我們的祖先曾經去向人性中尋找天下治亂的規律。尋找哪個是壞人,哪個是好人,就是我們還沒有從祖先留下的束縛中走出來。

只有擺脫了這種被恐懼和恥辱支配着的情緒化,才能找出歷史寶藏的鑰匙,打開的寶藏的大門,發現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這個過程,就是思想啓蒙。利用這些財富,開啓一個新的時代,就是文明覆興。

歐洲的文藝復興打開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明寶庫,唐宋的儒學再興打開了漢朝和先秦的文明寶庫,推開了近代化的大門。只是這次漢文明的復興,倒在了半路上。

新黨和舊黨的爭執,很多就在人的性情上,由此發生出來各種各樣的政策爭吵。比如道德教化,比如家庭倫理,比如該不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撥開歷史的迷霧,就會發現徐平前世的那個第一大國,兩大政黨,依然是在這上面爭吵。

血泊中的巨人掙扎着試圖站起來,孩子們拿出《三字經》和《弟子規》來羞辱他,巨人羞愧地低下了頭。巨人還是想站起來,孩子們又拿出忠孝婦德來羞辱他,巨人已經羞愧難當。巨人茫然地躺在血泊中,不知道孩子們會在什麼時候聽自己的聲音,看自己一眼。

天都山下,徐平一夜驚夢,偶然聽見了祖先微弱的聲音。他踏過滿地的鮮血,走過佈滿白骨的大地,一回千年,看見了那個血泊中的巨人。那一刻,他淚流滿面,這血泊中就是祖先的榮光。從那一個時候起,他放下了前世帶來的被恐懼和恥辱所支配的情緒,放下了對異族的怨恨。因爲他知道巨人的倒下,不是因爲出了哪一個壞人,或者是出了哪幾個壞人,甚至不是因爲敵人的兇惡。他從巨人羞愧的臉龐上,讀懂了只是巨人自己錯了。

徐平把被孩子們拋棄了的巨人扶起來,與自己一起回到了一千年前。在這個世界他將跟巨人一起,帶着締造巨人榮光的歐陽修、張載、李覯一衆學者,王安石、司馬光等一衆能臣,打開一扇門,走出一條路,邁向光明的未來。

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14章 僵局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58章 升任副使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226章 自助餐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38章 統計學第14章 邊亂第40章 出人意料第82章 立足於打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87章 地方耆老第34章 同年歡宴第312章 郵寄司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96章 機遇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221章 細腰城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74章 埋伏第192章 鑿齒蠻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41章 中間派第144章 僵局第289章 唐龍鎮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18章突然遭遇第80章 按規矩來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0章 早朝第60章 窮人當家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265章 瀚海第73章 點將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297章 大政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70章 蜀兵入隴第88章 紙醉金迷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41章 中間派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58章 軍政結合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55章 合作社第24章 富貴田園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01章 抽血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23章 流民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17章 銀行(上)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9章 理通事順第102章 首告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41章 中間派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36章 釀酒第77章 你倒黴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28章 意外之喜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46章 分別第132章 柳八娘
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14章 僵局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58章 升任副使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226章 自助餐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38章 統計學第14章 邊亂第40章 出人意料第82章 立足於打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87章 地方耆老第34章 同年歡宴第312章 郵寄司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96章 機遇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221章 細腰城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74章 埋伏第192章 鑿齒蠻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41章 中間派第144章 僵局第289章 唐龍鎮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18章突然遭遇第80章 按規矩來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0章 早朝第60章 窮人當家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265章 瀚海第73章 點將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297章 大政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70章 蜀兵入隴第88章 紙醉金迷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41章 中間派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58章 軍政結合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55章 合作社第24章 富貴田園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01章 抽血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23章 流民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17章 銀行(上)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9章 理通事順第102章 首告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41章 中間派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36章 釀酒第77章 你倒黴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28章 意外之喜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46章 分別第132章 柳八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