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進佔外城

夜晚,李仁義百無聊賴地坐在自己府邸裡,看着滿天的星星發呆。

雖然是內侍,到了李仁義這個地位,也一樣在禁城外內城裡有自己的宅邸。甚至與大宋的同行一般,李仁義還娶有妻妾,有子嗣。李明信只是他名義上的義子,其實算是拉攏來支持自己的政治力量。在府裡,李仁義還有真正意義上的兒子,雖然不是自己生的,但一樣可以爲他傳宗接代,承繼香火,甚至早早就恩蔭了官爵。

這個年代的內侍,尤其是高級內侍,與後世的同行是不同的,他們一樣有家,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在思想上,也更多的帶有普通人的色彩。

諒州一戰結果出乎意料,就此失了李佛瑪的信任,李仁義不得不仔細思考自己的未來。就是僅僅爲了這個家,他也要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如今宋軍兵臨城下,依李佛瑪的性情,如果此戰一切順利,升龍府能夠有驚無險地渡過危機,甚至外圍的交趾軍隊及時返回,給宋軍以重創,那麼李仁義就還有轉機。

李佛瑪出身帝王之家,血脈極其複雜。其父親自然是李朝開國之君李公蘊,其生母黎佛銀,又是前黎朝開國君主黎桓與楊雲娥的女兒。楊雲娥又是交趾獨立的關鍵人物楊廷藝的後人,且是真正實現交趾統一的首領丁部領的遺孀,也就是說黎桓不但繼承了丁部領的江山,還繼承了他的女人。李佛瑪身上流着數朝交趾帝王的血液,可謂高貴之極。

這種出身,再加上幼年起就見多了各種爭權奪利的勾心鬥角,少年時起就領兵南征北戰,真正當得起文韜武略四個字。李佛瑪對各種政治鬥爭都能舉重若輕,鋒芒內斂,外示仁厚,內亂外敵都能輕鬆平定。

正是因爲如此,李佛瑪自視甚高,表現於外就是爲人大度,不會在小節上斤斤計較,此次如果能夠化險爲夷,李仁義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李佛瑪洞悉各種政治上的詭計算計,對真正威脅到自己的人,也從不會心慈手軟。他的仁厚只是對下人的一種賞賜,與自己的性情無關。

如果不是遇上徐平這個世界的意外,李佛瑪將平平安安,輕鬆愉快地建功立業,做被後世無限吹捧的李太宗。

當徐平來到邕州,交趾對面的大宋變了,交趾也要跟着變了。

李仁義看着天上的星星,心裡暗暗祈禱,祈禱宋軍只是白來一趟,祈禱交趾能夠平平安安地渡過這場危機。

“轟——”

突然,外面傳來驚天動地的聲音,整個升龍府都不安地戰慄起來。

李仁義騰地站了起來,心驚膽戰地看着內城之外,看着西北方升起的雖不明亮卻凝重無比的火光。

長子李明德慌慌張張地跑出府去,找相熟的人打探消息。

李仁義站在院子裡,一動不動,臉色白得跟紙一樣,手腳冰涼。

這種動靜他不陌生,一年前隨着李佛瑪徵廣源州,交趾軍隊就是被這聲音折磨得痛不欲生,灰頭土臉地回來了。

就在不久之前,諒州前線,黎奉曉也一樣是被這樣一聲巨響,封在了山谷裡,最終把性命也搭了進去。

如今,這聲音在升龍府響起來了。

李仁義只覺得一陣頭暈,他甚至不敢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城牆塌了!這升龍府看起來偌大個城池,卻經不起我們一炸!”

桑懌跳着腳,與徐平告別,去指揮宋軍入城。

徐平站在城外,看着不遠處忽明忽滅的火花光,和火光掩映中巨大的城牆的缺口,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打升龍府在他的計劃之外,他一直覺得這行動很勉強,不過是心存僥倖來試一試。萬萬沒想到,就這麼一炸,升龍府的城牆就塌了。

這城牆誰造的,偷工減料太厲害了吧!

而且交趾不過相當於大宋的數州之地,就敢建這麼大的王城,五千人在裡面,內外城一分,竟然就防守不過來了,簡直就是自己作死。

護城河並不太寬,又水流平緩,不一會宋軍就架起了浮橋,源源不斷的宋軍從城牆缺口衝進了城裡去。

失了城牆防護的交趾軍隊兵力處於絕對劣勢,大局已定,徐平命譚虎派中軍入城維持秩序,禁止入城兵士燒殺劫掠。

打破了外城,並不等於攻下了升龍府,還有更堅固的內城在面前。交趾真正的精華,包括交趾王李佛瑪在內最高貴的家族,最富有的商人,都住在內城裡。如果宋軍在外城不加節制,激起民變,反而會給交趾鹹魚翻身的機會。

進了升龍府,自然不會空手而歸,但徐平不會放任兵士去搶。要錢也會有更有效的辦法,賊過如梳,兵過如篦,有組織永遠比無組織有效率。

李佛瑪站在內城城樓上,陰沉着臉看着夜幕下的外城。他想過外城有可能被宋軍攻破,卻沒想到會如此快地被攻破。

在宋軍渡河的時候,李佛瑪加派了數隊人馬出去命外圍軍隊立即回升龍府勤王,按他的估計,十幾天之後升龍府周圍將大軍雲集。

如果宋軍十天之內攻不破外城,這場戰事就算是勝利了。李佛瑪本來對宋軍圍城的局勢並不是太擔心,心裡甚至還隱隱有點激動,一旦宋軍主帥昏了頭,貪功不退,被圍於升龍府城下,諒州失去的他將一起奪回來。

然而升龍府的外城一天就破了,讓李佛瑪措手不及。

內城的城門大開,禁軍將領正在指揮外城的守軍撤回內城來。與宋軍在外城糾纏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損失寶貴的人手。

外城是土城,內城則是磚石混築,內包夯土,緊固程度遠不是外城可比。

而且守軍撤回來之後,防守將沒有死角,宋軍想炸也沒有機會了。

看着西北方的城牆缺口處亮起燈火,很快就亮如白晝,舉着火把的宋軍如同長龍一樣在外城蔓延,分作幾隊直奔內城城門。李佛瑪目光凌利起來,看城樓下入城的兵士開始稀疏,命守城兵士關閉城門。

還沒來得及進入城門的交趾兵士在城外鼓譟,城上的守軍則開始放箭驅趕,李佛瑪冷冷轉過頭,看也不看一眼。他雖以仁厚著稱,有的卻不是婦人之仁,該放棄的必須要果斷放棄。

藉着內城裡亮起的燈火,李佛瑪看了一眼禁城不遠處的李仁義府邸,目光隱隱含着殺氣。

三月二十四日夜,宋軍攻破升龍府外城,並迅速清理內城周圍的建築,準備進攻內城。

第127章 大捷第155章 接風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29章 邕諒路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83章 有放有收第269章 對峙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22章 試學士院第2章 父老第233章 學習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19章 星空(上)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118章 突圍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7章 盼盼第28章 意外之喜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3章 秀秀(下)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23章 出書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215章 合夥第146章 印錢吧第146章 印錢吧第19章 匪訊(上)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3章 護衛鐵騎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7章 新的產業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89章 定論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55章 藥銀第5章 歲除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20章 破陣子第22章 三司集議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53章 甘谷歸附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99章 前奏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62章 這有何難?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168章 田園風第77章 訣別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18章 農田輯要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75章 弒父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60章 騷亂第115章 奇觀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9章 進殿面對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98章 定策第152章 糾纏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50章 防秋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
第127章 大捷第155章 接風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29章 邕諒路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83章 有放有收第269章 對峙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22章 試學士院第2章 父老第233章 學習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19章 星空(上)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118章 突圍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7章 盼盼第28章 意外之喜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3章 秀秀(下)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23章 出書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215章 合夥第146章 印錢吧第146章 印錢吧第19章 匪訊(上)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3章 護衛鐵騎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7章 新的產業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89章 定論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55章 藥銀第5章 歲除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20章 破陣子第22章 三司集議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53章 甘谷歸附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99章 前奏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62章 這有何難?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168章 田園風第77章 訣別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18章 農田輯要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75章 弒父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60章 騷亂第115章 奇觀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9章 進殿面對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98章 定策第152章 糾纏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50章 防秋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