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應有權變

聽了徐平的話,趙禎點了點頭,確實是這個問題。如果劉三嘏只是跟公主有矛盾,而沒有任何作奸犯科的地方,在契丹面臨生命危險逃到宋朝來求庇護,宋朝不管不顧地把他送回去,難掩衆口,難平民心。

徐平道:“劉三嘏,本河間府人氏,其先沒入契丹,流落北地。舉進士,契丹聖宗喜其才學,妻之以女,爲契丹附馬都尉。是以,不可單純視劉三嘏爲契丹之民,不然則易失河北人心。百姓淪落異域,生活安樂,朝廷亦爲之喜。艱難困苦,甚或身被刀兵,朝廷伸手可援,救其性命,豈可置之不理?此天下之義,義不可失。”

劉三嘏並不是契丹土著,他祖上是河間人,因爲各種原因流落到契丹。契丹獲得幽雲十六州,這種人非常多,契丹統一稱爲燕人。包括契丹治下的漢人,還有一小部分如渤海人等其他民族。這些漢人歸宋朝,應該是算作爲歸正人的,並不是簡單的契丹人來逃。

既是政治犯,又是歸正人,所以劉三嘏不能夠簡單地遣送回契丹。不然,宋朝就失了幽雲十六州的人心,對將來恢復舊地不利。而且不收劉三嘏,還會讓河北之民心寒。出於道義,如果劉三嘏不是歸正人,或者說不是漢人,宋朝處理的手法就簡單一些。可以讓契丹約定人回去之後,不殺,不處以重刑,形成明文,再把人遣返。

呂夷簡道:“昭文相公說的是,劉三嘏本是漢人,有難來歸,豈可置之不理?此內外有別之大義,大義不可失!”

龐籍捧笏道:“臣聞華夷如一,皆天下之民也。今之所謂華人夷人,不過是週末之時的秦人、楚人,天下未混而爲一,強分之而已。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信乃人君之大寶,立國之根本。與契丹已有誓書,不納逃亡,大國不可言而無信。”

徐平暗暗嘆了口氣,他要嚴華夷之辨,嚴格區分自己人和外人,在朝中並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跳出來反對得最激烈的,就是司馬光,而司馬光很多思想是來自於龐籍。並不是說龐籍指使司馬光,而是由於言傳身教,司馬光自然而然從龐籍那裡繼承而來。

宋朝要改變舊制,爭取天下的認同,首先就面臨到一個對剛剛過去的唐朝如何認識的問題。這不稀奇,徐平前世要恢復傳統文化,最先冒出來的就是要恢復明清,特別是清朝的一些文化和制度的聲音。宋朝這個時候,一樣面臨着要革除五代積弊,重行漢制,最先出來的也是重行唐制,繼承唐朝文化的聲音。

唐朝文化對後世最重要的影響,就是嚴華夷之別還是華夷如一。唐太宗那一句“自古皆貴中國而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並不是隨着唐朝滅亡就消失了,實際上一直被後世的一部分人所信奉。宋朝這個時候,深信不疑並付諸行動的,就是司馬光。

反應在龐籍這些人的思想學說上,就是認爲這個年代的宋朝、契丹,包括党項,跟春秋戰國時候的諸國一樣,沒有什麼內外之別,貴賤之分。宋朝面對的,是能不能夠再次讓天下一統,先秦諸子的思想學說,就這麼被移植了過來。甚至在司馬光這些人看來,外族建立的政權只要完成了大一統,一樣是華夏正統。

深入瞭解這個時代,徐平認爲這些人已經推開了近代化大門,正在進行思想啓蒙,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年代的思想學說,給他的既視感太強了。華夷如一,不承認民族和文化上的差別,認爲讓四夷漢化不道德,他前世實在見得太多,聽得太多。

弱化民族認同,強化國家認同,這個年代的龐籍、司馬光這些人在做,他前世也有無數的人認爲這纔是普世真理。這樣的後果,就是先失去了幽雲十六州等地的漢人人心,讓他們心安理得地成爲了契丹之民。等到女真代替契丹,又成了女真之民。此後中原王朝面對異族入侵,無不承受這一苦果。先失去一部分土地,那裡的人被同化,加強了入侵異族的辦量,再次失去更多的土地,最終天下皆亡。

呂夷簡和龐籍,針對華夷如一和華夷有別爭論不休,中書的幾位宰相暫時不說話。樞密院掌武事,同樣也掌外事,這是他們的內部事務,沒有趙禎發話別人不好參與。

趙禎見爭不出個結果來,對徐平道:“宰相執國柄,卿以爲如何?”

徐平捧笏:“夷夏之防不可失,無內外之別,何以凝聚人心?內外,國之內外,國本於民,民爲國本。試問,天下之民視化外漢人爲外人?還是自己人?臣以爲,有視之如外人的有之,有視爲自己人的有之。爲政當順民心,從民欲,民心如此,豈可置之不理!”

順民心,從民欲,民爲國政根本,這是幾十年後朝野的共識。不管新黨舊黨,在這一點上沒有分岐,包括歷史上的王安石和司馬光兩人,都是這樣認識的。徐平不過是靠着前世的見識,先提出了幾十年而已,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把政權基礎放到天下民意中,是政治文明發展的結果,脫離了這個軌道,就是文明的倒退。

政治上哪有什麼絕對真理,更加沒有什麼普世價值,真理就是民心。民心變了,政治文化就要跟着變,不然就會離心離德。只要得民心,哪怕是宗教文明,表現出比世俗政治更加強大的凝聚力也不稀奇。作爲世俗政權,凝聚力連宗教文明都比不上,哪裡還有臉面嘲笑說人家的文化落後。說別人落後,自己先得有獲得廣泛認同的文化才行。

面對宗教文明,或者其他文明的優越感,根本上還是沒有把心裡的天命觀去掉。認爲自己實行了什麼制度,經濟發展到什麼程度,就絕對正確,無非還是天命那一套。

這種爭論要想有結果,只能從民心去找根據,真理說服不了人。你有你的真理,我有我的真理,難道還有誰的真理更大一說?

說到民心民意,龐籍終於不再堅持。隨便到街上問一問,幽雲十六州的漢人是不是自己人,只怕是認爲他們是自己人的佔多數。民心不可欺,再堅持就過分了。

徐平道:“劉三嘏爲歸正人,本是漢人淵藪,朝廷不可置之不理。而國之誓書,不可輕違,不然無法示信於四夷。是故,可先行文契丹,請其詳列劉三嘏南來之因。如果是因其作奸犯科,有當死之罪,則遣返契丹,把其罪示之於民即可。如果僅是夫妻爭吵,而契丹公主挾勢害人,則奪其冠服,送還契丹,留其人置之閒地,了卻殘生。可與契丹約,以後此等事,皆按此辦理。如有本朝蒙冤難申者,逃去契丹,以求庇護,也不必強求契丹送還。似此,後來必有假冒僞託,違法犯罪之人,逃到異國以求免死免罪。治國理政當施仁政,不求暴,此等人存而不論即可,不爲大害。”

正常的兩國外交,必然要有不納逃亡,即互相遣返的條例。不加約束,大家都爭相招納對方的人,大多是處於敵對狀態。但是遣返不能沒有條件,全國都認爲這個人不應該送回去,以遵守誓約爲名,強行把人送回去,就會失人心。

徐平的辦法很簡單,先讓契丹證明劉三嘏是不是犯了該死的罪,如果罪證確鑿,雖然是歸正人,也要送回契丹去處置。如果沒有,僅僅是夫妻鬧矛盾,契丹公主仗勢要取他的性命,則把他一切來自契丹的封常送回去,人保下來。

這個年代禮教還沒有形成,夫妻離婚,各自再娶再嫁稀鬆平常。契丹公主看着這個丈夫不高興,殺了再嫁別人,沒有什麼心理障礙。僅是夫妻矛盾,劉三嘏也可能有生命危險。

信義,有義纔有信,並不是嚴格遵照誓約之類的條條框框,就能取信於人了。要想得到人民信任,必要的時候,做些權變也無不可。

最終討論過後,還是按徐平所說定了下來。龐籍提出派御史去審劉三嘏,看其有沒有必死之罪,被晏殊反對。他犯什麼罪是契丹的事,宋朝依據什麼去審?是按照宋法,還是按照契丹之法?契丹人用宋法斷罪不合適,宋人用契丹法審案更加不合適。還是讓契丹來定劉三嘏的罪責,宋朝斟酌,再決定怎麼處置。

隨着改革的進行,對於政治制度的爭論漸趨激烈。最主要的,就是一部分官員,認爲應當恢復唐制。前些日子富弼提出廢殿試是出於這樣一種思想,龐籍的華夷如一也是,包括官制的改革,要求名實相符同樣還是。

徐平的基本態度,是可以從古代的思想和制度中找啓發,但堅決反對泥古。制度和政策應該因時制宜,時代已經變了,不必非要追求從制度上覆古。

第38章 軍法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90章 各讓一步第218章 銀行(下)第46章 意料之外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30章 斥責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9章 進殿面對第58章 夜戰(中)第47章 應對第152章 糾纏第157章 清場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3章 又想錯了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294章 養起來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195章 衝突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72章 魚水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55章 合作社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4章 馬政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43章 重逢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226章 自助餐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289章 唐龍鎮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02章 首告第121章 煙花第30章 分道揚鑣第84章 南線北線第81章 談不攏第7章 第一權臣第54章 將要離去第52章 酒鬼亭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72章 底氣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52章 橫死第101章 七源州第28章 意外之喜第239章 馬帥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34章 同年歡宴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20章 西行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28章 出使歸來第27章 小隱君第59章 掃雪第59章 分歧第30章 分道揚鑣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61章 裂痕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42章 酒名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198章 演練
第38章 軍法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90章 各讓一步第218章 銀行(下)第46章 意料之外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30章 斥責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9章 進殿面對第58章 夜戰(中)第47章 應對第152章 糾纏第157章 清場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3章 又想錯了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294章 養起來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195章 衝突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72章 魚水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55章 合作社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4章 馬政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43章 重逢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226章 自助餐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289章 唐龍鎮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02章 首告第121章 煙花第30章 分道揚鑣第84章 南線北線第81章 談不攏第7章 第一權臣第54章 將要離去第52章 酒鬼亭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72章 底氣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52章 橫死第101章 七源州第28章 意外之喜第239章 馬帥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34章 同年歡宴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20章 西行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28章 出使歸來第27章 小隱君第59章 掃雪第59章 分歧第30章 分道揚鑣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61章 裂痕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42章 酒名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198章 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