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同年知縣

汜水縣位於汜水、洛河和黃河三河交匯的地方,古之雄關,又緊鄰黃河幾大渡口之一的孤柏渡,地位重要,縣城比河陰縣大了許多。

徐平到達縣城外的時候,已經天近傍晚,落日的餘暉灑在身上,如同鍍上了一層金光。縣城外面的碼實依然熱鬧非常,一派繁榮的景象。

周圍幾縣裡,汜水縣的地盤差不多是最小的,基本上就是一條汜水的兩岸,但治下人戶卻不少,就全靠了這渡口和碼頭。

洛水在這裡入黃河,兩條河的船也在這裡交匯,使這裡成爲了大碼頭,陝西路和河南府的貨物都從這裡運往京城。

縣城外面,王沿沉着臉站在迎接的官員前面,心裡的感覺非常複雜。說起來他入三司徐平並沒有針對他,但同爲副使,兩人之間巨大的待遇差別還是讓他心裡非常不舒服。再加上八角鎮的爭執,讓他看徐平愈發不順眼。

身邊只帶着兩個人,雖說是可以調用當地州縣的人員,但那哪裡有自己帶的人好用?勘查河道,他便也就沒了心思,只是草草看了一遍。

分手前徐平給兩人分配的任務,王沿勘查的鞏縣到汜水這一段只有幾里路,絕大部分事情其實都是徐平在做。徐平讓王沿順着洛水向上走一走,主要看看水量夠不夠新渠所用,再一個尋找洛水上適合築壩攔手的地方。

王沿做這些事情都沒有心思,走馬觀花的看了一看,大多時間都是呆在鞏縣。、

別說是這個代,哪怕就是下溯千年,這種工程的可行性也很難下一個極明確的結論。修有修的好處,但也有修的難處,利弊之間如何平衡,主觀意願的成分很大。

認爲不能修,只要把難處使勁誇大了說,把利處往小了說,反正又不是胡編亂造的,別人又能夠說什麼?相反主張修的人,必須要把怎麼修、花多少時間、多少人力物力都估算清楚,比反對就難得多了。

王沿正是這樣想的,徐平一心想修成這條運河,他偏偏就說不能修。徐平要想駁倒他,必須花上十倍百倍的精力。讓徐平把心思精力花在這上面,相對的三司的事情就管不了那麼多,就有王沿施展拳腳的餘地了。

見到徐平當先緩緩行來,王沿上前拱手行禮:“徐副使遠辛苦,有失遠迎!”

徐平騎在馬上,看着王沿,沉默了一會,才展顏一笑:“勞王副使出城迎接,在下怎麼敢當?真是折煞在下了!”

說完,翻身下馬,向王沿回禮。兩人見過,汜水縣的知縣和僚佐才上前參見。

汜水知縣張大有正是徐平天聖五年進士的同年,在王沿後上前,拱手行禮:“下官見過徐待制!多年不見,待制風采如昔!”

徐平急忙一把扶住:“損之與我何必行這些俗禮!你我一榜進士,自然與他人不同!今日我遠來是客,要在你這裡叨擾些日子了!”

張大有道:“待制有什麼吩咐,儘管安排下來就是。”

說完,心裡覺得有些苦澀。是啊,當年的一榜進士,如今徐平已經高高在上,自己卻連當年徐平入仕的門檻都還沒邁過去。人生種種際遇,實在讓人難以言說。

隨後,張大有又介紹了縣裡的主簿和縣尉,縣裡的耆老過來獻了迎接之禮,徐平才與張大有兩人並排,一起向縣城裡走去。

王沿被晾在一邊,心裡愈發鬱悶。可又有什麼辦法?這個小小的汜水知縣竟然是徐平的同年,人家是自己人,多年沒見,自然就顯得格外親熱。

雖然說是同一榜進士,但徐平是探花郎,高高在上的一甲一等,而張大有卻只是乙科,當年就不怎麼起眼。無論是期集還是編同年小錄還是瓊林宴,與徐平只是泛泛的點頭之交,話都沒說過幾句。過了這些年,兩人的地位又已經天差地遠,雖然徐平話裡話外都透着親熱,張大有卻一直謹守自己的身份,私毫不敢失了做下屬的自覺。

官場上就是這樣,高高在上的自然可以隨心所欲,沒有架子那是平易近人。但做下屬的卻必須小心翼翼,隨便了不定什麼時候就惹來禍事。

汜水縣城比河陰縣城大得太多,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徐平看在眼裡,直覺得真是兩個世界。到了這裡,自己竟然有一種在深山老林裡待了很長時間的感覺。

進了城門,張大有道:“待制,下官在縣裡最大的清河樓擺了個筵席,不知是現在過去,還是到縣衙裡洗漱罷了再去?”

徐平搖了搖頭道:“唉,我們多年不見,正該把酒言歡,何必到酒樓裡去?那裡人多嘴雜,不是個說話的地方。還是讓人送進縣衙裡,我們自在一些。”

“如此自然是好,下官一會就去吩咐。”

徐平笑着拉住張大有的手道:“損之,你也太過客氣,我們之間隨便些好。”

王沿能夠得到朝堂裡的宰相支持,徐平便就要從下層想辦法,剛好汜水這裡的地方官是自己的同年,豈能不好好利用?更何況自己做的事情對張大有也有好處,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也是提攜同年。

徐平在汜水縣待的時間不會太長,正有一些事情要向張大有交待,到了酒樓裡各色人等包圍,便就沒了機會。縣衙是張大有的地盤,做起來就方便得多。

開挖新的運河,不但要看勘查的具體情況,地方官的意見也很重要。孟州那裡有李參,徐平已經不需要操心,下面縣裡,最重要就看汜水和鞏縣那裡了。只要這兩個縣的地方官堅定地認爲運河可行,再加上徐平的精心準備,這事情就不是王沿能夠擋得下來的。只要運河挖通,徐平的一切困境就都應刃而解。

說來說去,還是要把事情做出來,才能夠平息那些紛紛攘攘的言論。言辭爭論本來就不是徐平所長,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裡,纔是對徐平最不利的。

(今天狀態好差啊,感覺死活寫不出來,鬱悶死了。)

Www_ T Tκan_ ¢ 〇

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27章 衝突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63章 在路上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29章 攻略(一)第35章 災民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59章 合謀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51章 大典(下)第17章 自己的路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5章 理政(一)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180章 轉機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297章 大政第146章 印錢吧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41章 購置新宅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46章 分別第273章 示威第227章 超市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70章 山溝溝裡轉上架感言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93章 多方牽連第35章 衆說紛紜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96章 神針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69章 失意者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99章 外任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302章 青冢第24章 富貴田園第22章 忠州來人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7章 雜談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23章 流民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44章 細鹽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68章 軍民魚水第34章 移民第24章 嫉妒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57章 清場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196章 補丁第14章 賜名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65章 試探第57章 原則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90章 各讓一步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295章 強兵策第65章 名將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93章 新鐵錢第49章 串連第97章 雪中論兵第89章 搶佔要地
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27章 衝突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63章 在路上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29章 攻略(一)第35章 災民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59章 合謀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51章 大典(下)第17章 自己的路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5章 理政(一)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180章 轉機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297章 大政第146章 印錢吧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41章 購置新宅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46章 分別第273章 示威第227章 超市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70章 山溝溝裡轉上架感言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93章 多方牽連第35章 衆說紛紜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96章 神針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69章 失意者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99章 外任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302章 青冢第24章 富貴田園第22章 忠州來人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7章 雜談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23章 流民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44章 細鹽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68章 軍民魚水第34章 移民第24章 嫉妒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57章 清場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196章 補丁第14章 賜名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65章 試探第57章 原則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90章 各讓一步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295章 強兵策第65章 名將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93章 新鐵錢第49章 串連第97章 雪中論兵第89章 搶佔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