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官聲

寒風在十一月十二這一天徹底止住了,恢復了精神的太陽當頭一照,積雪很快化去,被凍得有些僵硬的開封城又活了過來。

這次風波徐平最後只是得了一次褒獎,當然這是表面上的好處。實利就是既證明了自己有立足朝堂的能力,也向朝臣表明了在皇上心裡的地位,不會再有人來找無謂的麻煩。

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徐平從李用和家裡買下段老院子的老宅後,跟周圍鄰居談買房的事情一直不順利。炭價風波後,鄰居們突然都通情答理起來,只用幾天時間,就徹底談妥了房價,並很快把房子騰了出來。

這個年代沒有電視沒有報紙,但輿論的力量卻不可小視。隨着朝堂的震動,按戶配炭來自徐平的建議也傳了出來,京城百姓嘴碎的脾性不改,很快傳得滿城皆知。

徐平本是開封府人,京城百姓天生就有一種親近感,有了這種善事加成,百姓更加把他看作自己人。買房子買地,徐平從來沒有少過別人的錢,也沒有依仗權勢盛氣凌人,有輿論幫忙,反而沒人爲難他了。

籠罩京城多日的烏雲終於散去,天上紅紅的太陽灑下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徐平騎着馬出了萬勝門,不急不緩地向當年的李用和家走去。

這裡是個好地方,離着大路不遠,又距金明池、瓊林苑那些熱鬧去處有一定距離,最適合徐平這不事張揚的風格。再者徐家正商量把當年被馬季良家強買去的酒樓買回來,剛好離着不遠,兩下里照看着方便。

太后倒臺,馬季良和王蒙正兩家便很快敗落,官職一貶再貶,現在都在小州當着監當官。王蒙正家還有劉從德的寡妻在,勉強支撐門面,馬季良家則是徹底敗落了。當年馬家與徐家的形勢現在剛好反了過來,馬家也不敢把酒樓賣給別人,只能等着徐家接手。

當年馬家沒有把徐家逼到絕處,現在徐平也不會對馬季良一家趕盡殺絕,無非是公平買賣,價錢馬家也不敢要高了。

除了真正心胸狹窄的人,這時候官面上的人家大多也是這樣,只要目的達到了,何必趕豬入窮巷?這個年代階層變化劇烈,一兩代的時間就可能翻身,何必給自己惹下世世代代化不開的仇怨?

實際上與馬季良身份差不多的王蒙正,自己雖然貪贓枉法屢教不改,後來因爲與父親小妾私通生子而被編管永不錄用,但其幾個兒子卻是文學名家,跟蘇軾交往甚厚。其在家鄉的王氏書樓更是一時之盛,藏書之多,規模之大讓後人驚歎。

這雖然是閒話,卻是當時的風氣,無論恩怨,不及子孫,也不斬盡殺絕。

到了門前,早有在這裡看門的徐昌迎上來,接住徐平的馬。

現在這裡正大興土木,按照徐平的意願施工,再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座嶄新的永寧侯府就將落成。

徐平家裡已經商量好了,這裡建成之後,徐正夫婦和林素娘就搬過來,徐平自己則是上朝的日子就住城內小院,不上朝的日子也住過來,兩下方便。

跟着徐平進了院子,不時躲避着到處忙碌施工的人,徐昌道:“中牟那裡,官人說要建座園子,這才建了一半,在這裡又建,那裡扔着不是可惜?”

徐平笑道:“可惜什麼?這裡建,那裡也建,這裡是住家,那裡是別業。什麼時候朝裡得閒,到那裡住着也好,天天在開封城裡也悶死人。”

這個年代請病假非常麻煩,比徐平前世還麻煩,但一旦請下來就有一百天,病情不見好轉還可以再續一百天。徐平琢磨着自己怎麼想方設法也得一年請上一回,不然覺得虧得慌。那時候就可以回到中牟去,好好放鬆心情。

事假則能免就免,制度不規範,不小心被住小辮子會被當作貪贓論處,冤枉透了。

走到裡面,一衆苦力正在挖水池,見到徐平進來,急忙行禮。

徐平道:“冬日地硬,你們勞作辛苦,累了便歇一歇。”

一個年紀大些的苦力高聲道:“若不是郡侯,我們這些窮苦人能不能捱過前些日子的冷天也未可知,如今累一點算什麼!郡侯安心,有我們在這裡,一定不會誤了工期!”

一衆苦力紛紛稱是,保證讓徐平一家在冬至前住進來。

冬至是大節,七天大假,其中有五天是不用到衙門辦公的,徐平正想乘那個假期把家搬過來。順便請一般同僚好友,過來參觀自己新居。

看着到處熱火朝天的工地,和對自己親切和善的苦力,徐平一下覺得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來到這個世界奮鬥近十年,自己終於要過上高屋大廈錦衣玉食的日子了。

也別小看了這些苦力,當年的楊景宗也幹過跟他們一樣的活,誰敢保證這裡面幾十年後不會出來個國舅什麼的?

告別了幹活的苦力,徐昌陪着徐平到收拾好的小院休息。

這是李用和一家原來住的小院,徐平吩咐保持着原樣,就算給李璋留的住處,什麼時候都可以過來住一段時間。

在廳裡坐下,徐昌撥旺了炭火,小廝上了茶來。

徐平喝了一口茶道:“外面的苦力不要慢待了,好吃好喝,即時給工錢。他們在我們家幹活,一個不舒心活做得差了,吃虧得還是我們自己。”

徐昌道:“大郎放心,我這裡給他們的飯頓頓有肉,絕虧待不了他們。”

徐平又道:“你家大郎今年六歲了吧?”

說起孩子徐昌就笑:“剛滿六歲,調皮得很,迎兒一個人根本看不住。”

“六歲了,該入學堂了。徐昌,你們一家還是搬到這裡來吧,請個好的先生,不要耽誤了孩子。中牟那裡雖好,總是有些不方便。”

徐昌道:“其實中牟莊裡也請了先生,不少孩子都跟着讀書呢。”

徐平不置可否,對徐昌道:“還是到城裡來,光讀書識字怎麼行?鄉下地方,總是沒有好先生可請。”

徐平自己考過科舉自己知道,沒有靠譜的老師指導,就是把經典讀爛中進士也是非常不容易。自己家裡人丁不旺,還指望着徐昌這些人的家庭一起幫着壯聲勢呢。

(最近卡文,大家擔待一下,過一兩天就恢復過來了。)

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55章 晏殊之論第218章 銀行(下)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7章 貴人相助第104章 學生第12章 知己知彼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25章 歸正人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315章 亂戰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42章 動盪第67章 選擇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81章 試探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26章 慶祝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69章 做做樣子第55章 利用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34章 磨鍊第6章 知州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47章 破綻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52章 渡河第142章 配合第72章 魚水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12章 知己知彼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45章 將校營第30章 攻略(二)第152章 橫死第27章 夜宴第23章 生意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88章 百官圖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84章 新軍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52章 糾纏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45章 孟州李迪第50章 防秋第49章 事發第72章 魚水第46章 外戚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38章 必勝之勢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9章 出行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46章 忠州事發第97章 流年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3章 蔡襄之錯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38章 出仕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5章 閒事第72章 夜襲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214章 蠟丸第10章 野味第215章 合夥第65章 名將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82章 祭奠續
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55章 晏殊之論第218章 銀行(下)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7章 貴人相助第104章 學生第12章 知己知彼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25章 歸正人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315章 亂戰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42章 動盪第67章 選擇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81章 試探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26章 慶祝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69章 做做樣子第55章 利用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34章 磨鍊第6章 知州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47章 破綻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52章 渡河第142章 配合第72章 魚水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12章 知己知彼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45章 將校營第30章 攻略(二)第152章 橫死第27章 夜宴第23章 生意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88章 百官圖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84章 新軍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52章 糾纏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45章 孟州李迪第50章 防秋第49章 事發第72章 魚水第46章 外戚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38章 必勝之勢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9章 出行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46章 忠州事發第97章 流年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3章 蔡襄之錯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38章 出仕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5章 閒事第72章 夜襲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214章 蠟丸第10章 野味第215章 合夥第65章 名將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82章 祭奠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