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

班超卻話中有話地敲打道,“汝什麼也不用做,當好嗇夫,種好莊稼,照顧好班家徒附、下人便行了!”

馮墾一時語塞,當着衆卒的面,安陵嗇夫老臉上彤紅,無地自容。到底還是妹妹心疼他,馮菟見狀,便替兄長接過話頭道,“二兄放心,大兄要敢對班家侍婢胡來,吾會殺人的。自從與弓家這場生死官司後,大兄轉性了成了好人了。李二家的百般勾搭,大兄長再未理過……”

衆人都笑了起來,馮墾則恨不得地上有條縫,好鑽下去。

班超不好再打擊他的情緒,班家侍婢、僕人仍寄居在馮府,他又不得不敲打一下。但打人不打臉,他也只能點到爲止。等馮氏兄妹二人歸去後,便與華塗、衆卒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他相信今夜竇戈、權魚必會派人來。

可一直到了夜裡三更天后,一陣馬蹄聲才由遠而近,竇戈麾下的一名信使持竇氏隱秘信物來到田舍。這名信使叫韓煢,也是竇府門客。班超將其迎到堂上,屏退左右,室內僅留軍侯一人。韓煢顧不上寒喧,迅速口頭通報了隗裡軍情。

原來,咋日晌午之前,位於隗裡縣細柳街上的右扶風府,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四名北匈奴使臣彷彿從地下冒出來一般,突然出現在右扶風府,並點名提出欲求見右扶風秋曹。按說,這四名北匈奴使臣並無從漢朝邊郡進入內地的記錄,這是明顯不正常。當時,秋曹不在官署,但郡丞張望卻命四名使臣在偏室等待。秋曹歸來時,張望即稟報有北匈奴使臣來訪。

秋曹聞報大驚,河西各郡《邸報》並沒有通報北匈奴有使臣來訪,但未等他做出反應,張望已經將使臣帶了進來。

使臣進入廳內,便將一封單于親筆書信呈上。秋曹明知有大事發生,危急時刻,他原想先穩使臣,再將其羈住送至朝廷。可就在此時,雍營士卒已經包圍了右扶風官署。北匈奴使臣及三名隨員見漢軍包圍了官署,便持械欲突圍,雙方發生激戰,威嚴的右扶風府頓時變成紛亂的戰場,四名使臣和秋曹的十餘名衛卒、手下郎官,均被亂軍斬殺,單于的書信也被繳獲。

大戰很快結束,士卒們團團圍住了秋曹,只到此時,司馬南纔出現在秋曹面前。

司馬南閱信後,斥責秋曹私通北匈奴,欲同反漢朝,罪不可赦。秋曹有口難辯,官署已經被司馬南重兵封鎖,如果此時自己奪路逃走,司馬南將有藉口控制整個三輔。爲穩住司馬南,秋曹擲劍於地,放棄了抵抗,因而被司馬南羈押起來……

韓煢是一個三十餘歲的年輕人,是竇氏門客之一。他介紹完情況又說道,“現在,司馬南已將北匈奴單于的信,與參右扶風秋大人勾連北匈奴的奏章一併急報皇帝。楊仁大人暫無音訊,彭城事態不明。今吾前來傳竇戈大人急令,大人令司馬迅速進入茂陵邑,在朝廷解決司馬南之前,定要設計先救出秋大人!”

班超大驚,竇戈莫非亂了腦子?他手下此時只有十餘人,而司馬莊園有司馬氏兄弟門客、莊丁等家兵近三千人,要救出秋曹談何容易?於是,他又問道,“秋大人現被羈押何處?會不會已經被害?”

韓煢道,“司馬南羈押右扶風后,曾掛出告示,言‘秋曹勾連北匈奴事發,武力拒捕,已被羈押。’司馬南雖鐵心反漢,然楚王如不舉起反旗,司馬南斷然不敢妄動。否則,將被天下共誅之。因此,竇戈大人斷定其暫還不敢殺害秋大人,並已通過內線查明,秋大人現被羈押在司馬莊園之內!”

華塗出去提回一小袋慄米,在席上迅速製成了簡易沙盤。班超看着隗裡縣城位置問道,“權魚現在何處?”

“權氏貨棧已被查抄,權大人的人死傷慘重。現權魚大人未至另一落腳點,與竇戈大人會合,下落不明!”韓煢痛心地道,“竇戈大人令司馬今日後半夜即隱秘潛伏至茂陵,待令而動!”

“隱伏茂陵,待令而動?”

班超看着茂陵邑周邊,成國渠兩岸,有無數村舍、田園,只要控制住一座隱秘的田舍,人員許進不許出,潛藏在司馬莊園周圍應該並不難。可只有獲得司馬氏莊園詳情,才找到進入這座魔窟的辦法,進而救出秋曹。於是又急問道,“請轉告竇戈大人,吾亟需莊園內詳情!”

韓煢似乎明瞭班超心中的焦慮,便指着慄米沙盤道,“司馬大人,竇戈大人已經爲司馬選擇好了潛伏地點。成國渠西岸,有一座廢棄的侯氏田舍,田地爲司馬瑞奪去,一家人已遷徙楚郡。但田舍所在之森林,卻賣給了宋府,現爲宋府養馬、養牛之所,是潛藏絕佳之所。”

班超看着“沙盤”,這個田舍與司馬莊園隔成國渠,相距十數裡。與身後的宋府莊園也是十數裡。與繁華的茂陵邑約有二三十里,確是極好的藏身之地。於是便點點頭,“此地與司馬莊園隔河相望,確是好地兒!”

韓煢道,“對,侯氏田舍雖房屋破爛,然院牆尚好,水井欄仍能用。且臨近成國渠,茂林環繞,林外便是茂陵大族宋氏墓地,故而十分荒涼。此地原爲宋府圍欄、放牧之地,後竇戈大人爲監視司馬莊園與司馬浮屠,便以司馬故人名義,悄然找到宋府當家人馮菟,租下此宅。故田舍內地窖中藏匿大量慄米、鹹醬,馬料也遍地都是,極是方便!”

班超看着韓煢,“以吾名義?馮菟並不認識竇戈大人,豈會相信?”

韓煢笑道,“初時不信,可馮菟看過竇氏信物,自然便信了!”

竇戈想辦的事,還有什麼不信的,這讓班超無語。竇氏信物,與河西軍信物相似,是一場月牙兒似的綠色玉佩。從很小時起,班超脖子上便有一塊,馮菟如何能不識得?

當天後半夜,班超率華塗十餘人在黑暗中,跟隨韓煢貼着成國渠畔堤下的蘆葦與雜草,悄悄進入茂陵地界。天亮之前,已經悄然藏身進了侯氏田舍中。

侯氏田舍位於陳國渠北邊的一塊繁茂之地,林地有幾百畝大,長滿茂密的松柏與槐樹、楊樹等雜木。森林南邊,便是原侯氏的百十頃膏地,現已盡歸司馬氏所有。而森林北邊則一馬平川,數百頃膏地盡爲茂陵大戶宋氏所有。

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十二章 害蟲被羈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六章 女國歸附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四十四章 九牛一毛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十五章 圍殺斥侯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二十一章 劫後重逢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二十三章 再戰皮水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十三章 歲月如煙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
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十二章 害蟲被羈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六章 女國歸附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四十四章 九牛一毛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十五章 圍殺斥侯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二十一章 劫後重逢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二十三章 再戰皮水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十三章 歲月如煙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