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母后,父皇確下旨意,行開中法,令兩淮江浙四川等地發五千萬鹽引,以備邊儲。”

朱厚照看着張皇后,沉聲道:“旨意剛發不久,官文尚未至金陵,母后如何得知?”

“這……”

發現朱厚照神情有異,張皇后頓了頓,才道:“是你舅舅送信。”

“舅舅?”

提起壽寧侯和建昌侯,皇后又紅了眼圈,道:“你兩個舅舅雖有爵位,名上好聽,卻沒多大本事,不能科舉從軍,也做不了什麼營生。眼瞅着孩子都大了,孫子都有了,家裡的境況卻是一日不如一日。好在家裡有田莊,又有俸祿的米糧,朝廷發鹽引,便想着……”

“母后。”

打斷張皇后的話,朱厚照神情愈發緊繃。

從前,每次張皇后同父皇說這些,壽寧侯府和建昌侯府必得賞賜,金銀綢緞,古物珍玩,成箱擡。因均出自天子內庫,朝臣也不好置喙。

天子自己掏錢,給舅子貼補,旁人如何能管?

現如今,兩個舅舅打鹽引的主意,牽涉到邊軍糧餉,戶部和光祿寺的庫銀,便非一家之事。

明知是貪墨朝廷銀兩,仍是貪心不改。甚至求到母后跟前,是想做什麼?

日子不好過?

簡直荒謬!

父皇尚好節儉,宮中嚴格按照洪武年間規制,不敢逾越半分。

壽寧侯凡酒盞碗碟必用金,平時的用度極是奢靡,甚至超過國公。建昌侯宴客,擺出的竟是父皇賜給昌國公的酒注酒盞。

侯府家僕奴婢無數,養着兩班家伎。御賜的玉器古玩打碎便打碎,根本不以爲意。

何等的膽大包天,聚斂無厭!

朱厚照本不願如此想自己的舅舅,然在內閣觀政之時,見多各地巡按御史遞送的彈劾,不得不深想。又有弘治帝強撐着病體,言傳身教,諄諄告誡,石頭也會開竅。

坤寧宮閉宮,出入宮禁的牙牌被收回,侯府是如何向母后遞送消息?

唯一的途徑便是宮人。

外戚勾連內宮,無論何種目的,都是大罪!如此膽大妄爲,眼中可還有父皇,可還有他這個皇太子?

大明江山姓朱,不姓張!

一念至此,如有驚雷當頭落下,朱厚照猛的站起身,雙眸閃過冷色,表情是從未有過的肅然。

張皇后愣在當場。

她突然覺得,兒子是如此陌生,陌生得好似不認識一般。

“照兒?”

“母后。”朱厚照深吸一口氣,勉強壓下怒火,道,“舅舅想討鹽引,不是不行。”

不等張皇后說話,朱厚照繼續道:“然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有父皇旨意,內閣官文,凡是必須按照規矩,不得徇私。”

“可你舅舅……”

“母后!”

朱厚照突然提高聲音,張皇后未說完的話立時哽在了嗓子裡。

“朝廷有定製,五石糧可換一引,無糧可以六錢銀折糧一石。舅舅每年的俸祿加上莊田出產,足夠換取上千鹽引!”

想起楊瓚所言,朱厚照當真是鬱氣在胸,怒火狂燃。

“有皇令在前,絕不許以次充好,以陳換新,更不許缺斤少兩。兩個舅舅如能辦到,無需父皇首肯,兒就能說服內閣三位相公!”

張皇后沉默。

兩個兄弟的心思,她不是不知道。如果真想按官文辦事,何必求到她跟前。

只是她想着,不過一些鹽引,就算是給了他們又能如何。“佔窩”之利,哪個宗室皇親沒沾過,偏國舅不行?

“照兒,你兩個舅舅怎麼能同他人一樣。”

“爲何不一樣?”朱厚照道,“秦府成縣縣君儀賓孫溏-貪-婪-犯-法,數目不及舅舅一半,已被父皇貶爲民,流放充軍。兩個舅舅霸佔良田,蓄養奴僕,至今安然呆在侯府,還有什麼不足!”

到底是年輕,火氣堆在胸口,話不由得冷硬。

“照兒!”

張皇后被嚇了一跳。

“母后,兒言盡於此,想怎麼做,兩個舅舅可自己思量。”

見張皇后難掩驚惶,朱厚照心中的怒火突然熄滅,取而代之的是疲憊,從未有過的疲憊。

爲何父皇突然不願見母后,甚至不顧多年的相濡以沫,令坤寧宮閉宮,連東宮選妃也交給太后和太妃,他終於能夠體會。

高皇帝訓言,孝道爲上。

火氣再大,也必須憋在心裡,不能再三--頂--撞。

“既然父皇收了兩個舅舅的牙牌,下令無召不得進宮,母后當遣人提醒舅舅,私自向宮中傳遞消息,按律當要嚴懲。”

張皇后面色發白,手按在胸口,氣息忽變得急促,臉上現出幾分-怒-色。

“照兒,你這是在說兩個舅舅,還是在埋怨母后?”

“兒不敢。”朱厚照仍是站着,背挺得筆直,“兒只是好意提醒,舅舅敬重母后,自當明白。”

“你……”

“兒每日講讀完畢,都要去見父皇。時辰已不早,母后早些歇息,兒先告退。”

話落,朱厚照行禮,轉身大步離開。

大紅袍角翻飛,朱厚照的背影消失在殿門後,張皇后突然失去渾身的力氣,癱-軟在榻上。

丈夫不見她,兒子又突然生分,甚至不願幫兩個舅舅。

事情怎麼會這樣,怎麼就變成了這樣?

她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前半生的歲月彷彿一場幻夢,她終於領會到,紅牆之內,深宮之中,究竟有多冷。也終於明白,孃家人再好,丈夫和兒子纔是她所有的依靠。

可是……還來得及嗎?

“娘娘?”

“出去!”

錢蘭被杖斃,坤寧宮再無貼心人。

斥退宮人,張皇后伏在榻上,淚水沿着眼角滑落,痛哭失聲。

乾清宮中,弘治帝靠在榻上,半閉着眼,好似睡着一般。

寧瑾拿着沾溼的布巾,小心潤着天子的嘴角。感受到天子微弱的氣息,手隱隱有些發抖。

牟斌跪在地上,很是猶豫不定。

天子重病至此,實不能再生氣怒。查明之事,當奏還是不當奏?如不今日奏明,放任其行,他日恐再生大禍。

“牟斌。”

“臣在。”

“起來。”

弘治帝沉痾難起,瘦成一把骨頭。聲音沙啞,如砂紙磨過。

“事情……咳!”

剛說兩個字,弘治帝便開始咳嗽。

寧瑾忙捧上溫水,自袖中取出一瓶丹藥。

“陛下,小心龍體。”

“無礙。”

艱難飲下兩口溫水,服下兩-丸-丹藥,弘治帝仍沒力氣說話,只以眼神示意寧瑾。

寧瑾領會天子之意,側過身,對牟斌道:“牟指揮使,事情查清,當稟於陛下。”

牟斌臉頰緊繃,眼神微凝,正要開口,扶安走進殿中,輕聲道:“陛下,天子殿下問安。”

“太子?”

聽是太子,弘治帝終於有了些精神,道:“扶朕起來。”

朱厚照走進內殿,見到弘治帝憔悴的模樣,嗓子裡像堵住一塊石頭。

“兒臣見過父皇!”

“免。”

弘治帝說話艱難,將朱厚照召至身邊,道:“牟斌有事稟朕,你也聽聽。”

“是。”

見天子主意已定,太子殿下亦在一旁,牟斌咬了咬腮幫,終下定決心,道:“臣所奏,乃是今科探花楊瓚宮門前驚馬一事。”

“楊編修驚馬?”朱厚照微愣,“孤爲何不知?”

“回殿下,事發突然,且楊編修並未受傷,故未呈報御上。千戶顧卿察覺有異,報知於臣,臣不敢輕忽,令錦衣衛暗中查訪,現已真相大白。因涉及皇親,故上奏陛下,以請敕諭。”

牽涉到皇親?

朱厚照不明白。

楊瓚出身鄉間,未有同族在朝中做官。上數五代,連秀才都沒有。觀其平日,秉節持重,行必矩步,甚至被馬尚書稱“小夫子”。

這樣的人品性格,實在不像會輕易得罪人,爲何就惹上了皇親?

“牟斌,你真查清了?”

“殿下,臣不敢妄言。”牟斌道,“因驚馬被換,楊編修實是無故受累。其欲傷之人,實爲今科狀元,翰林修撰謝丕。”

“謝丕?”

朱厚照更覺詫異。

謝丕又得罪了誰?

“北鎮撫司查問當日內衛,尤其牽馬之人,最終覈實,是象房中的兩名象奴爲人收買,在草料和馬鞍上動過手腳。因牽馬的內衛突然調換,後者不知內情,狀元和探花的馬被弄錯,方纔致楊編修驚馬,謝狀元躲過一劫。”

一番話落,朱厚照陷入沉思,弘治帝緩緩閉上雙眼。

如此不擇手段,因由未必在謝丕身上。若是針對謝閣老,倒說得通。

肆無忌憚,加害今科狀元,且能買通宮中象奴,瞞過內衛雙眼。掰着指頭數一數,不會超過十人。

藩王有嫌疑,寧王和晉王的嫌疑最大。

轉念想一想,這麼做對他們有什麼好處?事情敗露,平白得罪閣臣,更要惹來天子側目,吃力不討好,圖的是什麼?

是皇親,卻不是藩王。專門針對謝丕,必是和謝家有怨。

滿朝之上,神京之中,唯有兩人。

弘治帝睜開眼,目光落在朱厚照臉上。

他早知道,皇后召太子去了坤寧宮,也知道爲的是什麼。太子能守住分寸,無論作爲一國之君,還是一個父親,他都很欣慰。

原本想着,大行之後,令張氏兄弟爲他守陵,應是萬無一失。現今看來,恐要再多幾分思量。

他走了,皇后便是太后。

王太后和吳太妃年事已高,又能壓得住幾年?

弘治帝沉思之時,牟斌已將事情主謀道出。

“弘治七年,戶部主事李夢陽上,直陳時弊,彈劾外戚不法。”小心看一眼弘治帝,見天子未有表示,牟斌才繼續道,“壽寧侯同建昌侯俱在彈劾之列。”

這麼說是客氣,事實上,二人罪責最大,首當其衝。

“後李主事蒙冤下獄。因謝閣老上言,陛下聖明,李主事方洗冤昭雪。”

弘治帝仍是不言,朱厚照的表情已是幾番變化。

“三月前,陛下啓用李夢陽爲戶部郎中,回朝參政。李郎中再上疏彈劾壽寧侯,言辭多爲激烈。謝相公亦有言,壽寧侯同建昌侯貪婪跋扈,霸佔民田,當嚴懲,以儆效尤。”

話到這裡,已用不着多言。

李夢陽連番彈劾張氏兄弟,謝遷先是求情,後又助其重回朝堂,新仇加上舊恨,以張氏兄弟的秉性,暗中對謝丕下手,報復謝遷,當真有可能……不,該說板上釘釘。

“真是壽寧侯?”

“回陛下,人證物證俱全。臣亦察知,壽寧侯府同藩王府早有金銀往來,寧王府右長史入京,更多次出入侯府。”

勾連內宮,結交藩王,誰給他們的膽子!

朱厚照雙拳緊握,面色鐵青。正要說些什麼,忽聽寧瑾驚呼:“陛下!”

回過身,弘治帝已軟倒在榻上,臉色灰白,人事不知。

“父皇!”

朱厚照大駭,撲到榻邊,大聲道:“傳太醫!”

每次朱厚照到乾清宮,弘治帝都會提前服用丹藥。

朱厚照知道父親病重,卻從未曾見他昏倒。大驚之下,頓時手足無措,牢牢握住弘治帝的手,太醫院的院使和院判到來,方纔被勸着鬆開。

盯着院使爲弘治帝診脈,焦慮和怒火同時在胸中沖刷。

十四年來,朱厚照從未真正恨過什麼人。

第一個讓他明白“恨意”爲何的,竟是他的舅舅!

弘治十八年五月酉朔,天子不視朝。

劉健三人入值文淵閣,五城兵馬司和城門衛嚴查車馬進出,凡路引不明者當即逮問。

錦衣衛指揮使牟斌親上刑科簽發駕帖,百餘校尉力士包圍壽寧侯府和建昌侯府,無論是誰,一律不許進出。壽寧侯府長史不服-衝-撞,直接被下詔獄,生死不知。

凡同侯府有交的勳貴外戚,人人自危。

風浪之中,吏部駁回了僉都御使閆桓乞致仕的上言。納刑科給事中趙鐸上疏,起用致仕戶部尚書周經。

同日,授庶吉士崔銑、嚴嵩、湛若水、倪宗正等二十九人爲翰林院編修。以敢言直奏,拔王忠爲戶科給事中。

弘治十八年五月丙戌,天子仍不視朝,京中風聲更厲。

巡街的官兵和順天府衙役持刀執尺,面帶肅殺之氣。這種境況下,各府舉送的美人再引不起更多主意。

詔獄中,楊土幾乎日日報道,每次都有新的消息。

“四郎,前兒東城的兩座侯府突然被圍,路上都是錦衣衛。”

楊瓚停下筆,吹乾墨跡,道:“侯府?”

“我親眼見的。”楊土道,“聽人說都是皇后的兄弟。”

“見到就見到,莫要多嘴。”

楊瓚折起信紙,將信封收好,遞給楊土,道:“交給驛站快馬,必要快些送回家中。”

“爲何不尋快腳?”

“這些時日盤查愈嚴,快腳恐不方便。”楊瓚道,“若是不行,便請獄卒幫忙。”

“獄卒?”

楊土愈發糊塗。

楊瓚沒有多做解釋。

找的是獄卒,真正能幫忙的卻是顧千戶。以顧卿的能力,不過舉手之勞。反正人情已經欠下,多欠一回算不得什麼。

楊瓚不打算成親,更不會納妾。此事必須早點解決,越早越好。

幫忙可以,再多,他實在是做不到。

“時辰不早,快些去吧。”

楊土答應一聲,收好書信,當即離開詔獄。

楊瓚收起紙筆,靠在椅上,手指無意識的敲着桌面。

太子已四日未至,京中守衛愈嚴,國舅府突然被圍……種種跡象累積起來,楊瓚閉上雙眼,按了按額角。

他離開詔獄的日子,怕是要提前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五十二章第二十九章第八十七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四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八章第四章第八十一章第七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七十二章第八十五章第二十一章第三十章第五十一章第四十七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五十九章第十三章第169章 番外一第六十四章第六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一百零一章第八十九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九十七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九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五十六章第十九章第六十五章第一章第二十一章第一百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四十九章第四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零五章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七十八章第六十七章第七十九章第七十五章第四十五章第一百四十章第三十七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九十六章第六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六十九章第六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六十九章第十九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二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八十六章第八章第一百六十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十九章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一章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七十一章第八十六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十九章第五十七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五十二章第二十九章第八十七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四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八章第四章第八十一章第七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七十二章第八十五章第二十一章第三十章第五十一章第四十七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五十九章第十三章第169章 番外一第六十四章第六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一百零一章第八十九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九十七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九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五十六章第十九章第六十五章第一章第二十一章第一百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四十九章第四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零五章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七十八章第六十七章第七十九章第七十五章第四十五章第一百四十章第三十七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九十六章第六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六十九章第六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六十九章第十九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二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八十六章第八章第一百六十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十九章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一章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七十一章第八十六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十九章第五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