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家人團聚

在武貴妃與李暇玉的堅持下,木蘭衛的籌建已是漸漸成了形。朝臣們原本並不同意,還有些御史嚷嚷着“有違聖訓”之類的話,有人甚至攻訐宮禁安危以及男女有別之類的問題。聖人卻認爲,此舉不過是顧慮宮妃內眷的安危罷了。正是考慮到千牛衛無法及時守護宮中內命婦與公主,故而才需要建立特別的衛府。否則,又如何在嚴守男女大防的同時,保證宮妃公主的安全?

更何況,如今長安風氣開放,不少女娘的騎射功夫都不輸男兒,又何必讓她們平日只僅僅限於玩樂宴飲,而不能發揮所長?且木蘭衛與宮中女官並不相同,亦絕非朝廷正式發放俸祿的官職,更像是由聖人私庫豢養的家將部曲。只不過這些“家將部曲”是良家女子罷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既然都是皇室的臣下,當用之時便必須用,拘泥男女又有何益?如平陽昭公主這等巾幗英豪,難不成不值得所有人尊重麼?

羣臣無言以對,只是不少高官世家都開始約束自家女眷,嚴禁女娘們加入木蘭衛。於是,長安城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對峙狀態中。衆臣通過各種方式,默默表達對聖人與武貴妃此舉的不滿,騎馬出行射獵或者打馬球的女娘們急劇減少。偌大的長安城彷彿瞬間便減了幾分顏色,竟令許多小郎君都漸漸打抱不平起來。

博陵崔氏二房第一個響應“木蘭衛”的徵召,瞬間便引來所有人矚目。從幽州千里迢迢而歸的王夫人表示,她雖然並不十分擅長騎射,但也願意陪伴宮妃與貴主行獵,盡守護之責。她的愛女崔菀娘更是急切無比,完全不顧徵召要求女娘們的年紀必須在十二歲以上,熱情地表示她可成爲“預備役”——此詞出自王夫人,武貴妃與李暇玉很是欣然地採用了。

對此,崔尚書保持靜默,既不支持亦不反對,許多人暗地裡都罵他實在是隻老狐狸。遠在幽州的崔刺史則罔顧老父的機智反應,竟毫不掩飾地派人加急送來了奏摺,洋洋灑灑上千言,將此事讚賞了一番,稱此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

他甚至還不嫌將事情鬧大地提出,若想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便不能拘泥男女。聰慧女子不知凡幾,只是得不到機會忠君報國罷了。如謝道韞,便比她的夫君王凝之出色許多——若是當年謝道韞能出仕,而非王凝之,或許孫恩之亂時便不至於守不住會稽郡了。

他這封摺子,霎時間便點燃了朝堂中的戰火。幾乎每一日,除了緊急要事之外,羣臣都要圍着這個摺子吵吵嚷嚷。意見不同的衆臣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或者大讚他遠見卓識,或者指責其胡言亂語——前者皆是聖人親信寵臣,年輕氣盛,也勢單力薄;後者則是些自詡世家之後或貢舉出身的臣子,滿口禮儀道德,幾乎是羣起而攻之。更有幾位每日只管閉目養神的,任四周如何吵鬧,便如同充耳不聞。

謝琰是崔子竟已經公開的得意弟子,自然成了反對派的眼中釘肉中刺。更何況李暇玉是木蘭衛的籌建者,此事皆因她而起,故而遷怒者更是不知凡幾。他不僅每天在朝堂上要爲自家先生辯護,還會收到許多年輕氣盛的文士投書,或大肆辱罵,或鼓舞讚美。

李暇玉得空便與他討論這些,替他挑着看投書,記住那些見解一致的文士名字,順手便舉薦他們一番。至於那些毫無道理的指責,便只當成是雜談趣聞,並不放在心上。畢竟,崔子竟的聲東擊西之計已然起了作用,眼下所有臣子都只關注女子任官的話題,反倒沒有空閒在意木蘭衛了。而木蘭衛悄悄地徵召完成之後,他們是否會繼續默默反對又有何干系?

這一日,朝堂上再度鬧了起來。聖人有些不耐地聽着,索性甩袖回偏殿歇息去了,留着羣情激動的衆臣繼續吵架。謝琰作爲千牛衛中郎將,自然應該隨行。只是,不等他緩步跟出去,便有一個御史跳出來攬住他的去路——

“齊家治國方能平天下,謝中郎將還是先好生教一教妻,再出仕得好!!”

謝中郎將擡了擡眼,淡定地回道:“某之妻聰慧出衆,如無暇之美玉,且有幸得到先帝親封‘定敏’二字,容不得任何人隨意指摘。閣下這般指責,可是評說先帝給的封號不合適?”

那御史怔了怔,冷汗自額角流了下來:“某當然……絕非此意……”誰敢指摘先帝?連聖人亦不能有違父訓,否則便是不孝。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自是不能對先帝有任何不敬之意。

聽了此話,旁邊正躍躍欲試的衆人不約而同地暗道:好險,這謝琰果然不愧是世家子,嘴皮子真是比御史還厲害,輕易招惹不得!莫非正因他有這等好口舌,崔子竟才如此毫無顧忌?!

聖人也停下了腳步,笑了起來:果然,謝弘微連御史也當得了。

衆目睽睽之下,謝中郎將繼續冷淡地道:“若是女子能入朝爲武將,以某家內子的功勳,足以勝任某的中郎將之職。你們這些說女子不如男子之人,不過是未能娶得賢妻,未能教養得出衆的女兒,見識實在不足,才如此輕視女子罷了。不僅說明你們性情迂腐,同時亦證明你們的運道亦是極爲不佳。”

“若是如某先生與某這般幸運之人,母親、妻子、女兒都樣樣出衆,自然便覺得應當憑才華而論人,而非因男女而論人。”

聽了此言論,許多堅決反對的臣子險些氣了個倒仰。然而,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定敏郡君這般的女子,這世間確實很少見。提着橫刀就能上馬征戰,下馬便能執筆書寫,入內宅還能打理妥當——許多男子也未必能做到這些。當然,便是如此,他們也依然不同意“女子入仕”這等駭人聽聞的觀點。

無論朝中紛爭如何,謝琰這番言論到底還是傳了出去。宮中的嬪妃們消息最爲靈通,不多時便傳得人盡皆知。武貴妃打趣道:“不錯,遇不到聰慧的女子,便以爲天下女子皆是愚笨不堪,不可與男子比肩者,眼光實在太淺薄了。如此說來,謝中郎將倒真是幸運之極了。”

“沒有他,便沒有今日的妾。”李暇玉笑着接道,“不過是彼此之幸罷了。”

武貴妃一怔,也不知是否回憶起了與聖人的初遇,輕嘆道:“的確如此……”

這一次論戰猶如石入湖泊般,悄悄地在長安城一衆世家官家內眷中引來了波瀾。且不論她們心中到底作何感想,木蘭衛到底還是磕磕絆絆地建了起來。

雖說號稱爲木蘭衛將軍,李暇玉麾下卻僅有十來個人,唯三的世家女便是王夫人母女、陸氏,其餘不是/八/九/品的官眷便是女官或宮婢轉任。蕭氏原本對此也很感興趣,但實在不願面對武貴妃。李暇玉也不敢讓她們見面,便只得寬慰她作罷了。

這時候,已經離開靈州的李家終於傳來消息,即將抵達長安。將近一載不見,李暇玉無比思念祖母柴氏與表妹孫秋娘。於是,謝琰與她都特地告了假,帶着染娘,親自去城門迎接。

遙遙便能望見,官道上幾騎飛奔而來,帶起一陣陣輕塵。染娘定睛一瞧,歡喜地拍着小手道:“是曾外祖母!舅舅和表姨母!”她記性極佳,聽聞李家要搬到長安的消息後,便幾乎每日都和自家耶耶數着靈州發生的舊事。聽她說起這些,謝琰便如同親眼目睹女兒成長一般,對李家衆人越發感念無比。

“祖母!”李暇玉難掩激動之色,抱着女兒上前去。

柴氏立即勒住馬,利落地翻身下來,將母女二人攬入懷中:“怕是等得久了罷?你們兩個也便罷了,素來身強力壯,應當無礙。但怎能讓染娘也跟着站在日頭底下曬着?若是曬得發熱了可如何是好?”

李暇玉忙撫了撫女兒的額頭,還未等她感覺出是否有異,柴氏便滿臉心疼地將染娘摟了過去:“兩個當阿孃阿爺的,竟然還如此莽撞。來,染娘,讓曾外祖母瞧瞧你——”說着,她便細細打量、輕輕摩挲,直到確定小傢伙無礙,這才鬆了口氣。

染娘甜甜地喚着她,說了許多思念的話,又提及給她準備的禮物。祖孫兩個似是有說不完的話,皆是眉開眼笑,端的是親暱之極。

謝琰有些發怔,李暇玉倒是並不意外柴氏的“偏心”。自從有了女兒之後,自己便“失寵”了,如今早便習慣了。不過,很快,她便顧不上想這些了,孫秋娘幾乎是疾步奔了過來,小心翼翼地撲入她懷裡,淚水汪汪地喚道:“阿姊!”

李遐齡立在一旁,心中的滋味自是複雜難言。看了看自家阿姊,又瞧了瞧尚未過門的娘子,實在不知該嫉妒誰。或許該嫉妒阿姊?畢竟連他都不曾抱過秋娘呢。又或許該嫉妒秋娘?畢竟他年長之後,便再也不能像年幼時那般與阿姊如此親熱了。

心中也有幾分不祥預感的謝琰挑起眉,瞥了他一眼,頓時有些忍俊不禁。他倒是還好,某人連嫉妒都是雙份的,真不知該不該同情他。

“還是頭一次與阿姊分離這般久,幾乎每一日都像是在捱日子。原本打算四月就過來,但玉郎卻堅持在靈州先過五禮,也不知他到底急些什麼。”說到此,孫秋娘還橫了李遐齡一眼。李遐齡頗爲無辜地回望着她,看得李暇玉禁不住笑了起來:他可不是急得很麼?生怕自己手腳太慢,出了差錯,便娶不得新婦了。

“納彩、問名、納吉倒是順利得很,但還未等到納徵的吉日,便又逢國喪。”孫秋娘又接着道,“過了國孝後,我便說服了祖母,這才順利地收拾東西,從靈州動身了。半路又遇上我阿兄阿嫂讓人送來的幾十車嫁妝,這才又耽擱了幾日。阿兄也是,早不送晚不送,偏這時候送……”

“不過就是幾日的功夫罷了,咱們這不是見面了麼?”李暇玉笑着道,“我在宣平坊買了個三進宅子,你們成婚之後正好住着,離得也近些,隨時都能見面。”

“那成婚之前呢?”孫秋娘睜圓了眼,嬌嗔道,“離親迎還早着呢,還有納徵和請期呢。”

“……”李遐齡突然覺得,他之前認爲的二人心有靈犀,似乎並不完全如此——雖說都想盡快成婚,但原因彷彿有些微妙的不同。然而,他卻似是早已預料到必定是這般的結果,並不十分詫異。只是,心裡難免還想酸一酸:若是他並非阿姊的嫡親阿弟,秋娘大約不會答應這樁婚事罷。

謝琰眉頭一動,剛想說什麼,李暇玉便毫不猶豫道:“先前你阿兄阿嫂託我在附近買個小宅子,作爲你的嫁妝與出嫁之地,眼下還未尋得合適的。這樣罷,你先住在謝家,就從謝家出嫁即可。至於嫁妝中的宅子,咱們再慢慢選,定要尋個樣樣都滿意的。”

孫秋娘霎時間雙目一亮:“那不如慢慢成婚罷,也好讓我多陪阿姊些時日。”

李暇玉勾起嘴角:“隨你就是,橫豎納徵之後,再略微拖上些年月,官府也不會管的。正好,我建了木蘭衛,你也可過來。”

“之前阿姊在信中也提到了木蘭衛,我自是要參加的。能夠追隨阿姊,爲阿姊辦事,一直是我的心願呢。”

“當然缺不得你。”

“……”李遐齡忽然覺得,似乎有必要與姊夫好生交流一番了。

“……”謝琰微微一笑,看了他一眼:不錯,他也覺得很有必要與小舅郎仔細商討他的婚姻之事了。人生大事,宜早不宜晚。而且,因國喪之故,小舅郎並未參加此次進士貢舉考試,正好成家立業,趕上明年五月的縣試。

作者有話要說:雖然很想打end,但是問題是沒有end

淚牛滿面

所以意外還是發生了,等明天end吧,現在頭昏腦脹,沒辦法再寫了

QAQ……

崔子竟教大家一招:水攪渾了,大家都關注別的事了,你就可以幹自己的事啦~

當然,想全身而退的話——首先,你得有個好上司;其次,你得有個好徒弟~

第215章 打破平靜第86章 直言相詢第110章 悲盡喜來第195章 後效斐然第68章 亂點鴛鴦第211章 調查印證第11章 親人相聚第9章 順利西行第200章 謝琰授官第165章 首度衝突第29章 還得家中第12章 終於歸家第137章 忽聞噩耗第236章 此世彼世第34章 知己交往第112章 李家衆人第53章 萬事皆備第99章 十娘大婚第59章 橫生變故第197章 着意結交第99章 十娘大婚第132章 夢兆夏州第100章 歡笑一堂第60章 以力服人第193章 興師問罪第90章 發覺情愫第76章 再提婚事第112章 李家衆人第164章 隱約交鋒第114章 長安來客第87章 端倪初現第115章 兄弟相見第188章 相交權家番外三義陽大婚上第145章 韶華一夢第75章 和親事絕第23章 大唐制勝第129章 喜得消息第123章 新婦回門第104章 北出巡防第114章 長安來客第81章 謝郎決意第186章 橫生變故第74章 伏擊聘禮第221章 自食苦果第44章 契苾何力第159章 又回長安第139章 衝入重圍第102章 又生異動第235章 爭執真相第103章 緊急籌備番外二謝氏家族中第172章 再往謝家第136章 再戰漠北第72章 長安宿衛第25章 商隊遇險番外一幽州雲鷹下第93章 兩廂情動第6章 離開長澤第141章 悍然反擊第235章 爭執真相第93章 兩廂情動第5章 破城之內第83章 各自忙碌第134章 喜獲掌珠第156章 三司會審第50章 衝突矛盾第77章 謝郎打算第145章 韶華一夢第49章 陪伴夫人第184章 漸漸恢復第149章 名震靈州第40章 都督宴飲第36章 意外消息第40章 都督宴飲第34章 知己交往第79章 情竇終開第109章 長澤之仇第44章 契苾何力第12章 終於歸家第18章 獲取支持第143章 控制事態第92章 再度相見第128章 生辰之日第209章 算計相求第179章 博陵崔氏第108章 合作大捷第198章 芳菲展露第221章 自食苦果第21章 守候消息第104章 北出巡防第76章 再提婚事第238章 安平喜樂end第88章 靈州再會第61章 縱橫大漠第133章 夏州之戰第75章 和親事絕第33章 與衆不同第152章 帝后駕崩第83章 各自忙碌
第215章 打破平靜第86章 直言相詢第110章 悲盡喜來第195章 後效斐然第68章 亂點鴛鴦第211章 調查印證第11章 親人相聚第9章 順利西行第200章 謝琰授官第165章 首度衝突第29章 還得家中第12章 終於歸家第137章 忽聞噩耗第236章 此世彼世第34章 知己交往第112章 李家衆人第53章 萬事皆備第99章 十娘大婚第59章 橫生變故第197章 着意結交第99章 十娘大婚第132章 夢兆夏州第100章 歡笑一堂第60章 以力服人第193章 興師問罪第90章 發覺情愫第76章 再提婚事第112章 李家衆人第164章 隱約交鋒第114章 長安來客第87章 端倪初現第115章 兄弟相見第188章 相交權家番外三義陽大婚上第145章 韶華一夢第75章 和親事絕第23章 大唐制勝第129章 喜得消息第123章 新婦回門第104章 北出巡防第114章 長安來客第81章 謝郎決意第186章 橫生變故第74章 伏擊聘禮第221章 自食苦果第44章 契苾何力第159章 又回長安第139章 衝入重圍第102章 又生異動第235章 爭執真相第103章 緊急籌備番外二謝氏家族中第172章 再往謝家第136章 再戰漠北第72章 長安宿衛第25章 商隊遇險番外一幽州雲鷹下第93章 兩廂情動第6章 離開長澤第141章 悍然反擊第235章 爭執真相第93章 兩廂情動第5章 破城之內第83章 各自忙碌第134章 喜獲掌珠第156章 三司會審第50章 衝突矛盾第77章 謝郎打算第145章 韶華一夢第49章 陪伴夫人第184章 漸漸恢復第149章 名震靈州第40章 都督宴飲第36章 意外消息第40章 都督宴飲第34章 知己交往第79章 情竇終開第109章 長澤之仇第44章 契苾何力第12章 終於歸家第18章 獲取支持第143章 控制事態第92章 再度相見第128章 生辰之日第209章 算計相求第179章 博陵崔氏第108章 合作大捷第198章 芳菲展露第221章 自食苦果第21章 守候消息第104章 北出巡防第76章 再提婚事第238章 安平喜樂end第88章 靈州再會第61章 縱橫大漠第133章 夏州之戰第75章 和親事絕第33章 與衆不同第152章 帝后駕崩第83章 各自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