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視江東用兵淮上

所謂祭祖於道,並不是祭祀祖先,而是祭祀祖神,也就是保佑遠行之人的神仙祖。相傳祖是黃帝之子,名叫累祖,好遠遊,死於道路,故自秦漢以來,祀以爲道神。對於這種祭祀活動,時人是非常看重的。劉琮雖不信,卻也不加廢止,畢竟許多事情並不以他的意志爲轉移。

還未出荊州之境,船隊方至夏口,劉琮便收到消息,陳登已於上月底病逝,心中不禁有些黯然。

陳元龍之才氣與豪邁,縱橫千古,在南宋豪放詞作中多見引用其典故者,可惜降年夙隕,功業未遂。對於劉琮來說,頗爲遺憾。他雖然並無絕對把握能延攬陳登,但他相信以陳登絕不是看不出大勢之人。陳登死後廣陵必爲曹操派心腹之人鎮守,雖然現在還不道是誰,但肯定會對淮河之戰役造成很大影響。

不過這個消息並沒有動搖劉琮的決心,若要自淮河用兵,則必先穩固淮河防線,若欲淮河防線穩固,則必取廣陵郡。相信曹操也已對此非常重視,否則也不會任曹仁爲徐州刺史,坐鎮彭城了。

船隊在夏口只停留了一日,便繼續順江而下,不數日便至春谷,轉蕪湖入潥江,過潥陽、陽羨後渡湖便到了吳縣。

對於江東的治理,劉琮一直未曾鬆懈,所謂治則合,亂則分。非但江東如此,天下大勢又何嘗不是?歷史治亂更替,天下大勢也隨之分合變遷。

在江東推行的新政,正是爲了增強江東地區的凝聚力、向心力。

目前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江東的世家大族選擇了合作,使得新政順利推行,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百姓安居樂業,生產生活得以保障,社會自然便安定下來。在劉琮看來,漢王朝的統治秩序解體,是社會各方面矛盾激化的產物,所謂外戚專正、宦官弄權甚至董卓擅行廢立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還是嚴重的土地兼併加上天災**,才使得太平道有了生存發展的土壤,最終釀成黃巾之亂。

正因爲漢末社會矛盾激化,這其中既有門閥與寒門的爭權奪利,也有土地問題引起的饑民、流民暴動,既有統治者內部的紛爭也有門閥之間的鬥爭。當所有這些矛盾都到了不可調和的階段時,社會離心力滋長,統一的中央集權遭到削弱,各地域的**性突顯出來,地理上離心力也開始顯現出來,從而使得天下呈現出分裂的局面。

對於劉琮而言,吞併江東和益州,不僅僅意味着地盤的擴大、人口的增多,軍隊的增加,還意味着要重新建立新的統治秩序,至少在荊、益、揚、交建立新的統一局面,就要求劉琮必須先整合各種社會矛盾,消弭各種政治上的離心力,纔有可能消除地理上的離心力,結束分裂,重建統一。

只要當下廣泛的矛盾和問題依然存在,政治上的離心力未曾消除,地理上的離心力便會繼續存在,保守的便依舊保守,分裂的還是想着割據一方,那麼統一的局面就很難重建。

在這方面劉琮自認做的還不錯,而曹操也不比自己差,劉備現在也開始注重於世家大族的支持,開始逐步整合。如今天下紛亂之際,形勢錯綜複雜,在紛亂的漩渦中,有多少人能夠認清形勢的變化、適應新的形勢、調整自己的政策,繼而改變運動的方向呢?有時候,即便個人有這種清醒的認識,但要想糾正歷史所醞釀出的力量所推動的方向,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些看不清天下大勢,不能很好的適應形勢的變化並及時調整政策的諸侯們,已經漸漸消散於歷史的塵埃之中,跨州連郡如劉虞、公孫瓚、陶謙、袁紹、劉焉、袁術、孫堅者,皆嘗雄視一時,其權力猶足匡正帝室,現在卻都已成冢中之骨,其勢力要麼被掃滅,要麼就正在被瓜分。

縱觀歷史,劉琮得到的教訓是,爭奪天下者,一定要有救黎民於水火的濟世情懷,以天下的黎明百姓、蒼生疾苦爲念,在亂世中以澄清天下、安定天下、重建統一爲己任,切不可爲一己之私而稱王稱霸、貪慾恣肆,嗜於殺戮。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劉琮覺得曹操和劉備與自己乃是同路人,可是若想天下一統,卻只能彼此征伐,這或許便是歷史的必然吧?

江東這兩年未受戰亂之苦,新政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生產,吸引的流民又促進了人口的增長,社會矛盾逐漸減弱,很少有人叛亂,對此劉琮很是滿意。顧陸朱張等世家大族也從新政中獲得了很大利益,對於新政也由牴觸改爲支持,特別是劉琮吞併益州,攻下漢中之後,已呈現出橫掃天下的氣象,使得保守的大族也開始變得蠢蠢欲動了。

這在他們迎接劉琮的宴席之上便隱晦的表現出來,雖然其中大部分還不知道即將進行的淮河之戰,但劉琮在這個時候到江東來,想來絕不僅僅是來巡視這麼簡單。

“大將軍並有四州之地,卻位在列侯,實不相稱也。若以吾論,當封王纔是。”有人與同席之人低聲細語的說道。

那同席之人頷首道:“是啊,大將軍乃皇室貴胄,值此亂世,不稱王何以收人心、定大義?”

先前那人卻低低的嘆了一聲,見無人注意,這才接着說道:“然則若是封王,這王號卻不好定啊。”

“哦?”同席那人先是蹙眉沉吟,想通其中道理之後,也便點頭道:“這倒是,若以大將軍成武候之號封成王,雖有先例,卻不爲美。若以荊州故地封楚王……”

楚王之號就更不用說了,更何況自高祖分封諸王,楚王多封在徐州,歷十二代於王莽時絕,光武之後便再無楚王。

那麼以劉琮魯恭王之後封魯王呢?似乎也不大合適。

這樣的煩惱早在劉琮來到江東之前,就在很多人心裡生根了。他們所圖者,不過是水漲船高而已,然而事實上隨着劉琮實力的增長,地盤的擴張,這種言論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畢竟以劉琮現在的爵位和官職,已經對治理各地有些不利的影響了。因爲劉琮即便有開府任命官吏之權,但到底名不正言不順,再說他到頂纔是大將軍,麾下的文臣武將,都是低職高就。

例如張昭以撫軍中郎將任成武候府長史,下面的太守也還罷了,將軍清一色的雜號,屬官更是功曹、掾屬一大堆。雖然待遇上並沒有因爲官職低而有所減低,但到底說起來不好聽啊。

席間的竊竊私語,並沒有影響宴席的氣氛。劉琮所關注的,是江東文武的狀態,即將開始的淮河之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後方的這些文武官員。如果不能同心協力,很可能會對戰局造成不利的影響。

按照參謀府制定的作戰計劃,此次出兵的後勤供應,將由江東負責其中的一部分人力,至於糧草方面,則採取調配的方式,由靠近戰區的地方官府就近徵集,然後再從荊州轉運補充。先於劉琮出發的糧草此時已分爲兩路,後續還將利用長江水道,陸續發送。

宴席之後的第二天,劉琮便先去往吳縣城中的官學,見校舍整齊,規制嚴整,學中的學生不但有世家子弟,也有豪強子弟,當然更多的是寒門中的少年。雖然這些寒門少年學成之後,往往是各級官府中的低級吏員,但這已經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壟斷,至於將來會怎樣,現在雖然未能確定,但是這種希望,就足以讓寒門子弟爲之奮鬥了。

與官學相比,城內的實學要更多,學生也比官學中的學生多出數倍。畢竟在實學中可以學到謀生的手段,而且入學的門檻更低,吸引了大批寒門子弟入學。

實學之中不用讀經,只是識字時會用到一些,但最主要的還是學習各種實用的技術,比如木器製造、建築技術、燒製陶瓷等。這其中除了匠戶子弟,還有農戶中的子弟,他們多是家中的老二、老三等,家中農閒時便往實學中上學,有那靈性足,手腳勤快的,往往剛學出來便被招到各家工坊。

這些工坊大多是官辦的,其中和世家大族也少不了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更有大族開辦,所獲之利,比之田莊高出數倍。這也使得那些抱着老經驗,瞻前顧後的人大爲後悔。

其中最大的工坊,多是和軍事有關,例如打造鎧甲頭盔、刀槍劍戟的江東軍械營,以及養殖戰馬的馬場,或是製造、修繕戰船的船場。這些重要的工坊或馬場、船場皆爲官辦,設有官員負責其事,雖然暗中也有世家大族就中謀利,但還不至於敢以次充好,或是從中貪污,無非是藉着便利條件,爲其提供原料等事。

視察這些工坊沒有浪費太多時間,劉琮卻仍然發現了不少問題,雖然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也反映出官辦工坊的一些通病。不過要解決這些問題卻不是劉琮的事,一方面精力所限,另一方面也是識人用人之事,不可操切。

而且淮河之戰正在緊張籌備中,他必須分清楚輕重緩急。

三月中旬,劉琮自丹徙乘戰船逆流而上,渡江至歷陽,接下來他要面對的,便是如何調整人馬,準備發動淮河之戰了。

第488章 似有趁夜攻城意第558章 陰雲密佈石如雨第515章 大軍忽至意圖晦第492章 分進合擊兩路廢第445章 可否夜半偷敵營第395章 戰事膠着登山眺第382章 暗夜騰空若流星第324章 以何良策賺德陽第246章 亂兵屠城去無路第502章 消息走漏當機斷第45章 嬉笑怒罵斥漢賊第539章 賓客臨門忽喊殺第527章 趁夜鏖戰移大營第404章 全力保關毀石橋第427章 南北對峙何所倚第396章 兩軍相持何能久第36章 鬼哭神號夜嘯營第365章 堅城已破縱身躍第7章 白雲深處拜名師第149章 援軍殺到近尾聲第170章 以身爲餌伺敵襲第143章 虎豹明光將星耀第210章 雪夜白衣奮短兵第160章 強敵將至各思量第370章 如何動作助盟友第58章 再使毒計絕後患第191章 虛實之間另有第17章 多管齊下遣使忙第407章 掌控戰機待總攻第304章 雪落無聲獨徘徊第531章 詭異莫測天將曉第257章 東西並進事可成第589章 暗中勾連未成事第3章 言辭如刀可誅心第353章 暗夜潛行欲示好第312章 內政外交皆已備第10章 圍而不克爲何故第371章 紛亂之局唯借勢上架忐忑和其他第35章 連環毒計套連環第345章 鐵騎突襲穿鑿過第505章 形勢危急何用計第215章 大火無情吞三軍第195章 突襲雍丘現敵後第328章 速戰速決勿遲疑第279章 仲春祈谷祭社神第516章 兩軍混戰忽敗走第19章 敢赴戎機戰虎狼第623章 竟有援軍忽入營第2章 天下何處不可去第20章 遭逢亂兵守殘牆第549章 怎可私自行毒計第379章 先行防備緩攻城第39章 能屈能伸爲梟雄第24章 夜漏無聲枕戈眠第219章 還有何人相制衡第26章 芳魂漸遠歸何處第540章 塵埃落定交兵權第339章 敬謝不敏鴻門宴第13章 若個書生萬戶侯第22章 巨石爲彈何以拋第234章 趁亂而走夜舉火第374章 更有誘餌釣大族第519章 另有準備攻水寨第142章 拼卻屍山登寨牆第367章 忽有急報荊州來第9章 始見名將未白頭第12章 遣使千里意如何第36章 突逢刺客何人遣第489章 暫歇野外遇敵圍第17章 昨夜紅燭曾憐花第209章 兵發虎林肘腋患第206章 貿然發兵恐敗軍第418章 何不北上取關中第182章 秋夜喋血月光寒第483章 如何識破敵詭計第447章 怎可輕易棄誘餌第136章 鵲起荊州始稱雄第392章 控扼咽喉天下險第214章 自相殘殺爲何故第13章 若個書生萬戶侯第133章 風雷席捲盪滌塵第182章 冒雨突擊追殘敵第444章 誓不言棄衝敵陣第6章 夜宿深山逢異人第26章 臨危受命布城防第8章 暗流涌動人心異第360章 夜半忽聞敵軍至第430章 展閱密報思對比第385章 積薪焚城迫敵退第385章 積薪焚城迫敵退第191章 可願領兵襲敵後第472章 艨艟迫近攻水寨第407章 掌控戰機待總攻第211章 不若遠走離死地第171章 潛行襲營殊死鬥第486章 四面合圍拋石彈第516章 兩軍混戰忽敗走第537章 誰人未有從龍意第30章 據守孤城戰未休
第488章 似有趁夜攻城意第558章 陰雲密佈石如雨第515章 大軍忽至意圖晦第492章 分進合擊兩路廢第445章 可否夜半偷敵營第395章 戰事膠着登山眺第382章 暗夜騰空若流星第324章 以何良策賺德陽第246章 亂兵屠城去無路第502章 消息走漏當機斷第45章 嬉笑怒罵斥漢賊第539章 賓客臨門忽喊殺第527章 趁夜鏖戰移大營第404章 全力保關毀石橋第427章 南北對峙何所倚第396章 兩軍相持何能久第36章 鬼哭神號夜嘯營第365章 堅城已破縱身躍第7章 白雲深處拜名師第149章 援軍殺到近尾聲第170章 以身爲餌伺敵襲第143章 虎豹明光將星耀第210章 雪夜白衣奮短兵第160章 強敵將至各思量第370章 如何動作助盟友第58章 再使毒計絕後患第191章 虛實之間另有第17章 多管齊下遣使忙第407章 掌控戰機待總攻第304章 雪落無聲獨徘徊第531章 詭異莫測天將曉第257章 東西並進事可成第589章 暗中勾連未成事第3章 言辭如刀可誅心第353章 暗夜潛行欲示好第312章 內政外交皆已備第10章 圍而不克爲何故第371章 紛亂之局唯借勢上架忐忑和其他第35章 連環毒計套連環第345章 鐵騎突襲穿鑿過第505章 形勢危急何用計第215章 大火無情吞三軍第195章 突襲雍丘現敵後第328章 速戰速決勿遲疑第279章 仲春祈谷祭社神第516章 兩軍混戰忽敗走第19章 敢赴戎機戰虎狼第623章 竟有援軍忽入營第2章 天下何處不可去第20章 遭逢亂兵守殘牆第549章 怎可私自行毒計第379章 先行防備緩攻城第39章 能屈能伸爲梟雄第24章 夜漏無聲枕戈眠第219章 還有何人相制衡第26章 芳魂漸遠歸何處第540章 塵埃落定交兵權第339章 敬謝不敏鴻門宴第13章 若個書生萬戶侯第22章 巨石爲彈何以拋第234章 趁亂而走夜舉火第374章 更有誘餌釣大族第519章 另有準備攻水寨第142章 拼卻屍山登寨牆第367章 忽有急報荊州來第9章 始見名將未白頭第12章 遣使千里意如何第36章 突逢刺客何人遣第489章 暫歇野外遇敵圍第17章 昨夜紅燭曾憐花第209章 兵發虎林肘腋患第206章 貿然發兵恐敗軍第418章 何不北上取關中第182章 秋夜喋血月光寒第483章 如何識破敵詭計第447章 怎可輕易棄誘餌第136章 鵲起荊州始稱雄第392章 控扼咽喉天下險第214章 自相殘殺爲何故第13章 若個書生萬戶侯第133章 風雷席捲盪滌塵第182章 冒雨突擊追殘敵第444章 誓不言棄衝敵陣第6章 夜宿深山逢異人第26章 臨危受命布城防第8章 暗流涌動人心異第360章 夜半忽聞敵軍至第430章 展閱密報思對比第385章 積薪焚城迫敵退第385章 積薪焚城迫敵退第191章 可願領兵襲敵後第472章 艨艟迫近攻水寨第407章 掌控戰機待總攻第211章 不若遠走離死地第171章 潛行襲營殊死鬥第486章 四面合圍拋石彈第516章 兩軍混戰忽敗走第537章 誰人未有從龍意第30章 據守孤城戰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