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大政

野利旺榮和成克賞手下十幾萬党項大軍,此戰之後沒有前程,只有錢,而且還要去打頭陣。以前范仲淹和折繼閔等人對他們總是有所擔心,怕不用心作戰,乘機擁兵自重。實際上這兩人一直沒有別的心思,知道讓他們去送死,也沒有別的話說,只是事前把價錢要好。以前不理解,聽了徐平剛纔的一番話,這幾個人終於明白爲什麼會這樣了。

因爲徐平自到秦州,一直是這樣說的,也一直是這樣做的。具體的做法可能會微有調整,但大的方向一直沒變。只要願意做自己人,願意付出,則一定不會虧待。相反,想靠着地盤兵馬勒索,徐平從來都沒有答應過,最多隻是實力不足先置之不理罷了。

党項大軍如此乖巧,最大的功勞當然是身邊的近三十萬宋軍,沒有這些大軍看着,信用不能當飯吃。打鐵還需自身硬,有了實力,才能講用這實力來取得最大的效果。不勞而獲不能指望,不能靠着空頭許諾,就想贏得別人的付出。

野利旺榮和成克賞乖乖去帶兵作戰,是因爲他們相信徐平,相信徐平做出的承諾一定會兌現。說他們能做一世富家翁,那就真地能夠一世無憂。這不是因爲徐平位高權重,而是從幾年前的秦鳳路起,他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這份信任。

沒人是別人肚子裡的蛔蟲,亂猜別人的心思沒有意義,你做到了什麼,要求別人做什麼,天經地義的事。大家講好,能接受就合作下去,不能接受另想解決之道。不管是用強逼的辦法,還是用欺騙的辦法,縱能得利一時,以後終會付出代價。

見衆人不說話,徐平想了想道:“難得今天大家齊聚一堂,有的話,趁這個機會剛好講清楚。對外作戰,最重要的是要分清內外之別,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外人。對自己人該怎麼去做,對待外人又該如何,內外有別。現在党項的土地已經是朝廷的土地,這裡的人當然也是朝廷的自己人。只是郡縣其地,移風易俗都要時間,有一些暫時施政跟內地不同罷了。等到一切完成,則這一帶跟內地州縣沒有區別,蕃落也不會再存在。”

方偕道:“都護說的是。下官來西北之前,陛辭的時候,聖上也是這麼說的。是以西北之政,這幾年最要緊的就是並帳爲村,移風易俗,鄉里有序。讓這裡的土地成爲朝廷的土地,百姓成爲朝廷的百姓。”

徐平點頭,他爲了此事上過多道奏章,這是得到趙禎和李迪、呂夷簡統一認可的大政方針。這一片土地太過重要,是隔絕北方草原威脅的關鍵,容不得半點馬虎。隴右軍連戰連勝之下,朝廷的心氣也提起來了,爲後世謀太平是政治家的追求,與政客短見不同。

折繼閔道:“如此說來,此戰過後,西北的兵馬也要重新整編了。”

“不錯,你們都是統軍之帥,這不應該瞞着你們。依着都護府上奏,朝廷衆臣商議所定,陰山一戰之後,要在秦時的九原、朔方郡這裡新設一路。我的意思,朝廷無異議,由範經略來主政。鄜延路和麟府路來的兵馬,將與都護府所轄各軍一起混編整訓。至於到時新設幾軍,何人爲將,現在還沒定,不過還是從原來的統兵官選人罷了。整訓出來的各軍不再參與地方事務,巡視州縣歸都巡檢司。同樣,各路經略使不再管這幾軍,本路用兵只用巡檢司的兵。如果的外敵入侵,或者大的動亂,由樞密院統一佈署。”

說到這裡,徐平看了看折繼閔道:“軍馬,在此之前你要好好想一想,是入各軍爲將還是回府州。此事你自己作主,定了之後來與我說,自會安排你位置。”

折繼閔急忙起身叉手:“稟都護,此次出兵前下官已經想好,不回府州去了。軍中但有差遣,萬死不辭!”

“好,我記下了。戰後你入都護府序列,自己早作準備。——原先的兵馬,會進行甄別挑選,選入都護府各軍之外的,會入巡檢司。說得明白一點,都護府序列兵馬,全都是軍職,巡檢司就是兵職,以前的都監、鈐轄全部撤銷,統一軍令。凡是軍職,統一由樞密院管轄,除非有詔旨,州縣和經略司一律不得過問。”

說到這裡,徐平對范仲淹道:“經略,如此安排是委屈了你。從鄜延路到北方來,雖然同是經略使,不過卻不能再管轄本路樞密院直轄兵馬了。當然,新附之地,部落衆多,要在這裡開墾土地,難過其他地方。敕令已到延州,經略遷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重其官職以臨地方。撫綏地方,治理州縣,經略任重道遠!”

此次范仲淹職越過了閣直學士,官更遷近十階,直入大兩省,近幾年這樣的超級升遷實在罕見。徐平自己是一步一個腳印升上來,類似的升遷,只有節度使換文明殿學士那一次,是在立了天大的軍功之後。實際上隨着徐平成爲近幾年官員的榜樣,以職飛速遷官的事情不多見了,官員特別是清貴之職升官的速度比不上以前。范仲淹仕途不順,多次經歷過貶官,之前他的本官纔剛升到郎中,一下到大兩省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站起身來,范仲淹誠懇地道:“在朝爲官,爲君上分憂,是我等應做的事,豈能計較權重權輕?都護看重,朝廷寄以期望,讓我到這要害之地爲官,自當勤勤懇懇,不失所望!”

此時徐平完全以朝廷在西北的代理人身份說話,范仲淹感覺得出來,徐平不會在西北待很久了,戰後應該就會回京。而且應該已經是趙禎和衆宰執的共識,不然以徐平的性格不會如此說話。徐平回京必然會任宰執,甚至直接爲相爲樞密都有可能,惟有如此,才能會做這樣的安排。徐平離去,范仲淹哪怕不管軍,有巡檢司在,守着陰山也是要害職位。

徐平確實是要回京了,趙禎已經有詔旨,讓他在準備與契丹戰事的同時,開始安排自己離開之後的事務。現在的樞密院非從前可比,對這一帶的情報收集較多,能夠清楚掌握附近的局勢。契丹境內已成燎原之勢,自顧尚且不暇,與宋的戰事不能大打。加上黨項的軍隊,宋朝在河曲一帶的兵馬有四十多萬,契丹無論如何也點集不起這麼多兵來,結局其實已經註定。只是看最後結果,以及由此而來的雙方談判,各自得到什麼利益而已。

范仲淹落座,徐平道:“兵馬甄別,就要賴各位出力了。原則定下,依朝廷官員迴避之制,將校士卒均不得在本州從軍。士卒要在離家三百里之外,營指揮使以下,離家五百里之外。以上的統兵官,除非特旨,不得在本路從軍。”

此話一出,范仲淹和折繼閔都吃了一驚,一起起身道:“都護,這樣不妥吧?前幾年東軍不能戰,西北人人皆知。是以各路均多招駐泊禁軍,使其守鄉土,勇於對敵!”

徐平搖了搖頭:“經略,我們都是讀聖賢書的人,當知中庸之道,凡事要執其兩端而扣之,得其中。用本鄉本土爲兵,勇於作戰是不錯,爲什麼?那是因爲後面有朝廷,他們勇於對敵作戰,朝廷保他們家人無憂。如果戰事不利呢?他們守着鄉土,願不願意爲國家一死?我看是不會的。不說從前,只看唐龍鎮,那可是世守藩鎮,如何呢?”

說到這裡,徐平看了一眼旁邊的折繼閔。如果自己沒有記錯,歷史上靖康之變,二帝被囚,世守府州的折家也降金了。想着將士們守着自己家鄉,便就能英勇抵抗侵略者,只能說一時糊塗。戰況不利的情況下,他們投降敵人才是保全家鄉的最好辦法。禁軍不能打有自己的問題,並不是用本地的駐泊禁軍代替就能好轉,只是諸多因素綜合才造成了這種假象。腦袋痛不能把腳剁了,哪裡有病治哪裡,不能亂來。

見兩人站在那裡,滿臉都是焦急之色,徐平道:“說到底,用本地人從軍,是寄希望他們要守家,從而來守國。把家放在國之前,對於一般百姓來說很正常,沒什麼不對,但對軍隊來說可不是如此。從軍是爲國效忠,當國在家前,將士不忠勇,便就在他們身上想辦法。朝廷能爲他們做什麼,他們需要爲朝廷做什麼,不能用以家代國這種辦法來!”

說到這裡,徐平嘆了口氣道:“你們一時想不明白也沒什麼,這些日子,多與隴右諸軍走動走動。以後混編,你們會慢慢想通的。隴右軍是來自於川蜀,什麼時候有過禁軍的那些毛病?好了,來日方長,我們一起用心。對党項一戰不容易,地方打下來了,要守住更加艱難。把這裡治理好,才能對得起浴血而戰的將士們。”

第5章 報恩第165章 試探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23章 誥命第33章 得失之間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74章 相互利用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28章 換相第33章 得失之間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80章 投名狀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1章 潑皮第63章 工場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39章 待以客禮第9章 問道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71章 意外第16章 難處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00章 虎威第4章 郊迎第128章 換相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57章 暗箭第17章 盼盼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225章 新消息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79章 宣傳戰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20章 匪訊(下)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8章 交接第100章 虎威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208章 使氣第310章 死局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148章 轉折第125章 搜尋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142章 配合第119章夜戰第19章 出行第230章 衆矢之的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48章 私鹽販子第230章 約定第295章 強兵策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74章 埋伏第70章 兩個榜樣第21章 衆人到來第43章 賜姓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69章 失意者第312章 郵寄司第25章 官身第123章 出書第38章 統計學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9章 科舉冤家第316章 大火第153章 攻城(上)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83章 地形沙盤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27章 夜宴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58章 步步爲營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75章 弒父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98章 東南茶法
第5章 報恩第165章 試探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23章 誥命第33章 得失之間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74章 相互利用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28章 換相第33章 得失之間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80章 投名狀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1章 潑皮第63章 工場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39章 待以客禮第9章 問道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71章 意外第16章 難處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00章 虎威第4章 郊迎第128章 換相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57章 暗箭第17章 盼盼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225章 新消息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79章 宣傳戰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20章 匪訊(下)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8章 交接第100章 虎威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208章 使氣第310章 死局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148章 轉折第125章 搜尋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142章 配合第119章夜戰第19章 出行第230章 衆矢之的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48章 私鹽販子第230章 約定第295章 強兵策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74章 埋伏第70章 兩個榜樣第21章 衆人到來第43章 賜姓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69章 失意者第312章 郵寄司第25章 官身第123章 出書第38章 統計學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9章 科舉冤家第316章 大火第153章 攻城(上)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83章 地形沙盤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27章 夜宴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58章 步步爲營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75章 弒父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98章 東南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