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賜姓

數日之後,徐平的奏章得到答覆,同意他在秦州繼續推行自己的政策,但務求謹慎。

王守規還是留了下來,不過又派了一位武臣走馬承受,李昭亮的長子李惟賢來。

李家既是將門,也是外戚,是到這個年代爲止最成功的外戚將門。其祖李處耘在太宗年間議定的太祖從龍功臣中居首,後一代李繼隆又是太宗年間無役不與的重要將領,雖然有君子館之戰的敗績,但總的算起來還是勝仗居多。特別是晚年最後一仗澶州之戰,爲大宋換來了數十年和平,契丹也從此不敢輕易南下。

因爲太宗李皇后牽涉到了太子之爭,謀廢真宗,真宗登基之後李家受到了牽連。不過在李皇后去世之後,李家又重新得到重用。李昭亮在父親李繼隆去世之後,主動投靠劉太后,李家再次興旺起來。當劉太后年邁,李昭亮又及時主動離開京城,避過了趙禎繼位清算太后時權臣的風波,繼續得到趙禎的信任。

以李惟賢的家世,一般不會來當邊路走馬承受這種容易引起爭議的職事,不過趙禎一向重用外戚,他既然把李璋都派來了,再派一個李惟賢來也不算什麼。在心裡,他還是相信徐平能把秦州的事情處理好,帶摯這些外戚帶些軍功在身上。

得到了朝廷的答覆,徐平重新啓動了秦州軍改,核心還是放在訓練、作戰、指揮以及後勤等的專業化上。不僅僅是設置專業人員,而且定下規例,編制操典,務求每件事情都有章可循,真正把禁軍變成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軍隊。

在禁軍進行整訓的同時,秦州的經濟和政治改革終於開始,三司鋪子正式開張。

七月流火,暑氣開始漸漸退去,早晚的天氣涼了下來。一隊蕃人騎着快馬,乘着早晨涼爽的天氣,到了秦州城外。看見城門前人頭涌頭,在壕溝外早早便下了馬。

一個濃眉大眼的漢子看着秦州城門,對身邊的人道:“許多日子不來州城,看起來還是跟以前一樣嗎,只是人多了一些。”

張香兒笑道:“城門能看出什麼來?你要裡面去,才知道秦州跟以前大大不同了!”

幾個人一邊說着,一邊牽着馬向城裡走去。

到了城門處,幾個守城的兵丁看見幾人牽着的馬甚是神俊,對他們喊道:“兀那幾個羌人,你們的馬不可以在城裡私售,要賣牽到三司的鋪子裡去,那裡有買馬的牙人!”

張香兒奇道:“自十幾年前,不就不許私自賣馬了?聽你的意思,若是我們的馬差上一些,還能夠在城裡賣不成?”

兵丁指了指城門旁邊,口中道:“帥府新規,不合作戰馬的,可以在城中售賣,不過只能在三司鋪子裡的市集那裡賣。那裡寫的有馬格,旁邊有馬樣,你們的馬一看就是中格能做戰馬的。似這等馬,只能賣與帥府,敢私自售賣的一律治罪!”

幾個蕃人有點尷尬,官府的佈告,除了上面的大紅朱印能約略猜出來,上面其他的字誰知道是什麼意思?不過只要有馬格馬樣,並不耽誤將來賣馬。

張香兒到城裡的次數最多,對兵丁說了這是自乘的馬,並不售賣,幾個人進了城。

過了城門,張香兒對身邊的濃眉漢子道:“阿廝鐸,我們去看一看賣馬的地方,如果一般的馬這裡也收,過幾天趕上幾十匹來賣。最近秦州城裡商賈多了起來,有不少的新奇貨物,把馬賣了換些回去也好。”

阿廝鐸道:“我也正有此意,只是不知道那個什麼三司鋪子在哪裡,剛纔也沒有問一問。”

一邊的瞎廝鐸心道:“三司鋪子便就是原來的納質院,我們蕃人,還有不知道那個地方在哪裡的?幾十年前,你們藥家族不一樣納過質子。”

“原來是那裡,我知道了。”阿廝鐸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田仁朗任秦州都巡檢的時候,對周圍蕃部殺戳甚重,周圍但凡大一點的蕃部,都不得不向秦州納質。後來党項趙繼遷反叛,出於利用蕃部對抗党項的目的,纔對蕃羌改爲籠絡爲主。後來好幾任知州都曾放過一些年邁或有病的質子,藥家族便就是那時候不再納質了。

秦州城不大,幾人走了並沒有多遠,便就到了納質院前。見到那裡人山人海,幾個人不由吸了一口涼氣,面面相覤道:“這裡怎麼變成這樣?如此多的人!”

剛到門前,就有兩個排軍走上前來,攔住幾個人道:“要賣馬嗎?你們的馬只合賣給帥府,其他人一律不得收買。如若違例,且到秦州牢城裡走一遭!”

張香兒忙道:“這是我們自己騎的馬,不賣,不賣的!”

排軍仔細打量了幾個人,有認得他們是附近大族的頭人的,才道:“中馬格的馬一律不得私賣,不然被人首告了是重罪!你們切記!”

幾個人答應着,才進了三司鋪子的門。

院子裡是搭好的臺架,三司鋪子租給到這裡做生意的人。每個攤位一天十文錢,象徵性地收一點,防止爭搶攤位惹出矛盾。這些都是普通商人,售賣的也都是以前秦州城裡都有賣的貨物,並沒有什麼稀奇。不過這麼多貨物聚在一起賣,還是讓這幾個驚奇不已。

一個鬚髮花白的老人驕傲地道:“我的兒子甲寒曾經給族裡寫信,說原來的納質院改成了三司鋪子,裡面售賣各種珍奇貨物。不過好物不在院子裡,在裡面那些房子裡。那裡面纔是三司鋪子發賣貨物的地方,天下各種奇珍,應有盡有,跟開封府一般!”

阿廝鐸道:“據說你兒子學字是最快的,他能寫信也信得過,但你能看得懂?”

老人道:“前些日子有個商人到我族裡,是認字的,我請他念給我聽。”

衆人點頭,話題不自覺得就轉到了甲寒身上。

自從納質院搬到城外,開始教書識字,甲寒是最用功也是學得最快的。就在前幾日納質院進了第一次的全體考評,甲寒無論是考試成績,還是平時表現,均位列第一。徐平特意上奏朝廷,對他賜姓名。本來納質院定的規矩是姓從百家姓中拈鬮,但因爲甲寒是第一個得到這種待遇的,趙禎特例賜予趙姓,既是國姓,也是百家姓中的第一姓。

雖然徐平定的規矩是質子賜姓名只及自己,與部族無關,但還是被他的部族當成極大榮耀。瞎廝鐸心父子此次到秦州,便就是爲慶賀此事而來。他們族中比較重要的人物,幾乎全部一起到了秦州。

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56章 驚變第20章 早朝第157章 清場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2章 準備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25章 歸正人第114章 心經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02章 換相(上)第114章 盛宴第215章 妥協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230章 約定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64章 口袋陣第193章 拔牙第10章 野味第27章 小隱君第73章 點將第146章 泉布第11章 人選第32章 長命縷第51章 三路佈防第50章 京城故人第4章 郊迎第312章 郵寄司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49章 串連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23章 流民第16章 難處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297章 伎藝人第9章 進殿面對第77章 你倒黴第8章 讀書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54章 家賊第46章 忠州事發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25章 搜尋第36章 孟州通判第62章 劉員外第167章 獵犬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55章 晏殊之論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284章 新軍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39章 文理荒謬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97章 大政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2章 治術(三)第30章 斥責第42章 酒名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40章 清香白酒第24章 大動作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270章 震懾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35章 衆說紛紜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6章 如和縣第151章 新市場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242章 交涉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46章 外戚
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56章 驚變第20章 早朝第157章 清場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2章 準備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25章 歸正人第114章 心經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02章 換相(上)第114章 盛宴第215章 妥協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230章 約定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64章 口袋陣第193章 拔牙第10章 野味第27章 小隱君第73章 點將第146章 泉布第11章 人選第32章 長命縷第51章 三路佈防第50章 京城故人第4章 郊迎第312章 郵寄司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49章 串連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23章 流民第16章 難處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297章 伎藝人第9章 進殿面對第77章 你倒黴第8章 讀書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54章 家賊第46章 忠州事發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25章 搜尋第36章 孟州通判第62章 劉員外第167章 獵犬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55章 晏殊之論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284章 新軍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39章 文理荒謬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97章 大政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2章 治術(三)第30章 斥責第42章 酒名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40章 清香白酒第24章 大動作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270章 震懾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35章 衆說紛紜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6章 如和縣第151章 新市場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242章 交涉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46章 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