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攻城(中)

甲峒把精兵屯於城內,就相於把自己能打的雙手綁起來,這仗還哪裡有得打?更何況眼前這小小城池遠遠稱不上堅城,更不要說徐平手裡還有火藥。

張榮看徐平的臉色,小聲問道:“官人的意思是——”

“圍三闕一,給城裡把退向升龍府的路留出來!明天凌晨,三面強攻!”

張榮猶豫道:“可城裡都是本地土兵,家在這裡,未必就會逃啊。”

“逃不逃在他們了,要打巷戰也不怕。不過,當城被攻破的時候,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夠有勇氣堅持打下去。只要有人帶頭跑,大多數人就跟着跑了。就算真有想死戰到底的,也會被裹脅着跑,人一多就由不得哪個人了!”

“官人說的也有道理,不過,我們就讓他們這樣逃了?”

徐平笑道:“怎麼能放跑了他們?回過頭來又是我們的麻煩。傳令給韓道成,谷口左右各一千騎兵,追殺就是,總比在城裡打容易。”

蔗糖務雖然有錢,限於現實條件,徐平也沒辦法裝備大量的重騎兵。滿打滿算,從買到的大理馬裡面千挑萬選,能夠馱負重甲騎士的馬匹也不過六七百,再考慮到馬匹的備份,編成一指揮重甲騎兵,寶貝一樣地一直隨在徐平的中軍裡。這一指揮重甲騎兵的指揮使本是高大全,但他出外領軍還是帶別的輕裝騎兵,更不要說是平時戰鬥。

徐平做事一向大方,惟有在騎兵上面是小氣鬼,實在是手裡牌面有限,想大方也大方不起來。

蔗糖務鄉兵動不動一兩千騎兵看起來很威風,實際上乾的多是追逐逃亡的活計,真對上陣容嚴整的步軍,他們也是沒辦法的。不過如果城裡的甲峒軍兵向交趾方向逃跑,倒是最適合他們追殺。

看了形勢,徐平又問張榮:“攻城的器具運到沒有?”

“說是晚上到。”

“嗯,晚上一定要運到,夜裡準備好,明天第一縷陽光出現的時候,你就帶兵攻城!我倒要看看,甲峒的精兵有多強!”

諒州對交趾之所以至關重要,就是因爲從這裡有一條狹谷通向南方,而一出了狹谷,就一馬平川,到升龍府除了一條富良江,就再無險阻。

當然現在的諒州還沒有後來那樣的地位,交趾真正的防線在富良江。富良江北還是丘陵起伏的地區,人口不多,過了富良江纔是交趾的精華地帶。但對大宋來說,掌握這扇大門就封死了交趾北上的路,邊境再無戰事。

兩國交界處的山巒有一個特點,大宋一側往往陡峭,交趾一側則格外的平緩,所以對北方來說,谷口猶爲重要。

離山頂大樹不遠的地方,就是甲家的別業小院,雖然不大,但建的很是精緻。交趾一千年來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慕王化已久,上層人士大多都沾染漢風,倒是跟一般本地的蠻族大大不同。

進了小院,徐平徑直來到客廳。

他的中軍人員正在緊張的佈置,見到徐平進來,急忙行禮。

徐平看了看,指着桌上道:“儘快做出州城附近地形沙盤來,最好明天就做好,不要耽擱了。開始做的不要多精細,有個大概就好,後面再補。”

吏人應諾。

這些事都是平時練熟了的,徐平看看,也沒什麼要說的,便讓衆人繼續忙碌,自己到後邊房裡休息。

韓道成帶的騎兵並沒有參與圍城,而是繞城而過,直向州城南邊四五里外的山谷奔襲。徐平說得明白,州城可以一進打不下來,谷口卻必須先佔住。這裡是交趾援軍來的惟一道路,只要封住了,諒州就是一座死城。

自上次桑懌帶兵進入諒州,甲峒就堅壁清野。這個季節也沒什麼農活,周圍的無論男女老幼,都被驅趕到了州城裡,城外早已空無一人。

這也是讓徐平搖頭的地方,門州到諒州二三十里路,甲峒知道蔗糖務儲藏豐厚,物資根本就不會短缺,這堅壁清野還有什麼用?要是真有心氣,甲峒應該提前進駐北諒州,把扣馬山軍寨修起來,那樣比現在的局面會好得多。現在就剩了一座孤城在這裡讓徐平來打,徐平都覺得沒多大意思。

能攻方能守,一旦沒了信心,就把命運交到了別人的手上。

大宋退讓的時候,無論交趾,還是甲峒,都是囂張無比,步步緊逼,一副吃不飽的貪婪樣子。而一旦面對大軍反攻,立即驚慌失措,失了分寸。這些小勢力,實在是缺乏一種氣度,也難怪只能小打小鬧,成不了大氣候。

帶着忠銳軍到了谷口軍寨前,韓道成高聲喊道:“我是大宋太平軍屬下忠銳軍指揮使,着你們寨主出來說話!”

這寨裡的人只知道最近宋軍在諒州鬧得厲害,盆地裡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卻搞不清楚,就是上午見到幾個人匆匆向升龍府去了,也沒放在心上。

寨樓上的甲峒土兵聽見韓道成說得威風,一起笑道:“你是大宋的什麼廝鳥指揮使,卻來我們交趾軍寨逞威風!再在外面亂喊,我這裡一箭取了你這撮鳥的性命!哈!哈!哈!”

韓道成聽到答話,不再理睬他們,撥馬回到軍陣,沉聲道:“攻城!”

這軍寨因爲是在甲峒後方,本就不是爲打仗而設,主要功用是查來往客商,徵收稅算。寨子主要是用木頭搭成,比當年被桑懌炸燬的扣馬山軍寨還遠遠不如,韓道成本就沒看在眼裡,哪還廢話!

聽見指揮使軍令,前面騎兵分開,後邊軍士趕着十匹拉着小炮的馬上來。

把馬解開放遠,軍士把黑洞洞的炮口對準了寨樓,從炮口裝上火藥捅緊了,又取出特製的鉛丸塞進炮口裡。裝好藥捻,舉着火把,靜靜看着主將。

(今天兩章字確實有點少,見諒了。)

第14章 規劃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68章 別跟着我第39章 文理荒謬第33章 家信第16章 難處第20章 匪訊(下)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59章 掃雪第14章 治術(五)第24章 煩心事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5章 理政(一)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0章 生財之道第173章 夜對第37章 中牟主簿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15章 對抗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272章 換將第8章 通判廳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34章 亂局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2章 父老第27章 小隱君第59章 合謀第50章 牛羊滿欄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84章 三衙改制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146章 印錢吧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77章 交涉第60章 騷亂第39章 文理荒謬第32章 春暖花開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49章 應有權變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82章 別機機杼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104章 學生第235章 天機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81章 談不攏第36章 組織第6章 買書第56章 國柄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3章 進城第13章 蠻人第52章 酒鬼亭第199章 外任第78章 要知恥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250章 修兵書第62章 算計第33章 你是官了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40章 出人意料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14章 邊亂第84章 蓄勢待發第31章 能否鑄錢?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章 桂州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52章 童七郎第269章 對峙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99章 傳承第19章 出行第152章 渡河第145章 將校營
第14章 規劃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68章 別跟着我第39章 文理荒謬第33章 家信第16章 難處第20章 匪訊(下)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59章 掃雪第14章 治術(五)第24章 煩心事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5章 理政(一)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0章 生財之道第173章 夜對第37章 中牟主簿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15章 對抗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272章 換將第8章 通判廳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34章 亂局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2章 父老第27章 小隱君第59章 合謀第50章 牛羊滿欄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84章 三衙改制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146章 印錢吧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77章 交涉第60章 騷亂第39章 文理荒謬第32章 春暖花開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49章 應有權變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82章 別機機杼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104章 學生第235章 天機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81章 談不攏第36章 組織第6章 買書第56章 國柄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3章 進城第13章 蠻人第52章 酒鬼亭第199章 外任第78章 要知恥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250章 修兵書第62章 算計第33章 你是官了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40章 出人意料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14章 邊亂第84章 蓄勢待發第31章 能否鑄錢?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章 桂州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52章 童七郎第269章 對峙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99章 傳承第19章 出行第152章 渡河第145章 將校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