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

人們的眼睛總是盯着那些拿到手裡的利益,而爲了這些利益到底花了多少成本,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徐平一再提起做事的成本,還每次掉起都讓朝臣覺得驚奇,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地方正稅之外,支移、折變、和買、科配,甚至里正衙前這些重役,實際上都是正稅成本的一部分。而讓百姓談之色變的,正是這些科買雜捐。

在座的大臣,都曾經做過州縣的親民官,徐平一說清楚,他們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只有趙禎還是驚奇無比,不斷掂量着徐平說的,連連驚歎。

徐平道:“陛下,剛纔說的是收錢所費的本錢,其實花錢的本錢也同樣驚人。”

趙禎奇道:“收錢經過了無數人的手,本錢大我想得明白,花錢又要什麼本錢?”

徐平看了一眼樞密使張士遜,道:“就以花在沿邊各州的軍費爲例,比如朝廷支出了一百萬貫買糧,若以開封府上色精米一貫一石計,則需有一百萬石。實際上到了戰時,便以真廟時陝西用兵爲例,精米五貫尚買不到一貫。若再算上太平時,陝西米價只有開封府的一半,則一石米有四貫多是買賣的本錢。用兵之時,軍費花在哪裡可想而知了。”

張士遜沉聲道:“諫議此話雖然不錯,但卻是無奈之舉。戰時萬物騰貴,米價自然遠貴於常時。大軍不可一日乏食,多花一些錢,也是值得的。”

“樞相話雖然不錯,但每次用兵,朝廷爲了銀錢用度,殫精竭慮,不可謂不用心。但最後還是會因爲花費太巨,不得不息兵求和,這樣總不是辦法。最近三司查歷年賬籍,發現真廟對陝西用兵,邊地收軍糧到了五貫一石,還不是上色米,而當時開封府的糧價還是跟往年一樣,仍然是精米一貫一石。若以軍糧一百萬石算,則就白白浪費了四百多萬貫的錢,邊地軍卒吃的還不是好米。四百多萬貫,如果由橋道司組織人向那裡運,哪怕是從江南兩浙收糴,運費也斷然花不了如此之多。這樣算來,沿邊各路花錢,本錢就太高了。”

張士遜道:“話雖如此,只是本朝軍糧運送收糴,自有成例,不好更改。”

現在朝廷的財政收入是有保證的,西北打起仗來,也不會出現嚴重的財政困難。然而徐平最怕的,就是不管朝廷投了多少錢進去,最終卻轉化不成前線將士的戰力。最後就是錢花了,事卻沒辦成。到了這一步,戰爭就成了無底洞,不想求和也得和了。

糧食是最顯眼的大宗戰略物資,效率也低下到了這個程度,其他的戰爭物資可想而知了。打仗就是打錢糧,這話是沒錯,但錢糧總得用到該用的地方。

禁軍沒有後勤組織,這是軍制決定的。到了戰時,會臨時設立隨軍轉運使,所依靠的後勤體系實際上是地方州縣的原有行政體系。越是在人口稠密的內地,這組織體系越是有效,越是在地廣人稀的邊地,越是捉襟見肘,而打出國境,則就無所適從了。不管是西北還是河北,作戰高度依靠商人運送後勤,不這樣做還有什麼辦法呢?

商人隨軍販運物資,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完全依靠他們,那有多少錢也不夠他們賺的。而且爲了獲得最大的利潤,推高貨物的價格,他們會一直保持前線物資緊缺的狀態。打仗最終的結果,就是肥了一大批隨軍商人,把國庫掏空,不得不停戰。停戰之後官僚覺得窩囊,再殺一批商人泄憤。下次開戰,同樣的故事再重演一遍。

徐平實在怕西北跟党項打起來後,出現同樣的情況。他管不了禁軍,但卻可以讓三司把到陝西的物流體系弄順暢。戰事一起,保證有源源不斷的戰爭物資運到關中,至於最後怎麼到前線去,就是各路帥臣的事情了。

見張士遜沉默不語,趙禎道:“若是如徐平所說,錢大多花在了無用處,着實可慮。樞密院當想出辦法來,怎麼向邊地運送錢物,費的最少。”

張士遜道:“陛下所言極是,不過辦法卻少。以前也試過用廂軍向陝西運糧,算下來比僱商人運糧所費還多,最好就只能如此了。”

徐平道:“樞相所說,當是以前算的用廂軍運茶所費,加上制船的錢,路上沉船浪費掉的,諸般種種,不如僱商人運茶。不過,這算的是太平時的費用,一到了戰時,可就不是這樣的價格了。廂軍運糧運茶,不管是戰時還是太平時,都是花那些錢,商人卻會坐地起價,越是朝廷催要的急,他們要的價越高。”

“商人求利,自然如此。不過仗不是年年打,太平時候不需要運那麼多糧,難道白白養着那麼多兵?而如果徵用民夫,則就不如從商人那裡買了。”

張士遜說的,又碰觸到了軍制的另一點,那就是不管禁軍廂軍,都是有進無出。打起仗來要增兵,這增的兵卻不會在仗打完了之後退役,而是從此吃一輩子軍糧。這種情況下養專業的運糧軍隊自然不合算,積年累月下來,爲了縮減軍隊員額,非戰鬥人員基本就全部裁掉了。官員並不是傻子,他們的決策是跟軍事制度相配合的。

徐平看看張士遜,又看看趙禎,看了看周圍的幾位宰執大臣,沉聲道:“說來說去,戰事起時用兵之處甚多,不得不增兵。如果不增兵,則諸事不便,所費糜多。”

張士遜沉聲道:“然而增兵容易,裁員兵卻難,世事難兩全。”

這就是募兵制麻煩的地方,和平年代其實是比徵兵費用要少的,但一到了戰時,就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如果大規模增兵,戰後多餘的人員向何處去就成了問題,募兵制下當兵就是這些人的飯碗,砸了這麼多人的飯碗,又是當過兵的人,整個社會都面臨動盪。而如果不增兵,戰時需求都靠商業行爲解決,那錢花起來就是天文數字,什麼政府也扛不住。

別說是這個年代,徐平記得前世那個世界第一大國,在大致和平的時候,跟個小國打上幾年的仗,就能把整個國家財政給拖得七零八落。而在世界大戰的時候,他們用的是徵兵制,戰爭規模不知道大了多少,反而沒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募兵制本身不是問題,但是戰爭時只能跟商業結合,那就成了大問題了。這種制度下還能打仗花費少的,只有殖民掠奪戰爭。正常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實際上根本就不是正常的政權所能夠承受的。這種制度下的戰爭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20章 破陣子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96章 移風易俗第31章 能否鑄錢?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83章 炸城門第65章 名將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55章 官衙送別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214章 蠟丸上架感言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124章 死城第18章 草市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91章 災年第16章 如和縣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52章 酒鬼亭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55章 藥銀第23章 誥命第103章 事發第195章 大變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4章 規劃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115章 奇觀第289章 唐龍鎮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34章 雜事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308章 怪物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209章 楊文廣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07章 離別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145章 三不朽第72章 魚水第81章 談不攏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57章 夜戰(上)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98章 破上思寨第47章 應對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16章 難處第93章 新格局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68章 交權第47章 法外之地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14章 盛宴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5章 歲除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26章 慶祝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29章 攻略(一)第38章 兩地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240章 身後殊榮
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20章 破陣子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96章 移風易俗第31章 能否鑄錢?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83章 炸城門第65章 名將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55章 官衙送別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214章 蠟丸上架感言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124章 死城第18章 草市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91章 災年第16章 如和縣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52章 酒鬼亭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55章 藥銀第23章 誥命第103章 事發第195章 大變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4章 規劃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115章 奇觀第289章 唐龍鎮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34章 雜事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308章 怪物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209章 楊文廣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07章 離別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145章 三不朽第72章 魚水第81章 談不攏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57章 夜戰(上)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98章 破上思寨第47章 應對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16章 難處第93章 新格局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68章 交權第47章 法外之地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14章 盛宴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5章 歲除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26章 慶祝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29章 攻略(一)第38章 兩地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240章 身後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