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軍制大改

按照禁軍軍制,副都指揮使和都虞侯都是閒職,備位而已,除非有權管勾宣威軍的特旨,即代理指揮使。徐平可不想延續這種傳統,他要用這些官員把這支軍隊的組織和指揮體系建立起來,這纔是調兩位進士出身的武將來的用意。

喜歡用文臣出身的將領,是趙禎跟真宗和太宗不同的地方。真宗的時候,不但不喜歡文臣將領,就連武將讀書他也是反對的。一旦有武將上奏章用語文雅了一點,他會專門告誡不要這樣做,武將就是要粗俗,不要跟文臣攪和到一起。說到底,還是對軍隊定位的不同,真宗太宗會故意挑起文武爭端,異論相攪,利於皇帝控制。

看完軍營,到了帥帳,衆人分賓主落座。

徐平吩咐了取了紙筆來,鋪在桌子上,對張亢和景泰道:“我們在地方爲官,有幕曹官輔佐。所謂幕曹,本來是軍中所設,本朝收藩鎮之兵,幕曹留在了地方,禁軍卻從此沒了僚佐官員。從大的來說,漢太祖與項羽爭雄天下,蕭何保證足糧足兵,他便是漢太祖軍中的僚佐之長,所以功臣排第一。小的來說,蜀漢照烈帝荊州奮起,以諸葛武侯爲軍師中郎將,同樣是幕僚之長。一軍征戰,主將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皆管,僚佐官員至關重要。”

張亢性格豪放不羈,聽了笑道:“諫議是要我們做軍中僚佐,而不是統兵官?那這副都指揮和都虞侯的官位便就不倫不類了,豈不讓人非議?”

“軍中設僚佐官員,軍制遠追秦漢,便自宣威軍起。一切初創,不要去計較官位的名字,等到立下軍功,揚威異域,自然會名正言順。現在宣威軍中的僚佐官員,便只有你們兩個人,這幾個月裡,要想好到底需要哪些職位,要多少人。等到來年武舉開科,便用武進士來補這些官位。還不足的,便從落第進士中招人。”

用武舉進士和文科進士中的落第舉人做僚佐,而不是從軍中直接選人,徐平是經過仔細考慮的。現在的文武之爭,實際上背後有胡漢之爭的影子,這也是真宗爲什麼特別在意武將的文化水平,讓他們不要讀詩書的原因。歷史上范仲淹看重狄青,讓他讀《春秋》,背後其實有同樣的用意。立國以來,禁軍內部近親繁殖得厲害,世兵世將,實際上很多人有沙陀族的背景,京城中沙陀族的祭神等等設施是一直存在的。除非是像狄青等人那種身世背景,不然從軍中選出來的人,很可能因爲文化觀念等原因讓徐平的措施推行不下去。

秦漢的時候,傳統上對武將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文化,比如孫武,比如吳起,更不要說郭嘉、諸葛亮、司馬懿等人,同樣是政治上的好手。就是軍事統帥,不管是曹操和劉備這樣的帝王,還是關羽、張遼、陸遜這樣的大將,文化水平都不低。軍事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能帶兵打仗,一般也能治理地方。認爲武將粗鄙無文,甚至可以不識字,是從晚唐五代興起的風氣,並不是漢族對軍事將領的傳統認識。

不過這種觀念在軍中由來以久,在禁軍待得久了的人,多多少少都要受到影響。從軍中挑人出來,他們對僚佐官員從心裡就認爲不重要,很難依靠他們變更軍制。

徐平提起筆來,邊說邊寫:“我先提幾件僚佐最重要的事情,你們參詳,如果沒有異議的話,便在軍中把這幾個職位設出來,並定出相關規例。第一是訓練,大的事情自然是由統兵官作主,但一些日常雜事,要有官員輔佐。第二是情報用間、進軍和作戰,這也是統兵官的事情,一樣要設專門官員。第三是軍器輜重,不能讓統兵官在這上面分心,要有專責官員保證用度不缺。第四是錢糧馬料等等,如何徵集,如何運輸,保證足食足兵。第五是官兵情緒,怎麼讓他們勇於作戰,日常開導,獎優懲劣,不要出現負面情緒。第六則是軍法,軍中要按規例辦事,不能跟以前一樣,全看統兵官的心情。”

見張亢和景泰發怔,徐平又道:“這中間有些職位,對外用兵的時候是有的,比如錢糧草料有隨軍轉運使。但是我們這一軍,不但是對外用兵的時候,日常駐營也要有專責的官員。你們不要小看了這些,日常管理得當,才能遇戰拉上去就能打。”

張亢舔了舔嘴脣,對徐平道:“諫議,如此一來,軍中可要多不少職位。”

“不要擔心那些,左右不過一軍而已,能多出多少人來?只要事實證明這些職位是有用的,便就只管去設置好了。軍隊總歸是要打仗的,不能打的軍隊,多還是少都沒有用處。”

一直不怎麼說話的景泰也道:“依着諫議所說,則本軍與三衙禁軍可就迥然不同了。”

“本來就要不同,不然何必單設一軍,還特意調你們兩個人過來。對異族作戰,戰績最著無非秦漢,我們現在面對党項和契丹,軍制自然要學他們。”

桑懌小聲道:“諫議,現在党項還未反,不好這麼針對吧——”

徐平擺了擺手:“元昊狼子野心,人人皆知,很快就會反的。現在才做準備,其實已經有些晚了。你們不要管別人怎麼說,只管專心想怎麼管好軍就可以了。”

張亢和景泰兩人沒想到徐平要動這麼大的動作,特別是新設這麼多職位,讓他們有些不安。多少年來的規矩,軍中恨不得把所有不那麼必要的官位都裁掉,最好是一軍就一位主官管着。這還有理論基礎,即將要專權,軍隊要有戰鬥力,主將要說一不二。按照徐平的意思,是跟這反着來了,設官必然會分主將的權力。

見張亢和景泰兩人猶豫不決,徐平道:“總歸還是那一句話,我們這一軍,要從管人改到管事上來。主將就是管着帶兵打仗的,其他事情不要分心太多,事有專責,不要軍中的什麼事情都管。以後軍中上級對下級下令,一是知會主官,再一個命令專責官員。什麼樣的軍令必須要由主將同意,什麼樣的不需要,你們也列出一個規矩來。”

張亢與景泰對視一眼,小聲道:“管事?怎麼管事?”

“管事就是日常雜事一切按規例來,官兵的獎徵升遷也是一樣,要有規矩,不要全憑統兵官的一句話。統兵官就是日常訓練,讓屬下成爲能戰之軍,戰時指揮,保證勝利。其他的事情不應該怪罪到統兵官身上,當然也不能把功勞歸到他們身上。這一軍不要跟現在一樣,管軍大將升上去,靠的全不是統軍的功勞,也不是靠軍功,這樣是不行的。”

第38章 出仕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7章 第一權臣第76章 稅改第24章 賭鬥第134章 亂局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208章 老花鏡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3章 護衛鐵騎第97章 試探第144章 僵局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54章 家賊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9章 變夷爲夏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45章 京城故事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42章 酒名第26章 不要失職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61章 裂痕第137章 何爲神?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4章 治術(五)第38章 軍法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3章 折支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38章 出仕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25章 廷辨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45章 三不朽第314章 偷營第10章 生財之道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68章 別跟着我第21章 衆人到來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75章 人質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97章 流年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53章 炭價風波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35章 活字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155章 接風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179章 意外第229章 圍寨第77章 賬目第23章 流民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00章 鑄錢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57章 塵埃落定
第38章 出仕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7章 第一權臣第76章 稅改第24章 賭鬥第134章 亂局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208章 老花鏡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3章 護衛鐵騎第97章 試探第144章 僵局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54章 家賊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9章 變夷爲夏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45章 京城故事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42章 酒名第26章 不要失職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61章 裂痕第137章 何爲神?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4章 治術(五)第38章 軍法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3章 折支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38章 出仕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25章 廷辨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45章 三不朽第314章 偷營第10章 生財之道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68章 別跟着我第21章 衆人到來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75章 人質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97章 流年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53章 炭價風波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35章 活字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155章 接風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179章 意外第229章 圍寨第77章 賬目第23章 流民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00章 鑄錢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57章 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