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大新聞

天邊已經射出了金光,太陽在黑暗中蠢蠢欲動,看看就要天亮了。

宋庠擠進人羣,探頭探腦地裡面看。旁邊一個員外模樣的人看了宋庠一眼,對他道:“你既是穿着官袍,只管進去就是,跟我們這些百姓擠什麼!”

宋庠拱手行個禮:“老丈莫惱,我只是剛好路過,過來看兩眼,還有要緊事情要做。好壞擠一擠,馬上就走。”

那員外看宋庠有禮貌,但就轉過了頭,不再理會他。

看了兩眼,宋庠又問道:“老丈,借問一聲,大清早這裡怎麼圍了這麼多人?”

那員外上下打量了宋庠一番,覺得他面相和善,便道:“我來得也晚,只聽了個大概。我姑且一說,你也就姑且一聽。”

“請老丈指教,在下洗耳恭聽。”

員外點點頭:“聽人說,昨天有一個五臺山來的莽漢,說是發現了党項使節查探邊疆地理,還畫了圖形。這不就是細作了?那莽漢在當地報官,不想當地的縣令只信党項使節的話,把他當作刁民,打了一頓板子。那莽漢不服,一路討飯到京城來,說是要敲登聞鼓告那個知縣。不想走到酸棗門,被監門官攔了下來。”

宋庠見那個員外住口不說,急忙捧場道:“那監門官好生無禮!百姓來京敲登聞鼓,他怎麼能夠阻攔?祖宗法制,可沒有這個規矩!”

員外滿意地點了點頭,接着說下去:“還是這位官人明白事理!要不說呢,官官相護,那個監門官只怕是存了要包庇那知縣的心思,才把人攔了下來。剛好皇城司有位提轄在酸棗門,監門官便就把人交給了皇城司,帶到這裡來了。”

宋庠問道:“爲何帶到這裡來?不是帶到皇城司衙門去?”

“因爲那個劉提轄,是皇城司楊太尉的伴當,而楊太尉在這裡有處外宅……”

那員外見宋庠知情識趣,唾沫橫飛地把事情說了一遍,還不忘了加油添醋。楊景宗如何如何無賴跋扈,喬大頭倒是英雄了得,關鍵時刻,樞密院李相公和永寧侯如同神兵天降,把人命從危急關頭拉了回來。

宋庠連連點頭,把話聽完,向員外拱手:“多謝老丈爲在下分說,我還有急事在身,這便告辭。以後若是有緣,請老丈飲酒。”

說完,轉身走出了人羣。

宋庠昨天有事出了城,今天請假沒有上早朝,剛剛從城外回來。

平時的早朝管得並不嚴,只有五日大起居,纔要求大小匣務的朝官都到。平時一般的小官,並不要求天天去站班,只有徐平那些有重要職事的,纔要每天必到。宋庠雖然同知諫院,此時的諫院沒有常班奏事,請朝假還是很容易。

他從城外回來,剛進城沒多久就聽見路上有人議論甜水巷的事情。諫院是幹什麼的?最擅長的就是捕風捉影,風聞奏事。現在有第一手的情報就在自己面前,宋庠怎麼能夠放過?一路問着,一路找到了這裡。

諫院不是御史臺,沒有糾察官員的權責,他沒有資格去問現場的官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他有自己的辦法,剛纔已經問了好多個人,把事情基本搞得清楚。當下不再在這裡耽擱,急匆匆地趕回諫院,要回去醞釀一場大風暴。

看看天色,李諮道:“徐待制,你先帶着這位喬大頭去找御醫看看傷勢,稍後到樞密院來,還有話要問他。”

徐平應諾,招呼魯芳,帶兩個人扶着喬大頭,由李璋領着去找御醫。

楊景宗傻愣愣地站在那裡,看着一衆人都要離去,不由問道:“事情這就完了?”

“完了?當然沒完!”李諮本待要走,聽見這話又轉過身來。“這一次事情你做得極其荒唐,先回本衙門,等候處置!”

說完,李諮帶着自己的隨從揚長而去。

楊景宗要想分辨,剛張了張嘴,李諮就已經出了門去了。心中暗罵自己多嘴,這老頭眼看又走了,自己又何苦叫回來?皇城司不歸樞密院管,但楊景宗怎麼敢不聽李諮的話?在宰執相公面前,勾當皇城司公事只是個芝麻小官,怎麼敢去作死?

魯芳帶人扶着喬大頭,問徐平:“郡侯,今天的事就這麼算了?”

徐平瞪了他一眼:“大頭把自己知道的說了出來,當然就算了!你們不就是爲了這個來的?以後記住,不管事情多緊急,再不可以如此魯莽了!”

魯芳心領神會:“謹記郡侯吩咐,再也不敢了!”

到了這個地步,今天的事情鐵定會引起一場風波,徐平的意思,是讓邕州自己的舊部咬死是爲了喬大頭被打來的,是爲了邊疆軍情,跟任何個人恩怨都沒有關係。作爲打過仗的軍人,對軍情格外敏感理所應當。對楊景宗也不再去追究,因爲追究也追究不出個結果來,軍人在朝堂上沒有什麼話語權。

反正,追着楊景宗打的有御史臺和諫院,何苦去趟這一灘渾水?

喬大頭嘴裡不斷有血滲出來,卻覺得心情舒暢,對魯芳道:“你帶着人來爲我出頭,我就感激不盡,怎麼好再讓你們爲難?那個鳥太尉,已經惡了李相公,想來也討不好去,我們等着看就是!”

徐平對喬大頭道:“你不要說話,好好跟着我們去看太醫。”

卻說宋庠回到諫院,正趕上一衆同僚下朝,吩咐公吏把人全都招呼到知諫院孫祖德的官廳。自己先到官廳外,見孫祖德還沒有回來,便在門口轉來轉去等着。

要不了多大一會,孫祖德下朝回來,一眼看見宋庠沒頭螞蟻一樣在自己官廳前亂轉,還不住地搓手,不由問道:“宋司諫,你爲何在這裡?”

宋庠聽見聲音,擡頭看見孫祖德,上前一把拉住,就向官廳裡面拽:“諫院,今天京城裡發生了一件大事,剛好被我趕上了,正是來了我們的買賣,我們進去說!”

孫祖德一頭霧水,隨着宋庠進了官廳。

不等落座,宋庠就劈頭問道:“諫院,你覺得勾當皇城司的楊太尉如何?”

孫祖德道:“看楊太后的面子,聖上給他個皇城司的差事,不過是貪那俸錢罷了。”

“哈哈,他今天闖禍了,被我看個正着,只怕是俸錢也沒得領了!”

太宗和真宗喜歡安插自己的親信掌握各重要的軍事力量,是因爲對其他人的不信任,只有一直跟在自己身邊的人才信得過。趙禎不是這樣,他經常任命外戚爲高級武官,是因爲這些職位的俸祿高,他是給自己的身邊人和親戚撈好處。

同樣的品級,一般來說武官的俸祿都要比文官高上一截。以三衙來說,地位最高的三位管軍大將,殿前司和侍衛親軍馬軍、步軍司的都指揮使,向來帶節度使,俸祿比宰相還要高上一些,副都指揮使也高過執政。

楊景宗是因爲太沒出息,當官這些年,犯錯無數,經常被貶,只能去皇城司。像李用和,如果沒有人工授精的技術出來,趙禎讓他到羣牧司去鍍金,本來就想安排進殿前司做管軍大將的。權不權的不說,拿到手裡的錢纔是真金白銀。

所以宋庠一說起楊景宗要倒黴,不是說他貶官,而是減俸,這對他纔是最要命的。

李諮回到樞密院,見到當值的王德用正坐在那裡喝茶,打了聲招呼,便就默默地坐到一邊想心事,等其他幾位下朝回來。

王德用是武將,朝廷大事能躲就躲,基本不參與,其他人也不跟他商量。

造成這種局面,王德用武將的身份是一方面,他的出身又是一方面。王德用的父親王超,太宗在潛邸時便隨在他的身邊,由此被重用。太宗登基之後,王超成爲他的心腹大將,經常領兵作戰。但問題是,王超幾乎沒有打過勝仗,每戰必敗,還連連升遷。王繼忠被契丹俘虜,就有王超不救先退的原因。後來真宗登基的時候,太宗任王超爲殿前都指揮使,穩定局面,由此對真宗又有翊戴之功,保全富貴。

王超是太宗之後重用庸懦無能大將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德用雖然爲人謹慎,但也沒有什麼戰功,純靠父蔭和資歷升上來,被排擠是必然的事。

王德用自己知道自己的事,見李諮從徐平莊裡提前回來,並不與自己說原因,便也不問,只是坐在那裡安靜喝茶。

等了一會,張士遜才帶着其他幾位樞密副使回來。惟有新來的韓億,因爲杜衍還沒有到京城,依然去御史臺暫時視事。

衆人見過了禮,張士遜問李諮:“不是還要在中牟多待一天,怎麼提前回來?”

李諮嘆了口氣:“五臺山有一個除役廂軍,偶然發現了党項使節繪製山川地理之圖,顯然是趙元昊派來的細作。此事不小,只好先回來了。”

張士遜吃了一驚:“怎麼會有這種事?今天殿上,還在官員提起趙元昊有不臣之心,我還在聖上面前作保,党項決不會反呢!”

(備註:皇城使此時是階官,除非有特旨,不管本司事務。查資料王懷節任皇城使,好像是管着皇城司事的,但不確定,書中當他是皇城司長官。還有,今天有點不舒服,頭濛濛的,有不到的地方,讀者擔待。)

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24章 談判第90章 公人世界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68章 交易第3章 進城第68章 軍民魚水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61章 裂痕第21章 矛盾第5章 報恩第5章 報恩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34章 都不可行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34章 救星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11章 李覯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10章 小大人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98章 一起發財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152章 糾纏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31章 牛官司第56章 城狐社鼠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55章 攻城(下)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55章 接風第53章 查稅第26章 不要失職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32章 位極人臣第116章 對衝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17章 新的產業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22章 新米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98章 破上思寨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173章 夜對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214章 僵局第1章 錢能通神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45章 白砂糖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9章 變夷爲夏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46章 分別第40章 軍令之外第90章 各讓一步第127章 大捷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01章 抽血第54章 將要離去第11章 清貴之選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74章 公事公辦
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24章 談判第90章 公人世界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68章 交易第3章 進城第68章 軍民魚水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61章 裂痕第21章 矛盾第5章 報恩第5章 報恩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34章 都不可行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34章 救星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11章 李覯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10章 小大人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98章 一起發財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152章 糾纏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31章 牛官司第56章 城狐社鼠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55章 攻城(下)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55章 接風第53章 查稅第26章 不要失職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32章 位極人臣第116章 對衝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17章 新的產業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22章 新米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98章 破上思寨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173章 夜對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214章 僵局第1章 錢能通神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45章 白砂糖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9章 變夷爲夏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46章 分別第40章 軍令之外第90章 各讓一步第127章 大捷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01章 抽血第54章 將要離去第11章 清貴之選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74章 公事公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