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

回首望去,東京城趴在蒼茫的豫東平原上,顯得古樸而又凝重。

三十五年前,自己一人一騎,從詩書之地的家鄉孔孟故里來到這裡,一賦而讓天下驚歎。省試奪魁,殿試再奪魁,複試依然奪魁,後人說連中三元,王曾可是實實在在地連中過四元的。特別是在殿試之後,因爲落第的人不服,又考過一次,王曾的表現讓人心服口服。王曾的狀元,無論在當時還是以後,所有人都認爲實至名歸。

當朝宰相,離別的時候,隨在身後的無非是一僕,一子,三人三騎,廣袤的平原上顯得有些寒酸。何必計較呢?幾十年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已經留在了世人的心裡。

王曾和呂夷簡同時罷相,是趙禎的無奈之舉,兩人恩寵不減。呂夷簡官升一級判京西路大州許州,同時兼任京西路安撫使。王曾官升一級判京東路大州鄆州,同樣兼任京東路安撫使。京東路與京西路類似,只是不分爲南北兩部分,而是分爲東西兩部分。不管是轉運使司,還是提刑司,都分爲兩部,一部駐鄆州,一部駐青州。

趙禎沒有辜負王曾,讓他回到了自己念茲在茲的家鄉。雖然由於迴避法,由於不忍心讓這樣一位重臣到普通州軍任職,讓他到鄆州去,離着青州益都縣還有數百里。但那裡畢竟已經有了王曾家鄉的氣息,能夠聽到依稀相仿的鄉音。

“大人,前行路遠,我們還是快快上路吧。”王繹看王曾回首望向京師的神色有一些灰暗,不得不出言催促。

已經先擇了離去,就不要過多地傷感,重要地是打起精神,過好接下來的日子。前方的路還遠,王曾不到六十歲,未來的路還很長。

開封府派來的導從收起了樂器,顯得有些無精打采。他們要把這位前宰相送出開封府界,直到應天府的人來接。這種迎來送往對他們是日常,早已經疲了。

“走吧,我們回家裡去。”王曾撥轉馬頭,對老僕和兒子點了點頭。

正在這時,王繹突然道:“大人且慢,看那邊塵土飛揚,莫不是有人來送?”

這是東西來往的官道,行人不少,但這樣縱馬狂奔的,卻是難得一見。王曾對這樣不顧百姓疾苦的人向來看不上,心中生出一種厭惡,對繹道:“不管他,我們走吧。”

走不多遠,被來人追上,停下來,卻發現是兩人兩騎。

徐平翻身下馬,把繮繩交給身邊的譚虎,對剛剛撥轉馬來的王曾一揖到地:“今日朝務繁忙,一心想來送相公的,只是難得抽出身來,相公恕罪!”

王曾想說些什麼,終究還是算了,對徐平道:“諫議如今執掌三司,身份不比尋常,大道之上,不必多禮。”

說完,翻身下馬,向徐平遠遠拱手回禮。

徐平道:“沒有相公爲了國事操勞,便就沒有今日的徐平。不來送一送相公,日後我聽怕難以心安。相公爲國費盡心力,自當受我一禮。”

王曾面色不動地道:“諫議只要竭心盡力爲國爲民做事,便就無愧於天下,何必謝我!”

“相公教導,永不敢忘!”徐平拱手行禮,“相公今日遠離國都,若有什麼事情是要徐平做的,儘管吩咐!但凡我能做到的,一定——”

王曾擺了擺手:“我不過一個老臣而已,受國家厚恩,滿門富貴,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說完,轉身牽住繮繩,對徐平道:“諫議此來,已是殊禮,老夫唯有記在心裡。若問我有什麼話講,只有一句,爲天下做事,爲百姓着想。不管諫議以後要做什麼事情,先想一想此事對百姓有沒有益處,對天下有沒有益處,這就是百姓之福了。”

“相公吩咐,徐平記下了!”

看着王曾上馬,徐平走上前來,爲王曾牽住馬繮,向前走去。

從編《富國安民策》,徐平便就認定了自己會被呂夷簡排擠到邊疆去。自己惟一能夠做的,就是把施政大綱留下來,自己雖然不在朝廷,但讓京西路的新政不至於夭折。王曾在最後關頭,選擇了與呂夷簡同歸於盡,大大出乎徐平的意料。實事求是地講,這樣做對王曾個人沒有任何好處,他要拉攏徐平對付呂夷簡,有一千種方法。但最終,他選擇了對自己無益,卻能夠給徐平及李迪等人留出施展空間最大的選擇。

完全不計較自己個人的榮辱得失,一心爲天下百姓,哪所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徐平從王曾身上真地看到了這種品質。世上總有一種人,他從來不會爲身邊的哪個人着想,卻時時關念着天下的窮苦百姓。你不一定能從他身上得到好處,但當你願意爲這天下的百姓做事的時候,他卻願意付出一切來幫助你。

王曾以一介書生登狀元第,不管是在朝廷做事,還是做地方官,他或許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但卻永遠是做得最恰到好處的那一個。哪怕是奉命出使契丹,一個眉清目秀的書生,面對異族刁難,讓他彎弓射箭,也一矢破的,滿座皆驚。沒有人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事情是這位慈祥老人做不到的,或許需要他做的,他永遠都能做到。

數次爲相,王曾在朝中沒有親朋故舊,他只有志同道合的同僚。可惜他的子孫都默默無聞,沒有人爲他宣揚功績,名字只是留在史書冰冷的記載裡。只要王曾還活着,呂夷簡或許永遠不會有說一不二的時候,他再是權傾朝野,也只能活在這位老人的陰影裡。

走了不到一里路,路邊出現一座草亭,王曾淡淡地道:“離京城遠了,諫議當回了。”

王曾放開馬繮,誠懇地道:“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相公一生只是家國天下,今日離國遠去,不知有什麼吩咐在下的。我知道相公不念私事,但天下事天下的人總有相公念着的。”

王曾看着徐平,猶豫再三,才嘆了口氣道:“此次離去,我預感到時日無多了。諫議若是有心,看顧一下京東我家鄉那些不好讀聖賢書,只知仗劍千里的遊俠之士。如今朝廷要的是文治,這些人又不治生計,只是好遊俠使氣。不過他們終究是生在聖人故里,懷的是悲天憫人之心,於國於民無害。就是使氣,使的也是浩然之氣。”

徐平拱手行禮:“徐平記下了,必然不負相公所望。”

王曾點了點頭:“如此,老夫代他們謝過諫議了。”

說完,王曾撥轉馬頭,帶着兒子和老僕向着東方去了。

王曾說的家鄉那些仗劍遊俠之士,其實就是後人說的東州逸黨。比如石延年,比如做到邕諒路經略的範諷,便就是這些人的佼佼者。他們大部分不事科舉,日常仗劍傲嘯山林之間,是齊魯這孔孟故里的另一面。自從範諷和石延年到邕諒路任職,他們中的不少人跟着到了那裡,邕諒路和蔗糖務的開拓,少不了他們的功勞。但這些人狂放不羈,往往被這個年代的所謂正人君子視爲眼中釘,詛咒謾罵隨身。

由於跟石延年的關係,徐平跟對這些人並不陌生,也不討厭。其實不管以前有沒有交情,王曾這樣說過了,徐平是一定會照顧這些人的。

徐平前世的那部名著《水滸傳》,裡面的英雄好漢們,行事作風雖然是這個時候閒漢的作風,但裡面又何嘗不是混合東州逸黨那些不得志的好漢們的風采?

歷史上的東州逸黨在範諷去世之後便就走向衰落,甚至成爲文人嘲笑的對象。但這些不事科舉,好學劍擊武技的讀書人,如果有一個合適的環境,誰又知道能不能散發出異樣的光彩呢?壯年的石延年,少年的張方平,也都曾經混跡在這些人之間的。

看着王曾遠去的背影,徐平總覺得有許多想說的話沒有說出來。這個世界如果有一個人讓自己覺得永遠都趕不上,那便就是這個老人。他做到的事情或許自己可以試着也去做到,但他的爲人,卻是永遠都學不來的。一生這樣爲人做事,需要多麼廣博的知識,堅強的意志,博大的胸懷,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普通人能夠做到的範疇。

天上的太陽白花花的,灑下酷烈的光芒,讓人無處躲藏,只覺得渾身發熱。

徐平在小亭子裡徘徊良久,心有所感,讓譚虎取了筆墨來,在亭柱上題了幾個字:“大道在焉,君子獨行。相公之德,山高水長。”

這十六個字,就算是徐平報答王曾這次對自己的幫助,也是對他的讚歎。

第40章 冬雨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30章 端午(中)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35章 三輪車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91章 災年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42章 劉小妹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3章 進城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27章 牧草換豆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44章 增兵第38章 兩地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316章 大火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92章 收權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231章 購物券第15章 分工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164章 歐陽修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76章 臨機處置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73章 點將第53章 一條出路第21章 矛盾第24章 賭鬥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72章 魚水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80章 按規矩來第21章 同年第77章 賬目第142章 審問第46章 收割機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78章 彈劾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103章 事發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55章 藥銀第243章 算賬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章 回到從前第38章 青苗貸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3章 糉子第11章 潑皮第186章 有錢人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209章 楊文廣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128章 換相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26章 峰迴路轉第11章 潑皮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21章 衆人到來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76章 稅改第22章 兩個小孩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66章 以民爲師
第40章 冬雨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30章 端午(中)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35章 三輪車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91章 災年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42章 劉小妹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3章 進城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27章 牧草換豆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44章 增兵第38章 兩地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316章 大火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92章 收權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231章 購物券第15章 分工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164章 歐陽修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76章 臨機處置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73章 點將第53章 一條出路第21章 矛盾第24章 賭鬥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72章 魚水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80章 按規矩來第21章 同年第77章 賬目第142章 審問第46章 收割機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78章 彈劾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103章 事發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55章 藥銀第243章 算賬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章 回到從前第38章 青苗貸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3章 糉子第11章 潑皮第186章 有錢人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209章 楊文廣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128章 換相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26章 峰迴路轉第11章 潑皮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21章 衆人到來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76章 稅改第22章 兩個小孩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66章 以民爲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