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強兵策

通判制度實際上是雙首長制,不能把通判簡單地看成知州的副職。由於州事需要通判通籤,在民政事務上通判對知州有很強的牽制作用,保證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雙首長制是個很有意思的發明,看起來跟傳統的主官要專權矛盾,但在實際運行中卻是利處大於弊處。特別是在地方上安排權貴高官的時候,這制度特別重要。按照徐平的想法,三司屬下的公司到了一定規模之後也要實行雙首長制,類似於知州和通判,也類似於後世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設置一些官位,把那些影響力大的權貴安插進去。由於公司的特點,可以給他們比較多的公使錢,但實際掌權做事的再安排實務官員。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軍中的權貴近臣,肯定是要給出路的,而且還要給他們非常大的誘惑才行。從宋立國,延續五代以來的傳統,皇家宗室便主要是跟武將家庭聯姻,禁軍中的將領,跟趙宋皇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絕不是想從軍是剔除就能夠剔除出去的。只要軍職的待遇還遠高於其他官員,就無法避免各種各樣的人削尖腦袋鑽進來。

到了趙禎這個時候,實際上對利用這些跟皇室有關係的武將來掌控軍權已經看得不那麼重要了,把親貴安排進禁軍,主要是貪圖那裡的經濟待遇高於其他地方,而且不用受到外朝的約束。有另一個更好的地方來安置這些人,趙禎自然是求之不得。

向徐平詢問了一些細節,趙禎道:“此事的難處在於公司中設官位,只怕讀書人羞於去做。往年要在開封城裡設廂官,因是管刑獄,便就沒人去做,最後不了了之。”

徐平無奈地道:“這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好慢慢來。臣以前奏對,曾說過天下當以錢糧爲綱,爲朝廷謀公利便是天下大義。這幾年來,三司廣收錢糧,減免稅賦,臣不敢說對天下百姓做了多少好事,但無論朝廷還是百姓,都收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治天下無非是撫百姓,只要讓百姓過得好,天下安泰,豈不正是聖賢之道?”

聽了這話,趙禎笑着點頭:“此話有理,李覯在國子監做得甚好。”

這就是意識形態,你立再好的制度起來,沒有人去做,天下主流思想棄之如敝履,最終還是執行不下去。光想着靠給官給錢吸引人來,那樣是不行的。最終聚了一堆只想升官發財的小人在身邊,連新的思想都連帶失去了吸引力,最終只能黯然收場。

爲朝廷謀公利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是天下大義,這思想在官場上佔了主流,新的制度纔能有生命力,才能佔住道德的制高點。徐平只能一點一點來做,讓李覯在國子監,把這思想廣爲傳播,人人皆智力,自己在三司做的事情與此相映照,才能成事。

西北戰事已近,徐平最近有些焦急,他必須在戰事起來之前把大的框架立起來,自己離開才能無後顧之憂。有了銀行,有了大量公司,西北的軍費已經無憂,現在主要就是防止政策出現反覆。而要做到這一點,還是要靠佔領意識形態高地,這又急不來。

這幾天趙禎的心情極佳,跟徐平認真討論起最近李覯做的事情來。這不是沒有目的亂問的,因爲今年開科,如果有必要,趙禎會把這思想放到接下來的進士考試中去。李覯的官位和地位還不足以主持科舉考試,但可以做編詳官之類。

這一年來,李覯除了註解《富國安民策》,還領導重注各種典籍,用新的思想來重新銓釋經典。實際說起來,就是配合徐平所推出的政策進行託古改制。

改革總得有個依託,徐平前世所學到的思想,是認爲託古改制殊無必要,是革命性不夠的表現,表明了統治階級的妥協性。真正自己做起來,才知道這根本無從選擇,實際上是華山一條路。他前世國家的大變革,不需要託古改制,是因爲可以借鑑外國經驗,來託洋改制。現在並沒有洋制來依託,那隻能從古人身上找合法性了。

李覯做的另一件事情,便是針對徐平在三司的政策,以及新政策取得的效果,結合理論進行詮釋,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按照徐平的意思,這些理論建立和宣傳中,特別突出強調對民生的好處。爭取民心永遠是意識形態中的主陣地,只要形成廣泛的認識,新的政策就是對百姓好,那麼這新的思想便就不能被磨滅了。

國子監從來沒有主持編過這麼多書,現在那裡已經真正成爲學術中心了。

除了這些官面上的事情,徐平還需要藉助民間渠道來傳播新思想。最近他想成立一間專管民間娛樂的新公司,藉助民間的話本小說來面向底層百姓,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可惜段雲潔因爲受人邀約,去了永興軍印書賺錢。這個機會說起來還是跟党項要反宋有關,元昊制新官制,創設黨項文字,需要大量的印刷品,段雲潔便就是因爲這個發財機會去的陝西路。這個年代交通不便,這種事情一去就是數年,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她以前就在京城印各種小說俗詞之類販賣,對這種事情有經驗。

這些事情一講起來就千頭萬緒,趙禎心情好,興致勃勃問得特別詳細,徐平只覺得有無數的事情在等着自己。

最後還是轉到軍隊上面來,趙禎道:“軍中諸將都從軍已久,即使你在公司裡面新設官位,優其俸祿,只怕他們還是會嫌諸多約束,不想到那裡爲官。”

徐平聽了笑道:“陛下,現在太平,戰事數十年不起,自然會有人如此想。如果真地有大仗打起來,戰陣會死人,軍法不容人,能夠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留在軍中也是好事。”

趙禎一愣,默默點了點頭。原來還是打的又打又拉的主意,真地戰事起來,戰陣上死一批,戰事不利斬一批,只怕那個時候哭着喊着不想在軍隊裡待了。只是從太宗朝之後便就形成了一個不好的規矩,只要是親貴近信,哪怕是打了敗仗,犯了軍法,也不會予發重懲,不知道自己那個時候能不能狠下心,改了這個規矩。

徐平又道:“戰陣之上,第一是要敢戰,第二是要善戰,不計生死,能上戰陣,已經算是符合了基本條件。哪怕親近貴戚,有這份膽氣,在軍中建功立業又有何不可?臣與人編歷朝軍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怕完成要在數年之後。最近李覯正寫一篇《強軍策》,與臣議論覺得甚有道理,可發先聲。這一策與先前的《富國安民策》一起,算是治國三策,等到編出來,再呈御覽,可爲軍隊先立一個目標起來。”

(備註:1.歷史上趙禎的第二子是出生於寶元二年,書中提前了兩年。

2.《富國》、《強兵》、《安民》三策是歷史上李覯的作品,後世經常提起的要改變制度富國強兵實際上是始於此。雖然富國強兵這詞在先秦就出現了,但卻是因爲李覯這三策,才真正成爲政策追求的目標。)

第9章 進殿面對第28章 蟾宮折桂第72章 魚水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61章 裂痕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6章 難處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66章 無所建明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1章 酒精燈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8章 種士衡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209章 楊文廣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165章 試探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18章突然遭遇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98章 一起發財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3章 生意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221章 細腰城第98章 一起發財第173章 夜對第26章 慶祝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0章 巡視河道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93章 敕勒川第64章 歸來第33章 迷惑第32章 五等戶制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21章 煙花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319章 使節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6章 酒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202章 換相(上)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8章 通判廳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7章 自己的路第157章 清場第297章 大政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56章 錢入戶等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22章 星第31章 探花郎第21章 割稻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9章 攻略(一)第5章 報恩第81章 各逞其能
第9章 進殿面對第28章 蟾宮折桂第72章 魚水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61章 裂痕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6章 難處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66章 無所建明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1章 酒精燈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8章 種士衡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209章 楊文廣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165章 試探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18章突然遭遇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98章 一起發財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3章 生意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221章 細腰城第98章 一起發財第173章 夜對第26章 慶祝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0章 巡視河道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93章 敕勒川第64章 歸來第33章 迷惑第32章 五等戶制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21章 煙花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319章 使節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6章 酒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202章 換相(上)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8章 通判廳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7章 自己的路第157章 清場第297章 大政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56章 錢入戶等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22章 星第31章 探花郎第21章 割稻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9章 攻略(一)第5章 報恩第81章 各逞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