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

朱厚煌低下頭不說話,但心中卻有一點猶疑了。

“母親說得不錯,所有皇帝首先是政治生物,與政治生物講感情,從來是不靠譜。”朱厚煌心中默默想道:“政治生物講得從來是利益,就算是正德重感情,但是最基本的權衡利弊,還是懂的,否則劉瑾就不會死了。”

朱厚煌不有得想起了劉瑾。

在正德身邊一段時間了,其實朱厚煌也慢慢了解正德,正德對劉瑾並沒有多少恨意,反而有一點歉疚,否則當初扳倒劉瑾的大功臣,也就八虎之中的張永,與谷大用也不會讓正德放出京城。離開了正德身邊,對太監來說,不管是怎麼樣的升遷,都比不上在皇帝身邊。

而最終代替八虎成爲正德近臣,反而江彬,許泰,錢寧等人。

劉瑾是不是想要造反,並不重要,重要的普天之下,文官太監都說劉瑾該死。就算是皇帝都不能挽回這個局面。

而現在是不是也到了這一步了。朱厚煌悚然而驚,汗水打溼了後背。

“該死鞭子戲看多了,被洗腦了,明朝不是清朝。”朱厚煌想起之前自己的所作所爲。

是的明朝不是清朝,因爲清朝天下是皇帝一個人,其餘人都是皇帝的奴隸,所以想奪嫡是就要老老實實的想辦法去討好皇帝,但是明朝卻不是。

明朝之中君權看上去至高無上,但是根基早已被掏空了。爲什麼楊慎一看朱厚煌不喜歡理學,就在放棄讓朱厚煌爲皇儲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因爲理學這東西是整個大明的意識形態,縱然有不知道多少人反對他,從朝堂到地方,不知道多少人不喜歡,大明鼎鼎的王陽明就是在這個時代。都必須維持他的存在。維持一種所有人認同的基本理念,纔是維持大明的團結。

在大明至高無上的是大義,而這個大義往往在文官手中掌握着。

朱厚煌想在討好皇帝,得罪文官的情況下,繼承皇儲之位,簡直是癡心妄想。就算是皇帝也爲不得快意事。這是漢人的皇帝,而不是滿清的老太婆“誰讓我一日不痛快,我就讓他一輩子不痛快。”

其中差別,朱厚煌現在才深刻的明白這一點。

“母親,我知道了。我會好好想想的。”朱厚煌低着頭不去看吳氏的臉。

吳氏深吸一口氣,知道話說道這份上,該說的也都說了,再多說什麼也沒有用了。

“那你好好想想吧。”吳氏離開了祠堂。看着外面的陽光,心中暗暗的思索。“是不是該去太后哪裡一趟了。”

一堆奏摺堆在正德面前,正德手持一根站着硃砂的毛筆,臉上陰沉之極,手上不住的顫抖。沒有了往常的輕鬆自在。正德是常年練武之人,手從來是很穩的。但是他氣憤不已,將硃砂筆狠狠的砸在地上,大喝道:“豈有此理。”

丘聚跪倒在地,不敢擡頭看正德。

正德胸前起伏不定,好像風箱一樣,一揮手將所有奏摺都砸在地面之上,無數奏摺砸在地面之上,一封奏摺攤開,上面清楚的寫得一行字,“請立雍王世子以安國本疏。”

這幾十封奏摺,上書的人身份不同,語氣不同。但是內容卻相同,都是擁立雍王世子的奏疏。

正德忽然癱坐在椅子,說道:“朕今日才知道宋仁宗之哀。”

宋仁宗無子,在他晚年常常與曹皇后相擁而哭。擔心他死之後,他唯一女兒與曹皇后下場不好。果然他死之後,繼承皇位的宋英宗,就完全不認帳了,掀起了濮議之爭。就是欺負曹皇后孤寡無子。而在宋仁宗在世的時候,一心想求子。但是滿朝上下正人君子們都逼着宋仁宗收養皇子。其中種種不堪之狀,正德熟讀史書,豈能不知道。

而如今他才三十歲上下,年歲尚長。他們就急不可耐了。

此刻正德不管多麼欣賞朱厚煌,心中也不由生出一絲煩躁之意,一瞬間他想道:“將朱厚煌打發出去吧。”

忽然有一個小太監進來說道:“陛下陛下,太后來了。”

“什麼,”正德大驚,一看這裡一片狼藉,立即起身,一腳踹在丘聚身上,說道:“死人啊?快點收拾一下。”

丘聚被正德一腳踹開,丘聚就地打了一個滾,立即站了起來,說道:“是,是。”他趕快將滿地奏摺,收拾起來。只是太過慌亂,露了一封奏摺。

“太后駕到。”一個小太監高聲喊道。

正德連忙迎出來,大聲說道:“見過母后。”

張太后理也不理正德,進門坐在正德的椅子之上,忽然發現腳下有一封奏摺,張太后身邊的侍女激靈之極,立即上來撿起來遞給張太后,張太后打開瞄了一言,順手扔到桌子上說道:“皇兒,你怎麼胡鬧,哀家都不管你,但是總要留下一個兒半女吧。這麼多年了,這麼你一直和那些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你這樣做對得起你死去的父皇嗎?”

正德趕緊跪在地上。說道:“孩兒不孝。”

屋子裡面的太監宮女都眼觀鼻,鼻觀嘴,恨不得讓人將他們當成一塊木頭,皇家的八卦可不好看。

張太后冷哼一聲,道:“你們都出去吧。”

“是。”所有太監與宮女,都倒退着走了出去。屋子裡面只剩下太后與正德兩個人,張太后說道:“皇兒,雍王家的那個小子,今年十五了吧,按祖宗規矩,也該封藩了,不知道你準備將他封到哪裡啊?”

正德沒有想好,說道:“孩兒還沒有注意,想跟煌弟商量一下。”

“煌弟,你叫得還挺親熱的。哀家想把話給你說清楚,你趕快將豹房之中那些鶯鶯燕燕全部給我清理清楚,老老實實回宮和雪兒好好過日子。趕緊生個孩子,省着滿朝文武,整個天下的人都在惦記這一件事。還有雍王家那個小子,老老實實的打發出京城去,愛上哪裡就上哪裡,給他封一個富庶的地方,也就是了。你不要等着哀家出手。”

正德大驚說道:“母親?”

正德知道他這個母親卻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啊。正德的父親雖然鍾情於皇后,但那個男人不沒有一點好色之心,而這位張太后能讓弘治皇帝后宮三千獨寵一人,這心機手腕,能差了沒有,還有張太后的兩個兄弟,向來橫行不法,弘治皇帝在的時候,都看不下去了,但每一次發怒,都被張太后挽回了局面,正德又怎麼不知道他這個母親的手段啊。

正是知道了,正德才大驚失色。張太后親自出手的話,朱厚煌比如暴斃無疑。

如果朱厚煌是一個文官的話,張太后還沒有辦法,張太后爲一國之母,恰恰能對宗室事務的發言權,甚至這種發言權還勝過正德。

張太后說道:“你既然不想哀家出手,就自己做好。”她嘆息一聲,道:“其實你將雍王家那個孩子留在京師,哀家容得下他,但是其他人容得下他?哀家早就不管外務了。你不想知道,是誰將這些事情告訴哀家的嗎?”

正德說道:“誰?”

“是吳氏,雍王后,她來哀求哀家將雍王家那個孩子放回封地,你就是不在意哀家的面子,也不在乎人家母親一片愛子之心嗎?”

正德緩緩的閉上了眼睛,這件事情到了現在,已經沒有挽回了,他心中反而鬆了一口氣,說道:“母后的意思,朕知道了。”

第十四章 地圖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章 豹房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七十章 兵變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
第十四章 地圖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章 豹房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七十章 兵變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