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

也許他們等一段時間才發現,正德絕對不會那麼死心了。即便是正德在北方也擋不住他插手江南的心思,無非是不太方便而已。

朱厚煌雖然不在正德身邊,但已經預感到正德終究會灰溜溜的回到北京去的,不僅僅是江南世家大族的心願,也是所有文官一致的心願。

因爲真正的文官大佬都知道,他們權力來自於兩個地方,第一就是規矩,所謂的規矩是官場之上,君臣之間,約定成俗的規矩。而正德偏偏將這些規矩視爲無物。第二,纔是遍佈朝野的黨徒。

所以規矩不能破,皇帝就應該在紫禁城之中,老老實實聽下面的奏摺,這麼在外面一直不回來,是個什麼意思?

也有人往好處想,正德又沒有皇子,社稷本來不安,還不老老實實的在紫禁城之中修生養性,這樣四處亂跑,一旦有什麼萬一,天下恐怕再次動盪不安。

故而正德在揚州的壓力一日重過一日的時候,朱厚煌又有好消息了。

朱厚煌在王妃許藍的房子外面,來回的踱步,耳朵裡只有許藍的淒厲的慘叫之聲,還有丫鬟老媽子的腳步聲,急匆匆的,好像是打仗一樣。

不,對女人來說,這一次就是打仗。

這個時間生孩子就好像是過鬼門關,一不小心,一屍兩命。讓朱厚煌怎麼能不着急啊。但是他即便是再着急也沒有用處,只能眼睜睜,不,眼睜睜都做不到,只能用耳朵去聽。

吳太后早已坐不住了,已經趕到產房裡面了。

朱厚煌忍不住問道:“薛神醫,王后到底怎麼樣?”

“殿下放心。”薛神醫用他幾乎永遠不會亂的聲調,說道:“臣已經枕過脈了,王后的脈象應該是沒有問題,胎兒的體位很正,殿下只需要等待便是了。”

其實薛神醫也很無奈啊,男女授受不親,其實薛神醫不怎麼懂婦科。但是朱厚煌偏偏要他給王后診斷。

薛神醫一把年紀了,都夠當許藍的爺爺了,朱厚煌自然不會胡思亂想,但是這不是胡思亂想的問題。薛神醫半輩子都沒有給女子看過病,雖然醫書之中揹着滾瓜爛熟,但是實戰還是第一回的,薛神醫對自己的判斷都沒有什麼信心,才破天荒的在自己的診斷之中,加上應該兩個字。

朱厚煌心急如焚,根本沒有仔細聽薛神醫說話,自然而然也就忽略了薛神醫的言下之意。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朱厚煌只覺得雙腿麻木了,還依然機械的來回走動。

忽然一聲,一個產婆高聲說道:“生了,生了。”緊接着一聲清涼的孩子哭喊之聲,傳了出來,朱厚煌猛地鬆了一口氣。急匆匆的來道產房門外,剛剛想要推門而入的時候,門忽然開了,卻見吳太后,抱着一個孩子出來了,一把推開了朱厚煌,說道:“幹什麼,這裡不是你進去的地方。”、

朱厚煌幾乎聽不見吳太后說些什麼了,一眼看向吳太后手中的襁褓,卻就愛見一個孩子被吳太后輕輕的抱着。

朱厚煌輕輕的從吳太后的懷裡面接過來小孩子。孩子剛剛出生皺巴巴的好像是一小老鼠一樣。皮膚都還沒有展開,縮成一團,只會大聲哭泣。

朱厚煌抱着這個小小的人兒,心中忍不住一陣感動上涌而來,是一種血肉相連的感覺。讓朱厚煌情不自禁的想爲這個孩子做些什麼。朱厚煌還沒有抱夠,孩子就被吳太后給要過來看,吳太后說道:“看你笨手笨腳的樣子,還是哀家來吧。”

也不是朱厚煌真的抱孩子的手段太潮了,反正朱厚煌也不敢與吳太后硬頂着。只好放手。

這個時候產婆來報,說裡面也準備好了。

朱厚煌這才大踏步的走了進去,隨即坐在許藍的牀前。

許藍似睡非睡,朱厚煌剛剛坐下來,就已經驚動了許藍,許藍看見是朱厚煌,就掙扎的想起身,讓朱厚煌一按住他,說道:“你是我們雍王府的大功臣,就不必起身了,好好休息。”

許藍順勢被朱厚煌按下來,她再次左右看看。說道:“孩子在哪裡?孩子在哪裡?”

孩子剛剛生出來的時候,許藍抱着抱了兩下。只是她太累了,就昏昏沉沉的睡過去了。

“孩子,在母后哪裡,等弄身子養過來之後,再做計較。”朱厚煌說道。

朱厚煌不覺得他這一番話有什麼不妥當的。卻見許藍聽了他的話,臉色陡然變白了,聲音裡面帶着哭腔說道:“殿下,母后是不是不想妾身撫養孩子啊?”

朱厚煌微微遠一笑,說道:“母親再通情達理不過怎麼會做這樣的事情,你只需安然將身子養好,孩子還要你親自撫養吧。”

“是嗎?”許藍有幾分疑神疑鬼的。

朱厚煌說道:“是的,是的。”一邊說,一邊輕輕的撫摸許藍因爲額頭鬢角,撫摸着因爲被汗水打溼,然後再次打幹的頭髮。

一時間心中感慨萬千。如果之前朱厚煌對這個世界還有一絲疏離之感,那麼他現在就一點這種感覺都沒有了。反而有一股重重的責任感,他心中暗道:“我即便是爲了的兒子,又怎麼不爲他打下一個大大的天下。”

許藍在鬼門關之中走了一着,實在是太累了,以至於和朱厚煌說着說着就睡着了。朱厚煌給他壓壓被子,在才緩緩的離開了產房,與此同時。朱厚煌得了一個兒子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東雍,乃至於呂宋,峴港。

朱厚煌的部下都紛紛慶祝,並送來禮物。一時間整個東雍好像吃一枚定心丸一樣。朱厚煌看着吳鳳儀帶來的資料,不得不長嘆一聲在心中,暗道:“我在大明也有十幾年了,但是還是有些弄不明白古人的想法,一個孩子就這麼重要。”

在朱厚煌有兒子之後,所有人的效忠就有了可以繼承之人,即便是朱厚煌一旦有什麼不幸,東雍依舊還在保存下來。

東雍不會因爲朱厚煌的死亡而不存在,這說明他們努力的一切都有了延續怎麼不讓他們心安啊。

這個消息又非過大海傳到了正德耳朵裡面。

正德正在寫字的手輕輕一抖,一團墨跡在上好的璇紙上緩緩的暈開,正德卻沒有在意。

孩子一直是正德一塊心病。

現代的人如果沒有兒子,或許還可以,但是作爲古代人,如果沒有孩子,那註定晚景淒涼,連一代明君宋仁宗,也因爲沒有兒子的時候,晚年也只能與曹皇后抱頭痛哭。無可奈何。

正德熟讀經史又起不知道其中利害。

就是因爲才知道了,正德才對無子一事久久不能釋懷。現在連當初什麼也不懂的小孩子都有兒子、難不成真是上帝不想讓我有子嗎?

正德忍不住的想,他沉默了好一陣子,才說道:“封那個孩子爲雍王世子吧。”

長子又是嫡子,封爲雍王世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也是等長大一點後,才能封的,而正德這樣剛剛出生就已經封爲太子,可見正德對朱厚煌的看中。

正德長一口氣,將手中的毛病扔在地面之上,不再說話,也沒有什麼心思說話,不知道怎麼了,他再也沒有在揚州硬頂着滿朝文武的壓力,不知道他心中有一個聲音,與外面的鳥鳴合着一個一個節拍,不如歸去也哥哥,不如歸去也哥哥。

正德心中再也沒有絲毫心思在揚州了,說道:“明天回京師吧。”

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五章 演武
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五章 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