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張欽

居庸關離京城不過一百多裡,正德一行人快馬疾馳,在昌平住了一夜 不過第二天晚上到了居庸關下。

一路跑過來,朱厚煌只覺得大腿內側都磨破了,溼漉漉的,一摸一手鮮血。不僅僅是大腿內側,連屁股都快跌成八瓣,幾乎失去了知覺。

到了居庸關下,已經是入夜時分了。

居庸關在黑暗之中,好像是一頭猛獸橫臥在羣山之中,幾處火把的點綴,就好像是兇獸的眼睛。

朱厚煌深吸一口氣,一股白氣噴出來,北國的春天還是相當冷的。

此刻已經有人叫門了。

丘聚快馬上前,不知道在居庸關前說了些什麼。

居庸關上一陣騷動,過了一會兒,光芒大作,無數人舉着火把分成兩列從居庸關之中走了出來。

分成兩邊蔓延出來,不一會兒,兩側火把就好像是路燈一樣,照亮了整個居庸關之前。

一個文官走了出來,行禮道:“臣,貴州道監察御史,張欽,見過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個文官白髮蒼蒼,已經上了年紀了。不過精神還好,臉色如鐵,不言苟笑。

監察御史這個官,位卑權重。貴州道監察御史,並不是說這個監察御史是監察貴州的,而是監察院分道理事,貴州道並不是貴州一地。而是督察員十三道之中的一道。

監察御史是一個相當了不得的官職,所謂的臺垣官是也。掌管監察,彈劾,建議,就是可以說話不負責任的言官。明朝後期黨爭的要害位置。不過此時士大夫們還是有風骨的,沒有墮落到晚明那個德行。

正德打了個哈欠,說道:“起來吧。朕累了,先入關吧。”

張欽大聲說道:“陛下,不在京師來,來居庸關所爲何事?”

正德看着張欽,一時間好像是看到楊廷和,眼神有些躲閃,期期艾艾的說道:“這個嗎?這個嗎?”

丘聚立即上前,說道:“陛下有何事情,管你什麼事情?還不讓開,讓陛下入關。”

張欽大怒道:“臣與陛下奏事,一閹奴敢亂言,臣請斬之。”

丘聚激靈靈打個寒戰,一下子想起了當初弘治皇帝在的時候,一次正德犯錯,被弘治帶個正着,弘治大怒,要殺丘聚,就是說的這一句話,“一閹奴何敢亂言。”隨即他大怒,簡直要咬碎鋼牙,多少年,多少年沒有一個人敢於他丘公公這麼說話,丘聚恨不得將張欽亂棍打死。

只是丘聚也知道,正德絕不允許。

正德身邊近臣與內閣簡直是兩套班子,他雖然有些亂來,但也知道治天下離不開那些文臣,等閒不折辱文臣,最多不過不見而已。

朱厚煌見狀,上前說道:“張大人,陛下趕了一天的路了,還是先請陛下進關休息,等會兒再說吧。”

正德好像一下子醒過來一樣,說道:“對,先入關,朕累了,有事情明日再說。”

張欽雖然想給正德做一做思想工作,但是看着正德風塵僕僕的樣子,也知道正德的確累壞了,硬生生的將火氣壓了下來,就算是再怎麼勸諫,也不能讓正德在荒野之外過夜吧。

張欽安排正德一行人進了居庸關,一進關正德就不見張欽了,將張欽落在一邊了。

張欽縱然知道正德是什麼意思也是徒然。

不過張欽並沒有放棄,他暗想,他畢竟離皇帝遠。想要勸說皇帝,必須讓皇帝親近的人蔘與纔是。

張欽立即選中了目標。

丘聚渾身又酸又疼,特別下處,早已有了味道,太監畢竟是太監,和女人差不多,多有不方便之處,更不要說,騎馬趕路了。

一個小太監在外面說道:“乾爹,貴州道監察御史張欽拜見。”

丘聚一聽這個名字,就一肚子火氣,說道:“不見,讓他有多遠滾多遠。”

小太監應聲去了。還沒有多久,丘聚聽到外面一聲哎吆的叫聲,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屋門被一腳踹開了,張欽大喝道:“丘聚,你想死嗎?”

丘聚被嚇了一跳,看清楚是張欽,頓時一陣火起大喝道:“張欽老兒,你纔想死?”

張欽冷哼一聲說道:“不想死,今日之事是怎麼回事,陛下想出關,定然是你等蠱惑,找死無疑。”

丘聚冷哼道:“陛下向來主意正,我丘聚不過一區區奴婢,還想違抗陛下旨意不成,倒是張欽,我丘聚再怎麼說也是陛下的人,打狗還要看主人,你太放肆了。”

張欽說道:“朱彬一流蠱惑陛下出關,我知道他們心思在什麼地方上,不過想以軍功搏個封爵而已,你一個太監,現在的位置已經是富貴之極,但是陛下在關外有什麼閃失,你覺得你能活下去嗎?”

丘聚的臉色刷的一下子白了。

這個他還真沒有想過。

張欽語氣變緩低聲說道:“你知道宮外有多少人想要你的命嗎?不錯打狗還要看主人的,你是陛下的狗,大家都不敢違逆。但是陛下去了,你覺得你能活得了,你不全心保護陛下。反而讓陛下去兵危戰急之地,置陛下於險地。我看你就是在找死。”

丘聚的臉色更加白了。有點氣虛說道:“但是我有什麼辦法?”

張欽說道:“陛下一進關,就不見我。還請丘公公相助,讓陛下見我一面。”

丘聚說道:“好,今天是不成了,明天一早,我就安排張大人見陛下一面,不過我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

第二日一早,正德剛剛起牀,丘聚就來正德身邊,說道:“皇爺,外面那個張大人,在外面跪了一夜了,皇爺是不是見上一面。”

正德皺皺眉頭,嘆息說道:“還是見一面吧。”

不一會兒,張欽就被領進來,他行禮如儀說道:“臣,貴州道監察御史,張欽,見過陛下。”

“愛卿請起。不知道愛卿來此有事啊?”

“請陛下回鸞。”

正德有點不高興,冷哼一聲,什麼也沒有說。

“陛下身負社稷之重,承太祖之業,關乎天下安危,今日輕身出關,一旦有失,奈宗廟何?陛下縱不自重,置太后,先帝於何處?”

“夠了。”正德臉色陰沉,說道:“丘聚,將他拉出去。”

正德知道與這個硬骨頭文臣說不清楚,監察御史位卑權重,非進士不得任,那一個進士不是滿腹經綸,你要是聽他們說,將你繞到溝裡面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正德面對文臣的辦法只有一個,不見,不聽,不理。反正正事由楊大學士處理,一般是誤不了事的。

丘聚聽正德一聲令下,立即有兩個太監掐着張欽往外面拉,張欽直挺挺的跪着,被硬生生的拖了下去。大聲說道:“陛下請以社稷爲重。”

只是在太監的拖行下,越來越遠了。

朱厚煌正好來見正德,遠遠的見兩個健壯的太監,拖着張欽出去,大體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心中微微一嘆。

朱厚煌一陣頭疼,因爲最可怕的敵人,就是這樣的人,有信仰,可以爲自己的信仰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也許文臣之中,有很多水太涼的僞君子,但是還是有真正的正人君子,願意爲自己的信念而殉道之人。

遇見這樣的人該怎麼辦?朱厚煌的腦門子一陣生疼。

世界上最難辦的事情,是將你的思想放進別人的腦袋之中。朱厚煌預感到自己今後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從西方來的列強,而是眼前這些文臣士大夫。他心中生出一個念頭,也許我也得好好的讀一下四書五經了。

想打敗你的敵人,必須先了解你的敵人。

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章 元宵宴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
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章 元宵宴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