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

“皇上架到。”一個老太監拖着長長的聲音說道。

“臣等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以莫登庸爲首,明郡王府內外上下,好幾百人都黑壓壓的跪在門外,等着安南小皇帝從轎子裡面出來。

安南小皇帝在轎子裡面,就隔着一層布簾聽着外面的聲音。他的臉色鐵青一片,雙手死死握着,捏的雙手骨節發白。忽然長出一口氣,這個時候有兩個小太監撩起的布簾。

布簾掀起,安南小皇帝笑得十分燦爛從轎子裡面走了出來,幾步上前來到莫登庸身邊,說道:“郡王是國家棟梁,何不行此大禮?快快請起。”

說話之間,就伸手去攙扶莫登庸。

莫登庸身子一僵,他下意識害怕小皇帝突然一刀刺向他。這是作爲一個武將最基本的本能。不過他強制壓抑住這種反應,任小皇帝扶起自己。

莫登庸猛地咳嗽幾聲,說道:“陛下,老臣年邁,撐不了幾年。當不得棟樑之稱,只是爲國家守成耳。”

莫登庸身體強壯之極,即便現在上陣殺敵,也是一員猛將,不過卻在小皇帝面前裝着一副行將就木的樣子。

真是爾虞我詐。

不知道小皇帝信還是不信,反正小皇帝親密的攙扶着莫登庸,就好像是父子一樣,說道:“郡王要好生保重身體,我大越是離不開郡王的,朕也離不開郡王,當今天下大亂,如果不是郡王,朕都不知道現在身在何處。”

說話之間,居然雙眼含淚,好像要流下來一樣。

莫登庸重重的咳嗽幾聲,裝着一副走路都力不從心的樣子,說道:“老臣身受三代君王信重,自當粉身碎骨以報。這都是臣應當做的。”

“狗屁。”小皇帝在心中想的。

莫登庸的起家是被一位安南皇帝提拔的。就是安南所謂的威穆皇帝,但是這位威穆皇帝恰恰是死於非命,就是小皇帝的父親動的手。

所以莫登庸如果真是威穆皇帝的忠臣,那麼對現在皇室一脈更沒有好感了。

小皇帝心中如此想,但是臉上好像一點也沒有變化,兩人彼此都用影帝級別的演技過招。好一副君臣相得的樣子。

等兩人在正廳坐定,閒雜人等都離開之後。

小皇帝撲通一聲跪到在地,說道:“小子無才無德,只求郡王大人放小子一條生路。”

莫登庸大吃一驚,他立即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道:“陛下何出此言?真真是折殺臣了。陛下快快請起。”

小皇帝說道:“郡王不答應,小子就不起來。”小皇帝膝行兩步,向前挪移,一把抓住了莫登庸的雙手,說道:“黎氏至今氣數已盡,回天乏術了,小子也不敢有逆天意,願意將江山託付於郡王,只求郡王放過我黎氏一族。讓歷代先王,不失香火。”

莫登庸說道:“陛下何處此言,臣對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鑑。萬萬不敢有此心。萬萬不敢有此心。”說話之間,居然老淚縱橫。

小皇帝說道:“郡王,小子無能,不能救天下於水火之中,唯有託付於郡王,還請郡王答應吧。”小皇帝說話之間,就行莫登庸磕頭,“咚”的一聲,結結實實的扣在地面之上。

莫登庸大吃一驚,他實實在在沒有想到小皇帝居然能做到這種地步。他立即膝行上前,扶住小皇帝,大哭道:“陛下何必如此啊?”

小皇帝一把抱住莫登庸,說道:“郡王,小子無能啊?”

說話之間兩人居然抱頭痛苦。

莫登庸眼中淚光模糊,心中暗道:“這光紹小兒,一定要殺我了,以他的心思,絕對不會向別人磕頭,他這個頭是催命頭。看來,他的行動就在這幾日了。”

小皇帝眼睛之中也閃過一陣寒光,暗道:“朕已經紆尊降貴到這個地步了,將朕的面子都踩在泥裡了,朕就不信你還不去皇宮。而且真正動手的地方,也不是皇宮。”

兩人抱頭大哭一陣,莫登庸覺得火候差不多了,將小皇帝扶起來說道:“陛下有話好好說,何必如此。請陛下放心,臣定然沒有此大逆不道之心。”

小皇帝哽咽的說道:“朕知道郡王是忠臣,但是郡王的手下全部是忠臣,其中難免沒有一二想黃袍加身之輩。”

莫登庸一時不知道該怎麼接了,因爲小皇帝此言是誅心之言,怎麼接都不對。

小皇帝說道:“事已如此,是前代先王失德如此,非人力可以挽回了,朕即便是再想力挽狂瀾,亦是不可能。形式如此,唯有急流勇退才能保全黎氏一門性命。朕之所以將將阿姊嫁給郡王世子就是這個意思。”

莫登庸說道:“犬子有幸尚主,是莫氏一門的福分。”

小皇帝說道:“朕亦向郡王求取莫氏佳女,從此我黎氏之君,接娶莫氏爲後,如當初遼國,耶律蕭氏之親。黎氏女嫁莫氏,男娶莫氏,莫氏也如此。從今黎莫一體。朕也拜郡王爲大將軍大丞相。執掌安南上下。不知道郡王意下如何?”

莫登庸心動了。

莫登庸的的確確心動了。

其實莫登庸對安南之主的位置,並沒有多大欲望,並不是非要得之不可的。而是形勢如此,大得不耳。

並不是莫登庸是黎氏忠臣,就好像是並不能說曹操不篡漢,就說曹操是漢之忠臣一樣。對他們這樣的權臣,最注重的是權力本身,而不是一個虛名。

對現在的莫登庸來說,雖然他掌控了升龍附近很大一片土地,但是安南並不是全部歸順於他,西方,與南方都有軍閥林立。

這個時候篡權,對莫登庸來說,將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如果小皇帝真正與莫登庸這樣親密合作,任莫登庸執掌安南大權,那時候,有沒有安南之主這個虛名,還真是無所謂的。

至於將來有需要名副其實的一天,又是另一回事了。

“陛下對莫氏的信重,臣銘感五內,敢不從命。”莫登庸雙眼通紅,好像感動的熱淚盈眶說道。

小皇帝心中大喜,暗道:“好,朕就能看你活過幾日。”他說道:“既然如此,朕阿姊的婚事就是安南大事,應該大辦,昭示天下。以示天下,從此黎莫一體。朕想讓阿姊從皇宮正殿出嫁,郡王以爲如何?”

莫登庸心中一動,暗道:“小皇帝說了半天就是爲了這個吧,正好如你所願,看看你能玩出什麼花樣。”

莫登庸一副被感動的樣子,說道:“殿下,對莫氏天高地厚之恩,臣敢不從命。”

小皇帝已經達成目標了,一刻也沒有想在莫家待下去。匆匆的與莫登庸說了幾句,就起架回宮了。

莫登庸在大門處目送小皇帝離開之後。

“殿下,你覺得小皇帝辦法怎麼樣?”範嘉謨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出來了。

莫登庸與小皇帝說話的時候,身邊雖然沒有其他人,但是並不是說他們兩個人說話的內容就沒有別人聽到了,範嘉謨作爲莫登庸的智囊,在密室之中,將所有話都聽的一清二楚。

莫登庸說道:“說實在的,孤心動了,但是一想到陳大人。孤就知道,小皇帝說的再好,也是鏡花水月,即便孤信了小皇帝,但是小皇帝敢信孤嗎?”

信任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初鐵山伯陳真雖然跋扈,但是卻是有功之臣,很受將士擁戴。卻被殺死在宮中。以至於現在鐵山伯舊部之亂,還沒有完全平定下來。

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
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