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出海

“殿下,聖旨到了。”羅侖握着一卷黃綢卷軸,正是一封聖旨,已經將福州三衛的事情定了下來,將福州三衛劃爲雍王護衛。

朱厚煌見之不由大喜。他在福建所有的事情都解決了,現在就能開始自己星辰大海的征程了。

朱厚煌讓唐寅留下來,處理與福建官方的關係,未來的雍國絕對少不了麻煩福建這邊的事情,最少糧食,鐵器等等,東雍現在什麼也不產,自然萬事需要福建這邊幫忙。唐寅在這裡處理與福建官方的關係,也算是人盡其用。他將士兵的家眷先留下來。只帶幾艘大船,全部是水手士卒,乘船出來。還有一些從福州三衛之中挑選出來的人。

不過,朱厚煌第一目的地並不是東雍,而是澎湖。

相比後世臺灣,澎湖這個地方開發的要早得多了,早在宋代的時候,澎湖就已經是宋晉江縣所管轄了。元代也有巡檢司。只是太祖開國的時候,福建之帶是方國珍的地方。方國珍起家最早,就是以海商起家,太祖滅了方國珍之後,以爲澎湖之民叛服不定,全部內遷了。

當然了,澎湖並不是內遷之後,就沒有人了。

在成祖之時,澎湖之地,也有葉得義一幫流民在澎湖生活,後來被成祖招撫上岸了。

那在葉得義之後,在官方的記載之中,澎湖島就沒有人了,但是澎湖羣島真的沒有人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澎湖列島海岸線曲折,有很好避風港,而且漁業資源豐富,離福建也很近,順風順水的話,不過一晝夜就能到澎湖。這麼近的距離,當然擋不住沿海漁民。之所以在成祖之後,沒有記載這裡有沒有人丁,只不過大明的文官們再失去了高層的壓力之外,對海外的事情,通常是不感興趣的。

只不過有好處也有壞處,澎湖做沒有沒有王法的地方,也是很多海商海盜聚集的地方,都是一些桀驁不馴之輩。不知道有多人將朱厚煌這個朱家的王爺放在心裡。

所以朱厚煌這一次出行,並不是他自己,鎮東衛,永寧衛,鎮海衛,平海衛,幾個沿海的衛所,全部派船出來,朱厚煌細細數來有五六十艘大福船。在鄭和之後,也算是大明規模比較大的航海行動。

還沒有到澎湖,就迎面撞見許棟的船。

許棟的船見到這麼大船隊,本不敢過來,不過發現了雍王的旗幟,這才靠了過來。

許棟見到朱厚煌立即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道:“臣許棟見過殿下,臣有辱使命,還請殿下責罰。”

朱厚煌說道:“起來吧,給孤說說,到底是怎麼與回事?怎麼有辱使命?”

許棟看朱厚煌沒有責怪的意思,微微鬆了一口氣,這才起身,說道:“臣與吳大人,奉命出海,臣已經堪輿整個東雍之地,連同澎湖之地,全在此畫之中。”他將一副畫雙手呈上,雲墨接過來,遞給了朱厚煌。

朱厚煌打開一看,心中原本來有幾分希望,一下子全部落空了。這一副畫裝潢的很精緻。好像是一副名畫。但是打開一看,簡直辣瞎了朱厚煌的眼睛,起起伏伏的曲線,代表的山峰,一道道波浪代表大海,還有圈起來的地方,代表港口,但是這東海的海岸線,跟朱厚煌看過的海岸線,完全不一樣,什麼時候臺灣的西海岸變成了一個大大弧線,是中間凹陷,兩邊凸起的弧線。

朱厚煌收起畫軸,心中暗道:“我本就不該抱有什麼期望,還是等上了東雍之後,我自己勘察地點了。”其實朱厚煌已經有了腹稿了,就是後來的臺南。無他,荷蘭人與明鄭政權,全部將首府放在臺南這個地方,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朱厚煌只需照搬未來的歷史經驗就行了。

“這差事完成的不錯,什麼差事辦砸了。”朱厚煌問道。

“是澎湖之事。”許棟偷眼看朱厚煌的臉色,說道:“臣往年跑海,常到澎湖。本想以往年情分,說服澎湖歸順殿下,卻不想他們冥頑不靈,反而打草驚蛇。還將吳大人陷到澎湖之中,還請殿下贖罪。”

“什麼?”朱厚煌大吃一驚,他本來可用的人就少,如果自己舅舅再出什麼事情了。可用的人手就更少了,更不要說怎麼向母親吳氏交代啊?”怎麼回事?舅舅出了什麼事情?”

許棟看朱厚煌的樣子,不由的對吳鳳儀多了幾分羨慕之情。他與吳鳳儀這一段時間共事,對吳鳳儀有了幾分瞭解。如果說吳鳳儀一點能力都沒有,那是說假話,但是如何說吳鳳儀有多大的經天緯地之才,那更是說笑話,但是吳鳳儀爲什麼能處處在自己之上,還不是有一個好姐姐嗎。

“如果我家也與殿下結親。”這個念頭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冒了出來,在他的心中深深紮根了。現在不是想這個的時候。

許棟說道:“還請殿下安心,現在吳大人還沒有什麼危險。澎湖之中可以分爲兩股勢力。一是紮根澎湖的大家族,是以施家,陳家,汪家三大家爲首,另一個是四處雲集的海商,在澎湖交易。”許棟微微咬牙,說道:“臣也是海商的一員,這些海商雖然是海商,但是違法亂紀的事情,沒有少做。所以對朝廷忽然來到,感到很恐慌。但是三家是不會做絕,他們雖然也在猶豫,但是會保護好吳大人的安全,其實也是吳大人自己一定要留下來的。他想穩住三大家族,不讓三大家族倒向海商那邊,否則殿下來澎湖只有打下來了。”

許棟鬆了一口氣,說道:“只是吳大人,沒有想到殿下將福建水師都帶過來。”

“是啊?”朱厚煌心中暗道:“我也沒有想到。”朱厚煌沒有想到,正德對他這個弟弟還是不錯。讓福建水師護送他之藩。簡直是給他短時間調動福建水師的權力。

“說說他們的底細,三大家族,施家,陳家,汪家,都是什麼來頭,還有那些海商,或者海盜,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

“跑海之人,大多是亡命徒,還有各大家族的暗子,當然也東邊的日本人,還有南邊的大食人。這些人都各有來頭,來歷混雜,一般都以假名示人。臣也摸不清楚,倒是澎湖島上三大家,臣倒是知道一點。”許棟說得有一點渴了,喝了一口茶,說道:“據傳施家是傳自唐人施公肩吾,是唐代一個隱士。反正臣就不知道了,不過施家在澎湖勢力最大,族人並不老實,參與海上買賣最深。汪家現在式微了,據傳汪家傳自宋時一位叫做汪大猷的將軍,他在澎湖上開田駐兵。後代也就遺留下來的。只是現在日子一日比不少一日,已經在吃老底的。陳家是後來的,據說是傳自元代的澎湖巡檢陳公信惠。不過真假難判。不過陳家人是澎湖最多的,不過彼此之間並不團結。古老相傳,現在的陳家人大多不是陳公後人,而是從福建遷徙過來的,不過借陳公威名而已。”

朱厚煌說道:“面對這個局面,你準備怎麼辦?”

許棟說道:“殿下帶大軍而來,還需怎麼辦?直接壓過去便是了。”

朱厚煌也是這個意思,說道:“你去爲大軍引路,直接將海商都全部給抓起來,如有反抗格殺勿論,但是對居住在澎湖島上的平民百姓,要秋毫無犯,知道嗎?”

第六章 不服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八章 練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章 善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二章 比劍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
第六章 不服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八章 練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章 善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二章 比劍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