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

他們知道的,王陽明也知道,王陽明與他們同處一省,彼此之間都有所聽聞。知道王陽明是一等一的聰明人。不要想他會像一個宜春王這個笨蛋一樣,想不明白,其中的優勢與劣勢。

不過有些蠢事,還真是聰明人辦出來的,不是聰明人還辦不到這樣的蠢事

寧王說道:“劉先生有何高見?”

“必須給王陽明一個破綻。讓他心甘情願上當的破綻。”劉養正說道。

這個破綻不能太大,如果太大了,劉養正他就收不尾了,但是也不能太小,如果太小了,如果太小了,王陽明根本不會上當,其中最難拿捏的就是分寸兩字。

“這麼破綻該設在什麼地方?”寧王問道。

“就是上岸的地方。”劉養正說道。“兵貴神速,所以南下定然是乘船,而王陽明手中的水面力量相當薄弱,故而他絕對不還在水面上與我們一爭高下的。而登陸之時,也是我軍最薄弱的地方,再選一個合適的渡口。王陽明定然會忍不住誘惑。即便是他覺得有破綻,也會出兵,這就是聰明人的自信。”

戰爭本就是人與人鬥力鬥智的遊戲。只是不知道一戰到底是誰勝誰負了,算人者人亦算之。

南昌城中,王陽明在逐條觀看前方報過來的情報,一點一點的細細揣摩。

“王大人,王大人。”一個聲音遠遠的傳來,正是劉守緒。他滿臉的興奮之色,說道:“王大人,九江傳來消息,寧王南下的路線確定,他走水路,準備在黃家渡上岸。”

王陽明一聽黃家渡,冷笑一聲,說道:“他們在向我們邀戰啊?”

“邀戰?”劉守緒看不明白,問道:“這從何說起來?”

王陽明說道:“贛江大大小小的渡口,不知道有多少,他們爲什麼要在黃家渡登岸啊?黃家渡這個港口並不是大,數萬在這個渡口登陸,非要幾天的時間不可。半渡而擊的道理,誰不明白。我不相信寧王不知道這一點。他知道這一點上,還這樣做,不就是爲了引我們上勾嗎?”

劉守緒忽然想到了什麼,哈哈一笑說道:“王大人,說來好笑,現在攻守易勢,他們的想法,與我們當初算計宜春王的想法,一模一樣的。我們不用去理會。看他們怎麼辦,乖乖的來攻南昌堅城,我等只要守上幾個月,到時候,大軍四合,寧王自然鬧不出來什麼動靜。”

“不,我要出城作戰。”王陽明說道。

“大人,你這是何必啊?”劉守緒說道:“有南昌堅城爲屏障,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何必再投入勝負未卜之戰?”劉守緒左右看看,低聲說道:“王大人,當今陛下最重視軍功,當今陛下手下那一幫人,早已渴望軍功,渴望的眼睛發綠了,寧王之亂,於國家來說是一件不幸之事,但是對這些人來說,是獲取軍功的大好機會,王大人,此次出戰,自然不會大敗,但是如果大勝,對王大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情。奪取南昌,已經是大功一件,再做,可就是真的是畫蛇添足了。”

在官場,從來是花花轎子人人擡。吃獨食沒有好下場。寧王攻安慶不克,南昌有被拿下,在明眼人看來,寧王早就是一條死蛇了,就差看到什麼時候斷氣了。所以想在寧王身上刮下一點油水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如果王陽明大破寧王,在外人看來,根本就是獨佔平叛大功,那些沒有沾到油水的人,不知道該多恨王陽明。

王陽明嘆息一聲,長吟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王陽明轉過頭來,打開窗戶,窗外的花草迎面而來。

“我從小束髮讀書以來,所學者仁也,所行則致良知而已。今,寧王做亂,江西,南直隸被兵就火,無數生民轉於溝壑,村鎮燒成白地,如今如此,我於心何忍。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如果我等按兵不動,則南昌附近難免一場戰火,又有不知道多少人,將會死於戰火之中,寧王之敗,既然已經敗局已定,就讓他敗的更快一點吧。”

劉守緒上前兩步,站在王陽明身後兩步,說道:“大人,那你的前程?”

王陽明轉過身來,說道:“老夫,也是五十多歲的人,還指望什麼仕途經濟?況且,和南昌城外的百姓相比,我的前程更是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劉守緒一時間感慨萬千。

劉守緒也是科舉出身的官員,但是他更知道,不知道多少人都是將聖賢書當成了敲門磚,進入官場之後,再也不記得上面寫些什麼東西。而王陽明這麼多年來,還能保持本心不變,實在是難能可貴,

劉守緒說道:“王先生有此意,學生自當竭盡全力?”

劉守緒對王陽明的態度,也極其微妙,既有下官對上官服從,也有學生對老師的感覺。

王陽明既然決定了,就立即開始了行動。黃家渡有一場大戰。

黃家渡本就是一個小地方,是贛江在南昌附近的一個渡口。這個地方非常普通,他並不是最大的渡口,比他大的渡口多了去了。南昌本來就瀕臨贛江。如果想近一點,可以直接在南昌城下下船,不過這樣一來危險就更多一點。

黃家渡這個地方,離南昌不遠不近,不大不小。但是對於數萬大軍來說實在是太拘束了一點。

此刻數百隻船幾乎將贛江的江面給堵塞了。劉養正負手而立,說道:“王綸等一會兒,你第一個上岸,記住在岸上,很可能遭到進攻。所以不管遇見什麼情況,你必須守到援兵到達。”

王綸說道:“是,放心吧,劉軍師,下官定然不負所托。”

對於王綸劉養正還是比較信任的。可以說寧王手下諸將之中,也只有王綸可堪造就。不管是從武藝上,兵法上,智謀上,都是有些造詣的,是能獨擋一面的方面之才。

劉養正安排了先鋒之後,並且安排水上船隻一一戒備,數裡寬,數里長的江面,都被他安排大小船隻,還有其他人員,都是這一一監視,安排了報信用的煙火火炮,一有動靜,就會立即發射。

可以說所有的部署幾乎上都無懈可擊。

劉養正心中暗道:“王陽明如果出城的話,一定會堵住黃家渡,讓我們的兵力鋪展不開,不過有王綸在前,定然能守得住,戰鬥固然會辛苦一點,我軍還可以從贛江上下涉渡上岸。迂迴攻擊。”

劉養正自己在心中不知道排了多少次對局了,每一次戰鬥。將所有情況都算計進去了。雖然算不得萬無一失,但是也稱得上不敗之地。

劉養正看着黃家渡周圍旺盛的,一眼看不到邊的蘆葦,心中暗道:“我倒要看看王陽明會怎麼辦?”

這個時候他又有一點忐忑不安,萬一他佈置的太過嚴謹,王陽明看見之後,不過敢出城做戰,怎麼辦?

寧王現在的情況相當不妙,如果不能速戰速決的話。將會陷入,進退不得的囧境。雖然留在九江的塗欽可以將擋住追兵,但是要知道進入江西的道路,不只一條。如果不能四方平叛之軍匯合之前,拿下南昌,並且掌控整個江西。寧王根本不可能與四方精銳抗衡。

所以時間在王陽明這邊,劉養正所能期望的,就是王陽明犯下聰明人常常犯下的毛病,就是太過自負。

只是這事成與不成,不在他手裡,而是在王陽明手裡。

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十章 長史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七十章 兵變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十章 長史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
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十章 長史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七十章 兵變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十章 長史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