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

有幾個人站了出來,跪在地面之上說道:“殿下對我等有天高地厚之恩,我等本不該在此決戰之際離開。但是我等的妻子家小,被北朝所擄,還請殿下網開一面,放過我等吧。”

“好,”莫登庸說道:“我決不食言,瀛兒。”

“孩兒在。”莫登瀛說道。

“代我送送諸位。”莫登庸說道。

“是。”莫登瀛說道。他伸出手來,做出一個向外請的動作,說道:“請吧。”

這些要走的人都砰砰的向莫登庸磕頭,然後起身跟着莫登瀛離去了。

莫登瀛與他們一行走出大營不遠,忽然一羣人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冒了出來,將這些人團團圍住了。

他們大吃一驚,說道:“世子,你這是想幹什麼?”

“幹什麼?”莫登瀛冷笑一聲,說道:“你們不知道嗎?”隨即他一揮手,說道:“殺。”

崩崩的弓弦亂響,幾乎呼吸之間,將這些人給射成了馬蜂窩。莫登瀛看都不看,說道:“將這裡處理好。”

隨即他回去向莫登庸覆命了。

不過幾個呼吸之後,這一片土地之上,除卻一些暗紅的血液之外,全部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父王,孩兒已經送他們去升龍城了。”莫登瀛面不改色的說道。

莫登庸淡淡一笑說道:“好,瀛兒,我命你爲前軍統領,執掌前鋒。你要好好的做。”

莫登瀛大喜,他以爲因爲升龍之事,他要被父親打壓好長一段時間,萬萬沒有想到,幾乎立即讓他執掌最重要的前鋒,讓他忍不住感激涕零,覺得父親還是很信任我的。

莫登庸信任他嗎?當時是不了。

莫登瀛以爲他升龍之事,會這麼輕易的就過去,是他想的太簡單了。如果讓莫登庸有選擇,他絕對不會讓莫登瀛如此輕易的過去。

但是莫登庸沒有選擇了。

朱厚煌早就將他挾持莫軍之中諸位將官的家眷這件事情,傳得沸沸揚揚的。傳遍了整個莫軍,而能跟着莫登庸搬到升龍的將來,除卻少數幾個之外,無不是莫登庸信任的重臣。是莫軍十萬士卒的上層結構。

出了這樣的事情,讓莫登庸怎麼信任他們。

剛剛莫登庸處死的林姓將領,並沒有背叛莫登庸,而是因爲林某人的名聲,讓莫登庸實在信不過他,所以乾脆利落的處死了。

這位林將軍,是有名的大孝子,侍母至孝。莫登庸自期自己在林將軍的眼裡,絕對沒有母親重要,而且他執掌全軍精銳的前鋒營。一旦有變,讓莫登庸寢食難安,故而才藉機發作,殺了他,並將位置讓莫登瀛負責。

之所以,讓莫登瀛負責,就是因爲莫登庸沒有人選了。

前鋒統領,作爲十萬大軍金字塔上層的幾個人物之一,他的候選人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至少資歷上不能太淺薄。

但是大軍上層這些將領,大部分都家眷被俘虜了,讓莫登庸怎麼信任。。

雖然他藉此將這些將軍清理一番,提拔了一些壓抑在下層的優秀將領,親自親自負責很多工作。

如果加以時日,莫登庸很自信將這些人的影響力全部清除。

畢竟在莫軍之中,從來只有一個權威,那就是莫登庸自己。但是一時間卻找不出來,能承擔重任,資歷能力又夠的人。

莫登庸只能將莫登瀛推出來,讓莫登瀛藉助自己的影響力鎮住軍隊,再給他挑選出一些能力出衆的副將。

就在莫登庸與莫登瀛父子兩人,父慈子孝的時候,在隊列之中的一位將領,忽然猛地抽了抽鼻子。他看向莫登瀛與莫登庸的眼神瞬間變了。

這個將領有一個天賦,就是他的鼻子特別靈驗,這也是這個將領年輕時候,在斥候生涯之中,能夠活下來的憑依之一。

多少年沒有用了,他已經清晰的從莫登瀛的身上感受到了血腥味。而莫登瀛剛剛出去的時候並沒有。

莫登瀛出去做了什麼就不言而喻了。

莫登庸好像覺得有人在注視他,他轉過頭來,這人立即低下了頭,他的眼睛瞬間就紅了,且不體出去的人有一位是他的至交好友。他們兩個人的家眷被擄之後,暗自商議,一個過去,一個留下來,過去的想辦法保全兩家家眷,留下的就當報莫氏知遇之恩。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剛剛一面就是決絕了。

他更知道,以莫登庸處理這些人的態度,即便是將來大勝明軍之後,他們這些一定會靠邊站,因爲莫登庸已經有了心結。

“莫將軍,你不仁,就休怪我不義了。”爲了家人,爲了自己的前程,爲了給好兄弟報仇,這個人瞬間下了決定。

莫登庸處理好軍中事務,在莫登庸鐵腕鎮壓之下。十萬大軍還算是風平浪靜,沒有出什麼問題。

然後朱厚煌就開始出兵列陣了。

十萬大軍,分外兩路,一路有七萬之衆,在南城外列陣,與北朝軍隊一決雌雄,另一支軍隊,從城中出發,直接進攻升龍城,縱然南城門外,一時間分不出勝負,只要能奪下升龍城,對莫登庸也是莫大的喜訊。

雙方在升龍城之中,各據半城,彼此之間的兵馬調動,也休想對對方隱瞞到什麼程度。不過相比起來,莫登庸所控制的範圍雖然小,卻是皇城,莫登庸的調動比較難查。但是朱厚煌所在半邊城池,百姓衆多,魚龍混雜,消息根本無法保密。

莫登庸親自在南城外與明軍對陣。而將莫登瀛派出去,對付城中的雜牌軍。

在大戰之前,朱厚煌大開城門,讓城中百姓離開。不過此刻各個城門忽然關閉了,因爲時間到了。朱厚煌所部從東門出發,繞道到南城門外,不一會兒,就演練好陣型了。

卻是雍軍分爲兩個大大方陣,列在正中。占城兵分作兩翼。充實陣勢。百餘們佛郎機炮,都裝在炮車之上,一邊還跟着一輛馬車,數名炮組員,讓佛郎機炮能跟着戰陣機動。

這可是朱厚煌的殺手鐗。

爲了湊足拉扯的馬匹與運彈藥的馬車,朱厚煌可算是吃足了苦頭,朱厚煌本人也是步行的,他的坐騎都去拉炮了。

跟朱厚煌一起的還有朱厚煌身邊的親衛。朱厚煌身邊親衛的馬匹數量也不少。現在除卻幾個傳令兵之外,全部步行了。

馬車更是難找,如果朱厚煌不是打劫了升龍城,根本湊不足這些馬車,讓朱厚煌心中狠狠記了一筆,炮兵的建立,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萬餘雍軍全部着甲,除卻在最前面列陣的一排刀盾手之外,其餘的都是長槍手,一眼看過去,長槍林立,壯觀非常。長槍手每人都代這個弓箭,雖然準頭不行。但是長槍手每一列都一個射箭好手,只需跟着他們的角度射出箭矢就行了。而刀盾手的身上都揹着好幾個圓圓的東西,好像是一個圓球裝上去一個手柄一樣,這就是所謂的手-榴彈。這東西與後世的手-榴彈不能相比,死沉死沉的,所以只能刀盾手用,這些刀盾手,手持大盾,扔出手-榴彈之後,也許將自己的身體藏在大盾後面,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雍軍之中最少的兵種,也就是火槍手了。只有在朱厚煌身邊有一百多人而已,這一兩年時間,朱厚煌在京師打造的火槍,也陸陸續續的損壞完了。讓朱厚煌也是無可奈何。

就陣型來眼,長槍手的陣勢比較疏,每個方陣之中都留有通道。

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章 侍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十三章 狩獵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四章 豹房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
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章 侍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十三章 狩獵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四章 豹房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