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

“什麼時候能出發?”朱厚煌問道。

朱厚煌在釜山安頓下來,但是釜山畢竟不是別人的地方,朝鮮人對東雍的戒心也很重,東雍大軍只能在釜山城外,依託釜山港紮營。

當然了朝鮮人也邀請朱厚煌入釜山城居住。但是朱厚煌卻不肯了。

君子不立危強之下。朱厚煌纔不將自己的性命寄託在對朝鮮人的信任之上。

所以在朱厚煌也在海邊大營之中。北方的氣候比南方溼冷的多,朱厚煌的部下多是南方人,此刻已經有一些不適應的症狀了。

朱厚煌決定速戰速決,唯恐曠日持久之下,戰事拖到冬日,那可就麻煩了。。

單單是日本海域冬日結冰程度,就讓雍軍水師吃不消了。

所以安頓下來,朱厚煌立即詢問。

這一次負責大軍後勤的是許鬆。蓋因許鬆對日本和朝鮮都是比較熟悉,因爲這兩者都是少府的貿易對象。

“臣已經與朝鮮商議過了。朝鮮願意爲大軍提供糧草。所以我們可以少運糧草,如此一來十日之內,就能渡海攻大內氏了。”許鬆說道:“不過有一件事情,是朝鮮所求的?”

“何事?”朱厚煌問道。

許鬆說道:“朝鮮想借我軍水師攻打對馬島。”

朱厚煌對對馬島還是有些印象,是日本與朝鮮交界之處的一處島嶼,他問道:“對馬島是何人掌權,實力如何?”

許鬆說道:“對馬島宗氏乃是少貳氏的分支,兵不過數千,民不過數萬,地狹民少,糧食不能自足。不過依靠朝鮮與日本之間的貿易維持。數年之前,三浦之亂,對馬宗氏介入,被朝鮮視爲眼中釘,日本與朝鮮的貿易爲之斷,對馬島就變成了倭寇的聚集地,常常騷擾沿岸。朝鮮人早有將對馬宗氏連根拔起的心思,不過,島國夷民自有一種彪悍的氣度,朝鮮屢次進攻,也不過讓對馬宗氏稱臣而已。”

朱厚煌說道:“劉老刀。”

“臣在。”劉老刀說道。

朱厚煌說道:“這一件事情,就交給你了。你部出馬,在這十日之內,將這個對馬島給我拿下來。記住這是給朝鮮人辦,該省點力氣就省點力氣。”

劉老刀在海盜之中傾軋過,這些勾心鬥角的技巧,並不陌生,被朱厚煌一點。立即說道:“臣明白,臣一定會讓朝鮮人大出血。”

朱厚煌對朝鮮人,特別現在那一位朝鮮王心中不爽。並不願意給朝鮮人好臉,但是東雍在日本的作戰,還需要朝鮮的支撐,他有些不放心,說道:“注意方寸。”

“臣明白。”劉老刀恭恭敬敬的說道。

這一件事情安排下去之後,朱厚煌說道:“大內氏有沒有動靜?”

吳鳳儀說道:“大內氏上下已經聚集在山口城之中。越有十萬之衆,不容小窺。大內氏大軍分爲兩部,一部在本州,一部已經渡海在九州。但是具體分佈,請殿下再給臣一點時間。”

吳鳳儀這一段時間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是錦衣衛在日本前期的缺失,並不是一時半會能彌補的,這一段時間內,吳鳳儀向大內氏領地,派出了少說有好幾百探子,將吳鳳儀手中機動名額幾乎全部用完了。

詳細的情報已經弄不出來多少。

朱厚煌說道:“去問問細川氏,看看細川氏到底是什麼意思?能不能從細川氏哪裡弄來一點消息,記住,小心細川氏的小動作。”

“臣明白。”吳鳳儀說道。

細川氏是日本東國霸主,掌控將軍,並不是朱厚煌這樣外來者,而是根深蒂固的地頭蛇。細川氏的消息渠道,要比東雍的消息渠道強上太多了。

“好在,還有十日,還有一點時間。舅舅,你要注意了。”朱厚煌說道。

“臣知罪。臣定然竭盡全力不負殿下之命。”吳鳳儀說道。

其實對日本朝鮮的情報疏忽,應該算到朱厚煌頭上。朱厚煌每次用兵都是情報先行。朱厚煌對南洋各國的瞭解,也要比朝鮮與日本多了。

但是這突然提上日程的伐日之戰,打亂了吳鳳儀工作節奏。纔有現在的情況。但是吳鳳儀卻有心爲朱厚煌攬下。

似乎千錯萬錯都是臣下的錯,作爲君主是一點錯誤一樣。

朱厚煌私下說了好幾次,都被吳鳳儀給頂回來了。

朱厚煌說道:“既然如此,都下去準備的,。十日之後,看天氣如何,再決定出兵。”

“是。”

劉老刀立即出去,找朝鮮方面的負責人了。

雙方一拍即合。作爲攻打大內氏的前期準備,對馬島之戰,就拉開了帷幕。

對馬島距離釜山太近了,近到了在晴朗的天氣之中,肉眼可見。而釜山港有是雍軍的後勤重地,即便是朝鮮不要求雍軍出兵清掃對馬島。朱厚煌也必須確定對馬島的傾向。

他萬萬不肯將這樣一個隱患留在後方的。

劉老刀並沒有用出全力,總共二十多艘戰船,後面還有數十艘朝鮮的運兵船,不過雙方的個頭相差太大了,劉老刀的船隻都是大號福船,要比朝鮮船隻大上好幾圈,雙方的船隻涇渭分明。

這邊一動,對馬島就得到了消息。

對馬島上,天守閣之中。

兩排武士相對跪坐,一個二十多歲的少年坐在主位上,說道:“諸位,明寇東來,是朝鮮東征以後最大的危機。還請諸位教我?如何度過這一場劫難?”

這個少年,是宗盛治。那是對馬宗氏的家主。

對馬宗氏是很有意思的家族。

單單看姓氏根本沒有日本姓氏的特徵,而對馬宗氏並不是本來就叫這個,對馬宗氏本來叫惟宗氏,但是對馬宗氏爲了與朝鮮中國交往,將姓氏給改了,才變成現在的宗氏。

這就能看出對馬宗氏對朝鮮的聯繫之精密。

對馬島上可開墾的土地根本不多,養活不了對馬宗氏上上下下數萬人的嘴巴,所以,對外貿易是他唯一的求生之路。

對馬氏之所以被朝鮮當局深惡痛絕,就是因爲三浦之亂的時候,宗氏直接介入了。

但是對宗氏來說,他不介入不行。

蓋因這一道航向是宗氏的生命線。而且三浦之亂的起因也不過是因爲朝鮮士兵濫殺無辜。

在日本閉關鎖國之前,日本商人的腳步也很遠,甚至在暹羅都有一個日本人的聚居區,而在三浦更是如此。

三浦都有倭人的聚居區,結果朝鮮士兵將四個倭人當成了倭寇給殺,引起了倭人不滿。掀起了反叛。

對馬宗氏先是介入調停,但是朝鮮人耍了他們。這邊一邊談,那邊繼續殺人。

這些被殺的倭人很多都是宗氏的人,或者是宗氏的合作伙伴。對馬宗氏的前任家主,宗盛茂帶了三百士卒進入鹽浦。最後戰死。

纔有了宗盛治上位。

沒有了貿易補充,對馬島立即陷入窘境,再加上宗氏與朝鮮之間的仇恨。所以重操舊業,當海盜劫掠朝鮮,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纔有了現在朝鮮一定要想辦法除掉對馬島宗氏而後快。

“殿下。”一個老人說道:“先要確定敵人是誰,如果是明人,我們不如降服吧,對馬島之力實在無法抵抗大軍啊?”

對馬島地處交通要道,當日雍軍乘船進入釜山港的時候,他們很多人都看見,那遮天蔽日的船隻,讓他吃驚之極。

他們之所以不怕朝鮮人,就是因爲朝鮮的水師太差勁了。再加上對馬島易守難攻,對付朝鮮水師不難,但是對付雍軍水師,他們就沒底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章 練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
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章 練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