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

許泰一點信心也沒有,他非常擔心安慶步九江的後塵,那麼南京上游的憑障爲之一空。

而加強安慶的防禦,許泰手邊又沒有能夠立即調動的力量。

南京京營在編制上,倒是不少,南方各地的衛所,如果光看人數,那有好幾十萬之多,但是能用的到底有多少,許泰根本不清楚。不過看寧王勢如破竹的樣子,舅舅可以看出來,南方衛所已經衰敗到了什麼樣子。

許泰與朱厚煌也算是一起並肩作戰過,在與達延汗做戰的時候,朱厚煌手下的火槍手。給了許泰很深的印象。所以許泰可以肯定,朱厚煌的手下一定是有戰鬥力的。

這個時候,許泰也只有將雍王所部投入安慶方向。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許泰雖然帶來千餘京營精銳,但是這些人都是許泰的心腹將士,他不敢也不願意將這些人扔到安慶去。因爲他要做萬一的準備,這些人他是他用來控制南京城,一旦安慶有失,說不定,就要在南京與寧王大戰一場。

如果沒有這些將士,許泰就是一個光桿司令,縱然有三頭六臂,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如果可以,許泰也想將朱厚煌的部下控制住。一起備守南京,可惜文官方面,死活不同意,所以許泰只好退而求其次。

面對許泰,朱厚煌心思百轉。他並沒有將心思放在如何平定寧王之亂上面,而是放在如何揣摩正德的心思上。

“我該怎麼做,才能讓皇兄高興啊?”朱厚煌心中默默的想道:“皇兄從來是聞戰則喜,從來討厭磨磨唧唧的。對先斬後奏之舉,一般不降罪,反而可能褒獎。”

朱厚煌一想明白這一點,立即明白這一點。他說道:“何須明日,救人如救火,今夜孤就出發,只是孤手下不通長江水情,需要幾個老手引航。”

許泰大喜道:“多謝殿下,殿下能早去一日,下官就安心了。熟悉長江水情的人,立即送上船上,陛下哪裡,也有下官一力承擔。”

有了許泰的幫助,準備的速度很快,不過一兩個時辰的時間,幾個跑慣長江水路的老水手就登上了朱厚煌的船。

朱厚煌立即開船。

只是逆水行舟,自然比不上順水。第二日晚上的時候,才遙遙的看見了安慶城頭。

朱厚煌與安慶城內的人員聯繫上了。這才明白了情況,寧王雖然攻克了九江,但是卻還沒有趕到安慶,現在就在安慶城西不遠的吉安鎮安營紮寨,水陸連營,數十里,號稱盛兵十萬。

安慶知府伍文定,此刻正召集義勇,大開府庫。做守城的準備。

朱厚煌本想讓伍文定來拜見他,不是因爲朱厚煌的自矜,而是國朝體制就是如此,但是想了想,現在事態緊急,一來一回浪費時間,還是入城見伍文定。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朱厚煌來到安慶城下,卻進不去。卻見安慶城頭數十把火把高高的舉起來,有一人高聲喊道:“城下何人?”

不用朱厚煌說話,自然有人大聲應答說道:“大明雍王殿下。還不快快開門。”

朱厚煌看到這個架勢,就知道事情有些不妙,無他,在他準備進城之前,早已讓人將名帖投進安慶府之中。怎麼會明知故問。

卻見一人站在城頭火把環繞之中,高聲喊道:“雍王殿下來此,可有陛下旨意。”

朱厚煌手中確實沒有,只好說道:“沒有。”

“那麼就請殿下在城外,暫時安頓,下官自然會送上酒肉。”聲音從城頭上傳了下來。朱厚煌微微眯起了眼睛,卻看不清楚火把下面的人長大什麼樣子,只能依稀看清楚那個一身大明官袍。

“好一個伍文定。”朱厚煌說道:“回船上去。”

不回去怎麼辦,繼續在這裡丟人現眼嗎?

“府君,外面的船隊是從南京來的,而且看這些船隻,也都是海船樣式,應該是那一位封到東雍的雍王殿下。這樣將一位親王堵在外面,真得好嗎?”

“我知道,外面的人定然是雍王。但是寧王起兵,這位雍王殿下到底有沒有牽扯在裡面?”伍文定喟然長嘆道:“我是安慶知府,安慶一旦有失,我定然要殉城,且我殉城事小,可憐滿城百姓卻要遭到寧賊蹂躪,故而這個關頭,需要千萬小心,也顧不得所謂一個親王了。”

伍文定嘴裡這麼說,心中暗道:“且親王領兵,本就是江山之患。等寧王之亂平息了,我定然上本,請陛下撤除雍王領兵之權。”

不過,伍文定沒有將事情做絕,不過一會兒,好酒好肉就送上了船。

朱厚煌面對眼前豐盛的宴席,卻一點胃口也沒有,雖然行船十幾日,在船上伙食並不好,但是朱厚煌也不是什麼非錦衣玉食不成的人。問道:“諸位,現在該怎麼辦?”

朱厚煌所代表並不只是他自己,這一次出征,朱厚煌將東雍的精兵強將都帶了過來,比如戚景通。戚景通在內地打過仗,又是朱厚煌身邊唯一的方面之才,吳鳳儀,還有汪直,俞大猷等等。

這已經是雍國精華所在了。

“殿下,區區一安慶知府,不將殿下放在眼裡面,讓屬下,先行攻下安慶府,將安慶知府帶到殿下面前請罪。”鄭路大大咧咧的說道。

朱厚煌心中苦笑,這是他最不可能選的對策。

“殿下萬萬不可如此。”戚景通可不是在內地官場之中混過,對於這些文官的套路瞭解的太多了,他太知道了,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得罪文官的下場了。且不說最後論功行賞的時候,微微動一下筆,就能顛倒黑白。只說在征戰的時候,微微做些手腳,就能讓你吃一個悶虧,就算是有理也說不出來。

“安慶知府雖然無禮,但是他說的事情,的確存在,我軍來到安慶,的確沒有陛下的調令。要不等一下陛下的命令。”戚景通也沒有什麼辦法,只有一個笨方法,就是等。

朱厚煌心中雖然惱怒,但是也知道,這不是發脾氣的時候,也不是發脾氣就能解決的事情。

他正準備將這一口氣硬生生的吞下去的時候,外面有人進來,在吳鳳儀的耳邊微微耳語。吳鳳儀臉色一變,他來到朱厚煌的耳邊,也輕輕的耳語幾句。朱厚煌的臉色也是一變,說道:“人就是外面嗎?”

吳鳳儀說道:“就在外面。”

朱厚煌說道:“讓他進來,孤要見一見孤這一位寧王叔的使者。”

不多久,一個人走了進來。頭帶四方巾,從氣質上來看,也是一位讀書人。他當中而立,說道:“在下寧王使者盧孔章,拜見雍王殿下。”

這個人是一個有才華的人。這是這個人給朱厚煌的第一感覺。

一個人有沒有才華從氣質上就能看出來一些。

朱厚煌說道:“你敢來見孤,不怕孤將你的人頭送過給安慶知府當禮品?”

盧孔章哈哈一笑,說道:“殿下何不將我的人頭,送給正德。而送給區區一個知府,是不是因爲殿下想取信於安慶知府。殿下不要枉費心機了,就算你送我人頭給伍文定,伍文定也不會放你給安慶城的。伍文定此人,說好聽一些是謹小慎微,說不好聽,是膽小如鼠。殿下只有是嫌疑之身,他必然不會讓殿下進入安慶城一步。且殿下天潢貴胄,卻受制於區區一個知府,豈不丟列祖列宗的臉面?”

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十三章 狩獵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
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十三章 狩獵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