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

船艙之中好像是死一樣的寧靜。

一個人坐着,一個人跪着。

劉老刀長出一口氣,說道:“罷了罷了。你起來吧,在陸軍之中好好幹,將來起兵靖難的時候,有的仗要打,說不得給老劉家弄一個國公來。”

劉伯臣說道:“孩兒知道,只是伯父---”

劉老刀說道:“我這麼大的人還有什麼想不開的,有些人從一生下來就含着金鑰匙,比不了,比不了。”

劉老刀有幾分心灰意冷。

劉伯臣還想說什麼,但是劉老刀卻不想讓他說道:“雍王殿下之令,十日之內,拿下對馬島,如今已經三日了。還是快點拿注意吧。”

劉伯臣說道:“孩兒以爲當如此如此如此。”

劉伯臣與劉老刀做好溝通之後,將尹元衡給請過來。

“尹大人。我家殿下已經允了大人之請。派了一營精兵過來,助大人攻破對馬島。”劉伯臣說道:“知道卻不知道尹大人自己謝我家殿下?”

尹元衡說道:“請劉大人示下。”

尹元衡想了想,他能給的其實也不多。首先他不願意損失太多錢財,他來清剿對馬島本來就衝着對馬島那些積蓄來的,先前給了劉老刀一些錢財,已經讓尹元衡的不舒服了。此刻攻對馬島是公事,辦公事怎麼能用私財啊。

至於朝鮮國庫之中,雖然有些錢財,但是恐怕還不如尹家的家財多。在加上這本來就是他弄出的爛攤子,他又怎麼肯讓朝廷上的人知道啊。

所以他思來想去,能給出的東西,與其自己開價,不如讓對方開價。

劉伯臣說道:“我家殿下只有兩個條件,第一,就是要這對馬島。”

“要對馬島?”尹元衡臉色大變,出現難色,說道:“恐怕不行。此地是我國勢在必得之地。”

尹元衡心中反而鬆了一口氣。

因爲這一件事情對他來說好操作。

對馬島不過是窮鄉敝土而已,朝鮮並不是很感興趣,朝鮮之所以下這麼大功夫打下對馬島,就是想杜絕海上的倭寇而已。對對馬島本身在誰手中,並不是多在意。

只要他用些手段,讓對馬島明面上是朝鮮的,私下裡是東雍的,這遍成了,這對尹元衡與尹元衡後面的尹家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

劉伯臣說道:“既然如此,請恕我等無能爲力了。”

這個目標並不是朱厚煌給的,而是許鬆給的。

許鬆這一段時間雖然忙於後勤,但並不沒有疏忽少府的管理,他發現,朝鮮也是一個很好的產品來源地。

怎麼說朝鮮雖然比大明落後很多的,但很多布匹絲綢,他們也是能造的,所以許鬆想在朝鮮附近爲少府尋一處落腳點。

對馬島的事情傳到了許鬆的耳朵裡面。立即被許鬆看中。

作爲一個落腳點,對馬島很合適。

所以纔有下面的事情。

劉老刀說起來也是許家一系的,雖然隨着許棟的去世。許家對水師的影響力日益衰減,但是這種關係,並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斷絕的。

對此,在古代門生故吏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劉家不能不將許鬆的話放在心上。

尹元衡說道:“好,我答應了。不知道第二個條件是什麼?”

劉伯臣說道:“沒有第二個條件,如果有的話,我家殿下希望得到尹家的友誼。”

“此言何意?”尹元衡說道。

劉伯臣說道:“東雍少府的名頭,尹大人知道嗎?”

尹元衡說道:“東雍少府的名頭在東海誰人不知道?莫不是---?”

劉伯臣說道:“正是。東雍少府許大人想在朝鮮做些生意,還請尹大人照看一二。”

尹元衡大喜過望,說道:“好。我尹家交了這個朋友了。”

“好。既然如此。伯臣,將你的計劃說說。如何剿滅這一羣島夷?”劉老刀說道。

“是。”劉伯臣說道:“尹大人,請看。”

劉伯臣將一卷地圖鋪開,說道:“這是對馬島地圖。畢竟是小島而已,並非除了港口之外,就沒有別的地方可攻了,尹大人只需繼續騷擾港口,我雍軍從別處上島,殺他一個片甲不留即可。”

“好。”尹元衡說道。他其實也看不出什麼好壞來,心中也暗暗覺得,這個辦法未免太過簡單一點了吧。

不過,他對朝鮮士卒的戰鬥力,算是失望透頂了。

他這幾日並不是沒有派遣士卒繼續進攻,但是都被打了下來,也繞道過其他地方。但是宗氏在對馬島邊上,遍佈眼線,烽火相連。即便上去了,也會被打下來。

最終他終於認命了,他承認朝鮮兵是一羣廢物。指望他們他明年也攻不下對馬島。

而且尹元衡放心的原因,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東雍對對馬島的渴求,現在雍軍,不是爲他作戰,而是爲他他們自己。

不打來對馬島。他尹元衡沒有平定倭寇的政績。而東雍也要不了對馬島。

於是乎,在港口附近,在東雍艦炮壓制下去,一批批朝鮮士卒,再次被派上了送死之路。

但是東雍的其他船隻,卻繞過了這裡從另一處準備登陸了。

“大人,就是這裡了。”一個艦長將這一處海岸指給劉伯臣說道。“除卻那一片港口,也就這裡最容易登陸了。”

劉伯臣說道:“既然如此,就準備下船吧。”

“大人,烽煙燃起來了。”在桅杆上,一個高聲大喊道。

劉伯臣遠遠的一看,卻見遠處一處小山之上,一道烽煙好像利箭一樣,直衝天空,數十里外,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劉伯臣根本不在意。

他從來沒有想過瞞過對方,他想要的不過是打一個時間差而已。

劉伯臣說道:“下船登陸。”

同樣是小艇一艘艘的向岸上送人。劉伯臣自己在最前面。

第一批送上去的並不是安南營中的士卒,而是水師的跳幫手。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劉伯臣對安南營的士卒還不熟悉。但是劉伯臣對跟隨自己打過好多仗的跳幫手,卻熟悉的多了。

熟悉與信任,在戰場上可以決定很多事情。

劉伯臣不等上岸,就跳下拉船,在齊腰深的水中,拼命的向前走。

劉伯臣如此,跟他一起上來的,數百名跳幫手也是如此,一時間整個海岸邊,好像是沸騰一般。

劉伯臣登岸之後,遠遠的就看見了一批人衝了過來。

他先是一驚,仔細一看,不由的大笑起來,說道:“對馬島沒有人了嗎?”

原來拼命衝過來的人,不過是一些老弱之輩,大多數都已經兩鬢斑白了,手中拿着的武器,也是什麼都有,甚至還有一些是農具。

劉伯臣拔出長刀,大喝一聲衝了上去。

“當”的一聲,一柄日本刀與劉伯臣的長刀撞在一起,劉伯臣眼睛一凝,暗道:“是一個硬手。”隨即仔細一看。暗道:“可惜了。”

從這一刀封殺的角度上來看,老辣的很,看來來人在刀法之上,也有些造詣。但是他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老了。

劉伯臣看見對手兩鬢幾乎全白,就知道他已經輸定了。

無他,現實並不是武俠小說,從來沒有年紀越大,功力越強的設定,只有年紀越大,體力氣血衰退,即便是技巧成熟,也比不過年輕人。比如現在。

劉伯臣長刀一挑,不過三刀,就將一個花白的頭顱斬於刀下。劉伯臣身後的跳幫手也是如此,雙方交戰,沒有多長時間,就把這些人給殺空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六章 不服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
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六章 不服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