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

朱厚煌這一段時間,將陸上的事務全部託付給了楊慎,一心一意的放在海軍之上。

一半水師被他派出去,開闢日本航線去了。許棟也跟着去了,剩下的水師沒有一個人敢挑戰朱厚煌的權威。

不過即便是這樣,朱厚煌也感受到了海軍是一個技術兵種,當然瞭如果海軍本人不英勇,不頑強,沒有拼死做戰的精神,怎麼樣的技術高超,也未必能挽救失敗的命運,至少在這個時代,這就是真理。

朱厚煌不認爲雍國水師的士氣很高,但也不認爲很差。他覺得雍國海軍,與佛郎機船隊的差距,都在技術上,在造船的技術上,在火炮的技術,在風帆的技術上,等等,當然了所有技術,也不是全部都差距巨大的。最大的差距就在火炮之上。

臺灣之戰,就敗在佛郎機炮發如雨之上。

所以朱厚煌想要彌補,就從火炮上開始。

第一步,朱厚煌當然是仿製佛郎機炮。

上文說過,佛郎機炮對大明來說根本沒有什麼仿製難度。但是有時候武器一樣,用武器的人不一樣,發揮的威力也就不一樣。

佛郎機炮有了,去哪裡找熟練炮手啊。

朱厚煌最後想到一時間找不到熟練炮手,只能想辦法培訓了。一想到這裡,他想到了炮表。他雖然知道炮表的原理,但是讓你自己弄出一分炮表,實在太浪費他的時間了。

此刻朱厚煌再次認爲,他從北京帶走一批,年輕熟悉家。是多麼英明的舉動了。

研製炮表,研製炮車,是朱厚煌第一項科研項目。

科學即便有種種的缺陷,但是他將社會文明大大推進卻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科學本身是什麼啊?

朱厚煌其實不想去想這種形而上的問題,但是朱厚煌不得不想,因爲他一直以來一直想在大明培育出科學的種子。

如果不清晰的認識到科學到底是什麼?如何去培育出科學的種子啊?

科學是一個個已經驗證的公式嗎?科學是一種思維邏輯嗎?還是科學是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

朱厚煌也弄不清楚,不過他也學習當初,以項目帶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方法。他知道中國古代很多技術也是非常高超的,很多時候,他們不去更進一步,是沒有更進一步的需要。朱厚煌就想將自己一個個要求,扔給懂的知識的人,與專精某一門的工匠一起,讓他們研製出來。

並讓人記錄所有研究的細節,時間多了自然會總結出一些研究規範出來。並將這些東西整理出一個體系出來。也許這就是科學的種子了。

什麼?你說研究不出來怎麼辦?朱厚煌的金手指在幹什麼?就是在幹這個。

所以在朱厚煌的眼中,炮車的重要性還在炮表之上。因爲炮車必須是理論與知識的結合。用專門的數學知識,或者物理知識來指導工匠。朱厚煌將來龐大的造船計劃,都要以這一批人員爲基礎。

想到造船,朱厚煌走出幾步,就看見一個大池塘,上面有很多船隻模型,各種各樣的風帆。在池塘之中漂流。

這是朱厚煌的流體實驗室。當然沒有這個高大上的名字罷了。

這裡的每一個人最精湛的木工大匠。還有很多都是獨立承擔造船任務的大匠。不過現在大員處理的木頭都還沒有被處理好,沒有足夠的大木料給他造船。所以朱厚煌就給他們佈置了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就是造一艘炮艦。

沒錯就是炮艦,專門以火炮作戰的戰艦。

怎麼說啊,雖然這一次葡萄牙人的戰船,是用火炮戰勝了明軍,但是實際上火炮的殺傷力依舊不足,還不是戰鬥決勝力量。其中也是火力不足的原因。

在朱厚煌看來火力不足有兩個原因,一是火炮的威力還是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就是船上火炮數量比較少。

所以,他就以此爲要求,要求能裝足夠多的火炮的戰船。

不過現在還沒有什麼成果而已。

朱厚煌看完這一切之後,他心中暗道:“這裡的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堅強的物質基礎之上,足夠多的木料,足夠多的鋼鐵,而大員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是時候要去北港了。”

這一段時間,北港黃金傳了出來,渡海來北港的人大大增多,不過這些人從來都不是什麼安分的人,渡海來道北港也沒有一點安分的意思,北港本來是荒野之地,四周野人衆多。這些不安分人一來,就起了佔山爲王,挖掘黃金的勾搭。

北港本就是新定,人心還沒有完全依附。李世貴一時間就是長了三頭六臂也不能清除北港亂象。

現在朱厚煌終於明白一件事情,海軍絕對不是陸軍一樣,三五個月,一年兩年就能培育出來的。即便是他再怎麼對城下之盟耿耿於懷,也知道想要雪恥,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辦到的,是有輕重緩急。朱厚煌也不能將海軍的事情,放在所有事務之前。

不過這大半個月之間,他一直在海軍之中,將上上下下的都摸透了。甚至每一個士卒見過幾面,將他的影響力,徹底的貫徹進海軍之中。事情到了現在,也要告一段落了。

朱厚煌正想打道回府,準備奔赴北港。處理北港事務。朱厚煌當然不是一個人去,將千餘親兵帶上,鎮壓宵小。

不過這樣的行動,並不是一時興起就可以的,必須回去好好安排一樣。

“殿下。”一個人猛地跪在朱厚煌面前,只見這個人渾身大汗,一身沖鼻的汗臭味道。好像很長時間沒有洗澡了。

朱厚煌看過去,眉頭一皺,隨即放開了,說道:“林璜,你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

林璜將一個包裹從身上解下來,一層層打開,最後有兩封信呈給了朱厚煌。

朱厚煌接過來一看,一封是給自己的,一封是給楊慎的。

雖然林璜沒有說什麼話,但是朱厚煌已經看出來,林璜一路來風塵僕僕就是爲了這一封書信。這書信之中不知道有何等消息,讓他這樣奔波。

朱厚煌毫不猶豫的撕開了信封,一目十行的看完,將書信收到身後,一時間背手看想藍天,心中浮想聯翩。

“寧王之亂,終於來了。”正德事情的大事件,終於要拉開帷幕了。一時間朱厚煌心中卻有幾分傷感,不是爲寧王,而是爲了正德皇帝。他雖然記不住清楚,但是也依稀記得正德皇帝在平定寧王之亂之後,沒有幾年就去世了。

好一陣子,朱厚煌纔將這種傷感壓制下去,心中暗道:“也許我已經改變歷史了,正德皇兄,定然不會如歷史一樣,也說不定啊。”

隨即,他又想起比較現實的問題。面對寧王之亂,到底是一個什麼態度?

朱厚煌雖然自持自己與正德關係好,不擔心正德會遷怒自己。但是他面對第一次政治上的大風波。朱厚煌沒有一點經驗,也不知道該從何着手,爲自己謀求最大利益。

朱厚煌捏着另一封寫給楊慎的信件,心中暗道:“我傻想什麼啊?自然是問行家了。”

楊慎雖然沒有經歷過什麼大風波,但是畢竟是首輔家的公子,對政爭的理解定然要比朱厚煌高明的多,放着這一個能人,不去請教、豈不是一個大傻瓜。

朱厚煌幾步翻身上馬,說道:“去府衙之中。”

大員還是一座新城,所謂的府衙其實是縣衙的一部分,離府學也沒有多遠,幾步路就到了。

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三章 侍衛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
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三章 侍衛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