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

原來,田慮率領前軍在北,樑寶麟率領後軍在南,二曲人馬迂迴到匈奴身後,突然從暴風雪中殺出。圍困班超中軍的匈奴人抵擋不住,頓時一鬨而散。漢軍三軍順利會師,迅速結成雁形矟矢大陣,如巨碾一般,在敵陣中來來回回地絞殺匈奴人,勢不可擋!

疲睏至極的南呼衍部,再一次領教了漢軍別部重騎兵的厲害。漢軍別部人被精鐵扎甲或魚鱗重甲,馬披全身鐵鎧甲,除了眼、鼻、四肢和馬尾,馬的其餘部分都得到具裝鎧甲的嚴密保護(注:即甲騎具裝,形成於西漢武帝時代,到東漢末三國時代成爲重騎兵標準裝備),人馬可謂馬箭不入。

這場大戰不過半個多時辰,匈奴人便支撐不下了。別部經短暫休整後有備而來,僅僅來來回回衝殺十數合,剛剛未時過半,倉促麇集而至的匈奴人未等回師口門子峽谷,便被別部驟然殺散,人馬四處奔逃!

但戰場經驗豐富的呼衍王並沒有逃遁,他藉着暴風雪的掩護,又悄然率領中軍繞了一個大圈,轉回口門子峽谷口外,並在峽谷口西側一座小雪嶺上建立起中軍陣地。此時,慘敗已經讓他暴怒成一隻雄獅,口門子峽谷是南呼衍部的命門,他與班超一樣已經沒有其它選擇!

小雪嶺是口門子峽谷西側山巒的延伸,北面的山坡上雪松連綿,易守難攻。呼衍王選擇這裡爲中軍之所,是打定主意要與漢軍死磕到底。他要憑着兵力優勢,就是拚也要拚掉漢軍,最終奪回並控制口門子峽谷!

從晨時至午後,匈奴人未歇過一口氣,人馬未合一下眼,士卒只能靠隨身攜帶的牛肉脯充飢,戰馬只能瞅空喂一把慄米,渴了靠啃幾口雪團,早已經人疲馬困。漢軍也是人,他不相信漢軍是鐵打的,他決心在竇固下白山前,便將這小股漢軍徹底吃掉!

於是,大戰第二回合之後,未等戰場完全平靜下來,風雪瀰漫的雪原上,匈奴人中軍的戰鼓聲、牛角號音,便再一次響起!

雖然看不見呼衍王的帥旗,但鼓聲將呼衍王的意志傳達給每一個騎卒。四面八方的匈奴各營和零星的潰兵聽到“聚陣、死戰”的戰鼓號令,便又快速地從暴風雪中鑽出,迅速彙集到小雪嶺下。此時,正源源不斷從白山澗道上逶迤而下的匈奴後軍騎卒們,也一一聚集過來!

鼓聲便是號令,聽到“死戰”的鼓聲,遊牧民族悍不畏死的本性,便被激發出來,竟然迅速麇聚起數千人。只有到了部族生死存亡的關頭,呼衍王纔會發出如此決絕的號令。所有人都知道,沒有退路了,部族已經到了最後關頭,要生存下去便只有死戰一條路!

早在冒頓單于晚年,呼延部和烏禪幕部追隨右賢王西征大月氏。當時大月氏遷徙至蔥嶺以西大宛與康居國境內,南呼衍部、烏禪幕部從烏孫國境內出擊大月氏,一直追殺大月氏至魚腸澗(注:即今阿富汗境內之興都庫什山以南、巴基斯坦境內之開伯爾山口)。

已陷滅族之境的大月氏人,藉助地形優勢舉族死戰,竟然將南呼衍部、烏禪幕部層層圍困起來。那次也一樣,在部族的生死存亡關頭,當時的呼衍王也發出了“聚陣、死戰”的戰鼓號令。南呼衍部、烏禪幕部不懼傷亡,一舉突破大月氏人圍堵,成功突圍北越雪山,回到大宛國境內。

從此,一路被匈奴人追殺的大月氏人,這才得已在雪山之南的阿姆河流域立國,並長居下來。現在,南呼衍部部衆再一次聽到“聚陣、死戰”的戰鼓號令,便將疲憊與死亡忘諸腦後,迅速麇居小雪嶺下,準備死戰!

聽着暴風雪中隱隱傳來的隆隆戰鼓聲,胡焰對衆將道,“這是‘聚陣、死戰’戰鼓號令,是部族到最後關頭的絕殺令!”

衆將都知道“絕殺令”意味着什麼,班超也暗暗心驚,但他手中的長矟已經舉起,別部義無反顧地回師峽谷口!

全軍刑卒都清楚形勢依然危急,這場絞肉機一般的血腥大戰,遠遠沒有分出勝負。別部迎着暴風雪向東進軍時,突然聽到前方的峽谷口外隱隱傳一陣“轟隆隆”的巨響,班超心裡一陣驚喜,關鍵時刻,是隱藏中山巒之上密林中的吳彥打響了!

此時,位於口門子峽谷西側山坡密林中的吳彥驟然開始砲擊小雪嶺。最先聚集到小山下的匈奴士卒紛紛被砸中,人仰馬翻,哀嚎慘叫聲一片。漢軍隱藏的八臺拋車,用冰塊、石塊不斷轟擊呼衍王聚兵的小雪嶺,令剛剛麇集一起的匈奴各部死傷慘重!

原來,吳彥率領的漢軍小隊一直隱藏在山坡上的密林內待機。當漢軍開始突襲溝口處的匈奴人時,吳彥按兵不動,想在全軍最危急之時給匈奴人雷霆一擊。可他沒想到,很快戰場便向西轉移不知去向,遠離了他的攻擊距離。

匈奴人滔滔不絕地從峽谷內向外涌去,此時攻擊殺傷力有限,於是他咬牙繼續按兵不動。想什麼就來什麼,匈奴人的戰鼓竟然又在溝口外響起了,戰場又移到了喇叭口西側,恰好在砲車陣地正下方,這令立功心切的吳彥不禁大喜過望!

山下戰鼓隆隆,人喊馬嘶,暴風雪中他根本就看不清山下的小零嶺周邊情況。就在此時,派出到山坡下觀察敵情的斥侯匆忙返回稟報,“隊率,大事不好了,司馬與三軍不知去向,匈奴人正在山下小嶺周邊聚集……”

吳彥急忙潛到山腰偵測一下,小雪嶺完全在他的攻擊範圍之內。他覺得不能等了,於是在隆隆的砲擊聲中,剛剛麇集在小雪嶺下的匈奴人,隊形密集,約有一兩千人,一下子被轟個正着。一時間,地動山搖,猶如世界末日一般,人仰馬翻,慘不忍睹。

吳彥的轟擊時機拿捏得正是時候,就在匈奴人亂成一團的時候,班超率領三軍已循着鼓音凌厲衝殺過來,瞬間便將四散奔逃的匈奴人打個正着。漢軍緊隨班超,在匈奴人大陣中凌厲衝殺,勢不可擋!

但呼衍王在極其被動的情況下,一邊將中軍移動到另一小山嶺上,一邊躲避山上居高臨下的砲擊,同時嚴令中軍擊鼓。萬騎長呼衍圖則親自率領一支勁卒,徒步急掠峽谷山坡上的漢軍拋車陣地。吳彥率數名漢兵刑卒快速從密林退下山巔,加入漢軍戰陣。可數十蒲類國國兵躲藏在叢林中被搜出,瞬間即被砍成肉泥。

此時雙方已經都打紅了眼,底都向對方挑明瞭。漢匈兩軍都已經置之死地,班超與呼衍王都清楚,誰退誰便將萬劫不復。匈奴人的戰鼓聲急,南呼衍部已經全部走出白山山巔鳥道,此時仍有五六千騎,知道已沒有退路,各營便蜂涌而上,死戰不退!

班超、淳于薊振奮精神,率領別部近兩千卒緊密結陣,在敵陣中來來回回衝殺。但匈奴人人多勢重,斬不盡殺不絕。漢軍刑卒只要一落單脫離大陣,便會被匈奴人一涌而上剁成肉醬。這種硬碰硬的騎兵對決慘烈異常,雙方從午後一直戰至申時過半,雪原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

班超與赤蕭渾身上下已經被匈奴士卒的鮮血染溼,匈奴人陳屍遍地,漢軍陣亡人數也迅速增加,但雙方各不相讓,在呼衍王中軍的隆隆戰鼓聲中激烈廝殺。戰場形勢已漸漸開始對漢軍不利,形勢變得岌岌可危!

狹路相逢,膽怯者亡!暴風雪稍微減弱了些,班超突然看清了小山上的呼衍王中軍大旗,便與淳于薊、班騶、班秉、肖初月、胡焰、周令、蒙榆八人,以環陣開始在敵陣中絞殺。他們拍落如蝗箭矢,力斬當面之敵,率領漢軍雁形矟矢陣,幾次直衝呼衍王大纛之下。

但南呼衍部各營在中軍戰鼓調度下,次第交戰,始終牢牢黏着漢軍,班超不知自己已經斬殺了多少人,可卻眼瞅着敵中軍大纛在暴風雪中飄揚近身不得。隨着大戰時間的延長,漢軍刑卒不時被亂箭射殺,或被敵擊傷落馬!

呼衍王手握劍柄佇立大纛下,透過眉毛和眼睫毛上的毛霜,虎視着戰場。幕師木都親自舉着令旗,將呼衍勺的王令傳達給各部。此時中軍十餘名執法衛卒已經斬殺了數十名敢於退卻的將領、騎卒,更多的騎卒在中軍戰鼓的嚴厲督戰聲中,前赴後繼,不顧生死,一層層圍向漢軍!

雪丘之下的爲首漢將,坐下戰馬忽然振鬣長鳴,驟然騰身而起,一下越過眼前一羣匈奴士卒,漢將手中長矟如蛇信一般神出鬼沒,眨眼間便將匈奴將領一一挑落馬下,眼看着又逼近中軍核心。呼衍砭與呼衍圖急忙揮動中軍,將漢將緊緊擋在雪丘之下!

這一場血腥大戰,直殺得天昏地暗,鬼神皆驚,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鮮血和屍泥已經將雪原染成一片猩紅色,中軍大將、王弟呼衍圖心痛得嗚嗚大哭,哀鳴着懇求道,“大王,給南呼衍部留點種子吧,再這樣打便死光了……”

呼衍王回手一鞭,將呼衍圖後面的話打回到肚子裡。他從木都手中接過令旗,並親自揮動,身後二十餘隻戰鼓再一次“咚咚咚”敲響,南呼衍部各營便按令結陣,層層疊疊包圍雪原上來回奔殺的漢軍!

第十五章 圍殺斥侯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十四章 夜色闌珊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十九章 虛驚一場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七章 刑卒往事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十二章 重椎金微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三十二章 情亂時分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三章 左地戰場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四十七章 冰川奇遇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
第十五章 圍殺斥侯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十四章 夜色闌珊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十九章 虛驚一場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七章 刑卒往事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十二章 重椎金微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三十二章 情亂時分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三章 左地戰場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四十七章 冰川奇遇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