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明帝駕崩

說着,他逐字擇句艱難地道,“陛下,北虜不擅攻城,如吾西域各軍應對妥當,堅持到秋末,或未爲難事也。冬季大雪封山時,老臣願再出車師,掃北虜於天山南北後再出燕然,定永解北方大患!”

“卿非實話,難爲了。”劉莊搖了搖頭,“將士用命,人君當恤之,六月可由耿秉出車師,襄助都護……咳咳……”說着,劉莊咳嗽一會,嗓眼深處分明有尖利嘯音,聞之令人胸腔欲爆開般難受。閉目平息了一下才又道,“徵匈奴,惟卿最妥當……然吾正苦熬日月,爲防變故,汝不得離……京……京……”

“陛下……”

竇固胸口一熱,鼻子頓時發酸,他起身“撲嗵”跪於地上,膝行至劉莊坐榻前,扶着皇劉莊瘦弱的膝頭一邊搖首、一邊叩頭悲鳴,“陛下啊,勿說不吉利話爾,老臣不離京……朝廷離不得陛下,大漢萬民離不得陛下,北擊匈奴大業,也離不開陛下啊……”

聽着老臣低沉的嗚咽,劉莊神情疲憊,他擡起戰戰巍巍的右手,輕扶摩着竇固粗糙的手指,“竇氏起於河西,後人多不法……咳咳咳……然固大漢萬年基石而滅北匈奴者,必竇氏也……”

權倌上前扶竇固側案後坐下,劉莊這才又說道,“北道各將,未必能堅持到六月。咳……咳……現在只能企望南道出奇蹟,汝宜專令班超,巧爲……經營……咳咳……只要南道尚在,北虜便必有滅亡之時……咳咳咳……”

君臣一激動,劉莊頓感虛弱,腦門子上出了一層虛汗,他不停咳嗽着,嗓中嘯章愈發尖銳,如鈍刀一般斫割、磨挫着衆人心絃。突然,他一下子咳昏了過去。夕照趕緊用絹擦拭,馬後則從後殿疾步而出,以目示意竇固。

竇固見劉莊已經進入迷離、昏睡狀態,便叩頭告辭而出。到了殿外瀛臺之上,他並未走向章德門,而是疾步走到假山之後,左手扶綠色竹叢,右手捂着自己的嘴,胸中那難受的感覺再也壓抑不住,老將軍長鬚顫動,驟然嗚嗚悲泣出聲。

“蒼天哪,汝病否……何故奪吾君上康健哪……”

見奉車都尉竇固如此傷心痛哭,低沉的悲鳴感天慟心,瀛臺前後的太監和宮女們見之無不心酸,也都跪了一圈,暗暗飲泣。

竇固正在痛不欲生中,馬後輕輕走了過來佇立在他身後,並躬身對竇固道,“將軍,非常之時,當以國事爲重啊……陛下已經睡下,臨睡前讓吾轉告將軍與太子八個字,‘孟孫在京,天下必安!’將軍,陛下是以國事寄託大人啊!”

竇固一驚,趕緊擦盡眼淚,轉身向馬後跪下叩首道,“臣竇固謹記帝后詣意,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此次君臣章德殿定略後,劉莊即密詣耿秉,命其開府統籌,準備漢軍於六月再徵天山。耿秉進入北營,在竇固的協助下,到了六月初,經過兩個月的準備,大軍一切鹹備,只待帝令一下便可再次出征。

愛將陳睦殉國,性烈如火的耿秉憋着一口惡氣,全軍上下也都同仇敵愾。

竇固給耿秉定下的策略是將北大營漢軍精銳六千騎,與萬四千南匈奴、鮮卑、烏桓、盧水羌騎,共兩萬漢軍,過樓蘭,越沙海,直出交河城,再下車師。重建都護後,則於冬季北出燕然山,尋機碾殺單于本部,一戰定乾坤!

經過兩個月的準備,全軍眼巴巴的等待帝令出征。可到了六月份,劉莊已經時常處於昏沌狀態,時好時差,內廷亂成一團,此時要對外用兵,無人敢做出決斷。

捱到六月十二日,太常周澤在靈臺夜觀星象,發現天現異相,太微星處有異星(注:流星)出入,其表面爲黑氣籠罩。周澤大驚,這是喪主凶兆,他連夜寫好表章上奏,星相有喪,建議朝廷暫緩出兵。

陰曆六月十六日,已經臥病在榻上奄奄一息的劉莊,再一次在章德殿召見竇固,命竇固暫且罷兵。竇固只得命耿秉暫停籌備再徵,大軍返歸各郡!

令人驚訝的是,雖然沉痾日重,已經不能下榻,但是劉莊卻在此時拜光祿勳孫堪、太常周澤爲侍中騎都尉,並令太子劉炟在德陽大殿朝會時當衆宣詔,從而令百官爲之一震!

竇固知道緣由,聖上這是在爲後朝樹立一道節義典範!

孫堪字子稺,周澤字稺都,在當時的京師雒陽號稱“二稺”。終永平一朝,太常周澤、光祿勳孫堪、大司農常衝三人,都位居九卿,他們有節操正氣,“公正廉潔,奉祿不及妻子”,“果敢直言,數有據爭”,素爲百官敬仰。幾年前,北地太守廖信坐貪穢大罪下獄,沒收其財產,劉莊曾以收繳之物獎勵清廉大臣,周澤、孫堪蒙賜最甚,“是時京師翕然,在位者鹹自勉勵”。

周澤、孫堪本已準備告老還鄉,或許劉莊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他誠懇地挽留下了這二位清廉公正、敢於仗義直言的謀國老臣,並定下規矩,二人可隨時向皇帝進言!

進入七月後病情越發加重,一直苦捱至八月初,劉莊已經時常處於迷離狀態。這段時間,馬後命太子、三公、尚書令與奉車都尉竇固一起,每日至章德殿侍君,以防不測。

八月初六夜子時,劉莊突然清醒了一會,他劇烈地喘息着,艱難地對這幾位心腹大臣道,“無起……寢廟,藏主於光烈皇后更衣別室。”最後,他拚着最後一口氣,拉着趙熹、竇固的手與太子劉炟的手握於一起,“匈奴不滅,天下難安。襄助新君,社稷……永固……”

衆人知道這是迴光返照,便都跪在御榻旁。病榻上的皇帝劉莊努力地撐着一口氣,年僅四十八歲的一代明君,彪柄史冊的一代聖主,最後還有話未說完,便在章德殿寢宮駕崩,乘鶴西去!

馬後與太子劉炟伏於皇帝身上,痛哭失聲,衆臣、太監、宮女也都哀聲一片。雖然是深夜,章德殿內的哀啼聲迅速驚動南北兩宮,漢宮很快便爲一片哀慟聲淹沒。

衛尉、行太尉事趙熹典喪事,禮事修舉,內庭連夜發喪,通告各衙、各世族和各封國邸。一個時辰不到,列候、四小候、九卿、百官均按令前來弔喪,竇固則身着戎裝甲冑,帶劍弔喪,令衆候、百官大駭,北宮內葬儀肅然。

劉莊病重期間,因衆外戚紛來探視,令他不勝其擾,故曾令虎賁中郎馬廖典掌北宮門禁,諸外戚無令不得進宮探視。但劉莊駕崩的當天后半夜,聞皇帝大行,諸姓外戚悲痛欲絕爭欲進宮弔喪,尤其是馬氏諸兄弟大鬧神虎門,並一度闖入金商門,致使北宮各門外一時鬧得沸沸揚揚。

貴戚欲進宮奔喪,馬廖性溫厚無法阻止,侍中、北宮衛士令楊仁不敢自專,便緊急稟報趙熹,“太尉大人,神虎門、玄武門、朱雀門外鬧攘,諸貴戚爭欲進宮,衛卒難以阻擋……”

趙熹自永平三年冬代竇融爲衛尉,永平八年又代虞延行太尉事,居府如真,內典宿衛,外幹宰輔,一身兩職。典掌宮禁本也是他的職責,但皇帝大喪之時,他再奉大行重任,忙得根本顧不得宮門,便抱拳對一身戎裝的竇固躬身道,“非常之時,請都尉肅靜宮廷!”

皇權爭奪,向爲朝廷最大隱患。皇帝大行,新君未立,這是朝廷最危險的時候。竇固聞太尉令,不敢耽擱,便親自來到金商門,扶劍嚴令侍中、北宮衛士令楊仁,“朝廷大喪,無令擅聞宮闈者,斬!”

楊仁得令,便身穿甲冑,手持長戟,嚴密部署侍衛在北宮四門禁守,沒有人再敢隨便入內。金商門外,馬防、馬光等馬氏諸兄弟悲痛欲絕,他們推開禁卒,爭着要進宮,被楊仁厲聲喝止,“本將遵奉車都尉令,‘無令擅聞宮闈者,斬!’”

馬氏兄弟聞令大驚,他們還想鬧,可看見衛卒後竇固高大的身影,只得退出神虎門外。馬防、馬光憤憤不平,他們怒視着楊仁,心裡更把竇固恨入骨頭。馬防胸中還有大義,他忍着憤怒抱拳對楊仁躬身道,“非常之時,吾等哀傷過甚,忘了法度,謝楊大人提醒!”

楊仁還禮,“謝大人體諒,請諸位大人即還府第,按令進宮!”

其餘各門外等待的外戚見狀,這纔不敢再鬧了,紛紛遵令還府,等待宣召進宮弔唁,北宮四門外這才恢復秩序。

而章德殿內,節鄉侯、行太尉事趙熹主持儀式,在先皇劉莊的靈柩前,讓年已十八歲的太子劉炟即皇帝位,史稱漢章帝。劉炟不忘馬後養育之恩,登基後便在父皇的靈柩前通過他的第一封詔書詔告天下,尊養母馬皇后爲皇太后。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陰曆八月十六日,按照父皇劉莊生前“一切從簡”的遺詔,劉炟將父皇遺體安葬在邙山以南的顯節陵,上廟號顯宗,諡號孝明皇帝,史稱漢明帝。

兩個月後,新皇劉炟大赦天下。

早在漢明帝劉莊病重時的七月下旬,西域形勢更加惡化,北匈奴蒲奴單于自將大軍再出車師後國,戊校尉耿恭堅守的疏勒城被圍城。但整個八月份,漢朝舉國大喪。劉炟剛登基上朝,七州大旱的驛報便如雪片一般飛馳報到雒陽。

原來,在劉莊病危這段時間,漢帝國國內也出了大事。整整數月,天未下一滴雨星兒,漢朝十三州,豫、兗、徐、青、並、冀、幽共七州大旱,可謂赤地千里,螟(注:即蝗災)傷稼禾,流民遍地,社稷動盪,天下不寧。千年一遇的大旱,賑災是對年輕皇帝的嚴峻考驗,他根本就顧不上西域事務了。

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五章 漫漫駝道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三十三章 匈奴始祖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戰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八章 截斷鳥道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二十二章 司馬聖人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
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五章 漫漫駝道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三十三章 匈奴始祖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戰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八章 截斷鳥道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二十二章 司馬聖人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