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

疏勒軍班師,東北疏勒州吏民都戀戀不捨,吏民們一直送出數十里,纔不舍地歸去!

大軍到達疏勒州,疏勒吏民舉城相迎送,數十名兒童齊唱童謠,其聲震天,“漢使走,疏勒亡;女爲婢,男爲奴;翁母死,蔥嶺寒……”,感天動地。貴族、三老、鄉紳都懇求漢使勿返漢朝,殷殷之情,讓班超與淳于薊無言以對。

返回盤橐城時,紀蒿已經帶領輜重營啓程二天了。夫人將漢使團的家眷都帶走了,疏勒吏民都知道漢使團即將歸國。現在,漢使府外各國使節、盤橐城吏民團團圍困,漢使團將疏勒軍交還給國王,好不容易纔進入漢使府。

漢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陰曆七月初六日,班超、寒菸、權魚進宮,將國政全部交還給國王忠。

國王忠跪地接虎頭兵符,長叩不止,貴族們跪了一地,盡皆號哭出聲。國王捧着虎符,膝行至班超身前,哀求道,“漢使在疏勒兩年多,疏勒已成蔥嶺下強國,不畏懼匈奴,不畏龜茲、焉耆國。今漢使歸去,蔥嶺失色,疏勒國天塌矣……小王懇求漢使,以萬民爲念,垂憐吏民、商賈,能否勿離蔥嶺……”

班超將國王扶起,手指着縑圖對國王與貴族們叮囑道,“聖上有詔令吾歸國,超爲人臣,便不能違君意。超歸國後,《墾荒令》《禁椎令》要繼續施行,疏勒國必能強盛於蔥嶺東西!”

“小王遵令!”國王忠長叩於地,哀哀領命。

班超又轉向黎弇道,“倘若匈奴人、龜茲人來襲,大都尉可着一將在赤河城拒之。同時與于闐國、鄯善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抗匈奴人、龜茲……”

“大使,弇自感無力拒龜茲人哪……”黎弇跪地,悲哀抗命。

王宮廳堂之上,一片男人的低聲啜泣之聲,衆貴族、百官都不敢說話。

貴族中只有大都尉黎弇是漢使團的人,漢使分明是要將他留下主持大局。此時,黎弇見丹蝶公主、右國相權魚將國政交還國王,便知班超歸意已決,歸心似箭。原來還以爲不過是前往于闐國,現在見左相右相都交權了,這可不是鬧着玩的,頓時覺得腦袋一片空白,天旋地轉,彷彿要塌下來一般。

自感無力迴天,黎弇悲痛欲絕,便直趨堂中,再向班超跪下叩首,然後痛不欲生地道,“漢使棄我,疏勒必復爲龜茲所滅耳,誠不忍見漢使去。吾爲疏勒大都尉,漢使返,以吾之能必不能保疏勒,今以一死盼能留住漢使……”

言未畢,驟然抽出腰中寶劍,自剄身亡。

班超與寒菸、權魚等人聞黎弇言大驚,可以班超身手也未及施救,黎弇已經自剄。班超急趨身前,一把將黎弇頭顱抱在懷中。可黎弇已經切斷血管,鮮血噴涌而出,嘴裡已經說不出話兒來,瞬間斃命!

“都尉……”班超痛不欲生,仰天長哭,“奈何君命難違,本使無計可施啊!”

此時他後悔萬分,他沒想到黎弇這麼決絕。早知如此,在赤河城時,便該悄然與其先行交底。

漢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七月初十,朝食後,漢使團集體爲都尉黎弇出殯,將其安葬在城南黎氏墓地。各國使臣、各州州長、盤橐城舉城盡出,爲黎弇隆重舉行了葬禮!

葬禮畢,漢使團這才帶着崑崙屯,堅定啓程。

各國使臣、國王帶着盤橐城舉城吏民數千人一齊跪下,苦苦挽留,盼漢使回心轉意。但班超恨君命難違,還是咬牙告別國王與吏民們、各國使節,轟轟烈烈地踏上了歸程。一路之上,疏勒國沿途各州的各部族無不依依不捨、跪迎相阻,可漢使團歸心已決,一一安撫吏民,堅定東去!

最不捨的還有疏勒新軍衆將,大都尉黎弇已亡,衆將羣龍無首,彷徨不安。他們一直送出近百里,到了赤河(注:即今伽師河)的一條支流邊。班超佇馬,河邊胡楊林、沙棗林、荊柳一團一團,透過樹林間隙向對岸望去,心思不禁一頓黯然。

黎陽與使團衆將也都心情複雜,原來此處正是那個令他難忘的荒原村落。兩年前,班超率漢使團前軍和中軍小隊共二十餘將,正是從這裡出發,羈押兜題,以雷霆萬鈞之勢奪疏勒國,從而揭開了經略西域新篇章!

十幾個八九歲的男娃兒正光着腚,在小河裡吵吵嚷嚷地嬉水捉魚。河上已經架起簡易木橋,河對岸枯草萋萋,一片草屋,雞鳴犬吠,人煙氣甚濃,原來黎弇一族當年避難荒原時的小村落,現在分明已經爲一個墾荒遊民部族居住。

酋長是個古稀之年的塞人白膚老嫗,她帶着十餘名女長老與百十名金髮碧眸村人,已經過河向使團走來。他們走到離使團約數十步,便遠遠跪下膝行到隊伍面前叩首。酋長用大夏國胡語道,“酋長吐庫耶娜率部民躬迎漢使!請使至吾莊上歇息,部族將以羊酒侍候!”

這是一個塞人小部族,部族二百餘口,從遙遠的大夏國遷徙而來,到疏勒國墾荒,便在當年大都尉黎弇一族避難的荒原村落落了戶,現在部族已在荒原上開墾荒地萬餘畝。現在糧慄已夠充飢,牛羊已有數千頭。

班超率使團與疏勒五將在這個無名村落住了一晚,而吳英、錦孃的崑崙屯則紮營在河對岸。臨行前,班超將這裡賜名黎弇村。

當天晚上,部族椎牛宰羊,吐庫耶娜酋長盛情款待使團和崑崙屯。哺食後,便在當年黎弇阿母居住的草廬前,班超與黎陽、左將蘇矸、右將山溥茯、左騎君圖怫、左騎君都甾五將開始帳議,正式安排使團東歸後疏勒國事宜。

這是一個該說實話的夜晚,明天使團就將離開疏勒國。衆將依依不捨,心裡茫然。左將蘇矸年齡最長,等小部族酋長與部民都退下,他啜泣着問班超,“大使,漢使團一歸,倘若匈奴人、龜茲人再來,吾幾人當如何禦敵?懇求漢使明示!”

胡焰用幾塊小木棍、小石頭,在班超案上簡單製作了沙盤,衆人都圍在班超案邊,班超道,“使團東歸之後,倘若匈奴人、龜茲人來襲,赤河城、北嶺城必當先被圍。諸將謹記,疏勒軍輕易不動。如敵僅數千人,則待敵圍城半月之後,疏勒軍漢使營可隱秘出敵後,襲奪敵糧道。要有耐心,待敵退時,方可與其餘四營聚力追擊!”

淳于薊補充道,“但求退敵,以疏勒軍之戰力,不能強求殲滅之,此爲至要!”

從赤河城班師返回盤橐城時,班超即將疏勒國五營全部帶回了盤橐城。他將疏勒軍五營人馬居於盤橐城城北大營,便是爲應付漢使團東歸後出現不測事件。黎陽道,“如敵萬人以上大軍來襲,吾幾人又當如何迎敵?”

班超道,“如敵萬人以上大軍盡出疏勒,疏勒軍應放棄赤河城、北嶺城、疏勒城,以一營撤進盤橐城堅守城池,另四營則在盤橐城北營據營堅守,嚴禁出戰。要切記,營內要儲足糧秣、草料、兵器、甲服,必須堅守至少三個月以上,彼時于闐國、鄯善國、崑崙女國大軍必盡來相救,可解盤橐之危!”

火把明亮,蚊蟲肆虐,嗡嗡騷擾,但疏勒國衆將頻頻點頭,沒人管蚊子、小咬。班超又看着黎陽交待道,“以上僅是原則,但不能墨守而自捆手腳。兩軍交戰之時,敵情瞬息萬變,一切均由疏勒軍將領臨機決斷!”

見黎陽與四將點點頭,班超才又叮囑道,“外敵易防,內鬼則防不勝防。”說着,他指着沙盤道,“吾率使團離疏勒國後,國中貴族必反,割據各城。一旦貴族復辟,汝五人則必舉族亡!因此汝等要謹記,疏勒五營要以漢使營爲核心靠攏設營,汝五人要以黎陽爲核心同進同退。短則數月,長則一年,不得擅自離營!”

黎陽道,“大使,倘若國王召集吾等進宮廷議,吾當如何?”

“汝爲漢使營主將一刻不得離營,此乃漢使陳令,即便國王有召,也不得違拗漢使令!”淳于薊不容置疑地道,“國王強令其餘四將進宮,汝四人也要帶百人以上衛隊結伴同往。不得孤身進宮,自今日起,擅自離營以叛敵罪論處!”

都甾道,“倘若國王另命大都尉領疏勒軍,吾又當如何?”

左將蘇矸聞言叱道,“這個不難,漢使剛纔已經說了,吾四人只聽都尉黎陽鈞令。其餘貴族之言,一概不聽!”

大都尉黎弇自盡身亡,給班超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漢使團已經將疏勒國政務還給國王,現在仍空缺的疏勒軍大都尉一職,拜將權理應是國王忠。在疏勒軍五將中,黎陽戰功最著,左將蘇矸年最長,由這二人其中一人出任大都尉都能服衆。

此時如任命大都尉,勢必暴露漢使團真實意圖,但班超已經不能迴避這個最大的難題。於是他斷然道,“軍不可一日無主,令黎陽爲疏勒國大都尉並同時爲漢使營主將。如貴族復辟,黎陽謹記,需派出密使與輔國侯成大保持通聯,時刻掌握王宮動靜!”

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十四章 夜色闌珊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三十三章 靜候來客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四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二十三章 鄧女閱典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十二章 萬軍之中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三十三章 匈奴始祖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十九章 虛驚一場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八章 薩滿女巫第十二章 背劍農夫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三十二章 促漢內亂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七章 提兵雒陽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
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十四章 夜色闌珊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三十三章 靜候來客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四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二十三章 鄧女閱典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十二章 萬軍之中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三十三章 匈奴始祖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十九章 虛驚一場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八章 薩滿女巫第十二章 背劍農夫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三十二章 促漢內亂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七章 提兵雒陽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