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解決之道

趙瑾之讓清薇抓緊些, 但清薇卻還是不急不慢,每天守着她的攤子, 似乎根本不着急。

好在從馬家果醬的生意黃了, 御街上又開了一家滷肉鋪之後, 馮遠就沒有來過清薇這裡了。而雖然那家新開的滷肉更便宜, 但總有人更偏愛清薇做出來的滷肉的口感和滋味,所以也不至於完全沒有客人。

而且留下來的都是那種老餮, 每每來了,也不急着走,點了一碟子肉片,就坐在桌邊, 細細享用,有時候還會帶茶水烤餅之類的東西來佐餐, 十分怡然自得。對清薇來說, 這種氣氛倒比之前要好得多。因爲這些人是真的欣賞她的手藝。

掙得自然遠沒有剛開始時多, 但也不至於往裡賠錢, 這就夠了。

幾天之後, 邱庭波也再次出現,卻原來這一陣子方老大人心血來潮,要看他們修的書,結果意外的發現大家都在混日子,根本沒將這差事放在心上,於是勃然大怒,勒令他們月內必須將手中的書校對完畢。

所以哪怕是邱庭波這種人精, 也只能老老實實夾着尾巴做人,在翰林院裡安穩的坐了一陣子。不過他動作快,真下了功夫,手裡的工作很快就做完了。於是又能優哉遊哉的出來吃東西了。

清薇送了他一碟子滷肉,並沒有立刻走開,而是在他對面坐了下來,“我有些事想問邱大人。”

“我就知道這滷肉不會白送。”邱庭波將手裡的筷子擱下,含笑道,“趙姑娘還是先問完了,我才能安心的吃。”

“邱大人同趙將軍的關係,似乎頗爲微妙。”清薇說,“雖然總是針鋒相對,但我自認眼力不差,你們對彼此都沒有惡意,倒更像是……相交多年,愛揭對方短的老朋友。”

邱庭波笑着搖了搖頭,“這話我不會承認,趙瑾之也不會承認。趙姑娘究竟想問什麼?”

“只是想知道這份淵源從何而來。”清薇道,“畢竟文臣與武將極少會有往來,更不會將對方看作對手。”

邱庭波聞言看了清薇一眼,“你的眼力倒的確不錯。但你難道以爲趙瑾之一開始就是武將麼?我問你,當今天下,說到姓趙的,你第一個想到的是誰?”

“自然是趙相公。”清薇回答了這個問題,然後自顧問道,“趙大哥是他的後人?”

趙相公趙訓,是個頗爲傳奇的人物。魏高祖虞獻起兵的時候,他纔剛剛出生,在亂世中長成,十幾歲便投身高祖帳下,做了個小小謀臣。當然,那時候英傑雲集,他自然是排不上號的。但他運氣好,正好趕上高祖稱帝,便也得了個官職。其後高祖薨逝,武帝早亡,朝堂曾一度動盪不安,多少立國勳臣被捲入種種案件之中,幾乎都不得善終,倒是趙訓這樣的年輕人得到了出頭的機會。

當時年輕的文帝初登基,因爲秉性柔弱,在政事上就更容易聽取臣子們的意見。於是以趙訓爲首的文官集團手中掌握着的權力就越來越大,幾乎可與皇帝分庭抗禮。——說起來,虞景現在面對的被臣子們轄制的困境,源頭還在這裡。換做是高祖和武帝年間,絕不會出現這樣的事。

大概光顧着從皇帝那裡搶權力,官員內部的黨爭倒是很少,精力都放在了治國理事上,加上那些年風調雨順,於是大魏順利過渡,進入了國泰民安的發展時期。

而趙訓本人的官職和聲望,也達到了他人生中的頂峰。其實那時候他的年紀還不算大,以他的影響力,繼續把持朝堂是絕對沒問題的。但趙訓深諳爲臣之道,急流勇退,以自己早年征戰時落下暗傷爲理由,辭去了丞相的職位,退下來養老。

雖然對朝堂的影響力還在,但他自己閉門不出,每天養花種草怡情,彷彿真的不在管這些事。文帝本來性情就弱一些,很重感情,見他這樣識趣,自然不會有什麼清算的念頭,反而屢屢加恩。

到如今又是一二十年過去,朝堂上的臣子換了一撥,趙訓的影響力沒有那麼大了。但若說提起姓趙的第一個想到誰,還是他無疑。

趙瑾之,是他的後人?以他的年齡算,應該是趙訓的孫子輩。

而趙訓身爲文臣之首,他的孫子當然理所應當也是個文人才是,卻偏偏去做了武將,這其中想必還有許多不足爲外人道之事。不過,這不是清薇如今要追究的。反正知道了趙瑾之是後來才棄文從武,這就足夠了。

因爲她需要趙瑾之去辦的事情,是一件需要耍弄筆桿子的活兒。所以之前纔會想找邱庭波這個探花郎出手。但既然邱庭波承認趙瑾之曾經在這上頭的造詣不遜於自己,甚至至今還將趙瑾之當做畢生之敵來看待,那趙瑾之自然也能做到。

不過,她雖然早知道趙瑾之的出身不會差了,卻也沒有想到會這樣好。

三朝——到虞景這裡是四朝了,四朝元老的孫子,難怪底氣那麼足,難怪對虞景這個帝王也不見有多少畏懼之心。要論到仕君這個事業,趙訓可能是做得最成功的人,聲名榮耀都有了,又能善始善終,這是古往今來無數臣子都沒能做到的。

身爲他的孫子,言傳身教之下,趙瑾之或許也有很多心得。

邱庭波見清薇想明白了,便又重新拿起筷子,夾了一片滷肉吃了,然後才道,“趙姑娘似乎並不着急。”

滷肉鋪的事,現在整個皇城幾乎沒人知道,大家都在等着看兩方會有什麼反應,只是清薇太淡定了,倒讓大家十分失望。不過對方能拿下那個攤子,又這般有魄力的降價銷售,後面肯定有人撐着。所以衆人都猜測,清薇是看明白了,所以退縮了。

只是邱庭波不這樣認爲。

雖然他認識清薇的時間不短,但也知道她絕不是坐視別人欺到頭上來的性子。但是她遲遲沒有反應,也是事實。不過今日見到清薇,見她仍舊不急不慢,邱庭波便知道她心裡可能已經有了打算。

“急有何用?”清薇反問。

“也是。”邱庭波點頭,“趙姑娘是明白人,若有用得上我的地方,只管開口便是。”

清薇本來要拒絕,轉念卻只含笑道,“原本倒是想請邱大人幫忙,只是這幾日不見你,我想你貴人事忙,倒不好多打擾,因此已經託了趙將軍了。謝禮都已經許了,總不好翻悔。”

邱庭波眉一挑,“趙瑾之收了你的謝禮,是什麼?”

“邱大人若想知道,還是去問趙將軍吧。”清薇站起身,“我就不打擾了。”

邱庭波原本只是隨口一問,這會兒倒被勾出興趣來了。不過他當然是不可能去問趙瑾之的,只好在心裡瞎琢磨,想了一會兒不得要領,便放下了。

……

一直到六月中旬,清薇所等的機會終於來了。

夏收結束之後便進入了梅雨季,江南地區靠海,雨水尤多,這陣子幾乎沒有一日不下雨,百姓們都說是天漏了個口子。這般日日下雨,給百姓們的生活帶來多少不便不提,畢竟年年如此,此地百姓們早已習慣,早早做好了種種準備。

然而最嚴重的是隨着雨季到來,滄江水位一直在加深,然後六月中旬,江南加急來報,滄江決堤!

滄江決堤,這樣重要的消息,自然是直接密送進宮。不過實際上,不論是虞景還是朝臣,此時對這個消息都不算重視。畢竟年年暴雨,江南也就年年水患,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雖然滄江決堤,但想來應該只是一小段河堤被沖毀,只要及時組織人手,重新將堤壩築好即可。最多附近的良田多被水泡幾日。但現在夏收已經過去了,地裡沒有糧食,影響並不大。

這一天晚上,虞景休息之後,御前總管張芳沒有留下來伺候,而是趁着宮門下鑰之前出了宮,到了他侄子家中留宿。對於宮廷中的大太監們而言,這是非常正常的事。畢竟伴君如伴虎,平日裡提心吊膽,已經夠累了,偶爾出宮休息一陣,沒人會說什麼。

第二日一早,張芳回宮,而清薇的攤子上則多了個熟悉的客人。

之前清薇的攤子纔剛剛支起來的時候,張芳的侄子曾經被派來買滷肉。那些滷肉自然是要送進宮的,但從那以後,他倒是時常會過來,自己點上半斤肉,慢慢享用。即使清薇的生意一落千丈,也沒有改變。

但這一天,他付錢的時候多對清薇說了兩句話,“近來雨水多,姑娘該防備着這竈臺被沖毀纔是。”

清薇眼神一閃,忙道,“客人放心,我們家的竈臺都是最好的匠人砌的,不會那麼容易就被沖垮。”

等應付了面前的幾個客人,清薇讓壯兒和小六子看着攤子,自己則匆忙離開。

欽天監的官署也在皇城之內,自然這裡的官員也是需要出來吃飯的。不過周徽這樣的身份,是不會在宮門口這些小攤上吃東西的,欽天監與別處也不同,他的僕人會每天給他送來現成的飯菜。

清薇在宮門口等了好一陣子,纔看到了周家的僕人。之所以知道,是因爲他手裡的食盒上印着標誌。畢竟大家都用食盒,難免有看起來相似的,若不做出標誌,很容易弄混。

清薇迎上去把人攔住,“你可是周大人家的?”

“正是。”那僕人警惕的看向清薇,“你是誰?”

“我有一句話要帶給你家大人,他聽了自然知道我是誰。”清薇道,“你就跟他說,下雨了,別忘記帶傘。”

周家的僕人莫名其妙,而清薇在說完這句話之後,便立刻轉身離開了。畢竟這是宮門口,她站在這裡會很惹眼,時間長了,肯定會被注意到。

好在雖然不懂這句話是什麼,但是帶一句話又不費事,這僕人見到周徽之後,還是將此事說了出來。

然後他就看見自家主子連飯都顧不上吃,急匆匆穿上了外頭的補服,進宮見駕去了。

那句話難不成還有什麼自己聽不明白的玄機?這僕人思量了半晌,還是想不通,也就將這件事拋之腦後了。反正欽天監的官員們,平時多少有些神神道道的,稀奇事不是一兩件,這一件也算不上什麼。

虞景正在批奏摺,聽說周徽求見,雖然有些莫名,但還是召了。

然而周徽進了大殿,甚至未及行禮,便大聲高呼,“陛下大禍將至!”

不論是誰,忽然聽到有人說自己大禍將至,估計都不會太高興,何況虞景還是帝王之尊。所以他立刻冷冷問道,“禍從何來?”

“禍從南來!”周徽道,“是客星犯主之相,最近恐有災禍降臨!”

聽到他這麼肯定,虞景心裡將信將疑,“周卿這樣說,朕一點頭緒都沒有。這到底是個什麼禍事?”

周徽道,“卜算之道結果往往都很模糊,臣亦不知。還請陛下恕罪。”

這句話當真說得理直氣壯,但虞景也沒辦法說什麼。人家能算出來最近有禍事已經很困難了,非要人具體的說出是什麼禍事,那就爲難人了。古往今來,也沒聽說有能做到這一點的人。

若真有人有這樣的能力,那虞景這個皇帝第一個不會放過。

“周卿可有別的法子,至少要稍加推測,指明方向纔是。”虞景想了想,又問。這種事情,雖說不一定準,但一想都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

周徽道,“臣略通測字之術,不如陛下現在寫一個字出來,讓臣一測。”

虞景點頭,但提起筆,一時又不知該寫什麼,思來想去,索性寫了個“測”字。然而周徽接過去一看,面色便是一變。

“如何,可是此字不好?”虞景問。

周徽道,“測字之道,無非是拆而解之。陛下請看,這測字,從水,從貝,從刀。刀者禍也,刀兵之禍,必見人命。貝者,珍寶之物也,古時以貝爲錢幣,可見此禍損失財物極大。”

“水又何解?”

“不可解,只能猜。”周徽搖頭道。

虞景皺眉,“那周卿猜出了什麼?”

“臣方纔說過,禍從南來,南邊的水禍,臣斗膽猜測,恐怕與連日暴雨相關。滄江年年治理,年年決堤,隱患極大!若只是決堤也就罷了,史書上滄江曾四次改道,每一次都是巨大的災難,伴隨着饑荒、死亡與戰事。陛下,臣恐……”

周徽沒有繼續說下去,但虞景知道他的未盡之言。

滄江改道,那是能夠毀掉一個國家根基的禍事!倘若當真如此,那大魏就完了,而他這個皇帝,則會成爲千古罪人!

尤其是,虞景一想到昨日才收到了江南水患的消息。卻因不是大事而沒有關注,就不由心頭猛跳。難道說……其中還有什麼隱情?

這麼一想,他便有些坐不住了,立刻讓張芳召集了幾位重臣入宮議政。

然而幾位大臣纔剛剛趕到,還沒開始商議呢,江南那邊又送來了新的消息。滄江決堤,毀壞沿岸數個州縣良田房屋無數。至於牲畜人口,猝不及防之下被淹死的也不在少數!

這個消息便如晴天霹靂,讓剛剛聚到一起的君臣都愣住了。

畢竟從大魏立國一來,一直都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還從來沒有出過這樣的事情,大家沒有處理的經驗,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不過到底都是經過了許多事情的重臣,很快反應過來,請虞景下令賑災。

虞景把人叫來本來就是爲了這件事,現在自然也立刻下了旨意,着令朝廷牽頭賑災,而江南周邊的州府,也應該伸出援手。

命令有條不紊的派下去之後,虞景心裡纔不由生出幾分後怕。之前他還覺得周徽是在胡謅,但是現在水禍立刻就來了,由不得他心裡不信。好在事情沒到最壞的地步,只是滄江決堤,不是滄江改道。

然而虞景的慶幸,也未能持續太久。

權知湖州的知州周敬連着上了五道摺子請朝廷派人賑災,六神無主的姿態暴露無遺。他畢竟資歷淺,在去湖州之前只在京城裡做個清閒散官,根本沒有治理一地的經驗,這會兒自然完全不知該如何應對。

他這般行事,自然弄得京城中的氣氛也緊張起來。隨着時間推移,江南水患的消息掩藏不住,京中已經傳遍了。而現在,百姓們都在議論此事,等着看朝廷的決策。好在虞景這邊早做準備,賑災還算及時,安撫住了人心。

只是情況初初穩定住,隨着江南的消息一個個傳到京城,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次水災的損失初步統計出來了,朝堂上君臣看着結果,相對無言。

僅是湖州一地,就死傷近萬人!

不必看別的損失,光是這個,就是大魏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嚴重。莫說天災,就是**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死這麼多人。到底爲什麼會這樣?一查下去,內裡的根由自然也瞞不住,而結果亦令人大跌眼鏡。

——滄江決堤之後,周敬只顧着自己逃命,寫請罪摺子,根本沒想過要組織人手去救援那些陷入災難之中的百姓。他自己倒是安安穩穩的逃到了受災不深的濰州,甚至連上任以來積攢的財富,連同自己七房小妾,一個都沒落下。然而沒人主持的湖州卻是水深火熱,若不是下頭的屬官裡還有一兩個能人,聚在一起商量之後,便開始組織人手自救,恐怕損失還會更大!

除了人命,還有被沖毀的房屋,良田和桑園,損失亦極大。江南是天下糧倉,有超過一半的糧食都產自這裡,絲織品更是八成以上都出自江南。而這一次湖州的滄江決堤,卻一路沖毀好幾個州縣,這些地方的民生可能需要數年甚至十數年才能慢慢恢復,這對整個大魏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失和打擊。

而最要命的還不是這些。

對於朝堂上的帝王和大臣們來說,他們沒有親眼見過江南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狀態,雖然憂心這件事,但原因卻根本不是擔心百姓,也不是這件事情接下來要如何彌補。

所有人的視線都聚集在了龍椅上的帝王身上。

這是虞景登基的第一年,還特意改了承平這樣好寓意的年號,然而接下來就碰上了立國以來最大的天災,讓人不由得便要生出幾分疑慮。

這是否是上天的示警?

君權神授,這是太平時用來統治百姓的工具,但到了這種時候,就會讓身爲帝王的人如鯁在喉了。既然是天子,那就代表着上天的意志,但現在,他才當上皇帝,上天就降下了災難,這是對他的不滿?或者是他身爲帝王的德行有失?

人言可畏。雖然目前大魏的統治還很穩固,短時間內應該也不會有人揭竿造反,虞氏的基業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但身爲皇帝的虞景就不一樣了。畢竟虞氏子孫衆多,並不一定只有他才能登上這個位置。

如果他是高祖和武帝那樣能夠壓制住朝臣的帝王,也不用擔心這種流言。但偏偏經過文帝一朝,文臣的權利空前脹大,對他這個皇帝也具有了轄制的作用。如果真的讓人定論是他不賢不孝,上天不滿降下懲罰,朝臣們真的聯合起來打算換個皇帝,也不是不可能。尤其是他那幾位叔王一直都不肯死心,虎視眈眈,若是被他們抓住這個機會,未必不能翻身!

局勢瞬息萬變,皇城中當值的官員們都開始變得謹慎起來。從前在清薇攤子上吃東西,衆人還會閒聊幾句朝政。畢竟大魏並不堵塞言路,也不以言論問罪,身爲官員討論這些再正常不過。而現在,大家都低頭噤聲,就是熟人見面,也不過點個頭算是招呼。言多必失,誰也說不準這局勢會怎麼變,他們這些官微職小的人,還是老實些待着吧。

清薇之前料到江南會有水患,但也沒有想過會這樣嚴重。說起來是老天爺在幫她,藉助這個機會,完全可以徹底擺脫虞景。但是想到江南數萬人受災,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又怎麼可能高興得起來呢?

不管是爲了自己,還是爲了這些人,總該做點兒什麼。

這天下午,趙瑾之下了值回來,便被清薇叫住了。

“趙大哥,你從前說要幫忙的話,還算不算數?”清薇站在門口,問趙瑾之。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所以趙瑾之說完這句話,便繼續往前走,回了自己的院子。清薇也轉身回屋,鄭重的將自己鎖在櫃子裡的一個小箱子取了出來。

這箱子其實並不大,但卻還上了一道鎖。清薇又將鑰匙找出來,然後才捧着回到了院子裡。

趙瑾之已經翻了牆過來,正站在院子裡。清薇將手裡的箱子和鑰匙遞給他,“這就是我要請趙大哥幫忙的事。”

“這裡面是什麼?”趙瑾之問。

“是錦繡文章。”清薇一個字一個字的道,“趙大哥可以看一看,再做決定。”

趙瑾之便將箱子打開,取出了裡面的東西。厚厚一摞紙,用針線訂成了一本。趙瑾之從頭翻看,越看面上的驚異之色越重,到後來連翻頁的速度都快了許多,等到都看完之後,卻並沒有立刻開口,而是沉默良久,彷彿在回味這裡頭寫的東西。

許久之後,他將手裡的冊子合上,盯着扉頁《治河十疏》四個字看了一會兒,才問清薇,“這是奏摺吧。是誰寫的,我怎麼從未聽過?”

“趙大哥當然從未聽過,因爲寫這篇文章的人,已經死了。”清薇道,“治文四十三年——也就是去年的江南貪污案,趙大哥想必聽過。寫這份奏摺的人,名叫秦頌,正是這案件之中的首惡,時任……湖州知州。”

而在貪腐案結束之後,秦頌授首,湖州知州空缺,於是在當時的皇太孫虞景的運作下,他的親舅舅周敬,補上了這個肥缺。

“你這是……”趙瑾之艱難的開口,“這是要把天掀翻過來啊!”

這篇文章如果在這個當口拿出來,與湖州河堤被沖毀,知州出逃這件事放在一起,既是莫大的諷刺,也是給朝廷最響亮的耳光。他們明明曾經有過這麼優秀的臣子,《治河十疏》字字珠璣,卻被虞景自毀長城,然後把自己的至親推上了那個位置,造成了今日之禍!

矛頭直指帝王,這是大逆不道之舉。

但不知道爲什麼,趙瑾之非但不怕,反而有些興奮。他看着清薇,那一句感慨,並不是反對,而是驚歎。

他知道清薇膽子大,卻沒想到能大到這種程度!

“其實我本意是想將這東西送到御史臺,想必他們會很高興看見它。”清薇道,“但東西給出去,就由不得我控制了。到時候,不會有人關心枉死的秦大人和江南數萬百姓,只會將這當成他們的進身之階,踩着它往上爬。這不是我將這篇文章記下來的本意。我也沒有別人可拜託,只能勞煩趙大哥了。若你有爲難之處,我也不會強求,只希望你別將事情透露出去。”

“趙姑娘未免太小看我了,你身爲一介弱女子,尚有這樣的膽氣,我趙瑾之又有何不敢?”趙瑾之笑道。

清薇道,“我知道趙大哥是錚錚男兒,只是也該爲趙相公思量。”

文帝不計較趙訓,不代表虞景也不計較。畢竟認真說起來,文帝雖然手中權力被削減了不少,但治文一朝四十三年間,的確都是天下太平,人人稱頌的聖賢之治,文帝本人在民間的名聲也相當好。他自知能力不足,自然願意接受這個結果。但虞景野心勃勃,不似文帝那般能容忍朝臣對自己指手畫腳,對於造成如今這局面的趙訓,當然也不會有多少好感。

只不過趙訓早就不在朝中,雖然還有兒子在做官,但遠不如當年的風光,虞景就算想發作也沒有辦法。而且還得變着法兒“善待”這位先帝朝的重臣。

如果趙瑾之站出來爲秦頌的事情發聲,就相當於是在跟皇帝打擂臺。他自己固然不怕,虞景只怕會將趙家恨之入骨。眼下他局勢艱難,自然不能做什麼,但總有坐穩皇位,清算恩怨的一日。

趙相公一身風光磊落,清薇不希望他晚節不保。

“若是爲了祖父,此事更是當仁不讓。”趙瑾之道,“趙姑娘或許聽過,當年祖父可是曾經當面斥責文帝,令文帝羞慚致歉的人物。我既是他的子孫,自然不能墮了他老人家的名頭。何況這件事我早就答應過趙姑娘,還是趙姑娘不想給我那份謝禮了?”

“我跟邱大人說過這份謝禮,到時候趙大哥給他看,他必定十分羨慕。”清薇忽然轉了個話題。

趙瑾之亦跟着笑了。

他將手裡的冊子重新放回箱子裡,又道,“趙姑娘爲我考慮得十分周全。其實這件事並非沒有轉圜的餘地,也不一定要我自己上陣。你且等着我的消息好了。”

“好。”清薇點頭,目送趙瑾之翻牆離開,然後才轉身進屋。

她沒有忙着點燈,坐在光線暗淡的屋子裡,將這件事前後想了好幾遍,覺得不會有什麼問題,這才鬆了一口氣。

希望此事早些了結。

趙瑾之說到做到,很快就將事情辦好了。清薇這才明白他說不用自己親自上陣是什麼意思,卻原來他將消息透露給了一班太學生。

太學裡的學生們,都是整個大魏年輕人中的佼佼者,從各個州縣被推薦到京城來入學,算是朝廷儲備人才的一種方式。所以朝廷對他們也是相當優容。因此在太學裡,議論朝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且越是別人不敢說的事,越是別人不敢開口的時候,他們就越是敢說!

可以想見,在這種整個京城都在觀望的時刻,太學生們見到那份《治河十疏》會是什麼反應。第二日就有數十人各自撰寫文章,洋洋灑灑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剖析了出來。剖析也就罷了,寫完之後,他們竟然連夜將這些文章,全部張貼到了午門前的皇榜之上!

朝廷每有動向,都會在這裡張貼,所以不少官員和關心時事的文人都會時不時過來看一看,所以這些文章貼出去之後,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這之前,大家關注的只是周敬是皇親,不知道皇帝會如何處置。以及江南的水禍究竟時不時天災,朝廷又會如何應對,卻不知裡頭竟還有這等淵源!

這樣說來,江南的水禍,根本不是天災,就是**!

如果不是秦頌秦大人枉死,早早按照他的奏摺治理河道,那麼今年還是會跟以前一樣風調雨順,滄江根本不可能決堤。

更加湊巧的是,這時候江南那邊調查的結果正好出來,卻原來周敬在湖州待了一年的時間,什麼政務都沒有做過,只光顧着收錢和娶姨太太了。他的七房小妾,倒有五房是在湖州任上娶的!

這個消息一出現,更是羣情激奮。皇帝枉殺忠良,就是爲了把這種東西扶持起來?江南數萬人命,就這麼白白沒了?

昏君無道、朝廷糊塗!這句話沒有人喊出來,但每一句議論,每一個眼神都在說這句話。此事若不給一個交代,怕是要讓天下人心寒!

事情發生得實在是太快了,所以朝廷這邊十分被動,還沒來得及動手處理,事情就已經蔓延到壓不下去的程度了。到了這個時候,虞景也不必猶豫了,十分乾脆利落的下了罪己詔,承認自己不賢不孝,愧對列祖列宗。同時避居偏殿,連早朝也暫時取消,一應用度和飲食份例都減半。然後又從內庫撥三十萬錢,用以賑災。

當着朝臣的面讓人宣讀了罪己詔,虞景沉着臉看着自己的臣子們道,“值此艱難之際,還望諸公勠力同心,莫讓朝廷成了天下笑柄!”

這最後一句話頗有提醒之意。他能做的已經做了,就該朝臣們表態了。

……

退朝之後,虞景回到偏殿,換了一身素淨的衣裳,然後在殿內靜坐。只是坐了半天,心頭的煩躁和鬱憤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最後,他忍不住站了起來,“張芳!”

“老奴在。”御前總管張芳立刻站出來道。

“擺駕西宮!”

西宮裡,周太后正在發愁。江南的事情發生之後,虞景的日子不好過,她這裡更糟糕。那個扔下一州百姓獨自逃命的湖州知州周敬,便是她嫡親的哥哥。當初周敬聽說湖州富庶,想去撈一把,就是進宮請了她說項,才作成了此事。

當時先帝病重,虞景作爲皇太孫攝政,也是他手裡辦過的最大的一件事,沒成想就換來了這麼個結果。這讓朝臣怎麼看,讓天下人怎麼看?豈不都將虞景當成了糊塗皇帝?

事情有多嚴重,在深宮裡過了幾十年的周太后再清楚不過,這會兒也是滿心的愧疚心虛和憤恨。

所以見了虞景,也是母子二人相對沉默,不知道該說什麼。

過了一會兒,虞景咬着牙道,“周敬!母后說,此事該如何處置。”

周太后的聲音有些抖,但還是道,“這是他的過錯,但憑陛下處置。只求陛下留他一條命在。”她是這天下最尊貴的女人,如果自己的親兄弟被親兒子殺了,那她就活成這天底下最大的笑話了,一切尊貴榮耀,都抵不過這一件事。

“拋下自己治下子民逃走,還不是在戰爭時期,不過是小小水患,讓朕如何饒他?!”虞景終於沒忍住,摔了手裡的杯子,“湖州城牆高大牢固,就是洪水到了城下也不會出事,他到底怕什麼?連朕都下了罪己詔,如何饒他!”

哪怕周敬再無能,只要好好待在湖州,就算他什麼都不做,情況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被動!可他偏偏逃了,這可是幾代以來從未有過的笑話!就連戰爭期間被敵軍圍攻然後棄城逃走都是死罪,何況只是因爲水災就這麼做?

這種行爲,已經不是愚蠢兩個字可以形容的了!再把這種人留下來,誰知道將來又會給自己惹出什麼麻煩?

這個道理太后當然知道,但,“那是你的親舅舅啊!外甥殺了舅舅,無論是爲了什麼緣故,這名聲一旦背上,陛下就毀了!”說到這裡,周太后已經流下了眼淚,這幾天她一直在想這件事,簡直如同燒心。

虞景何嘗不明白?正是因爲明白,所以才憤懣難抒。他自己都要下罪己詔,要怎麼開口對朝臣說,讓他們放過周敬一命,只因他這個當皇帝的還要名聲?!

見他不肯答應,太后抓住他的手,“陛下……哀家已經想過了,只求陛下饒他一命,哀家便立刻着人把他送到西北去,往後由着他自生自滅,不會再管!”

“送到西北?朕真怕過個三年五載,又聽說堂堂國舅竟通敵賣國!”虞景冷着臉道。

周太后微微一愣,然後才發現這種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發生。她那位兄長糊塗得很,讓人隨便攛掇兩句,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了。若不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還真不知道會鬧出什麼事來!

“那……依陛下的意思呢?”周太后顫聲問。

虞景嘆了一口氣,“讓他去守皇陵吧。”

“也好,也好……”周太后聽說還有命在,鬆了一口氣,也不敢再求別的。雖然這看守皇陵,估計是去被人看守,但無論如何,總比沒命了要強。

周敬的事情商量好了,母子之間的氣氛就鬆動了幾分,不像之前那麼凝着了。

周太后見虞景滿臉陰沉,知道這件事最不好受的就是他,便小心的道,“陛下,這幾日哀家一直在想這件事。你說,這般不順,和清薇有沒有關係?”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作者偷偷參加了五一日萬的活動,所以這幾天可以看到很多更新啦!

碼完字感覺手指頭在抽筋QAQ【躺平求撫摸……】

第42章 正在今日第5章 家常滋味第51章 非卿不娶第10章 與他同姓第80章 年年此夜第62章 房產開第29章 升之路第58章 飛黃騰達第45章 謝主隆恩第80章 年年此夜第21章 砸場子的第17章 難得巧思第6章 一束薔薇第31章 邱煮茶第34章 宮中來人第94章 出關追蹤第49章 春餅卷菜第66章 得償所願第36章 端倪初露第81章 靈光一閃第32章 洪水猛獸第4章 羽林將軍第1章 宮女清薇第88章 風雲突變第101章 趙子蘇X虞楚(一)第31章 邱煮茶第66章 得償所願第15章 你不信我第52章 皇恩浩蕩第62章 房產開第96章 大局已定第41章 山雨欲來第42章 正在今日第97章 回到京城第84章 肺腑之言第35章 有何不可第54章 夜遊百病第89章 雙管齊下第91章 孤城待援第42章 正在今日第72章 修身齊家第2章 走出宮門第71章 任你處置第35章 有何不可第56章 百病全消第77章 推測真相第20章 正式開張第66章 得償所願第77章 推測真相第15章 你不信我第17章 難得巧思第62章 房產開第53章 巧定身份第13章 生意轉讓第53章 巧定身份第21章 砸場子的第91章 孤城待援第50章 槐花包子第60章 潤物無聲第32章 洪水猛獸第6章 一束薔薇第101章 趙子蘇X虞楚(一)第24章 膽子很大第42章 正在今日第36章 端倪初露第29章 升之路第43章 前因後果第67章 趙規第17章 難得巧思第90章 暗度陳倉第29章 升之路第39章 暗流涌動第35章 有何不可第48章 香椿蛋燒第42章 正在今日第4章 羽林將軍第97章 回到京城第12章 坦坦蕩蕩第95章 親手斬之第50章 槐花包子第86章 身陷絕境第91章 孤城待援第97章 回到京城第51章 非卿不娶第6章 一束薔薇第97章 回到京城第82章 宮中有喜第84章 肺腑之言第92章 機關之術第6章 一束薔薇第18章 會過日子第41章 山雨欲來第91章 孤城待援第41章 山雨欲來第19章 胭脂滷肉第74章 挑撥離間第76章 打草驚蛇第56章 百病全消第67章 趙規
第42章 正在今日第5章 家常滋味第51章 非卿不娶第10章 與他同姓第80章 年年此夜第62章 房產開第29章 升之路第58章 飛黃騰達第45章 謝主隆恩第80章 年年此夜第21章 砸場子的第17章 難得巧思第6章 一束薔薇第31章 邱煮茶第34章 宮中來人第94章 出關追蹤第49章 春餅卷菜第66章 得償所願第36章 端倪初露第81章 靈光一閃第32章 洪水猛獸第4章 羽林將軍第1章 宮女清薇第88章 風雲突變第101章 趙子蘇X虞楚(一)第31章 邱煮茶第66章 得償所願第15章 你不信我第52章 皇恩浩蕩第62章 房產開第96章 大局已定第41章 山雨欲來第42章 正在今日第97章 回到京城第84章 肺腑之言第35章 有何不可第54章 夜遊百病第89章 雙管齊下第91章 孤城待援第42章 正在今日第72章 修身齊家第2章 走出宮門第71章 任你處置第35章 有何不可第56章 百病全消第77章 推測真相第20章 正式開張第66章 得償所願第77章 推測真相第15章 你不信我第17章 難得巧思第62章 房產開第53章 巧定身份第13章 生意轉讓第53章 巧定身份第21章 砸場子的第91章 孤城待援第50章 槐花包子第60章 潤物無聲第32章 洪水猛獸第6章 一束薔薇第101章 趙子蘇X虞楚(一)第24章 膽子很大第42章 正在今日第36章 端倪初露第29章 升之路第43章 前因後果第67章 趙規第17章 難得巧思第90章 暗度陳倉第29章 升之路第39章 暗流涌動第35章 有何不可第48章 香椿蛋燒第42章 正在今日第4章 羽林將軍第97章 回到京城第12章 坦坦蕩蕩第95章 親手斬之第50章 槐花包子第86章 身陷絕境第91章 孤城待援第97章 回到京城第51章 非卿不娶第6章 一束薔薇第97章 回到京城第82章 宮中有喜第84章 肺腑之言第92章 機關之術第6章 一束薔薇第18章 會過日子第41章 山雨欲來第91章 孤城待援第41章 山雨欲來第19章 胭脂滷肉第74章 挑撥離間第76章 打草驚蛇第56章 百病全消第67章 趙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