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國殤(八)

不是劉弘基等人不盡心趕路,而是高句麗境內根本沒有任何一條大隋常見的那種寬闊筆直的馳道。遼東的所有道路全都是憑人踩出來的,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路,全憑山川走勢水流方向自然形成。有的地方看上去平整如鏡,護糧隊卻不得不繞上一個大圈子。否則,按領路人宇文仲的說法,那是從來沒有人走過的沼澤,只看見野獸進去過,從來沒見到任何活物走出來。

天快亮的時候,大夥在一個不知名山坡陽面紮下了營。根本不用劉弘基下令小心煙火,沒有人還有心思弄口熱乎飯吃。幾乎在聽到休息號角的同時,將士們立刻像爛了的螃蟹一樣散了架。不一會兒,四下裡就響起了雷鳴般的鼾聲。

“咱們每匹馬上才帶了五石糧食,將士們全是輕裝,還累成這種樣子。東征軍大部分爲步卒,每人卻要攜帶三石軍糧……”望着四下裡七躺八歪的將士,錢九瓏不住地搖頭。

百里“急”行,以強健著稱的他和另一個李府家將樊興也累得筋酸骨軟。礙於在小輩們面前的顏面,二人才沒有在下馬後立刻倒下去。一邊整理行裝,一邊伺候李建成活動筋骨。此時,靠在他們身上的李建成卻累得路都不會走了,雙腿岔開,每一步都是端端正正的八字。

“這,這樣下去,可,可不行,白天的行軍,還,還可能遇到高句麗遊騎!不用,不用戰,咱們,咱們就敗了!”李建成趔趔趄趄地挪了幾圈,喘息着說道。

“讓大夥養足精神,休息好了再走。白天行軍,儘量控制速度,趕路不能太急,邊走邊警戒四周。如果遇到小股高句麗人,驅散了事。如果是大隊高句麗人擋道,就直接衝過去!”劉弘基皺着眉頭建議。

這是在草原上馬賊們對付官軍圍剿和商隊對付馬賊截殺的通用戰術,雖然在衝鋒過程中會有一定損失,但憑藉戰馬的速度,大部分人馬和輜重都能得到保全。以一支孤軍深入不測之地,這也是能活下來的最佳選擇。

聽了劉弘基的話,王元通、齊破凝等人的心中的興奮勁兒一掃而空。衆人沒資格參加李淵和心腹的議事,都以爲此番送糧如同出門散心一樣簡單,所以白天在劉弘基點兵時,他們死乞白賴地跟了過來。萬萬沒想到,這番出門散心的路竟如此難走,而且散着散着還會把小命散進去。

“劉,劉將軍,劉大哥,我,弟,弟兄們沒打過仗啊!”齊破凝臉皮最厚,趔趄着湊上前,輕輕拉了拉劉弘基的衣角,提醒。

“明天早上,我帶一百名老兵在前,仲堅帶他的那個團斷後,李府來的人護住馬隊兩側。你們這些人,躲在馬隊中間,把腿綁在馬肚子上。只要不掉下坐騎來,或被人流矢射中,就不會有事情!”劉弘基甩開齊破凝的手,拿了根樹枝,在地上輕輕畫了一個兵力分配示意圖。

此刻,已經沒有可能讓不願參戰的人返回遼東去,只有盡最大可能地避免路上的損失。李旭所部的那團騎兵中,有一百名新補充來的府兵,戰鬥力比護糧軍稍強,所以劉弘基把他們安排在了隊伍的最前方。李府派來的二十幾個侍衛個個身手都不錯,但人數太少,所以只能由錢九瓏和樊興二人各帶一半護在側翼。衆人當中,李旭的騎術最高,箭也射得最準,由他領軍斷後,後衛部隊平安脫身的可能性最大…。

客串過幾個月馬賊的劉弘基經驗豐富,根據本部人馬的特點很快拿出了一個行軍方案。錢九瓏等人本來還有些擔心新上任的車騎將軍經驗不足,指揮不了這麼大一撥新兵。聽了劉弘基的提議,所有擔心立刻煙消雲散,心中還暗暗佩服唐公李淵會用人,恰當的時刻居然派了一個懂得馬賊戰術的內行來。

“弘基兄,我與你並肩做開路先鋒!”聽完劉弘基的提議,李建成主動請纓。

“子固是一軍主帥,軍心能否平安,咱們這些人能否順利地走回懷遠鎮去,都着落在你身上。所以,你不能親身犯險,表現得越輕鬆,對大夥的幫助也越大!”劉弘基搖搖頭,拒絕了李建成的請求。

李建成本想身先士卒,沒想到劉弘基考慮得這麼長遠。環顧左右,見錢九瓏、樊興等人都無異議,只好點點頭,接受了劉弘基的安排。

幾個核心人物又商量了一遍,補充了些細節。然後派親兵喊來隊正以上軍官,悄悄地把任務佈置了下去。第二天日上三杆,待大夥養足了精神,吃過早飯,護糧隊再次拔營前行。幾個主要軍官各自散開,緊緊護住了糧隊的四周。看到陣型的變化,所有人都明白了此行並非遊山玩水,一個個不覺臉色蒼白,連握繮繩的手臂都僵直起來。

好在此地距離遼東城尚近,附近的高句麗人都被隋軍打怕了,輕易不敢上前惹事。偶爾在隊伍左右有小股的遊騎出現,看到戰馬帶起的遮天煙塵,判斷不出運糧隊的虛實,都遠遠地避了開去。

走了兩個時辰後,衆人緊張的心情漸漸平復。都道高句麗人膽小,未必敢輕捋大軍虎鬚。王元通、秦子嬰等沒上過戰場的雛鳥的臉色也漸漸紅潤,一邊夾在大隊人馬當中向前走,一邊嘻嘻哈哈地互相開起了玩笑。

“老齊,都說高句麗的女人很淫蕩,怎麼一路沒見她們出來歡迎王師?”

“三十萬光棍平趟過去,多少個女人也分完了,哪裡還有湯水留給咱們!”齊破凝涎着臉回答。

男人們鬨堂大笑,驚魂初定,色心立起,七嘴八舌地說起懷遠鎮附近幾個私寮中高句麗女人的好處,紛紛嚷嚷着此番一定要跟着大軍殺到平壤去,把高句麗王族的女人掏幾個出來,嘗一嚐到底是什麼味道。

衆新丁說得得意,劉弘基、錢九瓏等老江湖卻越走越是心驚。按常理,大軍千里迂迴敵後,不攻打沿途城市情有可原,關鍵地帶還是要放些人手,以備不測之需或者用來保障後勤補給。可護糧隊走了一夜另小半天,沿途居然一個隋軍建立的臨時據點都沒看見。這樣的情景就有些蹊蹺了。按理說,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行伍數十載,萬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纔是。

下午申時,護糧隊在一處山谷裡埋鍋造飯。趁大夥不注意,劉弘基偷偷將負責領路的宇文仲叫道身邊,低聲詢問起東征大軍沿途佈置。聽完了劉弘基的問話,宇文仲也直皺眉頭,四下看了看,以極小的聲音回答道:“在昨夜咱們安營的地方附近,本來有一個臨時營寨。裡面屯了五百多個兵,我回來送信之時,還在那裡換過馬。可今天早上路過那裡,居然一馬平川,連木柵欄都看不見了。翻過了前面那道樑,在烏骨水的上游,還有一個堡寨,按現在速度,咱們傍晚就能到達……”

“你怎麼不早說!”沒等宇文仲把話說完,劉弘基皺着眉頭斥責。

“我,我怕說出來影響軍心!”宇文仲也知道事態不妙,小聲跟劉弘基嘀咕。

對方是宇文家的人,劉弘基即便惱怒也拿此人沒什麼辦法,看了看附近不知道長了幾萬年的森林和好像從沒有過人煙的山巒,嘆了口氣,繼續追問:“翻過前邊這道山樑,距離馬砦水旁邊的營盤還有多遠?我問的是要多長時間能走到,別跟我說最短距離!”

“翻過了前面這道樑,再沿山谷向南轉,就到了烏骨水旁。沿着河東岸走,以目前速度,兩天,最多三天,就能到馬砦水旁的虎頭山。那附近有個寨子,當地人叫它泊汋,是秦長城的起點,咱們還有一千五百兵士駐守!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易手!”宇文仲猶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回答。

“一千五百人?”劉弘基哭笑不得。在大隋軍方給出的地圖上,根本沒有泊汋這個位置。但通過李旭私下找契丹獵人問到的地圖,他知道泊汋的大致方位。此地在烏骨城下游四十里,如果高句麗人從烏骨城發兵,半天就能殺到泊汋寨下。

“當初不是全殲了烏骨城守軍麼,怎麼沒趁勢將烏骨城哪下來?”

“當初劉世龍大人主張兵貴神速,認爲烏骨城內可能還有敵軍,未必能輕易被咱們奪下來,一旦它像遼東城那樣久攻不下,反而破壞了陛下的安排。所以,咱們只奪了泊汋,以便接應大軍凱旋!”

聞聽此言,劉弘基臉色更差。九路大軍主將個個都是打過多年仗的老將軍,居然聽一個文官的指揮就不給自己留任何後路,真個是把高句麗傾國大軍都當成了泥偶了。若是自己是高句麗將領,哪裡還用接戰,派人奪了泊汋,再將馬砦水的浮橋拆掉,然後堵住大江西岸不讓隋軍回頭,不出半個月,三十萬兵馬肯定灰飛煙滅!

正焦急間,又聽到中軍附近傳來一陣喧鬧。劉弘基擔心李建成安危,趕緊扭過頭去詢問那邊發生了什麼事。片刻後,王元通捧着一把綠幽幽的東西走了過來,邊走,邊笑着獻寶:“谷芽子,我們挖到了谷芽子,那邊,地底下,到處都能挖到!”

說罷,將一捧發了黴的穀粒放在劉弘基眼前,溼漉漉的,散發着一股酸味。其中幾粒殼兒沒脫乾淨的已經長出了三寸多長的新芽,生意盎然。

“是大隋軍糧!”有人小聲嘀咕了一句,話語裡充滿了驚詫。

大夥宿營的山谷甚大,卻在半個谷底都挖到了發芽的穀物。每個埋藏點裡挖到的穀物都不多,只三、五斤而已,可成千上萬個埋藏點計算下來,此地少說也埋了三萬石軍糧。當下衆人議論紛紛,都不知道這軍糧是何人而埋。如果是隋軍輜重營被人截了,高句麗人必然將所有糧草都帶走纔對。即便倉卒間不能帶走,放火燒掉或集中埋在一處顯然也比分散了埋省力氣。何苦又挖這麼多小坑,播種一樣把糧草埋起來!

劉弘基向李建成使了個眼色,扣着宇文仲的手腕,將他拖到了樹林裡。看看距離護糧隊將士已遠,他刷地一聲拔出腰刀,惡狠狠地架在對方的脖子上,低聲質問道:“說,這是怎麼回事?大軍到底還有沒有糧草?”

“劉將軍,劉將軍,您別,別….”論武藝,宇文仲絲毫不在劉弘基之下。可看了對方那殺氣騰騰的眼神,他居然一點反抗之心都提不起來。一邊告饒,一邊結結巴巴地說道:“還,還有吧,至少,至少將官還有!”

“放屁,將軍什麼時候會沒吃的!”李府衛士錢九瓏也着了急,一腳將宇文仲踢了仰巴叉,再一腳踩到對方的胸口上,怒罵道:“到現在了你還不肯說實話,信不信?爺們兒現在就殺了你,然後掉頭回懷遠鎮去!”

“別,別”宇文仲連連擺手,也不知是求大夥別殺了他,還是求大夥別調頭西返。結巴了好半天,終於緩過一口氣來,說道:“我奉命回來求糧時,士卒們已經開始殺馬。校尉以上每天還能保證兩頓乾飯,旅率、隊正之流,就只能一干一稀了!”

“***,那還叫有糧。既然斷了頓,你家將軍不趕緊撤,還等什麼?”錢九瓏氣得一拳砸在樹上,把人腰粗的松樹砸得來回亂晃。

“九路大軍,互不統屬。監軍只是劉士龍一個人,自然什麼事情都是劉大人來拍板。況且高句麗人已經請降,大夥只好緩緩退兵,以防被人家看出軍糧匱乏,再生了反悔的念頭!”宇文仲從地上爬起身,低聲替自家主將解釋。事到如今,他也明白無法向大夥隱瞞實情了,只好竹筒倒豆子般將來龍去脈說了個清楚。

原來長途奔襲之前,按照中原作戰慣例,每位士兵都攜帶了近三石口糧。府兵們身體強健,軍中又備有馱馬,所以隨身攜帶這點輜重本來不在話下。可誰知道遼東地形複雜,大軍又找不到合適嚮導,所行之路,要麼是山地,要麼是沼澤,這麼艱難的道路上,每人三石輜重就顯得太多了。(注1)走了兩日後,就有士兵偷偷地於宿營時在營帳內挖坑,將糧食埋掉以減輕負重。各級將領認爲過了馬砦水後,大軍可以就地徵糧,所以就默許了這種行爲。結果,埋糧行動越演越烈,到了後來,幾乎每個士兵都開始主動替自己減負。

大軍渡過馬砦水後,連戰連捷,打得高句麗軍隊不敢接陣。此時,軍糧已經瀕臨告馨,宇文述將軍主張撤軍,劉士龍監軍卻因爲自己放走了高麗宰相乙支文德,怕勞師無功,回去後被當替罪羊,所以堅決不同意撤軍主張。

九位將領各有意見,誰也說服不了誰,只好聽從劉士龍安排,乘勝渡過薩水,威逼平壤,準備與來護兒將軍所部水師會合後,向對方借一些糧食。誰料三十萬大軍兵臨平壤城下時,來護兒因爲貪功貿進,已經被高句麗人擊退,根本無法再到指定地點與大軍匯合。而高句麗人此時還堅壁清野,把城外所有莊稼地全燒掉了。

聽到這,連李建成這沒打過仗的貴公子都知道隋軍前景不妙了,急得上前幾步,大聲質問道:“那還等什麼,要麼一股做氣衝進城去,要麼趕緊撤退,沿途宰殺馱馬應付!”

“本來說好了要置於死地而後生的,而高句麗這個時候又割地求和了。出征前,陛下曾經說過,一旦高句麗肯臣服,就不得再打。於是,大軍就只好接受了高元的和約,裝做糧草充足的樣子,緩緩退了回來!”宇文仲苦笑着搖頭,自己也覺得此番東征,簡直是像孩子玩泥巴般胡鬧。

“退到哪了,你回來前!”劉弘基從親兵手中扯來李旭辛苦畫就的羊皮地圖,指着上面東一道,西一道的墨線,語無倫次地追問。此刻,已經沒法再罵誰混蛋了,正如己方衆人昨日所料,三十萬東征大軍,把生存的希望全寄託在了這一萬石軍糧上。

“劉監軍先遣使報捷,然後宇文將軍就派了小的幾個回來。一路上馬不停蹄跑了六天,加上昨天和今天,整個過去了八日。按當時撤軍速度,此刻大軍應該已經渡過薩水,達到這….”宇文仲的手指在馬砦水南岸與泊汋口相對的一個無名山丘,低聲說道。

八天,沒有糧草供應的情況下大軍已經行走了八天,還得求老天保佑高句麗人講信譽肯承認那個城下之盟!劉弘基氣得兩眼發藍,恨不得把宇文仲抓起來用爛穀子噎死。但此刻顯然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護糧隊能早到達一刻,三十萬大軍就有可能多回來幾個人。況且宇文述等人裝腔作勢,徐徐撤退的做法也不能算錯。如果此舉真的能騙過高句麗人,說不定大軍還有生還的希望。

想到這,他趕緊命令親兵通知衆將士,以最快速度做飯,吃完飯後立刻趕路。從已經挖出來的穀苗上,已經有士卒猜到了遠征軍瀕臨斷糧的現實。因此,大夥也理解劉弘基的想法。半生不熟地弄了些飯填飽肚子,隨即驅趕着戰馬翻越山嶺。

這一帶已經是大梁水和烏谷水的源頭,山勢頗爲陡峭。半路上,不斷有馬匹踩空了石頭而折斷腿,衆人皆顧不得心疼。七手八腳將糧食卸到其他牲口背上,然後將受傷的戰馬從尺把寬的山路上推入深谷。聽着坐騎垂死之前的慘叫聲,每個人心裡都毛毛的,好像被推下去的就是自己。同時每個人心裡都期盼着,希望翻過這座山嶺,就能看見三十餘萬袍澤平平安安地出現在遠方的天際。一時間,大夥居然不像早晨剛出發時那般害怕,臉色雖然鐵青着,手腳的動作卻絲毫沒有落下。

衆人不顧性命賣力趕路,後半夜,大隊人馬終於成功過嶺。這一帶山巒雖然不能算高,卻一個接着一個。剛剛下得坡來,又開始攀另一道山樑。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稍微平緩些的土丘,藉着前半夜的月光,卻看見一座黑漆漆的營寨盤踞在大夥的必經之路上。

“是這裡了,咱們自己的營寨!我回來時還曾在此更換坐騎!”宇文仲高興地喊道,策馬就想往山上衝,卻被劉弘基一把扯住了繮繩,猝不及防,整個人差點兒掉下馬背來。

“你看看山寨,怎麼沒有任何火把!”劉弘基鐵青着臉,低聲提醒。

宇文仲一愣,瞬間明白了事情不妙。跳下戰馬,從腰間拔出一雙小橫刀,躡手躡腳摸了上去。

“來人,舉火把,展開大隋旌旗跟我上山,如有人進攻,立刻還擊!”劉弘基跳下馬背,大聲命令。如果此時山寨已經被高句麗人佔據,經過這小半夜的人喊馬嘶,對方早就知道隋軍靠近了,宇文仲一個人摸上去,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立刻有親兵上前,替劉弘基擎起大旗。被選爲先鋒的一百名老兵大聲吶喊着,一手舉盾,一手擎着火把,以夥爲單位分散成小股,緩緩向山坡上壓過去。出乎所有人預料,山寨當中既沒有人出來迎接友軍,也沒有人反擊,直到宇文仲的身影衝到了寨門口,也沒見到裡面出現任何動靜。

“衝進去!”劉弘基拔出腰刀,率先跳入了營壘。偌大個營壘內空蕩蕩的,地面上,被人丟棄的兵刃映着冷冷月光,照得人心底發寒。有人將火把拋入木頭和茅草搭建的臨時住所內,藉着躍起的火光,看到各種各樣的羽箭插滿了門窗和屋頂。

“這被人偷襲過,敵軍已經撤了!”宇文仲衝進去轉了半個圈,跑回來說道。

“先檢視全營,看看有什麼痕跡留下!”劉弘基低聲命令。

衆老兵答應一聲,分頭入營搜檢,大約半柱香時間後,幾個夥長陸續回來報告,都說此地已經成爲一所空營,非但沒有任何士兵駐守,連屍體都不曾找到一個。

“先安排大夥入營,注意不要喝這裡的井水。待會兒派人四下搜索,看附近有山泉沒有!”劉弘基雖然心中生疑,卻依然命令大夥入營修整。如果有敵軍出現在附近,護糧隊必須先恢復體力。否則,非但糧草運不上前線,自己一方還有被人全殲的危險。

這所被人廢棄的營盤雖然簡陋了些,總也好過了在山谷中露宿。急行軍一整天,士卒們早已精疲力竭,聽到將令,立刻依次入營,倒下去就是成片的鼾聲。劉弘基、李建成、李旭等幾個主要將領也累得筋酸骨軟,卻不敢睡,安排好了當值人手並四下派出老兵探索附近動向後,大夥聚到一間相對僻靜的房子內,低聲商討起明天的計劃來。

“看情況,高句麗人已經開始反擊!”錢九瓏第一個站出來,拋出了衆人始終不願意面對,卻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話題。

“如果這個山寨附近的高句麗人都開始反擊了的話,恐怕泊汋寨也未必能保得住!”李建成看了一眼雙目血赤的宇文仲,以極低的聲音說道。

在被人包圍的情況下,一千五百士兵很難在木製的寨牆後堅守兩天。高句麗人既然打定了將遠征軍困死的主意,泊汋寨他們勢在必得。照此推斷,運糧隊即便趕過去,也定然無法將軍糧交到宇文述的手上。

是繼續前進還是果斷後退,答案是明擺着的。但衆人誰都不願先開口說,無論誰先提出一個退字來,三十萬大軍的性命就等於被他親手捨棄掉。雖然這一點點軍糧即便平安送到馬砦水邊,恐怕東征軍也沒機會吃到其中一粒米。

沒等大夥得出結論,宇文仲“撲通”一聲跪倒在了地上,一言不發,對着衆人,“咚、咚、咚”不斷叩頭。那營房中地面甚爲堅硬,才幾下,他的額頭已經碰出了鮮血。劉弘基和李建成見此,收兵西向的話更是說不出口了。伸手去攙宇文仲站起,對方的膝蓋卻如同生了根般,死死地長在了地面上。

雙方正在拉拉扯扯,僵持不下時,忽然,房間木門“乒”地一聲被人踢開。旅率李良一頭撞進,不知道是因爲吃驚還是憤怒,軍禮也顧不上行,手指窗外,臉色慘白,嘴脣上下顫抖,半晌才哆嗦着吐出了幾個字。

“人,人,人頭,快,快去!”說完,他一張嘴,眼淚、鼻涕和下午吃進肚子裡的乾糧同時滾落。

衆人見李良驚成這樣,知道外邊肯定出了什麼大事。拉起他的手,快步走向院子。吐出一口晚飯的李良抹了抹臉上的污漬,終於緩過一口氣,號哭着罵道:“山後,山後河邊,天殺的高句麗雜種,他們不是人,不是人!”

“別哭,軍心爲重。發生了什麼事情,帶我等去看!”劉弘基低喝一聲,制止李良的哭泣。

後者經人提醒,猛然想起這是在軍營中,其中一大半是血都沒見過的新兵,咬牙止住了悲聲,拉起劉弘基手腕,向外就扯。關鍵時刻,衆人也顧不上責怪他失禮,跟在他身後,跌跌撞撞走下山坡。遠遠地先聽見了水流聲,接着,便聞到了一股撲鼻的惡臭。

“舉火!”劉弘基心知不妙,站定身體,大聲命令。

幾個尾隨而來的李府侍衛同時將火把向前伸去,藉着跳躍的火光,大夥看見一個偌大的佛塔,從塔基到塔頂爬滿了蒼蠅和蛆蟲。乍見火光,蒼蠅受驚,烏雲般騰起,瞬間露出了佛塔本身的材質。

是人頭,數百個堆在一起的人頭。每顆人頭上,都瞪着一雙圓睜的眼睛。

第七章 盛世(三)第四章 醉鄉(四)第一章 羽化(五)第二章 出仕(一)第五章 無名(七)第五章 歸途(七)第一章 擊鼓(一)第二章 背棄(八)第三章 曠野(六)第三章 爭雄(一)第三章 浮沉(五)第四章 干城(六)第一章 羽化(四)第一章 大賊(五)第二章 虎雛(三)第一章 羽化(二)第六章 持槊(二)第一章 出柙(二)第五章 無名(七)第四章 國殤(八)第八章 疊唱(三)第四章 補天(五)第二章 壯士(四)第五章 獵鹿(六)第二章 壯士(四)第三章 烽火(三)第四章 補天(五)第五章 獵鹿(四)第二章 背棄(五)第四章 取捨(四)第四章 取捨(三)第七章 盛世(七)第四章 故人(四)第四章 醉鄉(三)第五章 歸途(一)第一章 羽化(一)第二章 出仕(六)第七章 盛世(九)第三章 曠野(三)第四章 醉鄉(四)第四章 國殤(五)第二章 展翼(五)第三章 無衣(六)第一章 出柙(六)第五章 諾言(二)第四章 干城(六)第六章 錦瑟(六)第七章 盛世(十三)第四章 取捨(二)第五章 無家(四)第二章 展翼(八)第四章 取捨(六)第三章 扶搖(八)第五章 無家(二)尾聲 一(正劇版)第一章 雷霆(七)第二章 虎雛(一)第二章 出仕(二)第四章 變徵(七)第四章 變徵(三)第二章 展翼(七)第四章 變徵(八)第二章 背棄(八)第四章 補天(五)第四章 國殤(七)第五章 獵鹿(四)第一章 大賊(六)第二章 虎雛(六)第四章 醉鄉(二)第五章 無家(二)第二章 吳鉤(一)第四章 取捨(三)第四章 補天(二)第四章 國殤(五)第四章 取捨(二)第二章 出塞(三)第三章 爭雄(三)第七章 盛世(十二)第五章 歸途(二)第四章 變徵(六)第一章 羽化(三)第六章 錦瑟(六)第四章 故人(一)第六章 錦瑟(四)第三章 何草(二)第六章 錦瑟(二)第四章 故人(二)第三章 浮沉(八)第三章 扶搖(二)第三章 無衣(五)第二章 出仕(二)第一章 擊鼓(三)第四章 醉鄉(一)第一章 出柙(二)第三章 烽火(三)第三章 何草(三)第六章 持槊(九)第一章 出柙(六)第二章 展翼(八)第七章 盛世(十)
第七章 盛世(三)第四章 醉鄉(四)第一章 羽化(五)第二章 出仕(一)第五章 無名(七)第五章 歸途(七)第一章 擊鼓(一)第二章 背棄(八)第三章 曠野(六)第三章 爭雄(一)第三章 浮沉(五)第四章 干城(六)第一章 羽化(四)第一章 大賊(五)第二章 虎雛(三)第一章 羽化(二)第六章 持槊(二)第一章 出柙(二)第五章 無名(七)第四章 國殤(八)第八章 疊唱(三)第四章 補天(五)第二章 壯士(四)第五章 獵鹿(六)第二章 壯士(四)第三章 烽火(三)第四章 補天(五)第五章 獵鹿(四)第二章 背棄(五)第四章 取捨(四)第四章 取捨(三)第七章 盛世(七)第四章 故人(四)第四章 醉鄉(三)第五章 歸途(一)第一章 羽化(一)第二章 出仕(六)第七章 盛世(九)第三章 曠野(三)第四章 醉鄉(四)第四章 國殤(五)第二章 展翼(五)第三章 無衣(六)第一章 出柙(六)第五章 諾言(二)第四章 干城(六)第六章 錦瑟(六)第七章 盛世(十三)第四章 取捨(二)第五章 無家(四)第二章 展翼(八)第四章 取捨(六)第三章 扶搖(八)第五章 無家(二)尾聲 一(正劇版)第一章 雷霆(七)第二章 虎雛(一)第二章 出仕(二)第四章 變徵(七)第四章 變徵(三)第二章 展翼(七)第四章 變徵(八)第二章 背棄(八)第四章 補天(五)第四章 國殤(七)第五章 獵鹿(四)第一章 大賊(六)第二章 虎雛(六)第四章 醉鄉(二)第五章 無家(二)第二章 吳鉤(一)第四章 取捨(三)第四章 補天(二)第四章 國殤(五)第四章 取捨(二)第二章 出塞(三)第三章 爭雄(三)第七章 盛世(十二)第五章 歸途(二)第四章 變徵(六)第一章 羽化(三)第六章 錦瑟(六)第四章 故人(一)第六章 錦瑟(四)第三章 何草(二)第六章 錦瑟(二)第四章 故人(二)第三章 浮沉(八)第三章 扶搖(二)第三章 無衣(五)第二章 出仕(二)第一章 擊鼓(三)第四章 醉鄉(一)第一章 出柙(二)第三章 烽火(三)第三章 何草(三)第六章 持槊(九)第一章 出柙(六)第二章 展翼(八)第七章 盛世(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