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沒人投月票了。
“上有所好,下有所託。”滕青的一雙眸子中投出些許的精明,“不管太爺是爲什麼注意到咱們給他立的長生牌位,咱們可以肯定兩點,第一太爺對這件事不排斥,第二這事對太爺是有好處的,咱們可以在這上面做做文章。”
滕向東追問道:“做什麼文章?”
滕青含笑道:“爹,你這兩天不是一直在拜訪寧清縣的士紳、耆宿嗎?不如在與他們會面的時候,往這上面引一引。
太爺剛到任時間不長,就快速地平定了寧清縣的三大患,讓寧清縣的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就衝這一點,讓寧清縣的老百姓給太爺立長生牌位,就不過分。
何況,太爺還要採取那麼多老百姓有利的措施,只要這些措施一一得到落實,以後寧清縣必定是卻旱澇保收,五穀豐登,家家富足。有這麼好的日子在前頭,那就更應該給太爺立長生牌位了。”
滕向東連連點頭。
滕青繼續說道:“給太爺立的長生牌位越多,太爺的官聲、名聲就越好,那麼太爺就可以做更大的官,能夠庇護更多的百姓。”
滕向東等滕青說完,呵呵一笑。“青兒,聽你這麼一分析,確實是這麼個道理,我確實得給寧清縣的士紳、耆宿們提個醒了,不但要讓他們給太爺樹立長生牌位,還要讓他們出資給太爺修廟。太爺是難得的好官,能官,清官,還是在世的活神仙,不給他修廟,簡直天理不容啊。”
滕向東不知道他們一家三口的分析,確實有那麼一點切中了秦之初的想法,秦之初雖然到現在都還沒有搞清楚昊天金闕究竟有什麼大的作用,但他可以肯定昊天金闕一定有用,那麼長生牌位自然是越多越好了。這對他將來的修煉,說不定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秦之初不知道他在祠堂中的那番暗示,滕向東是否能夠琢磨出來,琢磨出來是最好的了,如果琢磨不出來,只好日後找機會,再給他暗示一下,直到滕向東領悟爲止。
回到縣衙,秦之初又找到關志文,說自己有要緊事要做,讓關志文通知下去,除非是天塌了,否則不要到後院去找自己。
回到後院,秦之初把服侍他的兩個男僕打發去看守儀門,讓他們阻止任何人接近。之後,秦之初這才從一個儲物袋中,把煉丹爐還有不少煉丹所用的器具拿了出來。
這個煉丹爐還是秦之初在登州買的,自從買回來之後,就從來沒有用過,也不知道好使不好使。
煉丹的時候,要用火,竹屋裡面不是木頭就是竹子,在竹屋裡面煉丹肯定不行,秦之初只能選擇在竹屋外面的空地上煉丹。好在,如今縣衙時刻被北斗七星陣保護着,也不怕遇到什麼意外,寧清縣是個小地方,遇到意外的可能性也不高。
秦之初第一次煉丹,爲了保險起見,什麼事情都是親自動手,他先用一杆精準到了“錢”的秤,按照《穹上丹經》上的藥方所說的份量,把所有的藥草都稱量了出來,將它們混合在一起,用研鉢磨碎,加入清水,充分地攪拌均勻,然後把這種混合了所有藥物的藥汁倒入到了煉丹爐之中。
這是一種比較初級的煉丹方法,要是好的煉丹爐就用不着這麼麻煩的,只是那些好的煉丹爐幾乎是不可能在外面買到的,就算是偶爾碰到一次,估計也是天價,秦之初現在不可能買得起。
之後,秦之初找了幾塊下品晶石,鑲嵌在了煉丹爐的爐壁上,在煉丹的過程中,還需要這些下品晶石爲丹藥提供更多的靈氣,這樣煉製出來的丹藥,品質將會更好。
用什麼屬性的晶石,是很有講究的一件事,一般的煉丹師爲了保證不出叉子,都不太願意往爐壁上鑲嵌晶石。不過這點對秦之初來講,不用去考慮,《穹上丹經》上說的很清楚,只要照着做就行了。
一切準備就緒,秦之初點燃了爐火,然後按照着《穹上丹經》所講述的步驟,開始煉丹。
不得不說,煉丹是一個極其考驗人的過程,不僅僅耗費的時間長,而且還考驗煉丹者的耐心、細心、精心等多個方面的素質。
秦之初守在煉丹爐旁邊,爲了保證火勢的均勻穩定,他把青鋒劍放了出來,把柴火削成一個又一個小段,根據火勢的變化,不斷地增減着柴火。
一轉眼,一個多時辰過去,煉丹爐中逐漸地開始往外飄蕩着藥香,這是藥汁經過提煉之後,開始凝聚爲丹藥的預兆。
可還沒等秦之初高興起來,藥香中突然多出一股糊味來,他一開始還沒有在意,但是很快糊味就越來越大,他連忙把煉丹爐下面的柴火撥拉開,等到爐子冷卻之後,打開煉丹爐一看,裡面的藥汁早就變成了一團黒糊。
秦之初無奈,只要把煉丹爐清洗乾淨,又準備了一份藥材,研磨,調和藥汁,倒入煉丹爐,生火,之後又一次枯燥的煉丹開始了。
就這樣,秦之初不斷地比照着《穹上丹經》的記載,總結着自己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經驗,一次又一次地開爐煉丹,在一連失敗了十幾次之後,終於煉製成功了第一爐丹藥。
在丹成的那一刻,濃烈的丹香瀰漫開來,讓秦之初生出心神俱醉的感覺來。他連忙把煉丹爐下面的爐火移走,用一大塊厚布疊在煉丹爐的爐蓋上,把爐蓋打開,只見煉丹爐的爐膛中,有一枚圓潤的散發着珍珠一般色澤的粉色丹藥,這枚丹藥大概有一枚花生米大小,十分的誘人。
秦之初用一個玉質的夾子,把那枚丹藥取了出來,放在了早就準備好的玉盒之中。這樣可以保證丹藥的藥香長久不散,藥力可以凝聚更長的時間。
丹藥是練成了,但是不知道藥效如何。秦之初努力地把他煉成的這枚丹藥的形狀、大小、色彩、藥香的濃烈程度等等多個指標,跟《穹上丹經》中的記載做着對比,最後確定他煉製的這枚丹藥,只能說是同一種丹藥中的中品偏下的丹。
不過不管怎麼樣,總算是成功地煉製出來了一枚。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驗,秦之初信心暴漲,又開始煉製下一爐的丹藥。
然而這注定就是一個失敗——再嘗試——再失敗的過程,只有偶爾那麼一次,才能成功的煉製出來丹藥。
這個過程一直持續了半個多月,差不多二十天的時間,秦之初一共煉了一百六十三爐丹藥,最後只成功了十八爐,也就是隻煉製出來十八枚丹藥,平均下來,不到十爐就能成功一次。
說來,秦之初也感覺到隨着他煉丹次數的增多,似乎每兩次成功煉丹的間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說不定他一直這樣堅持煉下去,說不定可以達到每一爐都成功的地步。
只是這注定在眼下這個階段是實現不了得了,秦之初從丹霞山搞來的那三種靈藥已經全都用完了,他想煉也無藥可煉了。
秦之初趁着在等煉丹爐冷卻的時間,把十八枚丹藥清點了一番,比照着《穹上丹經》的標準,一共有下品丹五枚,中品丹十二枚,上品丹兩枚,其中兩枚上品丹中只有一枚是無容置疑的上品丹,另外一枚,說是中品頂級也是勉強可以的。
對《穹上丹經》,秦之初是相信的,但是覺得還是要親眼見證一下這種丹藥的藥效,纔好確定如何給這種丹藥定價。他還指望着用這種丹藥換回來大筆的銀子呢。
秦之初把東西清理了一下,讓那兩個男僕給他弄來一大桶熱水,舒舒服服地洗了一個澡,換上乾淨的衣服,到了縣衙的前院。
聽說秦之初出關了,關志文、龔秀珍、演寧等人全都過來見他,奚一鬆帶着團練在外面剿匪,關東神丐在外探聽情報,想來也來不了。
演寧搓着手,兩眼放着光,“太爺,您這半個多月一直在後衙煉什麼仙丹呢?那味道實在是好的沒話說,光聞着那藥香,我就能喝下一斤酒去。”
秦之初呵呵一笑,“你不是說了嗎?當然是仙丹了。具體是什麼仙丹,且容本公賣個關子,等兩天你們就知道了。這幾天,縣衙沒什麼事吧?”
衆人一起看向了關志文,關志文雖然只是刑房典吏,但是誰都知道秦之初實際上是把整個寧清縣的縣衙交給他代爲署理的,在這種場合,自然得讓關志文來彙報了。
“東翁,目前全縣的事務一切進展的都很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市場繁榮,剿匪進展順利,各項工程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只是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咱們的銀子不多了,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大概還能維持二個月左右。”關志文彙報道。
“銀子的事情,你們不用擔心,很快就有會大量的銀子入賬了。關兄,第二個問題是什麼?”秦之初不是很在意地問道。
關志文面顯憂色,“東翁,這第二個問題請允許我私下裡向你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