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

“這樣的事情,殿下今後都會遇見,所以殿下,這是你的一場考試。”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頭大。

讓朱厚煌出兵打仗,他向來沒有這麼沒底,但是現在朱厚煌覺得沒底的很。

對於這些文臣,朱厚煌很矛盾。

首先,他要的是人才,不是奴才。

對於那些對自己唯命是從,連絲毫主見都沒有的人,朱厚煌並不是多看中,他一般對每一個文官都給尊嚴的對待。

但是卻沒有想到他們會起來反對他。

讓朱厚煌心中很是氣惱。

如何能不氣惱,但是氣惱歸氣惱,朱厚煌還不能重處,首先,如果這些真的是因爲公心言事,朱厚煌進行處罰的話,今後誰還敢上書啊。

第二,人才缺口,從來是東雍的大問題。

朱厚煌從正德年間進行東雍吏試之後,幾乎上每年都有一次,沒有中斷過,招納的人才從來不少。

而整個長史府更是整個東雍人才的精華所在,甚至是東雍人才的儲備庫,朱厚煌如果打下某地,立即從長史府調人便是了。

隨後處罰過重,朱厚煌沒有人替補上。

朱厚煌默默想到。首先將這一件事情壓下去,然後再探明他們到底是什麼心思?

回答雍王府之後,朱厚煌立即得到了喜訊,原來星城主體工程已經完工了。

朱厚煌立即決定,用一件大事將這一件事情壓下去,那麼遷都卻是太合適不過了。

朱厚煌立即宣佈,即日起開始遷都,要在半年之內,將都城遷到星城,正旦在星城進行朝會。

遷都,並不是一件小事情,宣佈遷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正正做起來,卻是千頭萬緒。

首先,那些部門遷過去,那些部門不用遷過去,這都要商議,那些人過去,那些人不用過去,等等。

這些都要吵。

在所有人都在爲遷都的事情準備的時候,朱厚煌秘密召集了一個人入大員,這個人就是王九川。

朱厚煌秘密召見王九川,說道:“九川,你知道孤爲什麼萬里迢迢的將你召過來嗎?”

王九川說道:“臣不敢揣摩殿下之意。”

說實在王九川都有一點不想走了。

呂宋正在熱火朝天的種甘蔗,大量的土人都被擄爲奴隸,大片的原始森林變成了甘蔗田,一個個定居點開闢出來,王九川還帶着府兵,與南方的回回幹了好幾架,就是爲地方的劃分。

王九川覺得,過不了多少時間,呂宋就能當一府來用。

朱厚煌問道:“以你當不當向少府徵稅?”

少府徵稅絕不僅僅是徵稅,很可能是一系列限制措施的開始,許鬆還沒有想明白,因爲許松本質上是一個商人,而不是官員。

朱厚煌乘着這一段時間想明白了。

令他想明白的不是別的,就是大明制度,一對照大明制度,這些人的心思,朱厚煌也猜到了幾分,比如,少府的鹽場也可以設鹽運使,少府的鐵場,也可以劃到工部裡來,等等。

長史府有的是部門將少府給分割乾淨,一點也不剩。

朱厚煌如過任長史府做下去,長史府真幹做到這一點。

朱厚煌就用這個問題來試探王九川的傾向。

王九川沉吟了一會兒,其實就衝突來說,王九川所在呂宋是與少府衝突最多的地方之一,首先呂宋種植甘蔗是朱厚煌確定下來的政策。

但是甘蔗不經過少府的作坊榨糖,根本就沒有其他用處,所以呂宋大量的甘蔗都進入了少府,然後運到了西方,換了大把大把的錢,是東雍僅次於香料的進項。

但少府大賺,並不以爲這呂宋都大賺錢,恰恰相反,呂宋的財力有限的很。

王九川能拿到手中的不過是幾個田稅而已,更不要呂宋不比東雍,東雍是以朱厚煌的鐵腕整頓過,一切從新開始,幾乎沒有什麼隱田,但是呂宋卻是有很多權貴的甘蔗園,而且都是朱厚煌特別賞賜功臣給的。

這樣一來,王九川很多事情都特別難辦。必須財富被少府,與這些勳貴得了,呂宋政府都得到了少了。

對一直種甘蔗的王九川來說,就有一點不公平了。

王九川斟酌一下詞語說道:“殿下少府乃東雍支柱,對殿下開闢東雍立下過汗馬功勞,只是東雍財政依賴少府卻不是長策,因爲少府畢竟是殿下的內庫,東雍不能離開殿下內庫就不能轉了,必須內外分明,這纔是殿下建制度之道,如今少府勢大,壓制地方財政,殿下不做長久打算,僅僅看到了少府之財?殿下之英明神武,必然能看到這一點,還請殿下平衡兩者。令羣臣心安。”

朱厚煌心中點頭,他的確有整頓少府的想法,畢竟少府不能將所有買賣都做了,他也不要都做了,一個健康的東雍財政,要比一個少府重要的多,朱厚煌當然該如何取捨。

但是平衡沒有問題,誰要想分割少府,朱厚煌必然讓他知道,東雍之主的厲害。

朱厚煌口中卻說道:“怎麼說羣臣現在心中不安了,他們心中不安是不是因爲這個?”

朱厚煌將一疊奏摺推了過去,讓王九川看。

王九川翻看了幾本頓時額頭微微見汗,偷眼看朱厚煌,不知道朱厚煌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這些奏摺是什麼啊?

是彈劾的奏摺。

朱厚煌發覺,他沒有在東雍設言官體系,但是文官似乎個個覺得自己是言官是的。將些說少府管是貪污的事情,一大把一大把的到處都是。

少府有沒有貪污。

一定是有的,朱厚煌不用看就知道,少府之中,如果沒有了貪污,那纔是奇了怪的事情。畢竟這麼大筆的銀錢,那如果還乾乾淨淨的。朱厚煌覺得要麼所有人一起給他做假賬,要麼這世界上真的出聖人了。

但少府重要性讓朱厚煌一直沒有動,無他,少府一直支撐東雍財政,一旦因爲反貪受到的阻礙,東雍的經濟就會出問題。

但是朱厚煌安安靜靜的待在家裡,發現,錢還真是能攢出來的。

朱厚煌現在覺得,即便是少府混亂一陣子,東雍結餘也能支持一段時間。所以他決定清查一下。

當然清查的並不只是少府,也少不了長史府。

畢竟少府不乾淨,長史府就乾淨了。

東雍缺少監察部門,朱厚煌也是知道,主要之前人少,沒有必要,最開始幾個月,連個人的餉銀都未必能發下去,朱厚煌監督也沒有什麼用處。

但是現在東雍體系完整,麻雀雖小,五臟具全,是時候開始完善監察機構了。

朱厚煌原本想從吳鳳儀的體系之中找一些人,後來放棄了。

一來覺得,情報機關權力太大,並不是一件好事,二來,吳鳳儀出自錦衣衛,在文官看來是異類,名聲不好。文官們似乎覺得錦衣衛是壞人,錦衣衛抓的人都是好人了。

所以朱厚煌決定不讓吳鳳儀摻和進去。

那麼這個監察機關交給誰啊?

首先,這個人必然要有中立的態度,而且必須要有能力。還有一點有自己能夠信任。

這樣一來,王九川就被朱厚煌注意到了。

王九川東雍吏試出來的人才,也與朱厚煌有舊。這樣來彼此也能信任。

二來,王九川是南洋人,但是不管少府,還是長史府都是大明人士居多。真正的南洋人還都是下僚,沒有升上來的。

朱厚煌剛剛也問過了,王九川的意見還算過的去,不會因爲反貪而損害了東雍的利益。

朱厚煌決定這個監察御史就是他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
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