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

南征的準備並不費太多的力氣,從東雍,到呂宋,再到宿務,然後蘇祿,渤泥。除卻渤泥的態度未定,其餘的地方都已經安排好的補給,所以一路上期輕車熟路,朱厚煌也無須多做準備。

朱厚煌臨行之前,還是從福建普陀島上請來一位高僧。

其實說請又一點客氣,時間緊任務重。請的手法,未免簡單粗暴了一點。

朱厚煌帶着東雍艦隊本部,乃至於一些運輸船,一併南下,浩浩蕩蕩的數十隻船的大船隊,在南洋也是相當之罕見的。在宿務匯合魏瑞舟的船隊之中,規模更是擴大一倍,一路南下,等船隊到了蘇祿的時候。

消息已經豐傳南洋了。

渤泥國王幾乎要瘋了。

渤泥國王坐立不安,第一時間派出使者請罪。但是派出使者請罪之後,還是覺得不合適,沒有適當的行爲,單單是上嘴皮與下嘴皮一碰的請罪,未免有一點太兒戲了。

渤泥國王一咬牙,將渤泥太子叫來了,道:“軒兒,你不是想爲張家報仇嗎?這一件事情就交給你來做了。”

渤泥太子看這父親焦急的樣子,心中冷笑一聲,說道:“孩兒定然取大毛拉人頭來見。”

渤泥太子覺得自己父親的形象在自己心中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摔成粉碎。

不得不說,在每一個兒子的心中,自己父親的形象都是相當之高大的。但是渤泥王在張家之變之中的所做所爲,讓渤泥太子深深的看不起。

簡直是鼠尾兩端。

不過,渤泥國王怎麼說也自己的父親。渤泥太子更恨大毛拉。

回回教在南洋的崛起,自然會引起了南洋傳統貴族的衰落,就在渤泥以南,爪哇一帶,在幾十年前,就有一場大變,幾個回回教國家,成功的將宗主國給肢解。

這就是這一場戰爭之後,渤泥國王對回回教另眼相看。但是回回教大勢以成。不敢下重手,又不能下輕手,這樣不上不下的相當的糾結。

今天看似是張家之事的餘波,其實不過是幾十年來王權與教權的矛盾在朱厚煌的施壓之下的總爆發。

渤泥太子立即整頓王宮侍衛,在城中糾結了數千人。

不要小看這數千人,因爲整個古晉也不過是大明的一個縣城而已,甚至還比不上江南的一些大縣城。

而整個渤泥王能控制的也就是古晉附近的領土,其餘的領地名義上是渤泥領地,不過是下面大部落的領地。渤泥王隨時能動用的兵力也就這些。

當然了,如果大規模徵發。也能弄出很多兵力。比如當初佛郎機人與滿刺加作戰的時候,滿刺加據說徵召了十來萬士卒,但是在佛郎機人千餘兵力的進攻之下,潰不成軍。

所以,渤泥太子徵召的五千士卒,已經是渤泥的根本,骨幹了。

只是古晉城是一個小地方,而宗教更是無孔不入的。渤泥太子這邊還沒有將軍隊整頓出來,那邊回回教就知道了消息。

大毛拉冷笑道:“我正不知道怎麼向雍王交代,渤泥王就送上人頭。”

他立即徵召教徒,向皇宮出發。

正因爲古晉太小了,大毛拉這邊出動了。渤泥太子立即就知道了。

渤泥太子沒有立即出兵,而是立即派人出動,將剛剛無故外出的士兵軍官全部抓了起來,二話不少,斬首示衆。

這些都是在軍中傳播回回教的骨幹。

渤泥太子登上高臺說道:“你們都是渤泥王室的忠臣,從祖上就是王室最忠誠的臣子。”

地方越小的地方就越封閉。

渤泥國就是這樣的,作爲渤泥王室最信任的軍隊,自然是要放在自己人的手中,才能信的過。

但是怎麼樣纔算信的過。在高門大戶都有很多比較信任的家生子,在南洋也是一樣。能被渤泥王信任的人,大多也都是祖上好幾輩都是渤泥的臣子。

渤泥太子說道:“你們與王室命脈相連。今日王室到了生死存亡之秋,不誅殺邪教,今日就是我渤泥王室的死期。你們說,該怎麼辦?”

“殺了他,殺了他。”

不知道誰第一聲喊出,隨即下面的高喊的聲音不斷。

渤泥太子命令開宮門,率領着士卒如水銀瀉地一衝出了宮門。

古晉小城,本就沒有那麼多主幹道,最重要的主幹道也就是王宮前面這一條大道。渤泥太子領着士兵衝了出來的時候。

正好撞上衝過來的回回教徒。

雙方撞在一起,還沒有怎麼答話,就開始廝殺在一起了。

只是雙方的戰鬥力簡直是半斤八兩。

渤泥本就不是什麼軍事上的強國,對他的軍隊也不用想什麼隊形,想什麼陣法,簡直是一窩蜂的衝上去,與回回的教徒的戰鬥力也算是相得益彰了。

雙方一接觸,戰線就瘋狂的蔓延。

慢慢的渤泥太子,就發現他控制不住手下的軍隊了,整個古晉城除卻王宮與回回廟之外,已經滿城烽火了。

當軍隊失去紀律的時候,就會轉變成爲暴徒。

而渤泥軍隊本就沒有什麼軍紀可言,在古晉城一開打,就稀里嘩啦,被古晉城之中的道路分割成一塊一塊的,渤泥太子自己對自己的軍隊失去了控制。

沒有了約束,連僅存的紀律也失去了約束。

而回回教這邊。

回回的武力本就是教徒,他們並不是軍隊,他們是一教徒的方式將這些人組織起來的,所以他們本身就是暴徒,他不僅僅與渤泥軍隊廝殺。還對渤泥城中的非教徒下手。而他們下手,自然有反抗的人。所以戰火迅速蔓延開來。

本來是王權與教權的戰鬥,迅速墮落成了暴徒的狂歡。

渤泥王與大毛拉在打着精明的算盤的時候,都忘記了一件事情,忘記估計他們自己的軍事水平。當戰火迅速蔓延全城的時候,他們只做的只是等待。

渤泥太子還想做最後的努力,他心中暗道:“擒賊先擒王。如果我能將這座回回大廟一把火給燒掉。那麼回回教徒,必然軍心潰散。”

渤泥太子說做就做,將自己能控制的最後數百人的軍隊,孤注一擲的投入了對回回廟的衝鋒。

不過,回回教面前,也不會少忠心護教的人。

這些人也並不分老弱還是青壯,他們都擁擠在渤泥太子衝向回回廟的道路之上。這裡的廝殺雖然看起來,好像是打羣架一樣,沒有一點章法,但是最爲慘烈不過了。

說實在,這個時候渤泥太子都有些承受不住了,在這裡人命不過是一張紙而已,渤泥太子已經數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死在自己的面前。只是他每當他想退卻的時候,就立即提醒自己,如果不殺死他們,自己就要死。

他很明白,大明既然如此興師動衆南下,渤泥國就必須給出一個交代。至於這個交代到底是誰,就是另一回事了。

渤泥太子要做就是,要這個交代並不是自己。

大毛拉這個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大毛拉的本職是給人講經說道,後來他開始與渤泥國王勾心鬥角。但是他從來學習過怎麼作戰。他甚至連渤泥太子都不如。

渤泥太子雖然不懂得怎作戰,但是也常常打獵,教訓過那些不服從渤泥王的部落,嚴格上來說,今日之戰,並不是渤泥太子的初陣。但是今日一戰卻是大毛拉的初陣。

當戰局失去控制之後,他所能做的,就是將那些忠實的教徒都叫來保護回回廟,保護自己。而他自己卻在瘋狂的祈禱,祈禱他們的神能保佑他們。

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章 侍衛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十七章 練兵2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
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章 侍衛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十七章 練兵2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