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

一場朝會不歡而散。

這一件事情僅僅是開始。隨即嘉靖下旨追封興獻王爲興獻皇帝。並稱興獻皇帝爲皇考,稱弘治孝宗皇帝爲皇伯父。

楊廷和二話不說,就封還聖旨。

楊廷和封還聖旨之後,,立即命令僕人回家收拾東西,楊廷和也將楊慎叫過來,說道:“慎兒,我沒有想到,當今對我的恨意如此之深。”

楊廷和不用將事情告訴楊慎,楊慎也就知道了。

畢竟楊慎翰林院出身,消息再靈通不過了。

他明白,如果楊廷和沒有說辭職的事情,楊廷和派系還能支撐楊廷和,但是楊廷和已經決定走人,只差手續的時候,楊廷和身後的人,立即開始分化了。

各大頭頭都在爲楊廷和走後的首輔之位努力的。他們雖然還尊楊廷和爲首領,但是心中的小九九,打得很響。

本來嘉靖的權威在四年之間已經樹立起來了,楊廷和要走,下一任內閣首輔,絕對不能不考慮嘉靖的意見。

所以想做內閣首輔的人,都會留上兩三分力氣。

這個時候楊廷和是最虛弱的時候。

“父親,還是趕快上辭表吧。”楊慎說道:“君心如此,父親還留戀什麼啊?”

“不是我留戀什麼,而是陛下絕對不還放過我的。”楊廷和說道:“慎兒,你辭官回鄉吧,我楊家終當今之世,不要再出仕了。”

楊慎萬萬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情況。楊慎是一個內心極其驕傲的人,他雖然知道父親當過能首輔,兒子再想內閣首輔,不,即便是普通閣臣,都會很困難的。

但是楊慎相信自己,他有生之內,絕對會坐到那個位置上的。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會因爲今日之事,斷絕仕途。

讓他在鄉下,碌碌無爲一生,楊慎絕對做不到。

楊慎問道:“父親,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楊廷和說道:“辦法?”

楊廷和話還沒有說完,就聽外面說道:“閣老,黃公公來了。”

楊廷和讓楊慎躲在屏風後面,黃錦大步走了進來,好像是螃蟹一樣,橫行霸道。說道:“楊閣老,陛下讓咱家傳一封手詔,還請楊閣老看上一看。”

楊廷和接過一看,與上一封聖旨一個字也不差。楊廷和匆匆寫了封還的條-子夾在裡面,遞給黃錦說道:“請黃公公轉交給陛下。”

黃錦打開一看,他猜到楊廷和會這樣做,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如此乾脆。

黃錦“啪”的一聲合上奏摺說道:“楊先生風骨,咱家還是很佩服的,不過有些東西,還是要想清楚之後,再寫啊。”

楊廷和說道:“我已經想清楚了。”

“陛下的意思,楊閣老還不明白,閣老想平平安安回家,將你們楊家還是官宦世界,就這樣做,不過不想----”黃錦冷哼一聲。

黃錦是特地來看楊廷和的。

當初嘉靖剛剛登基的時候,宮內宮外可以信任的也不過三五個人而已,就是黃錦,與陸炳幾人。

那個時候嘉靖眉頭睡覺枕頭都放着一柄長劍,唯恐半夜起來,楊廷和要來行廢立之事了。

畢竟正德的下場在哪裡放着的,嘉靖可不敢掉以輕心。

這種恐懼,黃錦現在還記得,他今個過來,就是爲了出一口惡氣。

“祖宗家法,宦官不得干政,你不明白,這裡是內閣重地,豈是你這個閹人能夠來的嗎?”

楊廷和聲色俱厲,一頓訓斥好似雷霆。

黃錦立即連滾帶爬的離開了,他離開之後,忽然想到,楊廷和已經是兔子尾巴長不了了,我怕他幹什麼啊?

黃錦很想回去臭罵楊廷和一頓。

但有一種都東西,叫做積威,即便楊廷和到了這個地步,黃錦也不敢輕易冒犯楊廷和。

“怎麼樣?”嘉靖一身道袍,手中有一根拂塵,輕輕一甩,好像是神仙中人,盤膝坐在一個幾乎等人高的大丹爐前面。沒有睜開眼睛。

“皇爺。那老兒不識時務。”黃錦說道:“依舊將皇爺的聖旨封還了回來。”

嘉靖猛地睜開了眼睛,輕輕一笑,說道:“有的人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去再給他寫一封,如果他準了,朕就放他一馬。”

黃錦說道:“是。”、

當黃錦走後,嘉靖愣愣的站了一會兒,說道:“給陸炳傳話,可以開始了。

第三次封還詔書的時候,楊廷和依舊做好了所謂準備,他已經讓楊慎先出城,如果真有了問題,也不要被牽連受死。入侵問題不大,只是罷官的話,就來接家眷回鄉。

第二日早朝的時候,剛剛一上朝,就一本又一本奏摺送上案頭。

“臣有本,彈劾內閣首輔楊廷和,十大罪。”

“臣有本,彈劾內閣首輔楊廷和,結黨營私,霍亂朝綱,----”

“臣有本,彈劾內閣首輔楊廷和,授受藩王賄賂,在前朝收過寧王的,在當今收過雍王的。”

似乎一夜之間,對於楊廷和的彈劾,成了時髦之事。僅僅是彈劾楊廷和本人的奏摺就已經丟滿了,嘉靖的御座之前。

嘉靖說道:“楊先生,你有什麼好說的?”

楊廷和的記性很不錯,這是他讀書的秘密武器,可以說,這些奏摺,在楊廷和耳邊過一次,楊廷和就記住的七七八八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楊廷和也不知道該怎麼反駁,辯解。

因爲寫奏摺的人,非常的厲害,凡是到了敘事的時候,就會大段的抒情。根本沒有多少細節,直接一口要定,似乎便是事實一樣。

輕重拿捏的準確無比,讓人即便是想辯駁,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說起來。想自證也不知道該怎麼樣證明。

寫這些的人都是老手。

楊廷和很明白,他即便是反駁清楚也沒有用,因爲想對付他的不是別人,而是上面那一位。

楊廷和說道:“臣無話可說,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臣以爲,楊廷和有如此多罪,當下詔獄。”陸炳忽然出頭說道。

一時間連彈劾楊廷和的人也吃驚非常。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楊廷和會有這樣的下場,心中不由的多出了一些兔死狐悲之感。

很多人奏摺並不是出於本意,而是錦衣衛上門打過招呼了,如果不寫,就記住你了。甚至錦衣衛還寫好範文,讓他們參照。

他們本來楊廷和即便是被彈劾,也不過是罷官而已,或許他們自我安慰這一點。但是楊廷和居然說要下詔獄。

一時間,他們又想起正德時代,被錢寧等人統治的恐懼。

一時間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反對,嘉靖已經準了。立即有數名大漢將軍,將楊廷和壓了下去。

一時間朝鮮都處於震驚之中。

嘉靖不給他們緩過神來的機會,立即退朝了。

不過有些事情,不會因爲退朝而結束的。

一封封營救楊廷和的奏摺,從京師各部之中傳遞到皇宮之中。

嘉靖看了幾本,說道:“看來楊廷和還挺得臣心嗎?”

楊廷和爲內閣首輔這些年,還是有政績的,很多人認可楊廷和的作爲,與楊廷和同道之人,也不少。

不過讓所有人紛紛上書的原因之一,就是兔死狐悲。

一個內閣首輔,說下詔獄就下詔獄,那麼將來嘉靖不喜歡其他大臣該怎麼辦啊?即便是爲了今天他們的待遇,他們也必須上書營救。

嘉靖沒有看到這一點。不過他對楊廷和在文臣之中的影響力,感到深深不安。原本殺他的心思,變得堅決起來。

嘉靖說道:“陸炳。”

陸炳說道:“臣在。”

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章 豹房
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章 豹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