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

這就是文臣與武將的不同之處。

文官士大夫在面對聖旨的時候,有自己的思量的餘地,說抗旨,也就抗旨了。只有後臺硬,在道德上佔據高地,皇帝也拿他們沒有什麼辦法。甚至逐漸發展成,文官以抗旨,反對皇帝的旨意爲政治正確,但是武官卻不一樣,那麼是一封中旨。他們也絲毫不敢有不敬之處。

沈希儀雙手接過聖旨,恭恭敬敬的的舉過頭頂。

姚鏌說道:“打開看看。”

沈希儀恭恭敬敬的的說道:“是。”這才緩緩的打開,緩緩的看了過去。

姚鏌說道:“唐佐啊,這對你來說可是一個好機會,今上剛剛登基,對下面的文武百官不大清楚,唐佐只有能辦好這一件事情,讓今上記住你的名字,今後可就是簡在帝心。”

沈希儀恭恭敬敬的的說道:“多謝姚大人,大人放心,末將定然將這而已件差事辦得穩穩當當的。”

姚鏌說道:“那就快去吧,從安南傳來的消息,雍國殿下已經插手,去了此了,說不得就幫不上什麼忙了。”

沈希儀說道:“是。”

沈希儀沒有想那麼多,他回去了之後立即開始思考,這一件差事到底該怎麼辦?到底派那一支狼兵南下。

狼兵就是土司兵,在外面看來都是一樣的,但是作爲掌管廣西兵馬的廣西都指揮使,沈希儀卻知道,其中絕對不一樣。廣西,貴州,雲南,四川四省之中的土司特別多,而從國初到現在幾乎都沒有消停過了,沈希儀爲什麼這麼年輕就成爲主管一省的武官。固然是沈希儀家中有世襲指揮使。但是還是因爲沈希儀在屢次平叛之中,立下戰功,纔有他現在的位置。

忽然一個人在沈希儀的腦中浮現出來,就是岑猛。

岑氏是廣西大姓,與韋氏,黃氏,農氏都是土司世家。凡是土司與廣西官府之間,並不是那麼協調的。有的人信服朝廷,有的暗中孕育着反心。特別是大明南方武備鬆弛,更是讓這些土司心中暗暗有了不該有的想法,以至於越往後,大規模土司叛變,幾乎成了常態,從萬曆,天啓,崇禎,乃至南明,都沒有平定。

沈希儀不知道後面的事情,但是他知道岑猛一定要造反,不爲別的,他太拿自己當會事了。岑氏作爲太祖時期就有的土司,甚至往前能從北宋時期說起,在廣西根深蒂固,也算是地頭蛇了。岑猛又是岑氏的嫡系。而岑猛也早就有反心了,沈希儀早就明白。

說起岑猛的反心,又是一段陳年舊事。

成化十六年,田恩黃氏做亂,攻打岑氏,岑氏家主逃逃離,找朝廷要救兵,想要反攻回去,而黃氏也了拉攏了族中岑欽,一併作亂,岑猛的父親祖父都死在了。岑猛那時候只有四歲,離開岑氏領地去府城生活,而岑氏在岑睿的帶領之下,繼續作亂。而數年之後朝廷大軍反攻過來,一併將岑氏的領地與黃氏的領地改土歸流。

因爲岑猛父祖失陷府城,將岑猛降爲千戶,而且是福建平海衛千戶。但是岑猛不幹,舉兵以抗,又派人重金賄賂了劉瑾,才得已留在廣西。

如此一來岑猛與廣西官府之間,就有了嫌隙了。

雙方的矛盾加劇,只有立場問題,沒有誰對誰錯,而如今,岑猛勢力擴大,已經成爲了廣西的心腹之患了。在沈希儀看來,不出數年,岑猛必然叛亂。所以沈希儀想派這岑猛去安南,簡直是一舉兩得。這一去安南,如果得勝,那麼岑猛即便是留在安南也行,他即便不想留在安南,也由不得他了,如果不勝,自然消弱了岑氏,說不定岑氏能夠安分幾年。沈希儀就輕鬆多了。

沈希儀想了想,就決定如此。

但是沈希儀想調動岑猛的土司兵,也需要辦法。不是想動就能動的。如果岑猛那麼聽話的話,他就不是廣西官府的心腹大患。

他需要一箇中間人。這個中間人就是岑猛的老丈人,岑章。

岑章也是土司,不過他的領地偏遠之極,就歸順府。而歸順府比鄰安南。往來非常的遠。沈希儀修書一封立即送往了岑章所處。

不過這裡面遷延時間很長,所以沈希儀也需要做另一手準備。

他準備從順從大明的各房土司之中抽調一些兵力,等說通了岑猛,一併南下。反正的沈希儀也看透了,廣西土司十幾年一叛,幾乎是規律,他不介意想消耗一批,如此一來,讓廣西平靜十幾年。當然瞭如果岑猛說不通的話,那就先禮後兵,看看岑猛想用兵於安南,還是想被大軍圍攻田州。

就在沈希儀想辦法徵召廣西狼兵的時候。安南的局勢已經到了一觸激發的地步。

寧平城下。

朱厚煌所部,與鄭綏所部,已經在城下列陣了。

而莫登庸也親臨寧平,莫軍的數量並不下於城外的雍軍,只是莫登庸看上去謹慎之極。依靠城池,卻不願意出城決戰。

寧平正是一個關鍵的要地,是以升龍爲中心平原的地帶,與清化一帶的要衝,寧平西邊有山,東邊是海,北邊有河,可以說山河帶甲,如果安南國內南北爭雄,那麼寧平,南定一帶就是必須要拿下來,正如襄陽,南陽於中國一樣。當然是這裡安南,說的是這個時代的安南,而不是後世將湄公河三角洲納入版圖的越南。

從此地往南,則進入清化腹地,清化無險可守,門戶頓開,就會陷入全面被動之後,而從此向北,更是一馬平川,是安南賴以生存的紅河衝擊平原。可以選擇的選項就太多了。

所以雙方都退無可退。

莫登庸雖然大軍南下,但是小心謹慎的多了。他在升龍城下,吃過朱厚煌的大虧。事後他反覆推演,但是依舊覺得,東雍兵鋒犀利之極,能不爭鋒就不爭鋒。而且莫登庸此刻也在享受着弒君後遺症。

雖然升龍一下整個北方都俯首在莫登庸的之下。但是莫登庸分明感受到一種的力不從心。似乎想-操控安南不如當初那麼容易了。莫登庸下定決心,他的想法就是守。一邊守一邊爭取時間。首先莫登庸一統安南北方,佔據物資上的優勢,安南寧平之南,雖然土地不少,但是利用開發之上,就遠遠不如北方了。

莫登庸覺得自己只要整合好北方,大勢就在莫氏。而且等雍軍與鄭軍在寧平之下,久攻不下的時候,莫登庸自然想辦法挑撥離間,在他看來雍王之所以在插手安南,不過是爲了利益而已。只有讓雍軍覺得戰勝莫軍是不可能的,那麼雙方自然有商談的餘地,

當然了莫登庸也沒有忘記,大明的兵馬。他雖然覺得將大明的兵馬引入安南,有一點引狼入室。但是他卻不覺得他不能對付,其實莫登庸與大明已經打過一次交道,之前莫登庸準備廢立的時候,就派人去廣西一趟,他其實發現廣西方面還是很好說話的。只有給足了面子,讓天朝的文官有四夷來朝的快感。然後私下給足了金銀。就可以搪塞過去。而大明的武官在文官面前幾乎一點地位都沒有,只要搞定了文官,武將方面就不用擔心。想來大大出一筆血,就能將這些大明軍隊打發走。

莫登庸有這個自信。不過這些都建立在打敗雍軍的基礎之上,如果不能打敗雍軍,那麼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三百三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