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

其中的安南兵也要分爲數部分。

一部分就是清化軍,另一不部分就是王陽明麾下的新軍。

雖然半年的時間並不長,但是足夠王陽明整合安南了,清化一帶,是後黎王朝的龍興之地,很多世家勳貴根基深厚,可以參考當初的關隴貴族集團,所以清化一地,王陽明採取了放棄手法,委託給清化勳貴管理。

而安南其他地步,都被王陽明一一整合過了。

當然了整合最好的地方,就是安南南邊,從海雲關道清化平原之南這部分地區,因爲這正是朱厚煌一路北上的行軍路線。

在行軍的時候,朱厚煌就擔心,給王陽明帶來麻煩,所以都一一處理過當地的刺頭。王陽明整合力度最大的地步就是這裡了。

這這數個府縣之中,王陽明足足徵召了數萬大軍。

雖然這數萬大軍沒有什麼訓練,但是搖旗吶喊,重做民夫,還是可以的。

王陽明所說的十萬大軍,就是雍軍近八個營的兵力,四萬餘人,清化軍數萬,王陽明的新軍數萬。

這些兵力,足夠發動一場大戰了。

朱厚煌細細詢問了王陽明一番,也就放下心來。

王陽明絕對是國士無雙,朱厚煌甚至想,如果將北上進攻莫氏的事情交給王陽明來辦,是不是會更好一點。

不過,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逝,隨即消失的無影無蹤。

在大明不在是東雍身後的後盾的時候,朱厚煌感覺自己的威望遠遠比不上當初東雍剛剛開拓的時候。

這個時候,朱厚煌萬萬不敢將這種機會讓給別人。

朱厚煌的根基在軍中,如果有人在軍中的威望勝過了他,就是一種巨大的威脅,不管這個人是誰?

想要保持軍中的威望該怎麼辦?

只有不斷打勝仗。於莫氏一戰,幾乎是必勝之戰,朱厚煌又怎麼肯將這個平白撈功勞的機會,讓給別人啊。

“王師,這一戰,王師覺得該如何打?”朱厚煌問道。

“興堂堂正正是師,只要殿下持重爲之,則升龍必克。只是萬萬不能起輕敵之心啊。”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說道:“弟子受教。”

朱厚煌反省來了一下自己,是不是覺得這一戰已經勝券在握,有了輕慢之心。須知道戰場之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所以,任何輕敵之舉,都是失敗之因。

越是勝利在望的時候,就越是要謹慎慎重,要知道從古到今,在陰溝裡面翻船的人,有很多很多。

朱厚煌送走王陽明之後,再次召見了俞大猷。

俞大猷現在已經成爲朱厚煌最看中的將領,節制雍軍。

“軍中如何?”朱厚煌問道。

與俞大猷說話,朱厚煌就隨意多了。

俞大猷說道:“軍中情況尚可,只是瘟疫已經平息,雖然天氣不好,臣也堅持訓練,上次大戰的損失已經補充完了。”

朱厚煌說道:“補充?從哪裡補充?”

俞大猷說道:“是從峴港府,乃至王大人新定之地補充過來的。”

朱厚煌皺起眉頭。他覺得有些不對。

雖然這些新定的府縣,有補充士卒的義務。但是朱厚煌還是覺得不舒服。

因爲軍隊與地方有親密的聯繫,是地方割據的根基所在,所以這樣的情況觸動了朱厚煌敏感的神經。

但是朱厚煌隨即將這些不舒服壓制下去。

行軍打仗,自然有從權之舉,如果真的讓所有人都規規矩矩做事,根本做不到。想讓這個時代的軍隊,好像是現代軍隊一般無二,幾乎是不可能的。

兵者兇器也,的確是至理名言。

大戰之時,勝利是第一位,所有條條框框的都要忍着。不過,朱厚煌越發覺得,東雍的體制越來越不適應東雍發展。

東雍的體制,不過是府縣一級的。而現在的東雍擴大數倍,將來還有很多地方納入東雍版圖,東雍原本的體制,根本不足以容納。

朱厚煌問道:“再有月餘安南就要轉爲旱季了,大軍可以出動嗎?”

俞大猷說道:“只要是殿下之命,我軍隨時可以出動。”

“好。”朱厚煌說道:“只是對付莫氏,俞將軍可以什麼良策?”

俞大猷說道:“臣以爲當兵分兩路進軍。”

俞大猷不等於王陽明。

王陽明覺得大勢已定,細節上的東西就不多說了。但是俞大猷卻一心一意放在軍事身上,安南的局勢,被他研究了不知道千百遍,被朱厚煌一問,立即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

“臣早已派夜不收探測安南的兵力,還有錦衣衛的情報,莫氏兵力還在十萬以上,不過,足夠出動作戰的機動兵力大概有五六萬之多。故而,敵弱我強,臣以爲當一支偏師進住海防城,另一支大軍由寧平城北上。如果莫氏南下禦敵,則海防兵西進,直搗升龍府。如果莫氏大軍不南下。則升龍以南,可以不攻而破了。兩軍匯合升龍府下。升龍城雖然堅固,調集重炮轟擊,定然能攻破升龍。只要升龍一破,則安南大定。”

朱厚煌推敲一下俞大猷的想法,覺得不錯,他立即同意了俞大猷的想法。

雖然雨季還沒有完全過去。就開始調兵遣將了。

清化這邊蠢蠢欲動,升龍方面立即就知道了。

“雍王就已經回到清化,並從東雍帶來數萬士卒。並且在清化接見各路臣子,在清化舉兵十萬。隨即兵分兩路。一路囤積在清化以北,一路出海,不知所蹤。”

莫登庸臉色有些陰沉說道:“不知所蹤,還能去哪裡,不就是在海防嗎?”

莫登庸起身踱步。

數月前寧平城北一戰,莫軍精華喪盡。莫登庸這半年來來,費勁心思,才糾集了六萬可戰之軍。

莫登庸在寧平之戰後,只剩下兩三萬敗軍。莫登庸令各地建立新軍,而將各地的老卒抽調在自己手中,雖然莫登庸手中的兵力不多,但戰鬥力並如當初南下大軍差不多。

但是莫登庸即便再加把勁,將軍隊恢復到十萬之數,但是勉強拉來,也上不了戰場。並不是誰都可以三個月訓練之後,與老卒相差無幾的。

這個時代從新兵到老兵的訓練週期,大概在一年左右。莫登庸即便再努力,也不能整出十萬大軍。

除非,莫登庸不用正統的練兵之法,而是用人命填,因爲不管是怎麼樣的士卒,上過戰場數趟而不死。也遍成來了老卒了。

但是是損失的青壯就太多了,不管是從青壯,從兵器儲備,都不足以打造十萬大軍了。

莫登庸發泄一番,鎮定下來,清化方面是莫登庸的心腹大患,讓莫登庸日日夜夜不能安枕。

莫登庸說道:“廣西巡撫怎麼樣了?到底有什麼話?”

“臣等沒有見過廣西巡撫,只是見了廣西都指揮使沈大人,沈大人說道。如今道路泥濘不能行軍,所以只能等旱季之後,才肯出兵。”

“不必說了。”莫登庸一揮手說道。

莫登庸心中一陣煩惱,他感覺到,大明方面也不是很靠譜。莫登庸心中暗道:“這一戰,大概只能堅守升龍城,等待大明的援軍。”

莫登庸不喜歡這種主動權放在別人手中,但是事情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他沒有一點辦法了。只能指望大明瞭。

莫登庸感覺心中浮動,感覺陣陣不安,暗道:“希望我能守住升龍城,也希望大明真正能信守承諾出兵,也信守承諾退兵了。”

莫登庸內心深處涌動一陣陣不安,他對大明並不是太放心的,只是他別無選擇。

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
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