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

嘉靖想了想問道:“張先生,你怎麼看?”

張璁心中暗暗吐槽:“楊一清是首輔,我不過內閣一員,楊一清歷經三朝,而我不過當管數年,暗中已經奪下不少權柄了,這個時候,又怎麼能與楊一清唱反調啊?”

張璁之前與楊一清的明爭暗鬥都沒有撕破臉,如果張璁敢在嘉靖面前當面否定了楊一清的策略,那可就撕破臉了。

即便他們不想撕破臉,也會由各自的黨羽傳遍朝中。畢竟皇宮之中,從來是如同篩子一樣的保密,也是出了名的。

張璁說道:“臣覺得楊大人所言再好不過了。”

嘉靖說道:“朕就派人去一趟東雍,用什麼名義去?”

張璁說道:“聽聞雍王殿下有兩子,還沒有列入黃冊之中,還請陛下賜下美名,列入玉蝶,就以這名義去吧。”

大明宗室起名,被太祖皇帝規定的死死的,自由度很少。所以宗室都一個習慣,就是先起一個小名,等上玉蝶的時候,再起一個大名。

否則和這麼多親戚撞到了可就不好了。

而所謂之玉蝶,就是記錄宗室名字用的。

而東雍與大明的關係在嘉靖登基之後,急劇惡化,根本沒有什麼交往了,朱厚煌纔不主動要求上玉蝶的。

朱厚煌想要另立一脈的心思很多人都知道,不過被吳太后狠狠訓斥了一頓,朱厚煌也就息了這個心思,但是朱厚煌一直不去求上玉蝶,也是一個態度。

嘉靖沒有意見,什麼名義不重要,重要是什麼人去,嘉靖暗道:“此行非我心腹不可,就黃錦了。”

嘉靖心中未嘗沒有不去針對雍王的想法,既然雍王意見遠逃海外了,就不要管了,但是他不放心,所以他必須派自己的絕對親信過去。

他立即叫黃錦過來,說道:“黃錦,今日朕有一重要事情,要你去辦,你一定要辦好,”

“請陛下吩咐。”黃錦說道:“奴婢就是豁出性命也會爲陛下辦到的。”

嘉靖說道:“無須你豁出性命,讓你去一趟東雍,看看雍王有沒有反意。”

黃錦說道:“陛下,奴婢一定會試探出雍王的底細。”

楊一清與張璁一併吩咐了黃錦一些事情,就下去了,黃錦出使東雍的事情,算是定下來了。

楊一清與張璁聯袂出宮之後,楊一清攔住了張璁兩人到了一個酒樓,寒暄幾句之後,一揮手,左右都下去了。

他們兩個也算是朝中的兩大巨頭,楊一清接納了楊廷和很多班底,畢竟彼此之前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不是同窗,就是同鄉。而張璁卻是代表皇帝的,是明確的簡在帝心,凡是向皇上靠攏的人,都投向了張璁。

所以兩人地位平等,都不會去對方府上議事,只好找一個酒樓了。

楊一清說道:“張大人,你覺得雍王有反心嗎?”

張璁說道:“我哪裡與雍王打過交道,又怎麼能明白雍王的心思啊?”

楊一清說道:“老夫辭官之後,雍王才冒出頭來,老夫也不知道雍王到底是什麼心思,但國家大事託付於一個閹人之手,是不是太輕率了。”

張璁說道:“這不是楊大人的意思嗎?”

楊一清說道:“我的意思是明面上,不派人去,暗地派一兩人看看東雍是怎麼樣的?”

張璁說道:“楊大人可有人選?”

張璁其實想過了,他明白,楊一清並不是給他說,而是讓他委婉的轉呈皇帝,畢竟在楊一清這樣的老臣心中,張璁根本就是一個傳話筒,無他資歷太差了。

而且張璁夾帶裡面也沒有什麼人選,畢竟張璁才當官幾年了。

楊一清說道:“夏言。”

張璁一聽夏言的名頭,也微微點頭。

夏言是一個能臣,機敏能任事,並且有勇氣,最重要的反對正德的,他將正德大部分事情都歸爲弊政,而且親手裁撤了正德身邊三千餘人,這些人雖然有橫行不法之徒,但也有邊軍精銳。

夏言也算是可以信任的人。

張璁說道:“我會稟報陛下的,只是夏言準備怎麼去?”

楊一清想到,遠隔重洋說道:“就讓他混在黃錦的隨從之中去吧。”

楊一清將這件事情與張璁交代清楚之後,回到府中,遣人將夏言給叫過來了。

寒暄過後,楊一清將這一件事情給夏言託底說道:“現在江南軍務糜爛,大約兩廣哪裡還有一些精兵,但是真打不了仗,所以你必須細細觀察,看看雍王,還有雍王身邊的人到底是什麼心思,如果真有謀逆之心,自然要防備,甚至先發至人,如果雍王沒有此心,那麼雙方相安無事,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夏言說道:“閣老,此事恐怕不在東雍想不想打仗,而在陛下信不信東雍,東雍信不信陛下?”

楊一清覺得夏言說到點上了,雙方沒有互信,對彼此都非常忌憚,時間長了或許會慢慢的淡化。但現在卻不行。

比如東南軍備爛成這個樣子,要不要整頓了,大明這邊一整頓,那麼東雍那邊會不會以爲你要南下打他啊?

這都是事。

楊一清想了想說道:“或許,公瑾可以傳話給那邊的人,只要東雍沒有野心,我楊某人在一日,大明不會進攻東雍的。”

公瑾是夏言的字。

夏言說道:“我盡力而爲。”

不是夏言覺得楊一清無足輕重,而是這樣舉國生死的大事,誰會信一個人的擔保,或者一個怎麼能擔保起來。

楊一清也覺得如此,長嘆道:“只要盡人事而聽天命了。”

楊一清又給夏言安排行程,讓他跟着黃錦一行人去東雍,而夏言說道:“我不跟着閹奴過去。”

“哦。”楊一清說道:“公瑾的意思是?”

夏言說道:“跟着正使過去,又能看到什麼,只有深入民間才能知道東雍的到底能不能戰,有沒有北上之心。”

楊一清說道:“只是這一路都在海上,現在東海上亂的很。”

夏言說道:“大丈夫行事豈能避艱險,我聽說東海上亂的,也只有浙江 南直隸一帶,在福建一帶就已經被東雍攔住了,而福建走私猖獗,我就從福建出發去東雍看看。”

楊一清說道:“此行要絕對保密,萬萬不可泄露半分。”

夏言說道:“閣老放心,我知道輕重。”

紫禁城就是一個篩子,還沒有兩天,嘉靖派宦官出使東雍,並給雍王世子賜嘉名,上玉蝶的事情就傳開了。

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幌子,陛下到底想與雍王說些什麼?都十分好奇。有人覺得,是陛下與雍王和好,有人覺得並不是,反正議論紛紛。

只是在議論紛紛之中,夏言因病離京回鄉之事,就好像是砸到水潭上的小石頭一樣,掀起一些波瀾,瞬息之間,就平息在水潭之中了。

不過,京師的保密如此之差,以至於這邊還沒有派出使者,黃錦都還沒有出宮,正在準備的時候,消息已經經過一層層的傳遞,來到來到了朱厚煌的耳朵裡面。

朱厚煌皺起眉頭,細細推敲,他離開北京太久了,已經不大能看懂北京的政治情態了,不過,他不是有一個剛剛從北京過來的屬下嗎?

朱厚煌吩咐下去,道:“傳楊慎過來,孤有事相詢。”

楊慎這一段時間忙的不可開交,很少來朱厚煌這裡了,常常在南都以西,將土人全部編戶齊民,想設立府縣管轄,不過,他這才發現,原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漢人,所有的人都可以溝通的。

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章 元宵宴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三章 侍衛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九章 打虎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四百章 善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
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章 元宵宴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三章 侍衛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九章 打虎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四百章 善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