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

這些投石機與雍軍配重型投石機是一個樣式。

這種配重型投石機,也不是什麼高科技,之前沒有大規模運用,只是因爲不需要而,一旦需要了,莫登庸隨時可以拉出了數百架之多。

朱厚煌一揮手。無數大木盾列陣而出,這些木盾,甚至可以說是盾車了。一輛一輛盾車組成遮擋住一個個通道。

無數民夫通過通道,將一袋袋的土扔進護城河之中。

此刻護城河的水源已經截斷了,只剩下一個個淺淺的水坑而已。這些水坑並不深,大堆大堆的土,砸進護城河裡面。

莫登庸說道:“開始吧。”

一塊石頭從城中砸了出來,重重的砸在盾牆之上。木盾堅持不住,瞬間被砸翻了下來。

然後城頭之上,有無數弓弩對準了這裡,一時間弓箭飛射,釘死了不知道多少民夫。

隨即雍軍開始還擊。

先是投石,然後是火炮。雙方彼此互射。

天空之中弓矢亂飛,巨石飛竄。一塊石頭重重的砸在城頭上,一個木頭架子瞬間砸飛。一枚枚炮彈砸在城牆之上,也有一些砸在城頭之上,更多的越過城牆砸進升龍城之中。

如果說之前那一戰,不過是試探而已。

而現在這一戰,是精心準備過的對決。

此刻城頭之上,都架起了一層木棚。這一層木棚是有實木架起來的,上面還有很多泥土塗抹。尋常的石頭砸上去,不會有什麼問題。

當然了這也是因爲火炮的射程雖然近,但是也有數百步的有效射程。如果投石機放的太近的話,容易被火炮轟擊。所以雍軍的投石向後撤了一段距離。

爲了彌補射程上距離,雍軍的投石機都用輕彈,但是莫軍這邊沒有顧忌,可以用重彈。

總體上來說,莫登庸吃了上次的虧,將所有可以防護的地方,都防護好了,並且有大量的投石機佈置在城中。

有這些的防護之下,在東雍的猛砸之下。雖然看上去非常狼狽,但是實際上的傷亡並不大。

反而朱厚煌的傷亡比較大。

莫軍投石機投出石彈,繞過了城牆,重重的砸進雍軍人羣之中,這些幾百斤石彈砸雍軍人羣。

對東雍的傷亡很大。

朱厚煌皺起眉頭問道:“怎麼能讓炮彈繞過城牆,打到莫軍的投石機上。”

“這?”

俞大遒遙遙頭,說道:“臣愚昧。”

朱厚煌皺起眉頭,說實話,大規模使用投石機,是在宋元之際,在大明用的更多是火炮。而不是投石機。

所以當初宋金太原之戰,就是用的以炮製炮的戰術。也就是升龍城現在這個辦法。朱厚煌現在卻面臨無法定位城內投石機的問題。

朱厚煌說道:“立即派人,將朱裕朱學士接過來。”

朱厚煌只能憑藉感覺,找莫軍的投石機所在地,但是他覺得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數學問題。這個數學問題難度也不是太難,不過初中問題。

他本想自己算算。

但問題是戰場上的誤差太大了,根本不會有習題那樣給你列好數據。

而且朱厚煌這邊的投石機還好。在朱厚煌的督促之下,公差還可以,但是莫氏急就章弄出來的投石機。就不一樣,公差很大,所以不同投石投出來的距離,也是偏差很長。

這麼紛亂的數據,在加上戰場上千軍萬馬的調動。讓朱厚煌心中也靜不下來。

所以朱厚煌鬆了一口氣,還是決定讓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將朱裕調過來。

不過在此之前,朱厚煌還要做一些事情。

“王師那邊怎麼樣了?”朱厚煌問道。

“殿下,王大人已經整頓好後方,狼兵已經向西退卻,經過狼兵的肆虐之後,各地的士紳歸心,王大人說他可以調集數萬民夫助殿下一臂之力。不過需要一段時間。”

朱厚煌說道:“好。”他轉過頭來,對俞大猷說道:“填壕之事,多用民夫。”

“是。”俞大猷說道。

很多情況都不用細說,在俞大猷心中也是有序列的,雍軍在第一序列,之後各部依次排開,而民夫一定排在最後序列。

所謂的炮灰是也。

這樣的攻城,將要持續好幾日。

無數民夫在石彈弓弩火器之下,努力填壕,短短數日,就有萬餘民夫死在城下,這還僅僅是東城一處,南城傷亡與東城相差不多。唯獨北城之下,不過是牽制進攻,所以傷亡小一點,但護城河必須要填平,實際的傷亡也不太少。

即便是朱厚煌多用民夫,少用士卒的要求,但是依舊需要很多士卒壓陣,否則這些民夫也會潰逃。

所以依然有不少士卒死在城下,彙總起來少說也有數千了。

“諸位。”朱厚煌說道:“攻城數日,護城河依舊被填平了。現在該確定我們主攻在什麼方向?”

之前的進攻,其實都是試探,爲了填平護城河,在護城河沒有填平之前,任何進攻都會被護城河阻擋住。

雙方的交戰,不過是掩護填壕,與反填壕之間的爭鬥而已。

現在的進攻纔算是接觸到實質。

“殿下,臣以爲應該以南門爲進攻重點。”吳明首先發言,說道:“因爲升龍城的佈局,升龍南城牆有一半直接是宮牆,攻破南城牆,直接可以攻入宮城之中。”

吳明駐軍在城南,他當然要爲自己麾下的人爭奪機會。東雍在朱厚煌的領導之下,應該可以說是比較公平。

只要有戰功,就一定會得到提拔。

但是戰功又是一個問題。

怎麼纔能有戰功啊,當然是征戰的機會決定,有徵戰的機會纔會有戰功。作爲一軍的首領,他即便自己不想,也必須爲自己的手下爭取機會。

“殿下。”俞大猷說道:“攻城需要大量的物資,別的不說,單單是火藥,石頭,還有木料。這都需要大量的物資運輸,如果將總攻放在南門,就有有更多的額外消耗,而且南營也要面對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狼軍的威脅。如果狼軍來爲升龍城解圍。首先要攻擊的應該是南營,所以南營還是按兵不動比較好。”

狼兵要爲升龍解圍,只能從西邊過來,自然顧不上東營,而且北營背靠紅河,有水師撐腰,先天立於不敗之地。所以狼兵不可能選擇北營。

朱厚煌想了想說道:“好了,主攻東門。”

吳明眼中閃過一絲不甘心,他卻不能反對朱厚煌的決定。

朱厚煌說道:“不過,吳將軍。”

“臣在。”吳明說道。

朱厚煌說道:“吳將軍要仔細看護升龍西門,孤要你做到,西門的一舉一動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如果有援軍援助升龍,孤許你當機立斷之權,無須向孤稟告,即可執行。”

吳明大喜說道:“臣遵命。”

不是朱厚煌喜歡搞平衡,而是有時候不得不爲,朱厚煌選擇東門作爲主攻方向,固然有俞大猷所說的原因。但是也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俞大猷與吳明之間的選擇。

這一次攻城,所調動的民夫戰兵。有不下於十萬,調動這麼多人,這樣的組織能力,朱厚煌自己都沒有底,吳明還不如朱厚煌的。

所以朱厚煌選擇俞大猷。

有俞大猷幫助之下,朱厚煌可以輕鬆一點。但是他必須給吳明一點交代,不僅僅是給吳明的交代,而是給吳明麾下的機會。

有一件事情,朱厚煌不得不承認,隨着東雍的實力越來越大,東雍早就不是當年團結一致的東雍,各種派系橫生,朱厚煌行動之餘,也必須關注各種適應內部掣肘。

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章 比劍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
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章 比劍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