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

第二日,陶恭慕其勇,有收服之意,便在叱利撩陣時,用牀弩擊斃其坐下馬。叱利翻身落地,陶恭拍馬上前欲生擒之。匈奴兩員大將衝上前營救,被陶恭力斬。漢兵和匈奴人用箭矢逼住陣角,叱利翻身而起,手持長刀步戰對抗陶恭。結果大戰三十合,二人不分勝負。

兩軍鳴金,二人歸陣,準備重新披掛後再戰。

沒想到,鞮侯奴生性好疑,漢將明顯是放回叱利,讓他頓起疑心。他命綁下叱利,當夜三更,自己帶精兵五千,夜襲漢營。結果,他中了陶恭和樑統的埋伏,被漢兵斬首數百級,拚死好不容易殺出。

就在此時,大將秋臣與從事班彪率領的援軍又突然出現在匈奴人身後,秋臣、樑統又揮軍急追,匈奴人被前後夾擊,頓時全軍潰敗,右大都尉鞮侯奴不得已,便選擇倉皇逃走。

是役,樑統、秋臣率軍追至胡境二百餘里,一直追到吉蘭秦鹽池,大敗匈奴一萬餘人,斬首數千人,大勝而歸。

此役後數年,匈奴人不敢寇武威。

漢軍奪了匈奴人大營,匈奴兵將已經連夜逃走。僅剩下叱利一人,身中一箭,被綁在大帳前的木樁上。等漢兵將其解下時,他的血都快流乾了。叱利勇武過人,僅有十七歲,很講義氣。右大都尉鞮侯奴臨逃走前,來不及斬其首,但卻在倉皇中射了他一箭。

這一箭穿身而過,幸好傷在鎖骨下,離肺稍遠,保住了一命。

陶恭和班彪將昏迷的叱利帶回營中,二人慕其勇,便親爲其診傷料理,悉心關照,有心招降他。叱利傷愈後,感其誠,便投靠了陶恭和班彪,成爲河西軍偏將。陶恭人粗心細,徵得大文豪班彪同意後,給他改漢名爲左車,意爲河西軍第一戰車。

從此,左車成爲竇融手下最信任、最重要的戰將之一。其後河西軍與匈奴人大小歷數十戰,左車每戰必身先士卒,成爲匈奴人的惡夢,也成爲河西軍的戰神。

左車出身匈奴蘭氏貴族一個旁支,父是萬騎長。等叱利投靠河西漢人並屢次重創匈奴南下各部,單于終於忍無可忍,將其整個家族老幼一百餘人,全部用戰馬碾殺,以解其恨。

竇融聞慘案發生大怒,將河西十萬大軍遠出涿邪山,並以左車爲先鋒,討伐匈奴皋林部,斬殺千餘人,差一點將皋林溫禺犢王捉住。

左車真正揚名三軍,是在漢軍大戰隗囂隴右軍之後。

班彪畫冊事漢後,漢軍與河西軍聯手東破隗囂。隴右即將收服,建武帝劉秀曾大宴三軍,論功行賞,因功封竇融爲安豐侯,食安豐、陽泉、寥、安風四縣。封竇融弟竇友爲顯親侯,五郡太守俱得封賞。

爲壯軍威,皇帝命演胡音,跳胡舞,並命衆將擺擂獻武技以爲進酒。

當時劉秀帳下可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其中,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徵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大司馬、廣平侯吳漢,三人俱是東漢初年建武帝帳下第一等猛將,均爲戰神。三人曾互相大戰三百合,想分出勝負,結果打了個平手。

這次第一戰神吳漢因守長安,暫不在軍中。耿弇和岑彭俱設擂,衆將一一挑戰,俱無法撼之。陶恭與耿弇馬上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均拱手相退。而左車則與岑彭打滿五十回合,依然不依不饒。天下未定,隗囂在西城苟延殘喘,蜀中公孫述據險自立,劉秀愛慕勇將,擔心有失,便命鳴金,兩人才懨懨罷手。

你想,岑彭和耿弇是何等人,是勇冠三軍的戰神哪。

故而,陶恭和左車可謂一戰成名,深得皇帝喜愛,當即封陶恭爲屯騎校尉,秩兩千石。命左車爲河西軍裨將(即司馬),秩一千石。那時中原缺糧,官俸無法兌現,十兌一二成就了不起了。但河西軍糧秣充足,官俸是足額發放的。

其實,河西軍人才薈萃,象陶恭和左車這樣的勇將一抓一大把。如竇融的大將軍府府尉秋臣,就是河西軍一員悍將。秋臣是墨者,長期擔任大將軍的府尉,鐵心追隨、保護竇融。這場大比武中,竇融未讓他出戰,本想隱藏實力,誰想陶恭和左車之勇,已經讓建武帝對河西軍之悍勇印象深刻。

師徒二人在陵寢內說話,班超第一次聽聞師傅悲慘的家世,不禁淚如雨下。先是舉族被碾殺,後是在河西事件中,師母與三個兒子同時被焚殺,師傅該是揹負着多麼沉重的國仇家恨哪。

“師傅爲何不駐守河西,那樣報仇的機會總是有啊?”

“送雁旋至雒陽投班家後,吾曾想再回河西。其實是竇大人命吾留下,並委以重任!”

“重任?兵庫門令吏與算重任,大人何故如此薄待師傅?”

“啪!”

班超頭上捱了重重一掌,虛弱的左車聲色俱厲,“說竇大人壞話,不怕吾殺汝頭耶?!”

班超嚇得趕緊跪下叩頭請罪,過了一會,左車這才氣順了,他又緩緩說道:

“漢與匈奴,終有一場生死大戰。竇氏興於河西,熟悉匈奴,且與匈奴不共戴天。竇大人與先皇早已料定,滅匈奴者,必竇氏也!大人自入京城起,多年來一直受先皇重託,早已經暗暗佈下大棋,爲埋葬匈奴,挖好了一個百年巨坑!大人忠心謀國,謀慮之深,只有先皇與今上能懂,豈是汝之輩所能察耶?!”

“百年大坑?!”

“不,不是大坑,而是足以埋葬匈奴的巨坑。漢與匈奴,天生天敵,不能共存。須知國與國之間,不過此強彼弱遊戲。漢強,則匈奴必亡。而漢弱,則匈奴必滅大漢。中原物沃天華,漠北苦寒,佔領中原,奴役漢人,是歷代匈奴人夢想。今日漢匈勢均力敵,未到決戰之時。故先皇與竇大人定下百年大計,休養生息,富國強兵,或需百年,定滅匈奴!”

“百年……”

班超聞言,如驚濤駭浪,受到的震撼難以形容。他第一次理解了什麼纔是謀國之臣,什麼纔是國之重臣!怪不得竇大人被先皇與今上視爲國之柱石,有竇大人在,匈奴人便不敢越過北塞,便不敢大規模寇掠中原!

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三十章 徐幹娶親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定遠侯班超》小序第二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三十九章 欽賜司馬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十四章 絕境生存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六章 相思最苦
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三十章 徐幹娶親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定遠侯班超》小序第二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三十九章 欽賜司馬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十四章 絕境生存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六章 相思最苦